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我看,这马上就到吃午饭的时候,吩咐厨房里做几个菜,让丹阳他们都来,我们围着好好吃顿饭。”

    葛巾和玉版笑着应声而去,一个指派小丫鬟去传话,一个吩咐厨房里加菜。

    屋子里再次安静下来。

    徐令宜就扶着太夫人去了东次间。

    太夫人却一直朝东梢间去。

    “刚才陶妈妈来过了。”太夫人坐在美人榻上,徐令宜、十一娘、二夫人围着太夫人团团坐了,“她含含糊糊地说是十一娘带了信给她,我就让她进来了……”

    太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徐令宜。

    徐令宜并没有十分惊讶。竺香没有直接找白总管帮着请大夫,而是找了徐令宜身边的照影,不仅如此,还把当时的情景全面都告诉了照影──照影知道了,徐令宜也知道了。当着众人的面徐令宜不好说什么,晚上拉了她的手悄悄问她:“当时吓着了吧?”

    十一娘点头。

    徐令宜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叹了口气:“再忍两天,很快就可以回正屋了!”

    “没事!”十一娘觉得自己在太夫人这里好生生地呆着让徐令宜放心就是在帮徐令宜的忙,“这边也挺好。还可以帮着照看一下谆哥儿。”

    徐令宜没有做声。

    第二天把十一娘留在了家里,由二夫人和五夫人陪着去了慈源寺。待刘医正给徐嗣谆复诊后,请刘医正帮十一娘把脉。

    刘医正哪里清楚情况,不由在心里嘀咕徐令宜太过看重子嗣,委婉地劝徐令宜:“是药三分毒。尊夫人脉像沉稳有力,从医理上看不出有什么阻碍之处。我看,不如和四少爷一起吃药膳好了。”

    徐令宜真就考虑了这个问题,后来请了两位极善药膳的师傅,一个在徐嗣谆身服侍,一个就在十一娘身边服侍。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只说徐令宜送走了刘医正,白总管满脸苦笑而来。

    “侯爷,长春道长说了,他什么都没做,怎么能接侯爷的赏银。要是侯爷真有心,请侯爷让人做块鎏金的扁额送过去,就算是圆和他和四少爷的一场俗缘。”

    徐令宜听了很是不快,却还是应了,让白总管:“你看着鎏几个字好了!”

    白总管知道他不喜欢长春道长,来的时候还打着小鼓,没想到他一口应了,生怕他改变主意,忙笑应着出去了。

    徐令宜就跟十一娘道:“你看着,长春道长得了我们家的扁额肯定到处大肆宣扬,说他如何如何未卦先知,我如何如何感激他。”语气颇有些愤然。

    十一娘璨然:“可这样一来,大家就更加相信谆哥的出事是天意了!”

    徐令宜呐呐道:“要不然,我还能让他这样胡来。”

    结果事情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复杂起来。

    长春道长接了徐家送去的扁额,对他的信徒宣称,为了感激永平侯府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决定亲自到徐府,免费给徐嗣谆做一场祈福会。

    这样一来,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而且还让徐令宜不能拒绝──既然送了扁额,就是认同了长春道长;既然认同了长春道长,如果拒绝了长春道长为徐嗣谆做祈福会,岂不是自相矛盾。

    这对徐家来说实际是个让众人转移视线的好机会,但因为这个人是徐令宜最讨厌的长春道长,他气得在书房来回踱了半天步子才勉强忍下了怒火。

    十一娘听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太夫人等人从慈源寺回来知道了,也笑了一回。

    就在这个是时候,三爷的回信到了。

    他让徐令宜全权代他处理此事。

    徐令宜放下书信就吩咐白总管准备车马:“……到底服侍过三哥一场,谆哥儿又没有什么大碍,送易姨娘去山阳吧!交给三哥处置好了。”

    秦姨娘听了惴惴不安:“翠儿,你去打听打听,到底是送到了山阳,还是送到了别的地方?”又喃喃地道,“山阳千里迢迢,穷山恶水,路上不会出什么事吧?”

    翠儿现在谁也不敢见,怕到时候连累了别人。见秦姨娘要她去打听消息,满腔的怨怼。

    要不是她,自己又怎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可一想到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翠儿又不敢不劝:“姨娘,这个时候,我们躲还来不及,怎么好去打听易姨娘的消息。您可别忘了,上次四夫人还专程为这件事问过您。别又惹出一些是非来!”

    秦姨娘不再坚持。想着她一生慎重,只在易姨娘面前漏过几句口风,偏偏是这个人把她的事说了出去。如果是送到了山阳还好说,为了活命,易姨娘肯定什么也不敢说。如果不是送到山阳,狗急了跳墙,要是易姨娘把她的事全盘和托,徐令宜十之八、九不会放过她。

    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喊“翠儿”:“你说,怎么才能让二少爷回来呢?”

    虎毒还不食子。侯爷就是再铁石心肠,也不可能当着儿子的面杀了生母吧?

    翠儿子用头捂着被子。

    听说,灌了药的人是肝肠寸断而死,会痛上三天三夜才断气。要不然,怎么多那么多人听说要被灌药都吓得半死。

    一想到这边,她就开始瑟瑟发抖!

    秦姨娘连喊了翠儿两声她才听到,不耐地敷衍她:“姨娘一向主意多,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几份怨气。

    “你这是怎么了?”秦姨娘现在有些听风就是雨,忙坐了起来,“是不是听到了些什么?”

    “奴婢什么也没有听到!”翠儿知道此刻应该放缓了声音,柔和些,可说出来的声音还是有些梗。

    秦姨娘就更忐忑了,她起床坐到翠儿的身边,低声道:“你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翠儿想起两人往日相处的情景,秦姨娘也是这样喊她,何曾想,就是眼前这个笑容温和亲切的人让她落到了今日这个田地。

    她看都不想再看她一眼,扭了头去:“姨娘快些睡吧!我真的什么也没有听到!”

    秦姨娘哪里相信,翠儿怕自己忍不住跳起来掐了秦姨娘的喉咙,找了个借口打发秦姨娘:“听说秋红姐姐的婚期定在了六月初六,琥珀姐姐的定在了八月初一……”

    “原来是为这事。”秦姨娘恍然,回到床上躺下,想着自己的心思,没在多问。

    翠儿却几呼将嘴唇咬破。

    文姨娘好本事,一般人比不上。那乔姨娘呢?难道秦姨娘你一个生了庶长子的还比不过一个无儿无女又失了宠的乔姨娘不成?想那乔姨娘还因为自己的母亲要把绣橼许配给程国公府一个小厮而驳了母亲的话,提了四色礼品上门求杜妈妈帮绣橼找门好亲事。你秦姨娘呢,自己是丫鬟出身,对她们这些丫鬟却没有个体己的话儿……

    想到这些,更是恨自己跟错了主子。

    睁着眼睛一直到了天亮。

    外院就有时隐时现的锣鼓声传过来。

    打水进来服侍她们梳洗的小丫鬟就喜滋滋地告诉她:“四少爷好了,主子们都高兴。请了那个全燕京城最能掐会算的长春道长来给四少爷做祈福法会了!”

    翠儿现在对这些消息都不敢兴趣,她只盼着现在的生活能有点变化。

    她轻轻地“嗯”了一声,兴趣阑珊将牙粉洒在牙刷上,使劲地刷着牙。

    十一娘则怔怔地望着牙刷发呆。

    竺香看着吓了一大跳:“夫人,您这是怎么了?”

    “竺香。”十一娘的声音带着几份惊喜,“我,我好像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四百三十四

    “没感觉了?”竺香听十一娘语气里带着几份喜悦,想着这肯定不是件坏事,但也得知道个清楚才行,“夫人,您看要不要把田妈妈叫来问一问?”

    “不用了。”自怀孕后每天早上起来就堵在胸口的浊气突然没了,整个人都感觉轻松起来,加上徐嗣谆清醒过来,十一娘眼角眉梢都舒展了不少,“今天长春道长来家里做法事,大家正忙着。我们这么一嚷嚷,大家又要过来看我。”

    竺香笑着应喏。

    住在太夫人这里就是这点不方便。

    只盼着这件事早点平息,大家就可以恢复之前安静的生活了。

    徐令宜天刚刚亮就去了外院。十一娘梳洗过后,就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早已起床,正坐炕边看着乳娘喂徐嗣谆吃早饭。看见十一娘进来,笑着打了声招呼:“过来了!”然后吩咐杜妈妈,“让小丫鬟们传早膳吧!”

    杜妈妈应声而去。

    把嘴里米粒吞下去的徐嗣谆就喊了声“母亲”。

    刚从昏迷中醒过来,他显得有些苍白、虚弱。

    十一娘笑着问他:“还好吧?”

    徐嗣谆有些羞涩地点了点头。

    太夫人坚持徐嗣谆看错了。谎言重复一千遍,有时候连说谎的人都会相信,何况当时徐嗣谆正是惊慌失措之时。他不再说遇到鬼的事,算是默认自己弄错了。

    乳娘笑道:“四少爷昨天吃了小半碗白粥,半夜醒了喊饭,又吃了一块米糕。”然后把碗里还只剩两调羹的白粥给十一娘看,“……大半碗,只剩这一点点了。”

    正说着,南永媳妇抱了徐嗣诫过来给太夫人问安。

    两兄弟牵了手,一问“你这几天有没有好好上学”,一个问“四哥是不是好了”,看见他们兄友弟恭,太夫人有些阴霾的心情终于晴朗起来。

    吃过早膳,徐嗣勤、徐嗣俭、贞姐儿陆陆续续地来了。

    易姨娘半夜逛院子把徐嗣谆吓着的事已经传遍了,徐嗣勤、徐嗣俭见到徐嗣谆不免有几份羞赧,徐嗣谆却表现的很宽和:“原是我不好。胆子太小。不关易姨娘的事。”

    徐嗣谆这样一说,徐嗣俭还好说,大一点的徐嗣勤更加羞愧,忙道:“我爹已经给四叔写信,让四叔全权处置这事。四叔决定把易姨娘送到山阳去。以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好了,好了!”太夫人不希望孩子们过多地关注这些事,她笑着插言,“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说清楚就行了。兄弟之间,不用放在心上。”又道,“今天你们上不上课?长春道长已经在外院设了坛给谆哥儿做祈福法会。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徐嗣俭听了眼睛一眼,随后又黯然失色,焉焉地道:“今天还要去上课。”

    太夫人见了呵呵地笑道:“那中午的时候去看看!”

    徐嗣俭又高兴起来。

    大家说笑了一会,杜妈妈送几位少爷出门去了双芙院上课。

    贞姐儿嘱咐了徐嗣谆几句“好生休养”之类的话,也起身告辞了。

    她从头到尾都表现的很沉默。

    十一娘暗暗奇怪。

    贞姐儿平常可不是这样的……

    五夫人抱着歆姐儿来了。

    “娘,我们去看看长春道长做法事吧!”她邀请太夫人,“也正好让长春道长给我们韵姐儿看看相。”

    据说长春道长给人看相是讲机缘的,你捧了千金去请,他未必会给你看;你一文不出,迎面碰上,他有时会拉着你长篇累牍一番。因此很多人喜欢抱着孩子去看他做法事,希望能得长春道长一、两句指点。

    太夫人知道五夫人为歆姐儿求福的心,笑道:“你和歆姐儿去吧!我就在家和十一娘打叶子牌,和谆哥儿说说话。”

    徐令宜把这一大一小交给了太夫人,太夫人是怕她走后自己和徐嗣谆没人照顾吧!

    十一娘忙道:“娘,您就和五弟妹去吧!这边有我呢!”

    一个年轻妇人,跑到外院去看道士做法,五夫人毕竟有些心虚。闻言在一旁拉了太夫人的衣袖撒娇:“娘,您就陪我去看看嘛!”

    太夫人不免有些犹豫。

    十一娘就笑着推太夫人出门:“您走了,我和谆哥儿也好海吃海喝一番。”

    把太夫人逗得呵呵笑,和五夫人去了外院。

    十一娘就坐在炕边,一面做针线,一面和徐嗣谆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乳娘则端了个小杌子坐在十一娘的脚边,借了小丫鬟的针线帮徐嗣谆做袜子。

    说着说着,徐嗣谆睡着了。

    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琥珀姐姐在外面等您很久了。”

    十一娘听着微怔,转身去了西次间。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