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故地重游(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大石墩,已是只能步行。

    马车是黑井的一大特色,一大一小两匹马,加一个赶马人,滴滴答答的在镇子里各个角落穿行,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甚是悦耳,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体验一把坐马车的怀旧和惬意。

    桥的左边是一座贞洁牌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据说是当年慈禧太后下旨为几十个女子所立,牌石坊上雕人物,花鸟,图腾,经历风吹雨打,有些破败了。

    “姗姐,你说古时候那些女子,是可敬还是可悲?”

    叶姗无言以对,她想起了赵志刚,也想起了方林,她想,如果放在古代,像她这样心猿意马的女子,是否都是要侵猪笼?

    想到这,她不禁打了个寒颤,古时候的女子是可悲可怜的,她们通常会用一生来偿还一个错误的选择,甚至没有任何机会改正。

    筱雨嚷着饿了,余燕说:“走,我带你们去吃本地特色菜,盐焗鸡,前面有一家,特正宗。”

    说起这盐焗鸡,还有一段故事,相传黑井首富武维扬曾经是咸丰年间的及第状元,后弃文从商,煮盐发家,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家里雇的灶丁、锅头也越来越多。虽然武老爷每日过着“煮盐堆银胜玉壁”的日子,家里的盐工却难得一沾荤腥。有一日,盐工们偷了一只鸡,就在熬煮卤水的锅边宰杀煺毛准备烹食,不巧武老爷此时正好进盐棚来查看,盐工害怕老爷怪罪他们只顾偷嘴,不顾干活,急忙把已经褪净的鸡用锡箔一包,塞进了滚热的盐锅之中。等武老爷走后,大家把锡箔包着的鸡从热腾腾的盐堆里扒拉出来,惊奇的发现鸡肉不但被闷熟了,而且喷香扑鼻,咸味也慢慢的浸入肉中,大家七手八脚撕开鸡肉一尝,不咸不淡刚刚好。从此,盐焗鸡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并逐渐发展出盐焗肝、盐焗肉等,现在做盐焗鸡,依然延续古法,先将一大锅粗盐炒热,再把整只鸡褪净包上锡纸塞入锅中焖烧,个把小时以后,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盐焗鸡就出锅了,咬上一口,齿颊留芳,非要吃到肚子滚圆才肯罢手。

    筱雨一边吃一边听余燕讲故事,津津有味,到最后连筷子也不用了,用手抱着鸡肉啃,她说,这太好吃了,走的时候一定要给爸爸带一只回去。

    叶姗有些感伤,赵志刚平时并不怎么管筱雨,可她依然对他有着浓浓的感情,这或许只能用血浓于水来解释吧?

    晚上下榻武家大院,在去武家大院的路上,会经过很多古宅民房,余燕的脚步有些匆忙,似乎不想在路上多停留。

    途中,和一中年妇人擦肩而过,她有些迟疑,走过几步又回头,最后终于忍不住打招呼:

    “是余燕吗?好多年不见了,你是回来看振宇他妈妈的吗?”

    余燕有些尴尬:“二婶,我这次是带朋友过来玩玩。你知道的,我和朱振宇他……”

    被称作二婶的女人和蔼的上前拉着余燕的手:“是小宇那孩子糊涂,不懂得珍惜你,多好的姑娘啊。”

    余燕被她说得也有些伤感起来,她笑:“二婶,快别这么说,这都是缘分,强求不得的。我会在黑井呆几天,有空来看你。”

    二婶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她说:“燕妮子,你得空去看看大娘吧,最近大爹重病,才去世没多久,大娘伤心着呢,她一直都那么喜欢你的,老是在我面前念叨你。”她口里的大爹大娘是朱振宇的父母,乡下人习惯跟着晚一辈称呼,以示尊重,当年,她和朱振宇结婚,在这古镇上大摆筵席,很是风光。

    余燕听到这消息,鼻头一酸,眼泪忍不住哗哗的掉了下来。

    朱振宇的父亲在镇文化馆工作,喜欢研究古文化,是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留在这镇上的知青,据说他母亲当年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美人,他父亲为了她,硬是放弃了返省城上大学的机会,在这古老偏僻的镇上扎了根,生下了朱振宇和他妹妹朱小旭。

    刚结婚那会,她每年都会陪朱振宇回家住段时间,余燕性格活泼可爱,嘴又甜,很是讨二老喜欢,还和他妹妹小旭成了朋友,小旭非常喜欢这个阳光漂亮的城里嫂子。

    “没想到,三年不见,他父亲竟然不在了。”

    叶姗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能对她说:“一会我们去看看老人家吧。”

    安顿好住下,余燕让叶姗带着筱雨休息,她说她一个人去朱振宇家看看。叶姗也没坚持,叮嘱她早去早回。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