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探源溯流(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那赵仕铭盯了乔晓静数秒,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不过却是实情,起码从目前情况看,我的实力是比你们的实力要强很多,你们处于劣势,那我就不再顾虑了,你们想知道什么,说吧,我定然实话实说,绝无虚言。”

    “可是,”大志说道,“我们又怎么能够判断您的话是真是假呢?”

    “既然这样,”那赵仕铭脸色一沉,冷冰冰的说道,“那你们还约我来此何干?没有任何诚信基础,更没有信任可言,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再谈下去了必要了,就此告辞!”

    “别啊!”乔晓静笑道,“赵先生话还没说完,又怎么知道我们就没有诚信呢?正如您刚才所言,我们总共也就见过两次面,而且这次才是第二次,你我不论谁有顾虑,有疑惑,有戒心,这些都很正常,正因为如此,我们之间才更有谈下去的必要,不是吗?”

    “嗯~”那赵仕铭略微思虑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您说得颇有道理,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我这心里也不踏实,也不安心。但我愿意相信你们一次,我愿意亮明我的身份,即便你们是军统或鬼子派来的特务,即便我今天粉身碎骨于此,我也认了。”

    乔晓静和大志对视了一下,点了点头,目光又投向了那赵仕铭。

    “我乃山西吕梁人,”那赵仕铭说道,“我们那里生活条件很差,很多人从小就学着做生意,想摆脱那种艰难困苦的生活。我跟他们一样,很小便跟随父亲学做生意,可悲的是,我十九岁那年父亲被土匪害了……我走投无路,被迫放弃了经商之路,回了乡下。”

    “对不起,赵先生。”乔晓静说道,“没想到,又让您伤心了。”

    “这不怪你们,”那赵仕铭说道,“要怪只能怪那里太苦,穷山恶水多刁民嘛。事情已经过去二十来年了,我早已接受了这个现实,似乎我已经忘却了伤心的感觉,只是时不时觉得有些遗憾。说正事吧,我自己都想不到,我当年一种地,竟然种了十多年。”

    “没想到,”乔晓静说道,“您年轻的时候竟然种过地,真是令人钦佩!”

    “农民嘛,”那赵仕铭摇头说道,“哪有农民不种地的,这不值得钦佩。哎~依你之言,你俩应该没有种过地了,也就是说你俩的身份并不像你们身上衣服所显示的这样。”

    “您误会了,”乔晓静解释道,“我俩绝对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不会有假。我之所以钦佩您,是因为您现在位高权重,没想到年轻之时竟也跟我们一样,竟然也是泥腿子。”

    “泥腿子怎么了?”那赵仕铭说道,“中国的事情迟早都得依靠泥腿子去解决,凭我多年的认识,我以为南京政府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汪伪政府同样也解决不了。”

    “您终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乔晓静故意装出一副冷漠的表情,想再试探试探这个赵仕铭,甚至他希望赵仕铭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故而冷冷的说道,“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您成为广州国民政府参谋部书记员之前,应该还有一段充满故事的经历。”

    “什么意思?”那赵仕铭说道,“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当下中国的情况不是很清楚嘛,南京政府一味攘外必先安内,汪伪政府所谓的曲线救国之策,实际上就是卖国求荣,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既然如此,谁来救中国,难道等着日本侵略者来就中国吗?最终不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充分依靠中国的泥腿子来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这有错吗?”

    “您的解释倒是合理,”乔晓静笑道,“不过您不觉得有些凑答案的嫌疑吗?”

    “明人不说暗话,”那赵仕铭说道,“敝人在成为广州政府参谋部书记员之前的确接受过全新的思想,正是那时候,我对中国革命也有了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说到此处,我想请教二位,你们昨天在我办公室写下那张纸条,能不能给我做个解释?”

    “你指是……党组织?”乔晓静试探性的问道。

    “我来此,”那赵仕铭说道,“正是因为你的那张纸条,你们应该很清楚,我今天能到此地,也是冒了巨大风险,可以说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难道你们还不能给我实底吗?”

    “我还是想先听听你31岁之前的故事,”乔晓静说道,“你放心,我会给你实底。”

    “好吧,”那赵仕铭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26岁我便加入了地下党组织,经过4年学习和实践,在组织要求和部署下,进入了广州政府参谋部,31岁成了书记员。后来与我联系的中间人牺牲了,我,我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游子。”

    乔晓静和大志没有插言,只是真诚地点着头。

    “这么多年,”那赵仕铭激动的说道,“我过得很孤单,但我从未想过背叛组织!”

    “我们相信你。”乔晓静站起身来,紧紧握住了赵仕铭的手。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