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第184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明军的出现,让沿途的百姓欣喜若狂,争相为他们带路。每到一条河跟前,当地就会有很多村民围在那里,七嘴八舌地告诉明军:这条河到哪里就会变窄,能直接开过去、往哪边走就会有桥、哪边的桥是石桥,哪边的桥是木桥、哪里的桥被清军撤退时候炸了,哪里的还没炸……

    除了当地老百姓,明军的飞机不断地在空中巡逻,为地面部队充当“千里眼”,更是把前方的通行情况不断地反馈过来。

    ……

    在广阔的右路战区上,在山东以南,战场被高邮湖和洪泽湖分为两半。两湖以东是江苏,两湖以西是安徽。

    清军的大部分力量主要集中在两湖以西,也就是安徽、津浦铁路沿线一带。两湖以西、江苏的中部和南部,由于水网密集,再加上是一片平原、没有什么战略要地、没有铁路、沿海也没有什么能用作港口的地方,所以清军驻军并不多。所以明军一旦能够克服水网带来的困扰,挺进速度反而一点也不慢。

    就是在这样的水网地带中,第八轻装集团军在10月5日的行军平均时速竟然也达到了1第六师,则整师占有淮泰公路的使用权。借着这条淮安到泰兴的公路,完全避开了水网阻碍的困扰,以30公里的时速行进,中午就打到了高邮县。

    高邮县背靠高邮湖,就在淮泰公路的边上。公路的东边就是清军的军营。因为淮泰公路(淮安到泰州)、盐靖公路(盐城到靖江)、海通公路【海州(后世连云港)到通州】,是整个苏南水网地带的三条南北走向的优质公路。有了这三条公路,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快速行进。而高邮又是扼守淮泰公路的一个咽喉,这里长期驻有清军一个汉军师:第48师。

    这个师从昨天凌晨起,就屡屡被俯冲轰炸机光顾。虽然一次来的飞机不多,但是却贵在不间断。到现在今天中午,已经遭到了三十多个小时的恐怖轰炸,基本上已经被炸得没有形了。

    中午十一点多,天上的轰炸渐渐停止了。城外的淮泰公路上,远远的出现了轻型坦克的身影。人民卫队第六师到了。

    这时候,公路边上已经坐的到处都是清军伤兵,他们腿短胳膊折的,或坐或躺,绵延一大片。白*单被他们挂在树上,充当白旗。当坦克和装甲车从公路上开过的时候,无数清军残兵从两边涌上来,拦在前方路中间,举着白*单要求投降,要求治伤。明军坦克不得不连连朝天**才把他们从公路上驱赶下去,让大部队继续通行。

    侦察营的营长坐着一辆长官车,后边带着一辆装甲车,轰隆隆地开过来,站在车上问下面的清军伤兵道:

    “喂,你们一共多少人?其他人呢?城里还有部队吗?”

    下边的清军伤兵立刻七嘴八舌地喊着:

    “长官……”

    “俺们……”

    “他……”

    “给俺们……”

    “可怜可怜……”

    “俺们要……”

    “跑了……”

    “在……”

    侦察营长火了,提起冲锋*来,对着天空就是一梭子,周围立刻静下来了。

    “妈的,只能一个人说!你,说吧!”

    被挑中的一个清兵坐在地上,满脸血污,头上包着纱布。他望着挥舞的冲锋*口,胆怯地说道:

    “长……长官,早打散了,师长早上就带着弟兄们往北边跑了,一大半弟兄都不愿意跟着跑,都想留下来等蛮子……哦不,不,等王师,等王师……俺们都想投大明。”

    营长点点头,又问道:

    “留下来的有多少人?都在哪里?”

    “长官,俺们留下来的起码有六七千,不过都混散了,谁也找不着谁,您看,这边儿,那边儿,还有那边儿一大片,坐的都是俺们弟兄……公路对过的刘庄也有,南边儿的管庄、绪大桥那边儿也有……”

    侦察营长很满意,点头笑道:

    “很好!你们做得很对。……咦,那城里是怎么回事?怎么还在冒烟?”

    那个清兵马上说道:

    “长官啊,那可不关我们的事啊……上午你们还没来呢,俺们师部就撤走了……然后高邮城里就乱起来了,老百姓都起来闹事,把县府衙门和警察局、税务衙门、还有什么衙门的都围起来了,说要算总账,把那些当官的拉出来,挫骨扬灰……这不,县衙大楼让烧了,那些当官的家、还有那些当官的二姨太、三姨太、四五六姨太……她们的房子也都给砸了烧了……满大街都是死人啊!弟兄们谁也不敢呆在城里,都到这公路边坐着了……弟兄们也不敢扔*,可不是为了防王师,是为了防身啊!”

    营长一听,马上就知道高邮城里也和南阳城里一样,出现百姓清算官府的事情了。他也顾不上派人报告师部,直接从车里拿出一卷大明国旗展开,招手叫过旁边一个班长道:

    “你带你的弟兄,跟这几个清兵进城,到城头上把满清旗子拔下来,把我们的旗子插上去,然后喊一声‘高邮光复了’,就快点回来,我们师还得往前赶。城里的事情你别管,有后边的陆军师负责。快去!我在这儿看着。”

    “是!”

    ……

    一个班的明军士兵举着大明国旗,在两侧上千清兵的夹道簇拥中,径直进了高邮县城。

    他们也没去城里,只是爬上城门楼,扯下脏兮兮的北清三角龙旗,然后把大明国旗升了上去。

    这个班长立在城楼上,很潇洒地往下一挥手,高声喊道:

    “我宣高邮——光复啦!!!”

    顿时,下面的欢呼几乎把天掀翻了。城里的鞭炮铺子早就被抢了个一空,现在城里城外淹没在鞭炮的爆响中了。

    侦察营长在公路旁,从望远镜里看到远处的城头上满清国旗降下去,大明国旗升上来,咧嘴哈哈笑了。

    “记下来,”他看看表,转脸对旁边的通讯兵笑道,“中午第六师师属侦察营第三连第二排第三班,以10个人的兵力,光复了北清军事重镇高邮县!”

    下边一个清军少校抹抹脸上的血污,也不知是讽刺还是拍马屁,笑嘻嘻地道:

    “长官真是神勇啊!一个班就拿下了一个县!真是所挡者破,所击者伏,当世无敌之师……”

    侦察营长瞥了他一眼,哈哈一笑:

    “无敌?无敌个屁!你看看老百姓的反应,你下弟兄们的反应!我跟你说,你们就是被自己打败的!你们根本不是败在战场上,你们当官的贪污**买官卖官的时候,这场仗就已经败了!有一千个师又怎么样?有一万个师又怎么样?妈的,都得一个个的这样败下去!你们看着,回头我要是说错了,我把我的姓倒过来写。”

    仿佛在印证他的话一样,远处传来一片*动,所有人都往县城的方向看。只见大路上,人山人海的老百姓涌过来,那十个进城的明军士兵被高高的抬着,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兴奋的满脸通红,每人脖子上都挂满了红枣、大饼、鸡蛋,怀里还抱满了香烟。

    ……

    在左路,明军左路集团军群停在方城当面,并不急着进攻,而好像是在劝降。方城清军阵地上方,飞机不断的撒下传单,把“拯救平民令”和“起义奖金”两项政策命令向清军宣传着。

    清军驻守在方城的第32军军长是依尔觉罗…惠璋,明军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因为他的家在许昌,但是自从担任了方城守军长官后,他也和其他将领一样,在驻地大造别墅。昨天是星期天,他把老婆孩子从许昌接来了方城。这等于没有家室之累了,只要一投降,全家都安全了。

    方城地处山口关隘,不太好打。当然明军从空中到地面都占很大优势,不是说打不过去,而是应打的话会有不小伤亡,而且会耽误很多时间。因此明军对这个惠璋军长开出了很高的价码。只要他率部投诚,除了保留所有既得利益、奖励50万明洋之外,还将追加10万明洋。

    一上午,明军就派使者进入方城劝降。他们不停对惠璋说,你运气很好,第一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第二在你之前还没有清军军长级的主动起义,你算第一个。为了这第一个开个好头,给下面的起一个带头作用,我们愿意给你更大的好处……你一定要把握机会,现在还没开打,投降过来还算主动起义,要是开打了,那就只能算是被俘了,啥都没有了……

    但是,这个惠璋军长还很犹豫。他好像并不觉得这“第一个投降的军长”是个光荣,而觉得是个很丢人的事。而且他还想借着这个多敲一点好处。一上午磨磨叽叽,就是不答应。

    可是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明军这边也显得很沉得住气,一点也不急的样子。

    ':'

    '  '

    第19集 挺进中原

    5日凌晨前夜的黑暗中,方城县东南侧30公里左右的“龙山”和“凤岭”之间,整条小山沟里满是坦克的发动机声。月光下,长长的坦克和装甲车长龙反射着金属寒光,在两山之间的拥挤着前进。两侧的山岭上,制高点上已经布满了明军的迫击炮发射点、机*阵地。这些火力点俯瞰着两山之间的山谷,为装甲部队保驾护航。

    这两座山名字都很好听,龙山、凤岭。它们都是方城屏障的一部分,是大别山山脉延伸到这里的尽头。绵延雄伟、海拔一千多米的大别山脉到了这里,已经萎缩成一座座海拔几百米、方圆只有几公里的小山岭。在方城的西北面,是另一条大型山脉——秦岭的尽头。秦岭到了这里也是缩成了一座座小山岭。

    这些小山并不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间隙,中间有的是小山路,有的是大山谷,还有的中间有村庄。中间比较宽的地方还有几个天然水库。和它们的母体山脉:秦岭、大别山比起来,它们只能算是小丘陵。但就是这种小丘陵,每一座的高度和面积都要超过南京紫金山。它们绵延排列起来,形成了一道足以阻挡大兵团前进的屏障。

    人靠两条腿轻装翻越它们不难,但是要想持续大量的把后勤辎重、轮式牵引火炮等重装备运过去,就很困难了。大兵团想通过,唯一的途径,只能是从秦岭和大别山之间的唯一坦途——方城走廊通过。方城走廊是一条二十多公里宽、三十多公里长的平坦大山谷。这也是几百公里之内唯一能容纳大集团军群宽松通过的地方。

    但是现在,在人的决心面前,这些自然的困难似乎也低下了头。

    隆美尔似乎打算在这里开始建立他“山地之狐”的美名。他带着人民卫队第四师的所有坦克和装甲车部队,从龙山和凤岭之间的小山谷里穿行。人民卫队第四师是装甲师,作战力量是以坦克为主的。隆美尔扔下了所有的轮式车辆,只带着一个坦克团(100辆左右坦克)、和一个装甲步兵团(124辆装甲车),沿着山间小路向方城后背迂回。

    在只有月光照耀的山谷之间,明军战车的超强越野能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南明一贯设计坦克和装甲车的指导思想,就是适应在江南的丘陵和水田的泥泞条件下快速行进。轻车身、大马力、宽履带的特点,把这种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看到了明军战车的这种优势,隆美尔才敢主动请缨,来个出其不意的山间迂回。

    清军的主要防御力量都放在了方城走廊上,在这条二十公里宽、三十公里长的平坦走廊上修建了错综复杂的永备战壕、炮兵阵地,并且在两侧的小山岭上架设了炮台,炮口对准山间走廊。即使明军的飞机能够摧毁走廊上的火炮阵地,但是两边山上的火炮仍能发挥作用。山上的火炮虽然不多,但是却很难被炸掉。

    从这种防御阵地的侧面山间迂回,这就是在**。但是向小强敢赌这一把,除了对明军的坦克通行能力有信心之外,还在于清军并未布设地雷场。毕竟,这里距离明清边界超过150公里了。谁会在边界150公里外的“自家后院”埋地雷呢?战略守势的南明没有,战略攻势的北清更不会有。能在两天内推进到150公里的敌国“腹地”,这在现在任何一**界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在这错综复杂的山地之间再埋上地雷,那么装甲师打死也过不去了。守军可以因为作战意志低下而投降,可以因为没见过装甲集群而一触即溃,但是地雷的“士气”却永远那么高,永远也不会撤退,也不会投降。

    人民卫队第四师选择的这条山间小路,是清军防守最薄弱的一处。依尔觉罗…惠璋把所有兵力都收缩到方城走廊上去了,原先防守各条山谷的部队,现在基本都藏在方城走廊上的水泥战壕里。当然,这样明军的小股侦察部队就很容易渗透过来了。但是清军并不害怕小股部队,最怕的是明军大部队突破方城走廊,长驱直入河南平原。现在两侧小山岭间,清军只留下了营、连级的警戒部队,驻守在山间平地的村庄内。

    但是,无论是军长惠璋,还是下面的清军排长、班长,都万万想不到一支由两百多两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装甲部队,居然能翻山越岭、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山谷里摸过来。

    在月夜中,明军装甲部队行驶的很慢、很小心,但是也很隐蔽。凌晨的时候经过了一个村子,李联庄。侦察营端着冲锋*迅速包围了村子,紧接着冲了进去,一场短促的战斗,清军一个警备连被歼灭。紧接着,明军的坦克大部队排着长龙、光明正大地通过了村子。

    村民们被*声惊醒,惊恐过后,他们发现外面不断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自家的*和窗台都在颤抖。村民们大着胆子披上衣服出来看,惊愕地看到村口土路上,月光下那连绵无尽的钢铁洪流。

    村子里的明军士兵们小声安慰村民:

    “别嚷嚷,别害怕,你们村子光复了。”

    “啥……啥叫光复?”

    “就是从今儿起,这就是大明的地方了。”

    “……”

    巨大的幸福感迅速包围了每一个村民的心。全村沸腾了,虽然按照明军的要求,实行灯火管制,都没有点灯,但是村内村外,到处都是披着衣服聚在一起的兴奋村民,还有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收拾衣服铺盖,天一亮就跑到南边去!

    ……

    早晨,天亮了。第四装甲师先头部队已经穿过山谷地带,来到了相对广阔的山间平地了。这一代的村庄开始多起来,被清军发现的机会也大得多了。他们离开土路和田野,避开村庄,专门挑选山地缓坡的树林、灌木丛行进。这里距离西北边的方城走廊还有20公里左右,但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山阻挡了,除了一些低缓的丘陵和树林,没有什么了。全师疾驰一个小时,就能出现在方城的后背,对清军的地面炮兵阵地形成致命威胁。

    中午11点,隆美尔命令全师停止前进,两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关掉发动机,埋伏在茂密的树林和丘陵灌木之间。现在就等方城那边的谈判结果了。

    ……

    方城县司令部内,明军的谈判代表正在和惠璋扯皮。现在明军代表也看出来了,这个惠璋根本就不是为了军人的荣誉不想投降,就是想拿架子,多敲竹杠。惠璋吃定了明军不愿强攻方城走廊,也吃定了明军必须快速推进、耗不起时间。因此他就沉住气,一点点地跟明军谈判代表磨蹭,价码越要越高。

    现在,他已经开了价,要求两百万明洋,并且跟他一起投降的下面每一级军官,都要得到明军“投诚奖金”上的相应价码。

    200万明洋,整整比奖金价码高了四倍。200万明洋明军也不是给不起,但是却容不得一个准备投降的清军将领这样坐地起价。这个先例一开,今后每个清军将领都有一种待价而沽的心态,本来该投降的,可能因为没给钱,或者给的钱少就不投降了。

    中午十一点半,惠璋为了表示自己气定神闲,正准备邀请明军谈判代表吃午饭呢,这时候又有一个明军代表被带进来。他们是刚刚新派来的。

    “惠大人,”新来的这个明军军官见面后二话不说,直接道,“现在是十一点四十分,我们和你谈了也有一个上午了。现在我们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愿意投诚的话,十二点之前必须全军缴械。现在我们之间还没有发生战斗,您投诚还能享受到一系列的好处。十分钟后,我们将对你的军队进行最后一次劝降。但是我提醒你,我们只是去劝降的,假如我们的劝降部队挨了哪怕一发炮弹,也算你抵抗了,我们就会开始全面的、空地立体的强攻,我们会把你的部队全军歼灭,然后下午挺进河南平原。”

    惠璋听得一头雾水,他皱着眉头,慢慢说道:

    “什么意思……劝降部队?你们现在不就在对我劝降么?劝降部队不就是你们几个么?还有谁?”

    另一个明军军官也收起了一上午的客气态度,直接板起面孔,冷笑道:

    “不是我们几个。是另一支劝降部队。也不是在司令部这里,而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可再次警告你,我们的部队是去劝降的,不会先开火,最好也告诫你的部下不要先开火……要是我们的劝降部队挨了一发炮弹,那他们马上就会变成进攻部队……那时候你的部队能不能顶得住,就是另说了。惠大人你,也会从身价几十万明洋的起义将军,变成普通俘虏,变成阶下囚。”

    惠璋狐疑地盯着他们几个,心中感到越发的不祥。……他们耍什么花样?

    这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尖利地响起来。

    惠璋瞥了几个明军军官一眼,有些犹豫地抓地话筒。

    “我是军座……什么?你说什么?啊?!……你疯了吗?你再说一遍!”

    电话里是一个惊恐的声音:

    “军座,军座……是真的,真真切切!漫……漫山遍野都是明军坦克,有……有好几百辆……不不,上千辆!至少两千辆!明军装甲师……不,装甲军绕过大别山,迂回过来了!我们后路让人家堵死了!”

    惠璋吼道:

    “胡说!你冷静点,别发烧!怎么可能!大别山好几百公里长,明军从东边过来的话,先要过长江,还要一路打过来!没有一年半载的根本打不到这里!你看清楚再说话!”

    “真的啊军座!漫山遍野都是!……啊,现在坦克越来越多……那些灌木丛,原来都是坦克!我们原来都没看见!现在他们开始扯掉伪装,把那些树叶子都拿下来了!坦克越来越多!”

    惠璋满脸色慢慢变白,抬眼惊恐地扫了一眼几个明军军官,然后捂着话筒,低声问道:

    “那些坦克在干什么?攻击你们了吗?”

    “没有,这倒没有……咦,奇怪啊,那些坦克都停在那里,上面都挂着白旗,好象是要向我们投降……”

    “别说屁话!”

    “不……不是投降……啊,有几辆开过来了,上面的车长拿着白旗在摇……啊,他们大喇叭喊话了……是……是劝我们投降的……他们限我们十分钟内投降,说到了12点还不投降的话,就开过来把我们推平……军座,怎么办啊?我们开炮吗?……军座,我们赢不了啊!我们就这么一百几十门大炮,人家那边有好几千辆坦克啊!……明军说了,现在投降什么好处都有,一开打就啥都没有了……”

    惠璋的耳膜报听筒里的声音吵得嗡嗡响,他的脑袋里也只剩下嗡嗡的声音了。

    “惠大人,”一个明军军官笑道,“是不是我们的劝降部队到了?呵呵,也不多,两个装甲师,不到500辆坦克、三百多门自行火炮、四百多辆装甲车而已。他们是来劝降的,没有恶意,您可想好了再开炮啊。您要是一开炮,他们可都变成作战部队了。”

    惠璋身子直打晃,半天挤出一句:

    “你们……他们是怎么过去的?”

    “用履带开过去的。”

    “……”

    惠璋咬着牙,狠狠说道:

    “胡说!根本没有这么多!我不信你们开过去了这么多!500辆坦克、300辆自行火炮、400辆装甲车,这么大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偷偷溜过去!我看,你们最多是百十辆坦克的小股部队!”

    明军军官笑道:

    “那你要不要试试看啊?您只要下个开炮命令,然后看看还击的有多少门炮,不就知道了吗。”

    惠璋脸更白了,口中喃喃地说着什么,慢慢地坐下。

    他紧张地盯着桌上的闹钟,看着上面的分针一点点地靠近12点。

    还剩下五分钟的时候,他坚持不住了,抬起头,声音沙哑地问道:

    “如果我现在投诚,还能得到什么条件?我不要两百万了,给我一百万就行了。”

    “不行,”明军军官斩钉截铁地摇头,“我们不能为你开先例。就五十万,多一分也没有。”

    “八……八十万行不行?”

    “咳咳,还有三分钟哦。”

    惠璋把脸埋在双掌中间,急促地呼吸了几下,然后抓起电话听筒,虚弱地说道:

    “不要开炮……往下传令,全军不要抵抗,都从工事里出来,把武器集中堆放起来……不要和明军发生冲突……听从明军的一切安排……完了。”

    ……

    10月5日中午12:00,清军方城守军全军缴械投降。明军左路集团军群没费一*一弹,大部队隆隆开过了方城走廊,进入一马平川的河南平原。

    宽阔平坦的方城走廊上,两侧是起伏的山丘,山丘树林间隐隐见到的清军炮台,也都挂上了白旗。明军的坦克长龙、装甲车长龙、汽车长龙、火炮长龙,川流不息地开过,从襄樊盆地挺进中原。

    一眼望不到头的行军队列两边,是同样望不到头的投降清军,他们在往返方向行进。但是和南阳、扬州、高邮等地的弟兄们相比,他们幸运多了。他们是不战而降,没有经历过轮番轰炸、炮击,没有那些腿短胳膊折、拄着拐杖抬着担架的伤员。这些清兵四肢健全,而且根据承诺,他们可以不用进入战俘营,而直接成为大明新公民。

    重要的是,在今后战争进入到艰苦的关头,这些新增添的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壮年人口,将成为大明征兵的良好对象,弥补大明兵员不足的缺陷。他们将心甘情愿地为明军而战,去解放自己的家乡。

    ':'

    '  '

    第20集 江苏大追杀

    第六师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隆隆推过宝应县,装甲侦察营的履带直接压到了宝应机场的跑道上。

    “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

    各辆坦克和装甲车在广阔的“机场大平原”上飞驰着,机*捕捉着飞逃的清军地勤人员和飞行员。挎斗摩托也在跑到上飞驰着,坐在挎斗里的士兵驾着啄木鸟机*,兴奋地捕捉着每一个看得到的奔逃的人。每个驾车冲进机场的士兵都兴奋的热血上涌,共同加入到这场大屠杀。

    空旷的机场上,不断有清军人员中弹倒地,很快就尸横遍野了。

    但是很快,各车辆的无线电里就响起了营长的吼声:

    “朝天射击……朝天射击……他妈的都疯了吗?你们杀的都是飞行员!抓活的……一定要抓活的!……不要向完好的飞机射击!不要向完好的飞机射击!……飞行员要全部活捉……”

    很快,那些忙着屠杀的坦克、装甲车、挎斗摩托都反应过来了,不再拼命杀人,而是把机*朝天上开火,然后各自用车上喇叭喊话,命令清军投降。

    明军这边一停火加喊话,机场上立马有大片跑不动的清军人员摊倒在地、举手投降。那些还在飞奔的,也没跑多远,两条腿绝对跑不过发动机。而且这是机场,一望无际,无处藏身。几分钟内,整个机场都被明军装甲侦察营控制住了,基本上在机场的清军都投降了。

    根据明军的政策,清军的飞行员虽然都是满人,但是一旦俘虏到,也要很好的优待。要和其他俘虏分开来,好吃好喝的款待着,给予最好的吃住条件,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且优先送回后方。

    这些人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即使一时不能为大明所用也没关系。

    ……

    后面的师主力也沿着公路、疾驰着冲上来了。装甲侦察营继续开动马力往前开路。整个师往淮安推进。

    直到第六师的师部开过宝应机场的时候,才有人注意到,机场办公楼上北清的国旗还没摘下来呢。立刻有两个兵爬到楼顶,扯下北清国旗,升上了大明国旗。宝应机场算是正式拿下。

    师工兵现在忙着干的,就是修复宝应机场,把水泥跑道上那些弹坑填平,然后把那些炸塌的机库修整起来。现在这个机场已经属于大明陆航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天下午第一个战斗机大队就会在这里降落了。不久,这儿将驻扎满一个战斗机航空团。

    有了宝应机场,明军战斗机的飞行半径大大的扩展了。这样,明军就可以再有战斗机护航的条件下,能轻松威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