第 97 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就没办法一掠而过。

    乔莲房纵然有千般委屈,万般的冤枉,可有一样没错。

    她有今天,全因自己行止不端。

    你不弯腰,谁又能骑到你的背上去。

    这火,自然只能冲着他自己发去。

    知道是一回事,和徐令宜去讨论又是另一回事。这个话题对别人也许合适,但放在自己身上就有些很敏感了。她决定直接跳过去,免得他问起来自己不好回答──那个“度”太难掌握了。左了会让徐令宜觉得自己在告状,右了会姑息乔莲房。只能他自己想通。

    她笑着叫小丫鬟过来收拾炕桌:“侯爷的脾气也太大了些。”又重新给徐令宜沏茶。

    只是茶盅还没有端到徐令宜的手里,就有小丫鬟进来禀道:“白总管来了!”

    徐令宜长长地松了口气。

    对着十一娘,他真有些如坐针毡。

    白总管来的真是时候。

    他立刻起身:“我先去把外院那些石料处理了。”语气带着几份歉意。

    十一娘也觉得白总管来的是时候。

    两人正好趁着这机会把这一章揭过去。

    她笑着送徐令宜出了门,刚进内室坐下,就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弓弦胡同的杭妈妈来了。”

    姨娘怀孕、王琅之死,还有王家过继之事……那边正是多事之秋,十一娘忙将杭妈妈请了进来。

    “十一姑奶奶,”杭妈妈曲膝给她行礼,“大太太有些不好。大波奶说,让您回去看看。”

    十一娘愕然。

    今天事到全凑到一块去了。

    她立刻站了起来:“我这就和你回去!”

    ……

    回娘家,自然要去给太夫人打个招呼。

    听说大太太有些不好,太夫人立刻差人把在外院的徐令宜找了回来:“……一个女婿半个儿。你陪着回去看看!”

    徐令宜点头,吩咐小厮去套车,又让临波去白总管那里支二千两银子的银票,再把回事处的赵管事叫上,一起去弓弦胡同。

    “万一……先把架子搭起来。”

    十一娘不知道情况如何。想到要是真到了弥留之际,徐令宜能在场,也能宽宽大太太的心。

    她没有推辞,谢了太夫人,和徐令宜快马加鞭去了弓弦胡同。

    谁知道,弓弦胡同里气氛静谧,一切照旧。没有一点点他们预想的悲伤的氛围。

    徐令宜和十一娘不由面面相觑。而迎接他们的罗振兴见徐氏夫妻一副兴师动众的样子,则是一副目瞪口舌样子。

    “侯爷,这,这是……”

    “不是母亲不好吗?”十一娘急急地道。

    罗振兴听了不由抚额:“母亲嚷着说自己不舒服,要见见你……”可看见十一娘这样急切,徐令宜也来了,他还是欣慰的,忍不住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来。

    十一娘很无语。

    想到《狼来了》的故事……

    大波奶则忙出来解围:“快进来,快进来。侯爷是稀客。”

    徐令宜见是虚惊一场,打发了赵管事回去,和十一娘去给大老爷和大太太问安。

    大老爷见两人一起回来,很是惊讶。罗振兴就凑到大老爷耳边解释,大老爷听了连连点头,看徐令宜的目光全透着“满意”。立刻让罗振兴把他珍藏的金华酒拿出来招待徐令宜,让十一娘去陪着大太太说话。

    大太太哪里能说话。

    全是许妈妈在说话。

    “大太太有几句话要问您。让我来说。十一姑奶奶还请担待些。”

    “妈妈是母亲身边服侍的,我们姐妹之前在家里也多亏有您的照顾。何况又是受了母亲之托,妈妈不必客气。”

    许妈妈微笑着轻轻颌首。

    “大太太让我问您,乔姨娘是不是有了身孕?”

    消息传来的这样快。除了陶妈妈,还有谁。难怪当时目光闪烁。

    “是!”十一娘身姿笔挺地坐在床前的锦杌上应道。

    “那十一姑奶奶有什么打算?”

    那只悬在半空的鞋终于落下来了。

    十一娘吁了一口了。道:“我是正妻,有照顾好妾室的责任。请母亲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母亲的教诲,会好好地照顾乔莲房的。”

    许妈妈一怔。

    躺在床上一直闭着眼睛的大太太猛地就睁开了眼睛。

    如出鞘的剑,寒光四射。

    十一娘苦笑。

    大太太一点也没有变。虽然身体不佳,可还是喜欢控制一切。

    陪着十一娘坐在大太太床前的大波奶见了忙笑道:“十一姑奶奶,娘就是担心你,这才特意把你叫回来,让许妈妈嘱咐你几句的。要知道,我们都是你的亲人。臂膊肘自然是往里拐。全是为了你好。”

    “请母亲教诲!”十一娘态度恭敬,眉宇间却有毅然。

    许妈妈看了看气势凌厉的大太太,看了看镇定自若的十一娘,又看了看在一旁巧笑嫣然的大波奶,咬了咬牙,道:“十一姑奶奶,您在娘家的时候,是最得大太太喜欢的,要不然,也不会不顾您没及笄就把您嫁到了永平侯爷。要知道。如果搁在平时,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前些日子,大太太担心姑奶奶,特意叫了陶妈妈来问。听说侯爷在您屋里多是点卯。如今乔姨娘有了身孕,对您可是大大的不利。”

    十一娘端坐在那里笑望着许妈妈。

    许妈妈见那目光带着几份嘲讽,带着几份不屑一闪而过,犹如芒刺在背,却又不能不说下去。

    “那乔姨娘不仅出身高贵,而且人长得也漂亮。如今又有了身孕,要是再生下儿子,只怕侯爷会更看重她。她是如何进的府,十一姑奶奶也是知道的。如今她得了宠,只怕第一个不放过的就是十一姑奶奶了。到时候十一姑奶奶可怎么好?要知道,没有孩子,这女人就像浮萍,根基总是不稳得。可要生孩子,也得侯爷进您的门才是!可您年纪轻,这个时候怀孩子,岂不是一脚踏在棺材里。那徐家只要子孙旺盛,我们罗家要的可是儿女平安!”

    十一娘低下头来喝了一口茶:“那母亲的意思是?”

    “大太太的意思是,让十一姑奶奶在屋里收个通房。”

    十一娘轻轻吹了只茶盅上飘着的浮叶。

    “一来可以帮您留住侯爷。二来,可以给那乔莲房点颜色看看,免得她自以为是的。三来,十一姑奶奶正好养养身子骨,等过两年了好给侯爷开枝散叶。而且这通房是养在您屋里,又不是有正经名份的人。您想怎样还不就怎样?要是不听话,随时打发她回罗家就是了。自有我们大太太为您做主。就算是有了孩子,这孩子养在谁名下?抬不抬她做姨娘?还不全凭您一句话……”

    二百四十三

    许妈妈絮絮叨叨的,主题就是让十一娘趁着乔莲房怀孕不能待寝收个通房把徐令宜的心拢住,免得年轻貌美的乔莲房生了儿子后在徐令宜心目中地位骤升,分夺自己在徐府的说话权,从而达不到很好地保护谆哥安危、维护谆哥利益的目的。

    既然目的在那里,至于怎样达到这个目的,过程并不重要吧!

    十一娘笑着打断了许妈妈的话:“许妈妈,开了春谆哥就七岁了,该启蒙了。因是养在太夫人的身边,《三字经》已经学了十五句了。会讲孟母三迁、黄香暖席的故事给弟弟听。兄友弟恭,太夫人和侯爷看了不知道有多喜欢呢!就是二少爷谕哥儿见了,都要夸奖谆哥几句气度宏博。母亲就别担心了。您身体不好,还需多多静养才是。家里的事大哥和大嫂操心,您就安安心心地享几年清福吧!”

    一席话说的许妈妈错愕。

    大太太望着神色自若的十一娘,想着她那些诛心的话,气得满脸通红,歪着嘴、捶着床,冲她咦咦呀呀地直嚷着。

    屋里的气氛变得有些滑稽起来。

    大波奶看着不像样子,出来打圆场。

    “十一姑奶奶是聪明人。我们也是担心你雾里看花,看不明白罢了。既然你心里有数。旁的话我们也就不说了。”说着,朝着许妈妈递了个眼色,然后转脸对十一娘笑道,“十一姑奶奶还没有去见五姨娘吧?五姨娘这些日子吃得好,睡得好,人也圆润了不少……”说着,站起身来,“不如我陪着十一姑奶奶去五姨娘那里坐坐吧?”

    那许妈妈听了忙上前帮大太太擦口水,算是挡住了大太太愤怒的目光。

    十一娘不想和大太太为这事继续生隙,也趁着这个机会下台阶。和大波奶去了五姨娘那里。

    路上,大波奶低声道:“姑奶奶也别恼。娘的性子你知道。可这话说的十分有道理。还请姑奶奶考虑考虑。”说着,语气一顿,有些担心地望着十一娘,“你要是能添个哥儿又不同些……”

    十一娘不想和大波奶生隙,敷衍道:“大嫂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这收房不收房,纳妾不纳妾,我纵然有心,也得侯爷同意才是。”说着,不由苦笑,“母亲这样把我喊回来,又逼着我表态。您让我怎么回答才好?”

    听她这么说,大波奶也不好说什么。笑道:“是我们考虑的不周到了!说起来,这毕竟是徐家的事,我们罗家这样横插一杠子,别说是你不好回答,就是侯爷那里,只怕也不喜欢。”又笑道,“像你大哥,就最烦庥哥的舅舅问他屋里的事……”

    十一娘一面笑着应喏着,一面和大波奶去了五姨娘那里。

    五姨娘在内室临窗大炕上做针线,看见大波奶陪着十一娘进来,满脸惊喜:“十一姑奶奶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说一声?”忙把她们迎到炕上坐下,叫小丫鬟倒茶上点心。

    十一娘和五姨娘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五姨娘的身体来。

    “我挺好,你不用担心。”有外人在,五姨娘的话一向都很少,神色也很拘谨。

    大波奶还以为是自己在这里两人不好说话,借口要事要找四奶奶起身告辞了。

    十一娘也想单独和五姨娘说会话,客套了几句,让小丫鬟送了出去。

    五姨娘忙拉了十一娘的手:“我听珊瑚说了。说你那边的乔姨娘有了身孕,大太太想让你收人在房里。你这次回来,是不是为这件事?”

    这么快就知道了。

    自己就是否认,没几天也会传遍。不如好好和五姨娘说说。

    “正是为这事。”十一娘笑着,“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我心里有数。”

    “我怎么能不担心!”五姨娘长叹了口气,“你和侯爷是半路的夫妻,既没有那‘前贫贱后富贵’,也没有那‘与更三年丧’。恩情本来就薄。要是再不讨侯爷的欢心,以后日子怎么过?”又见斜倚在大迎枕上十一娘,穿着栗色貂皮袄,衬得一张脸粉一样的白,清丽秀雅,像朵刚抽萼的白玉兰似的,不由长叹了口气,“等再过两年你大些就好了……总要把这些日子熬过去才行。还是听大太太的,在屋里收个人吧!”

    十一娘没想到连五姨娘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大家对这件事的认识都很是一致。

    她就笑着打趣:“那还不如直接给侯爷抬几房小妾进来。反正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管他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总有人要围魏救赵、纵横捭阖,我就可以左右逢源,独立风中屹然不倒了!”说着,自己也觉得好笑,笑了起来。

    谁知五姨娘听了却认真的思考了片刻,道:“这主意也好。要真这样,倒和我们家有些相似。”

    十一娘大笑。

    “十一姑奶奶,我是在说正经的。”五姨娘见她一点也不放在心,嗔道。

    十一娘不忍拿她开玩笑,正襟危坐道:“我刚嫁进去的那会就仔细考虑过。我和侯爷虽然是半路夫妻,可只要我不仵逆长辈,离间手足,挑拨妯娌,搬口弄舌,侯爷无论如何也要给我几份体面。你就放心吧!不会有什么事的。”

    “也是!”五姨娘沉吟道,“侯爷儿女双全,你慎守本份,他自然要给你几份面子。我们又不要那荣华富贵,本本分分地过日子就行了。”

    ……

    请出了嫁的姑奶奶回娘家,一般都是要提前几天向姑奶奶的婆婆备报,同意了,定日子,其后才能回去。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有特殊情况,父母病了,家里突然老了人,则一切从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