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间序(下)(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大城联遍小城,小城连接市镇,市镇联结者众多村落,很难想象这片土地供养的人口,能够以这种密集的方式堆簇在广大的地域中。

    他也担负着重建康居都督府的任务,但这次不再仅仅是名义上的授给和象征性的纳贡,好包括驻军、税赋、征发丁役,城市管理等一系列权益,毕竟康国(撒马尔罕地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大城三十,小城堡寨三百余,其中首府萨末建城(撒马尔罕城)人口为河中第一,若能得以善用,可为长久之基业。

    。。。。。。。。。。。。。。。。。

    叶永星又升职了,原本安远府别将职衔和银单月军章,还没捂热,就转迁为(阿姆河)河南府折冲都尉,勋受归德中候,成为安西都护府名下127路府兵之一的主官。

    虽然这一百二十七路军府,大都并非实授,而是安西军民聚居和屯守的据点、关要组成的所谓“营田军府”,或是由突骑师等边傍部众,或是诸如拔那汗等藩属国兵编成的“羁縻军府”。

    叶永星所受的也就是这种没有实额战兵的寄名都尉,但跳过别将这个资序堪磨最大的坎,从数量不菲中下层军官真正进入被称为“将”的阶层。

    事实上他匆忙安置好自己的小女人,就带着残存的部属,继续出发了,一路漫长而艰苦辛苦的征战,不断的攻拔一座又一座天竺人据守的城寨,将女人和财物挑选出来,将男子编为阵前军奴,去冲击那些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地方武装。

    经过了这些炮灰一波流的洗礼,那些用村社、宗族和信仰为纽带聚集起来,只有短兵木矛为主的地方抵抗者,在武装到牙齿的唐人生力军面前,剩下的战斗力和意志就像沙滩上得堡垒一样脆弱。

    而那些自以为坚固的城寨,在热气球短暂升空的导引下,并没能在唐军的攻坚器械面前坚持多久,虽然只是一些便于拆装携带的弹射器和旋风炮之类的轻型器械,但是往往作为打击引导和警戒的热气球一升起,那些见所未闻如此事物的天竺军民,就在瘟疫般迅速蔓延的恐慌和惊吓中,争相拥踏弃城夺路而逃。

    能够浮空投掷火罐和发射弓弩的热气球,也被当成史诗《罗摩衍那》传说中大神罗摩的战车,带来雷霆和火焰的天神之怒,而被随军的那些天竺军奴和仆兵所膜拜礼敬。

    这种以战养战,不计后果破坏性掠夺的战术,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战果。唐军所受到多面侵供的劣势,变成四面开花的反攻进军。甚至只要一只兵种搭配合理的小部队,就能通过裹挟和驱赶那些天竺百姓,组织起一波颇为可观的攻势。

    接到后方传召的时候,他正在参加那场针对婆罗门种山顶据点的围攻中,

    用婆罗门众最厌恶的贱种姓为攻山前驱,果然引得那些贵种姓方寸大乱,成功吸引了山上信众的注意,以最擅长攀援的为奇兵,缘壁登顶,然后待夜冲入大肆砍杀放火,最终攻破了这个当地婆罗门众最大的据点,所获极丰,金银珍宝满殿堂,仓储积存不计其数,折价钱粮可以为军需数年之用。

    这数千名司祭,教长及其最坚定的信众都一战尽没后,原本因为婆罗门众之争,在唐人占领区内紧张的气氛为之一肃,原本预期中的可能四处纷起的抵抗和反乱,并没有如期出现,而是那些仅存的别派婆罗门众,纷纷派出代表和礼物,向犍陀罗军州低头示好。

    随着唐军的破竹之势,从西域招揽来的那些高僧大德,和当地涌现出来残存佛教势力结合在一起,正在逐渐形成新统治秩序内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在这种情况下,婆罗门教的存在就成了鸡肋。

    而叶永兴,也随押送俘虏和战利品的队伍重新回到富楼沙,才知道是行台指名的会见。

    但是用了过了三天紧赶慢赶的疲惫旅程,满头雾水终于抵达拔那汗国西健城行台复命的他,报告完一系列军情后,却没被获准回家探亲,而是接到一个哭笑不得的“重要任务”。

    他将作为巡回讲演宣传的成员,讲述天竺所见所闻,宣扬大唐武功,以招徕屯民,募集军债等一系列活动。因为他身为土生土长西京人,有一点学识的底子,形象和体貌尚可,言辞清明,经历也很有代表性,至于在军队中的资序和年龄等问题,反而不那么要紧。

    因为,除了《归化人置至令》外,枢密院和政事堂又联署了新的制书,特准安西都护府就地发行军债,以补不足。特地推出这么一个拥有耳熟能详故事的人,来作为宣传的代言之一。

    同时通过安西驿路和定期商队发行的文抄《安西抄略》,也开始刊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汉以来中土历代开拓西域的武功故事。

    安西虽大,但是高原山地荒漠戈壁草原冻土等各种复杂地形横更其中,境内真正适宜垦拓的土地其实不多,而且大半分布在那些藩属臣部之中,乃是世代繁衍的有主之地,因此安西人口增殖后,常常会有田土供养不足的问题,但是天竺就不同了。因此相比单纯追逐武功的金吾军,安西都护府更在意的是足以长久经营的传世基业。

    。。。。。。。。。

    我很奇怪一件事情,他们的骑兵防护很好,但是却很少给战马披甲,但后来见到的事情证明我错了,他们根本不需要一只如罗马一样少而精锐的重骑兵,他们有数量及其庞大的披甲骑兵,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在那位大人的邀请下,我见到过一整个骑兵方阵的队列表演,他们甚至可以用长枪的末梢,用一只兔子按照鼓点进行接力游戏,而不伤害到皮毛,当我询问这是不是代表这个国家最好的骑兵联队,却在哄笑声中被善意的告知,他们并不是一只军队。

    这些人不过是从一百个以上的地方骑兵联队里选拔出来的代表,如果有需要这个国家还可以迅速组建起另外一百个甚至更多的骑兵联队。

    他们不但有数以千万计的官营牧场和民间蓄养户,还有成千上万自带马匹武器的外族部落,愿意为塞里斯皇帝的命令去冲锋陷阵,他们的人民崇尚一种成群结队骑马进行的战斗游戏,有人人家甚至为此专门建立一支马队以参加竞技。

    这也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有了一个最直观的感触,他们甚至还有专门的军事教育机构,显然这个国家最不缺乏合格士兵和优秀军官的来源。。

    每年前来首都述职军官代表,足以组成一个军团,虽然其中很多人看起来都缺乏实战的经验,但是对这个庞大的国家来说,这反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常态。。

    显然他分不清楚那些荫补、实授、考拔、累迁的区别,也分不清楚勋职、散职、寄名和职事的差别。

    这让我感到庆幸又有些悲哀,庆幸的是塞利斯人并不是罗马的邻居,而显然那些艾穆哈人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与这个国家相邻的只偶一个边远的军区。

    这个军区与首都相隔的实在太远,中间横亘大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荒原山林沼泽,最好的信使来回也要走上个把月,而这个军区在对抗艾穆哈人的同时,还担负有对周边数十个小国和地方政权,宣示宗主权的职责,并保护他们不受到北方那些游牧民族的侵扰。

    但由于地理上的阻隔,让来自国家中枢的援助并不能总是及时到达,

    那位大人的家乡就位于这个军区,并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与可萨人的大陆贸易通道,和对高原王朝的征服,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所服务的。

    每当我提及在海上所见到的那只庞大的船队,大多数与我们接触的塞利斯人,都会轻描淡写的发出类似恩或是哈的声音,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我所见到的种种,不过是这个国家庞大军事系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已。

    上帝保佑,他们可是穿过了好几个大陆,直航到了君士坦丁啊,唯有让我庆幸的是,我们和塞利斯人都有相互的需要,而试图世代把持大陆贸易的艾穆哈人,显然成了应该被踢开的绊脚石。

    《洋流之彼方,小马略,阿什维克回忆录》

    。。。。。。。。。。。。。。。

    里海边上巴库港,在海风轻抚,白浪荡漾中,布哈拉人康纳罗布也终于完成了在亚美尼亚的使命,乘坐着满载货物的船只,从阿塞拜疆的西海岸出发。

    同行的还有十几只大海船,这也是他最后一个任务,将亚美尼亚人的使者和援助,十几船军械和物资,送到里海南岸的泰伯里斯坦地方独立政权。

    可萨人已经决定停止对亚美尼亚的后续投入,罗马人也在撤回自己的力量,留下当地的那只可萨背景的雇佣军就变得孤立无援,但他们内部却产生了不同的见解,除了一小半,剩下来的人决定分成两批,一批将北上投入马克米扬家族的麾下继续作战,另一批则投奔东边的泰伯里斯坦。

    不过这已经和康纳罗布没有太大的关系。

    经过了漫长的旅程和冒险,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而机密的事件之后,他迫不及待的想结束这次自我放逐,回到那个塞里斯美少年楚白的身边,虽然这一路旅途中,他不乏女人的籍慰,在亚美尼亚更是受到殷勤的款待,但是每次欢愉之后,总是会更加怀念这位善解人意的东方美少年的身体和味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