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三生石上梦落花(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句,“朕不想听这个。”

    “臣妾失礼了。”李茜立刻适时地道歉,低眉顺目地说道,“因为宫中许多姐都十分好奇,所以……”

    “李美人,朕说了,朕不想听这个。”刘彻眼神已经变得有些凌厉,让一旁伺候的阿国也是一抖,知道主子已经有些触怒皇帝了。

    “臣妾知错。”李茜忙低下头说道。

    刘彻看着眼前这个一贯懂礼的nv子,有些恼,刚才她那两次不知趣的探问,生生挑起了他心中的不愉快,本来今晚来增成殿就是为了忘记那些烦恼的。现在看来反而更加火上浇油了。他不耐烦地起身,向外走去,一众宫人默默地跪下送他离去。

    “陛下起驾!”小宦官清脆的声音在深夜中响起,这一句听在了后宫许多有心人的耳中。

    确定刘彻的行驾已经离去后,阿国惊慌地走到李茜面前,说道:“娘娘,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问……”

    李茜抬起头,脸上没有一点惊慌之『se』,她伸手遮住阿过的嘴,对其余人说道:“你们都退下吧。”

    “是!娘娘。”一众宫nv应道。

    “阿国,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不过我这么做有我的理由。”李茜满不在乎地说。

    “什么理由啊?难道娘娘看不出,陛下已经生气了吗?”阿国心中惊慌之下,语气中已经带着责问的味道。

    虽然从道理上讲,宫中nv官自成系,即使所f侍的娘娘失宠,与她们职位也无关。只是,如今宫中已经不同于陈娘娘之时,那时一应nv官俱是陈娘娘所定。陈后退位后,原来的那些nv官们或被迁往甘泉长门,或被遣散。之后,陛下又未立即立卫子夫为皇后,所以各宫官不仅是从原系统中擢升,也有的是从得宠妃嫔的身边升去的,如披香殿的阿静便是御府丞,椒房殿的崔依依是中长秋。一旦所f侍的妃嫔失宠,到时候她们的地位定然不保。所以身为李茜贴身婢nv的阿国,自然对于李茜在皇帝面前得宠与否十分关注。

    “阿国,我已经有喜了,你还有什么好怕的?”李茜看着阿国惊慌的样子,有些失笑,“你好歹也是一个尚食令,怎么如此不镇定呢?”

    “娘娘。”阿国实在受不了李茜在这种时候还这么悠哉。

    “阿国,我一直把你当自己人,所以今天才和你说这些。”李茜走下床,走到案边端起一杯茶,说道,“我从来,就不想做什么皇后。”

    “你以为卫皇后是这么好对付的吗?如果她只是一个『x』情温和的歌姬,陈皇后那样的人又怎么会败在她手上呢?”李茜看着陷入沉思的阿国说道,“不要以为陛下现在宠着我和披香殿那位,少去椒房殿了,就以为她不行了。无论如何,她才是椒房殿的主人,我们不是。她能在封后之前就入住椒房,我们不能。”

    “如果不是有意外,有喜的事情,我是根本就不想对外公布的。深宫之中,谁知道这孩子能不能活下来呢。”李茜说到此处,有些伤感地『摸』着肚子。

    “娘娘,这和你今晚刻意得罪陛下,又有什么关系?”阿国还是第一次听到李茜和她说这种话,不想做皇后?嫔妃之中,谁会不想做皇后呢。

    “我既已经有喜,陛下若今晚又在我这儿就寝。只怕,没多久,整个未央宫的眼睛都要从昭y殿,转到我这里来了。”李茜微微一笑说道。

    “所以,你特意将陛下气走吗?”阿国似懂非懂,“既然怕引人注目,那么当初别把有喜的事情张扬出去就是了啊。”

    “傻丫头,你以为,有喜的事能瞒过皇后吗?说到底,这六宫之中,她还是做主的那个人。”李茜敲了敲她的头,说道,“我经期若迟迟不来,御府令迟早会把这事报到她那里。到时候,还不是一样。不如乘大家目前的心不在我这里,把事情公布出去。今晚我惹怒了陛下,这事很快会传遍宫中,可以稍稍减少那些人的嫉妒。”

    “不过,这并不是我最重要的目的。我今晚这么做,是因为,我希望接下来能够被宫中人遗忘。”李茜放下手中的茶杯,说道。

    “遗忘?”阿国有些似懂非懂。

    “阿国,接下来的日子,你一定要谨言慎行,对宫中膳食的事情,要多放些心思进去,可不要出了纰漏。否则,本美人可保不住你。”李茜看着犹自『迷』惘的阿国轻笑道。她缓缓走到殿外,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想道,这样就好,今晚陛下这一恼,再有什么烦恼就不会到我增成殿来了。暴风雨将至啊,王灵,希望你不要自作聪明栽在里头了。

    “娘娘,无论如何,你最好还是想个办法,让陛下息怒吧。这样下去,可不好啊。”阿国又跟上来啰嗦道。

    “傻丫头,陛下子嗣稀少,只要有皇嗣在,增成殿就不会有事的。”李茜笑了笑,对阿国说道,“这宫里头风风雨雨的,每次都站在风口l尖上,不见得就是件好事。”随即她又神秘地笑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百c堂

    淳于义拿起行李,有些留恋地看了看四周的摆设,心中感叹道,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重新回到这种简单的生活中。

    “义儿,要走了吗?”这时,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推门而入,赫然就是李希。

    “大哥。”淳于义转头喊道,脸上带着一丝欢欣。

    “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啊。”李希笑道,他接过淳于义的包袱,说道,“先别急着走,我们聊会儿。”

    淳于义,其外祖淳于意乃是可以和华佗、张仲景相提并论的汉代三大神医,后来司马迁做《史记》,将淳于意同春秋时代的神医扁鹊共同列传,题名为扁鹊仓公列传。淳于义的母亲是淳于意的第四个nv儿,因为未能生下儿子而被夫家n待,最终病故,临终将nv儿托付于赶来为她治病的小,便是淳于缇萦。李希少时一直由缇萦抚养,和淳于义虽无血缘关系,但是却一直如亲兄一般。

    “大哥想说什么?”淳于义问道。

    “义儿,大哥知道你一直讨厌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如果你不想,现在就可以……”李希考虑良久,终于开口说道。

    淳于义没等他说完,就伸手拦住了他的嘴,然后笑道:“大哥怎么和义这么见外呢?”

    “义儿,我说真的。”李希面『se』沉重地摇了摇头,“后宫争宠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大哥,我也说真的。”淳于义也敛去了笑容,郑重地说道,“这么多年来,我独自在民间历练,很多事情我也是都看在眼里的。大哥,我已经不是从前你心中的那个娇娇nv了。”

    “义儿。”李希看到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的淳于义,不觉愣了一下。

    “大哥,我会长大的。”淳于义低着头,声音里多了一丝感伤,然后她马上抬头,开朗地说道,“大哥,难道不想知道你那个亲现在怎么样了吗?”

    “娇娇现在怎么样了?”李希知道淳于义决心已定,便顺着她的话将话题转开,“她怎么会忽然晕倒呢?”

    “原因,义也不知道。”淳于义苦笑道,“我只给她把了一次脉,便被招到增成殿去了。今晚离宫时,听说她已经清醒过来了,身无恙。”

    “是吗?那太好了。”李希长长吁了一口气,自从知道陈娇被强行带回宫中,而且陷入昏『迷』,他一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如果陈娇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他绝对不会原谅自己。正是因为要打探陈娇的身情况,他才会再度联络上多年未见的淳于义,请求她的帮助。

    “大哥现在可以放心了。”淳于义也是一笑,然后对李希说道,“以后大哥如果还有事情需要义帮忙的话,就叫百c堂的掌柜送消息给北阙的门卫,他们自会把消息传到增成殿的。”

    “还是义儿考虑周到。大哥知道了。”李希笑着点头。

    “不过,大哥,既然你已经是郎官了,为什么不多接近陛下?以大哥的才华,应该可以很快得到陛下赏识的。”淳于义不解地问道。

    李希听到这话,淡淡一笑,然后说道,“时间差不多了,你该回宫去了。有事,我会通知你的。”淳于义知道,很多事,李希从来不愿意她涉入过多,便叹了口气,不再追问。

    李希看着淳于义的马车远去,脑中却浮现了数日前,他和公孙弘的相会。虽然只是只言p语,但是已经足够让公孙弘这样的人精了解到,陈娇此时已到了皇帝身边了。李希从入京起,就毫不怀疑自己有一天要面对公孙弘的质疑,毕竟陈娇回宫后,彭城煤行之事也许能瞒得过别人,却绝对瞒不过如今被刘彻倚为臂助的公孙弘的。只是他也有一定程度的信心,看在多年j情的情分上,公孙弘绝对会给他一次解释的机会。因此,那一天,他很冷静。

    “不错,皎皎的确回到了陛下身边。”李希如是回答道。

    “回到?”

    “……公孙先生可知道,皎皎的真实身份?当日在新丰,希就曾和先生提及,皎皎是希在长水之滨偶遇的。那时,她说自己失忆了,所以希也便带着她一起,后来因为萃萃与她情意日深才结为姐的。”

    “不错,你是说过。”

    “希后来才知道,皎皎的身份并不寻常。她其实是堂邑侯府的大小姐。”

    “堂邑侯府……”公孙弘眼中闪过一丝了悟,“你是说,她是……废后?”

    李希点了点头,肯定道:“正是。”

    公孙弘狐疑地看着李希,开口道:“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皎皎身份的?”

    “是在到茂陵后。”李希毫不犹豫地说道。

    “到茂陵后?”

    “主父偃令下,皎皎所设的彭城煤行亦在迁徙之列,皎皎不愿意连累我夫『f』,所以提议由她一个人入茂陵即可。但是我和萃萃终究不放心,所以,决定举家迁入茂陵邑,好方便照顾她。希不否认,在茂陵邑如此接近未央宫的地方,滋长了希的野心,所以我才会放弃过去的坚持,选择入仕。但是我没想到的是,入仕之后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我发现,皎皎的身份非比寻常。为了此事,我至今犹豫不决,没敢和她相认。”李希自信自己的这个解释,半真半假,不甚了解情况,也不可能去质问陈娇的公孙弘是很难看破的。

    果然,公孙弘并不怀疑李希言语中的真实『x』,甚至他还十分理解李希隐瞒此事的原因,毕竟对于一个仕途才刚刚开始的男人来说,和曾经显赫的废后家族扯上关系,只会带来坏处,绝不会带来好处。

    “所以,公孙先生,希如今正是进退维谷之时,到底该怎么做,还望先生赐教。”

    “……既然贤侄是真的想有一番作为,此事倒的确是个阻碍。”公孙弘淡然道,“看在你我相j一场,当日在新丰,公孙弘见到的,只有你们夫q二人。只是今后,贤侄行事还是和堂邑侯府划清界限的好。这种后宫争斗,为人臣者最好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李希谨遵教诲。”

    从回忆中清醒过来的李希,看着朗朗晴空,抿唇微笑道:“公孙先生,不沾染后宫争斗,的确是最好的为臣之道。可是,我大汉开国至今,非刘姓者,想要掌控国运的话,除却外戚一途,还有什么办法?此法虽险,却能险中求胜啊。”

    注:汉承秦制,置六尚,即尚书、尚冠、尚衣、尚沐、尚席、尚食。尚书掌收受章奏,出宣诏命。六尚均为少府官,但尚书负责处理政务,实际上是中朝官,不受少府节制。

    御府令、御府丞,掌皇帝f饰织造与保管;(文中改为掌皇帝和后宫f饰织造和保管)

    尚冠令、尚冠丞,掌皇帝各种礼f所需的皇冠;

    尚衣令、尚衣丞,掌f侍皇帝更衣;

    尚食令、尚食丞,掌f侍皇帝饮食;

    尚沐令、尚沐丞,掌皇帝洗浴;

    尚席令、尚席丞,掌皇帝就寝用具;

    尚书令、尚书丞、尚书仆『s』,掌宫中文书发启、呈送皇帝;

    大长秋,《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是皇后宫官,秩二千石。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