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帝国东升第六十九章钢铁与专利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铁甲蒸汽舰的出现,使得大明海军突破风速,水流限制,可以不必依靠季风航行,大大增加船队活动范围,原本路途遥远的美州往返中原差不多需要一年时间,而使用铁甲蒸汽舰,则可以缩短至四个月左右。

    虽然铁甲舰的成本比木头舰要贵许多,但极优良的ing能足可以抵消成本之间的差异,何况铁甲舰建造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不必象木头需要晾晒数年才能使用,只要有钢材则可以随时建造。

    从第一艘铁甲蒸汽舰下水后,大明第一年就建造了二十艘,平均以每月两艘的速度增加,舰体也越来越重,最大的铁甲舰达到三千二百吨。

    二十艘铁甲蒸汽舰只有二艘是战舰,其余十八艘都是武装商船,其实以铁甲舰的优势,即使是对上同期欧洲最大的战舰也有胜算,大明自然不必建太多专门的战船,这些铁甲蒸汽舰首先的用途就是用来往美洲移民。

    从发现美洲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八年,八年时间,大明在美洲的移民只有二万余人,平均每年移民不过二千多人,不过这二万余移民带给大明的利益异常丰厚,第一年大明就收益黄金十五万两,白银三百二十余万两,此后,一直保持在二百万两以上,去年重新达到了三百万两。

    这么高的收益当然靠的不是种田,前期大部分是和印第安人交易得来的,印第安人落后的文明根本无法抵御大明物品的youhuo,只要运送到北美的货物基本上有十倍以上的利润,早期甚至有数百倍,至于用一点物品就从印第安人手中获取的巨大土地更是无法用价值衡量,而后除了和印第安人交易外,还雇用他们开采银矿。

    与欧洲人单纯掠夺印第安人不同,大明有足够令印第安人心动的货物与之交换,为了交换到更多的金银,大明甚至指导印第安人如何开采金银矿,因此八年来,虽然美洲西岸的印第安人一退再退,让出不少地方,双方相处却还算融洽,

    美洲得天独厚,不但有巨额的金银矿chuang,土地更是肥沃,移民当年就能安定,第二年就能产生收益,随着蒸汽机引入纺织业,大明的棉布产量大增,只是受限于原料短缺,国内棉纺业无法进一步扩大,江南一带棉、粮争地严重,美洲发展棉花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明上下都迫切希望能够加大美洲的移民。

    弘光十九年采用铁甲蒸汽舰运送移民后,大明往美洲的移民速度大大加快,当年移民数量一举超过前八年总和,总数达到三万余人。

    由于欧洲人进入大明的舰线受到限制,大明铁甲蒸汽舰下水后,欧洲对此一无所知,倒是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偶有发现,蒸汽舰颠覆了西班牙人对船只的认知,他们不知这种飘着白烟,没有风帆,全身仿佛钢铁一样的东西如何能在水面行走,几次追击无果后,西班牙人干脆把这种船称之为幽灵船,从此避之不及,自到后来不少欧洲人乘坐过火车后,西班牙人才隐约猜到幽灵船可能是出自大明。

    蒸汽船在远洋运输方面的优势剌ji了大明上下的神经,工部宣布弘光二十年将制造出更多的铁甲蒸汽船,江南造船厂更是雄心勃勃,拿出了六千吨的铁甲舰设计,经过二十余艘船只的建造,铁甲蒸汽舰的技术已经成熟,唯一困扰铁甲蒸汽船发展的就是大明钢铁产量。

    大明的钢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产量自然也居世界之首,永乐初年,全国课税记录,铁产量达一千九百五十七万余斤,合九千七百余吨,嘉靖时,单广东一省铁产量已达三千余吨,出口日本、柬埔寨、缅甸、爪哇、吕宋、交趾多国。

    弘光元年,大明在只有半壁江山时,生铁产量依然超过万吨,弘光七年统一全国后,当时全国钢铁产量达到三万吨,如今已过了十余年,在弘光十九年时,大明钢铁产量突破二十万吨。

    二十万吨的钢铁产量不及后世一个乡镇小厂产量,在这个年代却是一个相当辉煌的数字,此时俄罗斯的钢铁产量在二千四百吨左右,整个欧洲钢铁产量加起来不超过万吨,大明的钢铁产量占据全球九成五。

    不过,二十万吨的钢铁年产量相对大明的需求来讲还是远远不足,弘光十九年,用于蒸汽机、建筑、火炮枪支弹药的钢铁需求已经达到十五万吨,民间用铁亦需要数万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