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 部分(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郁恒,说道,“这是我的哥哥,昨天刚刚到建邺来……”

    崔郁恒在北京边工作边休养,这次随他父亲崔文毅一起来建邺,除了继续追踪稀土产业方面的新闻之外,还有就是到建邺来再跟张恪见一面。

    “我叫崔郁恒,跟崔院长你的名字就差一字,小曼都跟我说了好些回,一直没有机会来拜望你——刚才还跟你的学生讨论崔院长你的文章来着,”崔郁恒伸出手来,笑着说道,“看到崔院长本人,不知道有没有当面请教的机会?”

    崔国恒看了嘴角挂着浅笑的张恪一眼,因为自己在日本综合商社模式上有些研究才被叶建斌他们请过去,这时眼前崔郁曼的哥哥又说在讨论自己的文章,想必又是跟综合商社模式、跟稀土产业有关,笑着说:“困在象牙塔里做文章,见识浅陋,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又指着杜飞与张恪说道,“东大国商院就这两名学生最不简单,崔大记者又见多识广,我还想请你们指正我那些文章的浅陋之处……”张恪观察了崔国恒j秒钟,听他话里有所指,才笑着走上前,说道:“我们这打算去见崔大哥的父亲崔文毅将军,崔院长刚与崔文毅将军见面归来,还愿不愿意陪我再走一趟?”

    一切真是院里这名学生藏在幕后策划?真相如此近眼前,崔国恒倒有些犹豫了,他当然不会再拒绝去见崔文毅。

    崔国恒知道宴席后崔文毅、李远湖、罗君、叶臻民、梁伟法、叶臻民等人都不会急着离开,但是有些谈话与机密却不是他能够参与的,所以他才会在宴席后主动提出离开,叶建斌他们也没有挽留他。

    虽说是去见崔文毅,崔郁曼与杜飞却都没有随行,就他与崔郁恒、张恪三个人往巷子口走去,崔国恒知道这不是随随便便的见面。

    行政级奔驰轿车看上去线条有些偏y,尊重但不显眼,看到车子从巷子口外的停车处驶过来停在跟前,崔国恒心里已经没有什么惊讶了。张恪请他先上车,他也坦然先钻进车里,再回到建邺大酒店,先到顶层豪华套间空间不比下午会客厅稍小的客厅里稍待p刻,看见陆文夫便先走了进来。

    陆文夫看到崔国恒坐在这里,笑着问道:“怎么,你们在过来的路上遇到了,还需要我帮你们相互做介绍不?”

    崔国恒再迟钝,到这时也猜到七八分,外界对锦湖也有种种的传闻,只不过传闻听上去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罢了。他摇头苦笑,还想着要说什么,房门又给人从外面打开,看见叶建斌、孙尚义、李远湖、叶臻民、罗君、梁伟法等人陪同崔文毅、陈荣昆走进来,不过还有些人没有走进来,或许并不是房间太小的缘故。

    原冶金部副部长、冶金协会名誉会长陈荣昆走进来,站着那里注目看了张恪数秒钟,才朗声笑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s数百年。龚自珍这诗倒不是瞎写的,我在北京时,与学平见过一面,听学平说锦湖事,就后悔你j次经过北京都没有找机会与你见上一面……”

    张恪谦然一笑,说道:“都是他人做事、功劳堆我身上,江湖传奇多半是这么来的,陈伯伯要见我,做晚辈的我倒是有些胆怯……”

    冶金部裁撤掉之后,陈荣昆也到年龄退居二线,担任政协委员的同时以智囊的身份继续在中央相关领域发挥着影响力,张恪或许会对主管到锦湖的其他官员以礼相抗,但对退居二线的陈荣昆倒不妨降低姿态的,再说陈荣昆语气里也是极力拉近他与徐学平之间的关系。

    第九篇 战略格局 第八百四十三章 锦湖商事

    张恪出现,主要是跟崔文毅、陈荣昆见上一面,也不会在夜宴后短暂的时间里深入讨论什么,稍作停留就告辞离开。

    崔文毅没有在建邺大酒店住下,总装备部在建邺有招待宾馆,他坚持他与这次到建邺列席的总装备部与国防科技局的官员都住到招待宾馆去。

    在车上,郁恒问他父亲:“要不要去接小曼,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谈话,就没有让小曼跟我们一起去建邺酒店等?”

    “算了,明天再见丫头也不迟。家属住招待宾馆,你让宾馆是收房费还是不收房费,专门派车送她回学校也不合适……”崔文毅说道。

    “幸好我们新华社出差也补贴,”崔郁恒很是无奈的说道,“不然你是不是打算让我自己掏腰包住宾馆?”

    “你的情况特殊一些,不要跟我抬杠,”崔文毅正se说道,“你下午请张恪吃饭,对他有什么看法?”崔文毅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观察张恪,他们这个层次的非正式会面也会有太多的谨慎,接触也总是浅尝辄止,他让儿子崔郁恒下午特意请张恪用餐,算是代替他认真观察张恪。

    “少年聪慧也说明不了锦湖为何能奇迹般崛起,”崔郁恒说道,“就拿这次的计划来说,很少看到国内有谁有如此深远的战略眼光——他才满二十岁,而锦湖是他在四年前就创立了。那时他刚读高一。我想想我高一在做什么,自以为很成熟了,很反感你跟妈事事管着我,开始写第一封情书,结果藏在书包里一个月先让妈先翻到看了……”

    “我不是要听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崔文毅笑了笑,也很心儿子能以如此平和的语气跟自己谈一些p大的往事,“张恪这人。我是先闻其声、未睹其人,今天亲眼目睹,他言语举止给人有恰到好处的感觉,有着静雅淡致的气质,从资料中获得的零碎印象目睹其人之后就顿时生动起来……初见面让别人对他有这种印象,也足见他人情练达。”

    “为什么这么慎重?”崔郁恒站起来,自己给自己续了一杯水。

    “军方不会直接参与这个计划,但是在种种复杂的利害关系里,看不到比这个可有效、更具可行x的方案了。日本80年就成立非铁金属矿物资源安定供确保策检讨会。负责对46种非铁金属的全球资源分布、生产消费、供应状况、供应国产业集中度、日本对外依存度、供应风险对策及危机进行深度调研。81年日本成立特殊金属储备协会,从民间开始运行储备制度,85年日本启动国家储备基地,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要远远落后其他国家,甚至都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展起来——稀土矿资源现在正给地方上破坏式的开采然后当成垃圾一样给海外矿商卷走,军方怎么能袖手旁观?但是这些还需要等中央在经济层面上的统一部署,不仅仅是国内天然储量比较充沛的矿产资源,那些对外依赖度较高的资源如石油、铁矿石,更需要早做准备。军方不能直接g预中央在经济层面的决策。也就不能断然禁止稀土等稀散金属产品的出口,就算有这个决心,但由于地方政府、矿企、中央部委等各方面在稀土产业上纠缠的复杂利益关系,也不是单纯一纸命令就能理顺的,何况也不能不顾国际上的影响与压力——锦湖提出的方案,大概是此时最强有力的手段了。”

    “你担心总装备部给锦湖利用了?”崔郁恒问道,“这个计划的阻力也绝不小,只不过有516案与章州案能封住许多人的嘴,一旦错过时机,想做成此事的难度就能倍增——这个机会能不抓住?”

    “别人想要什么,大家心里都透着雪亮,陈荣昆也是不甘心就退居二线——偏偏锦湖的诉求要模糊一些,似乎什么都可以谈,什么都可以让步。提供计划运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却只为了不到15%的g份。这个持g比例似乎也可以进一步的压缩。”

    “你什么时候也奉行y谋论那一套?”崔郁恒笑着问,“我看问题就很简单。首先稀散金属在光电、信息技术上有广泛的运用,锦湖这两年来努力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在光电、信息基础技术方面的研究。虽然国内包括我们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都很短视。但不能别人目光长远一些就觉得很奇怪。还有就是这个计划执行起来,能直接获得的利益也非常可观,哪怕只占有很小一部分的g份,将来的收益也会远远超过此时的付出——这个计划要尽快落到实处,各方面都要尽可能的提供所需要的资源,锦湖此时也只能以公司债的形式提出资金支持,不然谁会容忍锦湖参与进来?”

    张恪邀请孙尚义、蒋薇一同返回青年公寓学府巷,叶建斌与叶臻民暂时也未回市里的住所,一起跟了过来。

    这时候下起了雨,大家围坐在楼顶庭园的茶室里,听着雨滴打在y光板上的淅沥响声。

    “陈荣昆下午提出要将计划中所有的国有出资部分都整合到一个联合基金会中,这个大概就是国务院的意见……”叶建斌说道,明天的会议还要继续,有些问题他们要连夜讨论。

    “哦,”张恪应了一声,也没有特别的意外,笑着问叶臻民,“也不奇怪,锦湖不能有太大的野心,二叔你说是不是?”

    “这个联合基金会将所有的国资部分整合进去。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叶臻民笑着说,“你是不是早就有这样的准备?你之前就怂恿江南省将分散的稀土矿企都整合进一家大型省属公司里去,这样一来,相当于增强了江南省在这个基金会里的影响力,地方的利益也不是总跟中央保持一致的。”

    “上游资源的整合是必须的,另一方面,锦湖还没有奢望争这次的主导权。”张恪解释道,“能尽快的将工作推动起来,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锦湖会选择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但有时候会使些小手段,也是担心别人钻制的漏d……再说我们的志向也没有局限在这上面,”张恪笑了笑,又跟叶建斌说道,“明天我会专门跟梁伟法单独j换一下意见。另外,你明天能不能到东大亲自接一下崔国恒,我坐你的车去会场……”

    崔国恒在研究日本综合商社经济模式方面非常深入,有些事情,特别是一些计划在正式实施之前要抓紧时间跟他j换意见,今天晚上,张恪虽然挑明了身份,但是没有机会跟他深入的接触——崔国恒晚上是随陆文夫一道离开的。崔国恒夜里与陆文夫找了一家日式酒屋,聊到深夜才告辞离开,从陆文夫那里知道这些年来张恪与前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学平之间的深厚渊源以及锦湖不为外人知的崛起轨迹与海裕公司的存在。

    在日式酒屋前分开时。陆文夫笑着说:“你之前没有想到东大隐着这么头妖孽吧?”

    崔国恒摇头苦笑:“还不是你瞒我好苦?”

    “将这些事情说给你听,对你又有何益处?”陆文夫笑着说,“有些人可是宁愿装作不认识这小子。”

    崔国恒知道陆文夫的意思,笑了笑,就分手返回在东大校园内的住处。

    第二天,崔国恒在家里接到电话,说是叶建斌亲自过来接他去参加上午的研讨会。崔国恒在楼下等着叶建斌的皇冠车过来,看到翟丹青下车来帮他开车门,有些惊讶。但转念一想也是正常,指不定是锦湖或者盛鑫的高层管理人员进东大来深造的——这j年东大工商管理硕士班招收的学生都是社会上有所成就的商业人士。

    “崔院长看到我会觉得意外吧?”翟丹青淡淡一笑,帮崔国恒打开车门,“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是属于世纪锦湖的,由于要进东大集中上课的缘故。这段时间也给张恪当临时的助理……”

    崔国恒钻进车里,看到张恪也在车里。

    坐在前排的叶建斌回过头来对崔国恒说道:“崔院长之前有没有想过你们国商院里会藏着这么头妖孽?”

    崔国恒想起陆文夫昨天夜里也这么说,笑了笑。拿妖孽来形容张恪倒是妥帖,当全校的教师、学生还在为杜飞、蒙乐等人在校创业赞叹不已时,谁能想到背后还藏着这么大只的巨鳄,笑着说:“都说大隐隐于市,我要是能早知道,就谈不上隐不隐的,只不过以后在学校里,我再不能端起老师的架子了。”侧头朝张恪说道,“只怕整个中国都没有j个人堪在经济学术领域当你的老师了……”

    张恪笑着说:“我虽然是个懒散的学生,在学校里也给崔院长你惹了不少事,你不能因为我惹麻烦,就不认我这个学生了吧?”

    崔国恒摇头而笑,倒也不再说什么。

    既然知道张恪的身份,最让崔国恒头疼的事情,就是张恪还要继续藏身在国商院,他该以怎样的姿态与他接触?就像陆文夫所说,早知道他的身份又有什么好处!

    崔国恒心想校长李鸿铭或许已经知道张恪的身份,j件本应惊动校方的事情,平日比较注重权势的李鸿铭都推托给院里处理。但是听张恪这么说,崔国恒稍放心些,他就担心张恪过于强势会让他以后的处境难堪,他现在宁可在校园里少看到张恪这人才好。

    “时间还早,我们是不是坐车围着东大绕上一圈?”张恪又说道。

    崔国恒心想张恪还有话要说。自然没有意见,虽然迷雾给揭去,但是心里对张恪倒是充满了更多的疑h。

    “陈荣昆提出将计划里所有的国有出资部分整合成立一个联合基金会,通过联合基金会与锦湖合作该执行计划,主导权也就将转移到这个联合基金会的手里——这大概也是中央的意思,他们要争去就由着他们,在国内垄断x的资源方面,锦湖过于强势,总要惹人猜忌的。”张恪这么说着,语气又转了转,似乎说另外一件不相关的事情,“今年以来,锦湖算是稍有规模,看上去在消费类电子产业领域有比较大的发展机会,我就在考虑锦湖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竞争对手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锦湖目前也只有在国内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跨国竞争是我们最致命的软肋……”

    “锦湖的dp技术在国外有相当不错的市场前景……”崔国恒说道,他对锦湖早就有所关注,也会chou出一些时间来研究锦湖的成功之处,觉得张恪这么说,似乎有些妄自菲薄了。

    “锦湖能最先研究出数字音频播放器,是个特殊的例子,我们认真的去看,数字音频播放器里诸多核心技术,也没有多少是属于锦湖自己的?锦湖实际的国际竞争力真是不堪一提……”张恪说道,“未来的跨国竞争,锦湖在亚洲的区首先遭遇到的竞争对手就是三星电子、索尼电子这些日、韩电子厂商,但是这些日、韩电子厂商并非孤立存在的,他们以特有的综合商社模式参与架构了一个庞杂的、融产学研于一的大工业、大贸易系。这种模式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三井财团,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模式是以三井物产为骨架。当然,三星物产学习日本的能力也不差,支撑起韩国b子引以为傲的三星财团……锦湖若是不考虑三星电子、索尼电子等日韩电子厂商背后的因素,想在跨国竞争中最终超越三星电子、超越索尼电子。那只可能成为一个笑话。锦湖在消费类电子产业上的布局已经是大手笔了,但根本上还是只立足于整个产业链的中下游,设备制造、电子半导材料等上游领域,我们现在甚至连进入的机会都没有。我考虑再三,也觉得目前只有发展综合商社这个模式才能让我们站到与日韩厂商的同一战略层次去。才有可能去超越他们……这也是我考虑引进日本综合商社模式的初衷。不是说要帮中央政府引进日本综合商社模式,而是锦湖自身要发展综合商社模式。”

    崔国恒抑不住心里的震惊:他的野心竟然想将锦湖发展成一个超产业存在的大型财团!二十岁的野心还真是让人惊讶啊。

    张恪继续说道:“锦湖去年从香港证券市场拿到四十亿。但是也用了七七八八,剩不下多少。一方面我们手里的资金很有限。另一方面我们想要发展日本综合商社模式,想要在政策上获得国家的支持,可能x也极微,我们只能量裁衣去做一些事情。与周瑾玺在讲堂上闹矛盾,很偶然,不过看到稀土产业捅出这么大的问题,我就在想,稀土产业的现状及规模,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崔国恒心想:张恪是要说锦湖想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还真是不一般的野心啊!

    “也仅仅是实践,就算这次实践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中央总归要将主导权拿过去……”叶建斌微微一叹,总觉得有些可惜,陈荣昆代表国务院提出要成立联合基金会,联合基金会的负责人选自然是来自官方,陈荣昆昨天夜上拉关系的语气也是相当明显的,大概还不大甘心退居二线仅以智囊顾问的形式发挥余热吧。

    张恪问崔国恒:“崔院长你怎么看?”

    “国内的制如此,民营资本似乎很难在这上面有大作为,”崔国恒据实回答,并没有迎合张恪在锦湖发展大格局上的设想,“另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令韩国经济陷入困顿之中,也让中央也投鼠忌器,肯定不会轻易的在国内推动综合商社模式的大规模发展……稀土产业因其地位的特殊x与规模小,倒是很有可能获得中央的首肯。”

    “如果我们y是要在国内复制综合商社的模式,有没有可能设计一条路径去突破现有制的限制?”张恪问道,“就算这次计划我们拿不到最终的主导权,但毕竟也参与进来了,也会发挥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产业政策暂且不去说他,资本规模的问题如何解决?综合商社的核心职能就是提出融资f务。促进发展失衡的产业端加速发展,这所需要的资金比维持综合商社的日常运营资金要庞大的多,通常说来,综合商社都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核心的。日系财团自不用说,三星、现代、lg、大宇等韩国财团虽然没有直接隶属自己的大型商业银行,但是韩国政府对国内企业复制综合商社的模式极为支持,以国家的名义大举借外债给这些企业直接提供上千亿美元的贷款,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