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之明啊!美少女战士从我们身边一晃而过,只留下两个人距离一米,一上一下的把我们夹在中间。

    这样的行为非常霸道,但我从两位美少女战士的眼神看出,这对她们来说,却是很寻常的一种防卫。

    上官小怜由远及近,她远远的就看到了我们,走到我们跟前莲步一停,不去听同伴的说话,转过头来热情的打着招呼:“敬宫夫人,柳生公子,我们又见面了。”

    “是啊,真巧!己敬宫幽气质上不会输给她,淡淡的道:“上官姑娘妳好。”

    她本来就是脸色冷淡的冷艳美人,这么说话既不显得突兀,又不会冷漠,刚刚好。

    我看向了上官小怜身旁的三个年轻人,他们大约都是二十多岁左右,一个身材挺拔,头上戴着一方武生巾,面容古朴,浑身上下有着剽悍的气息;另一个瘦弱一点,不过相貌是三人中最为俊美的,还很臭屁的拿着一把扇子摇啊摇的,脸上带着笑容;第三个相貌一般,身材也算中等,整个人透露着文雅的气息。我打量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打量我们。我属于眼光一掠而过会被忽略的人,他们着重打量的是敬宫幽和两位孪生小美人儿。

    敬宫幽能成为敬宫秀吉的正妻,本来没有意外的话,她就是扶桑的皇后。绝对是大美人儿一个的敬宫幽,如今脸上全是冷艳的气息,再加上被滋润后的莹亮光芒,更增添了一分熟透的绝色美少妇的韵味。

    对于年轻人来说,美少妇的吸引力非常大,所以三人的眼中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惊艳之色。

    等他们眼光转向了身材一样、穿着一样、打扮一样、连雪白蒙巾都是一样的孪生少女后,一种迫切想要揭开面纱的好奇心理马上就涌上了心头。

    江南多美女,三人是见惯了美女的,但对于这么神秘、又明显是大美女的一对蒙面双胞胎和族美人儿,那是从来没有见过,因此敬宫姐妹对他们的吸引力马上就大过了冷艳美少妇。不过这个场面轮不到他们先说话,旁边的上官小怜才是主宰的人。三人只得暗自打定主意,等会出去的时候,就去打听这三个和族美人儿的消息。上官小怜没有为敬宫幽的冷淡而生气,她的涵养很好,原本不想和这个有些胸大无脑的笨女人多说什么,但刚才她看到了明显是孪生双胞胎的一对小美人儿,忽然心里想起了另一个情报,这才停下来和敬宫幽搭讪。“这两位是……敬宫秀吉先生的妹妹,敬宫美姑娘和敬宫彩姑娘吧?”

    上官小怜柔声的转向了两位小美人儿道。

    敬宫美?

    敬宫彩?

    三个男子马上就记住了这两个名字。

    敬宫姐妹一开始并没有回答上官小怜,对她们来说,世界上除了哥哥和敬宫家族的人,其他的人都是闲杂人等,其中就包括面前的绝色美人儿示后,敬宫彩才微微一点头。

    上官小怜颔首一笑:“两位妹妹,据说妳们嫁到了流风国,这次回来是探亲吗?”

    “是的。”

    “呵呵,妳们还真腼腆呢……”

    上官小怜笑了:“好吧,姐姐就不和妳们多说了,等到有空,我再去拜访妳们,在这里我可是地主哦,可以带着妳们领略一下江南风光。”

    一阵短暂的寒暄之后,上官小怜轻盈的离开了,三位大小美人儿却连望向她背影的想法都没有。

    “哥哥,我不喜欢这个女人。”

    “嗯?”

    “她的笑容好假哦,眼睛里没有笑容,像是在面对猎物一样呢。”

    “妳看得没错哦,这个女人在江南很有名,毒辣得很,下次面对她的时候,妳要和姐姐多一个心眼儿,知道吗?”

    “哦,明白……”

    “咦?敬宫家族的抵押已经赎回了?”

    “是的,在妳来之前才刚刚办好手续,一共三千五百万金币。”

    “奇怪,明明他们……”

    “回禀大小姐,说起来这也是有点奇怪的事情。”

    “讲。”

    “这次敬宫夫人拿出来的金票,居然是三张一千万的金票和一张五百万的金票,数额非常巨大,而且来自于流风国皇家银庄本部所发。”

    “来自流风国?”

    “是的。”

    “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遵命!”

    随着手下的退出,明亮的房间中只剩下一位娇美如花的绝色少女。

    她把玩着手中的玉镯,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哼哼,敬宫美、敬宫彩……真希望妳们的男人早点来呢,我可是已经在等着他了哦……”

    第八章买米大业

    下午,饭后的我选择了一个人出门。本来还想一身和族人的装扮会不会太显眼,结果走到街上才发现,不但穿着和族服饰的男女不在少数,许多海岛上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也大有人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甚至一些年轻的江南少年们也追起了潮流,穿着一些不属于自己民族的服饰。

    商人的世界是宽容的,就像你永远看不到花云国的军士和大元国的军士一起喝酒唱歌泡妞,但绝对能看到花云国的商人和大元国的商人一起寻欢作乐一样,商人的魅力惊人,拥有着强大的闲拓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他们,不愿意墨守成规,只愿意不断创新创新再创新,以求获得市场、获得金币!

    所以,江南有着和大元国北方、西部以及流风国不一样的地方,是很寻常的事情,不用奇怪。

    有了这样的感悟,我走在街上也放松了起来,时不时询问一下精巧美丽的小商品的价钱,或者走进店铺和老板攀谈一番。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进米铺探听虚实。

    进了几家米铺,我才发现江南的情况和我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原本以为江南是个繁华富饶的地方,连地价都昂贵无比,应该米价也会很贵。

    然而,我去看的五家米铺,三家卖三十斤一枚金币,两家卖的是二十九斤一枚金币,比起现在的流风国便宜很多!就算是流风国正常是一枚金币能买四十斤粮食,跟这个比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啊!但这里可是江南,是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啊!而且我也问过,差不多苏州、杭州和扬州的城里,米价就是在每枚金币差价一两斤之内浮动,要是在城外或是小镇上,最贵也是一枚金币五十斤大米,像是今年这样丰收的年景,等到三、四月秋粮入库,马上就会有大幅度的降价,估计至少能降到一枚金币买一百斤大米左右,差不多降了一半。

    江南是鱼米之乡,通常每年可以播种两次小麦,分为春小麦和秋小麦,正是因为一年两季的收成,才保证他们从不缺乏粮食,才能让这里的人从田地里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艺或是商业。

    关于为什么江南的米价这么低,我琢磨了好一阵子,终于想到了一些头绪。

    老夫子对我说过,任何一次的农民揭竿而起都是因为吃不起饭,而只要能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艇而走险。

    在我的金钱诱惑下,几个老板还讲了大元国其他地方的粮价:京城周围是一枚金币三十斤粮食,越往北走就越贵,最贵能到一枚金币二十斤大米;而广大的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则是差不多稳定在一枚金币四十斤粮食。虽说大多数地方比江南还便宜点,但要知道,江南和其他地方的收入是绝对不成比例的。

    江南的东西非常昂贵,但它的米粮价格很便宜,通常一个女人帮着做点小工,就能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这让他们根本没有造反和反抗的理由。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外地人的工钱没有他们高,治安也没有江南好……而这一切,都是江南总商会和其他商人带来的,所以越加拥护江南的商人们,因而好几次大元国的皇室想要夺取江南的财富,都被上上下下的势力顶了回去。

    江南的米价很低是个好消息,但我同时也发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看过的每家米铺中,最多只有一、两万斤的大米,谁的存货都不多。

    后来我多走了几家,结果还是一样。

    就算我说想买一百万斤,价格方面好说这样的话,他们也摊开双手表示爱莫能助。

    根据米铺老板们说,他们的粮食都是从几大米粮行那里拿的,大米粮行对他们销售大米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只让他们卖的米够周围的街坊邻居食用,多一些可以,但如果超过很多,是绝对不会卖的。至于说什么趁机拉高米价,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米粮行不会给你那么多的大米不说,他们还会直接让官府将这些抬高米价的商人们抓起来,毫不手软的流放南洋。我听得连连摇头,妈的,要是我们流风国的商人都这样为老百姓着想,又哪里有今日之灾呢?

    既然小的米铺买不到粮食,我问明了路后,径直就来到了江南三大米粮行之一的“潘氏米行”。

    之所以找“潘氏米行”,是有原因的。

    “潘氏米行”这几年来迅速扩张,特别是趁着“云帆堂”的失误,努力扩张成排行第二的江南米粮行,证明了他们有着强烈的上进心。

    通常,强烈的上进心用另一个词解释就是:野心很大。和这种野心很大的商人打交道,大量的金钱就可以打动他们。

    “潘氏米行”位于苏州城中心城区的边缘,他们有着五个巨大的仓库,仓库周围围起了一圈的三层小楼,这就是“潘氏米行”的总部。江南的治安很好,但对于米粮大事也没有放松警戒,在“潘氏米行”的周围,到处都有巡逻的士兵。据说到了晚上,这里的戒备更加森严,要是有什么人敢擅闯禁地,保证是有来无回。

    “潘氏米行”的店面很大,几个入口周围都围满了马车,不断的有仓库的搬运工将一袋袋大米运出来,让米铺商人们运走。

    每个米铺商人点清数目后,都会把一张单据递给旁边的管事,管事确认无误后,才挥手让外面的米行保镖们放行。

    这些大米的领取地点,就是那一个个敞开的大店面了,这里就是“潘氏米行”对苏州城外五百万居民出售大米的地方。

    苏州城非常的大,人口就有三百万,而所谓的苏州城外,只是指苏州城外五十里以内的人口,这部分的人就有三百万之多,他们其实和西凉城外的那些农民一样,生产着吃穿住用等各种生活用品,提供给苏州城里的人。

    苏州的地价太高,很少有人拿土地种粮食的,大多数都拿来种花、种茶树、种桑树、饲养各种家禽、做瓷窑:…?这些无论哪一样都比种粮食值钱。故而就算是在城外,大家也没有多少粮食,全赖各个米铺供应。杭州和扬州的情况也和苏州差不多。不是说江南是鱼米之乡吗?怎么这里的人都不种粮食?谁说不种了?

    在一些宽广的、河道交叉的平原上,江南至少有五千万亩的土地专门种植各种粮食,包括大米、玉米、红薯等等几十种粮食作物,这些土地都控制在江南总商会的手里,每年都统一雇人专门种植,别说这样一来不但使用的人力少,产量还能有大量的提升。

    江南的粮食不仅仅供应江南,北方京城还有许多贫困的州县,粮食都会从这里运出,很多时候,皇帝和朝廷都很愿意让江南用粮食冲抵税赋,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不重要,但粮食一定不能没有。

    江南的商人们也乐得如此,在他们来说,别说这五千万亩土地的粮食够用,就算没有,他们也会去海外的海岛购买粮食回来,充当税赋。因为航海所带来的利润远远大于种地带来的利润,商人们都很聪明,何必舍大求小呢?

    每天,米铺商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原因倒不是生意有多好,而是各大米粮行为了控制囤货居奇,每次只卖给他们最多三天数量的大米,不过米铺商人们也没有多大的反感,毕竟这样的话,所需要的资金就少了许多嘛!

    我走进一个稍微空闲一点的柜台,一位拿着算般在劈里啪啦计算着的掌柜,马上就笑嘻嘻的站了起来:“哟,是扶桑的客人啊,来,请坐请坐。”

    “潘家米行”的招待方式和上官家族差不多,只不过点心少一点,只有一杯清茶和一块厚厚的肉饼。

    想想也是,去江南总商会苏州分部的是些什么人?来这里的又是什么人?

    与其用什么精致的?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