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937第181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艰难的生活。各种生活用品都要定量供应,像糖、油、肉、蛋这些高热量营养品,到最后甚至都要通过黑市用高价才能买到。

    还有燃料,煤、汽油等等,也要优先供应军队。一般的家庭冬天取暖都会成问题,有钱人家的汽车也很难弄到汽油。还有布匹也会限量供应,女士们将不会再便宜地买到琳琅满目的服装了……总之,战争的痛苦,将深深侵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也是最可怕的可能,就是明军在前线作战失利,遭受重大失败,北清的战争潜力渐渐发挥出来,战争的天平渐渐转向北清那一边……那样,明军可能会节节败退,最后退回长江防线。这时候,就要面临本土防御的问题。而面对清军的几百万乘胜大军,长江防线能不能守住,都是个问题。当然,在大多数人看来,长江防线还是很称职的。

    而且女皇陛下在演讲中也保证,一定会给大家胜利,不断的胜利,绝不会让战火威胁到南明本土。而且女皇陛下还亲口保证,假如真不幸到了那一步,她会像上次战争中一样,守在南京,和长江防线共存亡。这一点,国民们还是相信的。因为陛下上次的确就做到了。而大多数国民也相信,真要到了那一步,有女皇陛下和防线共存亡,防线将士就会拼死作战,就不可能守不住。

    除了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另一个对战争五味杂陈的阶层,就是上流社会,富人阶层。穷人在战争中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而富人阶层可失去的就太多了。因此他们的考虑也多得多。

    但是富人阶层和中产阶层不一样。中产阶层是一边倒地反对战争,无论打胜还是打败都不喜欢。中产阶层都喜欢维持现状,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中产阶层也是一个国家维持稳定的基石,一个国家中产阶层比例越大,这个国家就越稳定。但是富人不一样。

    那些兴办实业、手里有工矿等生产性企业的富人,比较欢迎战争。一方面他们特别富裕,战争期间生活水平降低对他们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发战争财的大门打开了。

    在战争时期,他们完全不必考虑什么销路,生产多少就会卖出去多少。平时是担心订单不够,现在只要关心生产线和工人够不够就行了。……当然,这一类富人虽然欢迎战争,但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定要打赢。打赢了,一切果实都可以保留下来。打输了,那就都是清虏的了。

    因此,也正是这一批人,不但凭着爱国热情,而且凭着利益考虑,最踊跃的购买爱国战争债券。在女皇战争演讲的同时,帝国银行、皇家银行在各地的分支同时提前开门,开始发售战争债券。头几个小时就卖出了巨额数目。主要都是这些“爱国商人”让人购买的。因为,他们是和大明帝国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

    但是,另一些富人,那些开商场的、经营娱乐、奢侈品等消费行业的,却愁眉苦脸,咒骂战争。战争期间,肯定是全社会按照战时体制运行,受打击最大的就是消费零售行业。想靠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而敛财的念头,最好想都别想。非把自己“敛”进**去不可。

    ……

    开战第一天上午,全大明对于战争的反应竟是那样的截然不同,就像一杯五味杂陈的酒一样。各城市的大街上,各种政见相反的**队伍喊着口号,在同一条道路上相向而行,中间是一排紧张的警察……

    各个**队伍、集会团体也都没了平时冷静、文明的形象。在各种狂热、热血的沸腾中,意见相反的无数青年、大学生们开始相互叫骂,相互扔东西,并出现了零星的殴斗……每个人都认为,国家民族现在处于最关键的时刻,而我这个“匹夫”是有责的。更严重的是,每一派都认为自己这边才是真正爱国、心里装着国家民族的,对方一派则是存心要把国家民族害死,想把一亿国民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每一边都高唱国歌、挥舞着国旗,并且谩骂、攻击对方……

    很快,仅仅在南京,就有好几个地方发生了大规模的群殴……警察们举着藤牌、挥舞着警棍,拼命挤进混乱的人群,把打架的按到戴上手铐,拖出去……但是,这样根本控制不了局势。

    消防水车调来了,高压水龙头往人群喷射。在十月的深秋中,这一招倒是很见效,群殴现场被一个接一个地驱散了……

    ……

    紫金山要塞里,朱佑榕刚演讲完,还没喝几口水,就接到了全国城市不同程度出现混乱的报告。

    这实在超出了她的预料范围。她呆呆地坐着,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

    “为什么会这样?”

    她喃喃自语着。

    正好,向小强进来向她请示事情。因为人民卫队不比其他军队,只有朱佑榕这一个上级。

    朱佑榕看到向小强,马上像有了主心骨一样,把这个报告给向小强看。

    “挺之,怎么会这样?我们什么地方做错了吗?”

    向小强忙得要死,草草把报告看了一遍,笑道:

    “陛下,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很明显,我们的人民还缺少锻炼。和英美国民比起来,大明国民此刻还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难免走得不好,也难免跌到。没关系,慢慢就会走的和人家一样好了。陛下,现在国民最需要看到的,就是胜利。一连串的胜利。陛下,很快您就会看到我们国民士气高涨了。”

    ':'

    '  '

    第6集 履带饱饮鞑虏血

    就在右路集团军群因为浮桥没架好的原因,暂时只能依靠步兵向前推进。饶是如此,战争的第一个上午,右路各支部队还是平均推进了20公里。推进最远的师,他们的轻摩托化先头部队已经深入到了40公里,已经逼近滁州远郊。

    截至中午十二点,战争的最初七个小时内,右路集团军就已经拿下了浦口镇、**县、仪征县、高岗县、泰兴县、江都县、和县、无为县、庐江县、含山县,此外,还拿下了八十多个小镇,三百多个自然村和居民点。正在进攻的和即将进攻的大目标,包括扬州、滁州、巢湖、合肥、高邮、兴化、东台。

    但是左路集团军群则大不一样。这里完全是陆地战场,两个装甲师和两个机械化师完全能够长驱直入。唯一阻碍他们的就是边界上的双方地雷场。

    但是明军这边的雷场虽然密度大,但是中间都留有若干条通道供部队通过的。清军那边的雷场密度不行,布设的水平也不高,也没有成片的水泥反坦克障碍物,只有重叠绵延的铁丝网区。在工兵和扫雷坦克的开道下,明军先头步兵部队玩儿一般地穿过了边界,一下就为后面的人民卫队装甲师打通了道路。

    右路集团军群是战争的主攻方向,担负着收复华北和山东、直逼北京的重任,而且一路主要都是千里大平原,他们的任务就是“推进!推进!再推进!”,所以在向小强的安排中,这一路装甲师为“正”,任命古德里安为右路三个装甲师的指挥官。

    左路集团军群是战争的辅攻方向,担负着挺进关中、收复三秦、进而北上鏖战陕西山西的任务。这一路应该沿途不会遇到山东、河南、直隶那样的硬仗,但是沿途多山,地形复杂,对特殊条件下战役战术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向小强的安排中,这一路装甲师为“奇”,任命了隆美尔为其中一个装甲师的指挥官,期待他发挥“狐狸”的本色,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大展身手,给敌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

    襄樊以北50公里的新野县,也是清军在明军长江防线以北的一个军事重镇,相当于浦口。襄樊和新野这两座城多少年来遥遥相对,一南一北,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野县,因“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等传说而千百年来明扬华夏。而古称“襄阳”的襄樊更是英雄的城市,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多次围攻襄阳,襄阳军民拼死坚守,蒙古军队久攻不克。在整个南宋一片败局的情况下,襄阳孤城竟然在蒙古大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合围下,坚守了六年,致使蒙古皇帝蒙哥战死,成为了南宋抗元的一面旗帜。

    最后直到忽必烈时代的1273年,蒙古大军攻进樊城,守将牛富和偏将王福与蒙古军队展开巷战,最后两人宁死不降,双双冲进火海,**殉国。随后,蒙古大军三面合围孤城襄阳。襄阳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历时围城六年,终于陷落。

    ……但是后世的青年却不是从历史课本上,而是从香港的武侠上才得知华夏民族这段英雄历史的。包括向小强也是。

    在3年后的今天,这片古战场被唤醒了。

    明军从襄樊北郊边界开始向北推进。人民卫队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机械化师冲在最前面,后面紧跟着19个摩托化步兵师,沿着白河两岸一路高歌猛进,两个小时就冲过了双沟镇、古驿镇、黄集镇、朱集、程河镇、石桥镇、张集镇、薛集镇、刘集镇、王庄镇、苍台镇、龙潭镇,一直冲到了50公里外的新野县城下。

    在战争的头几个小时里,相对于右路集团军群来说,左路集团军群的表演(简直可以成为表演)更能够成为“闪击战”的典范,更符合向小强心目中闪击战的标准。

    白河两岸宽阔的大平原上,零星的清军残兵丢盔弃甲,在前面没命的奔逃,钢盔、步、机扔得满地都是,时不时能看见一门被遗弃的大炮。明军的坦克喷着青烟、轰鸣着往前冲,车前的机“哒哒哒”、“哒哒哒”地吐着火舌,捕捉着前面奔逃的清兵,一个接一个地点倒在地上。

    明军装甲部队开过的地方,地上除了大片清兵尸体,还有数不清的被压扁的钢盔、被压断的步、漏着黄沙的破沙袋、被压成铁饼的37小炮。

    人民卫队的先头坦克部队排列得太密集了,再加上向小强给他们的死命令,就是“只管前进,不要停下来多管闲事。打下来的地方后续部队收,抓紧推进,和右路合围会师,把中间的百万清军装进口袋里才是正事”,所以人民卫队的装甲部队根本就不带停的,看着满地的清军武器、装备、物资,根本都不去缴获,挡道的都是直接轧过去。

    那些被打死的清兵,大都也没有了全尸。坦克和装甲车一辆辆挤得很密,又不可能专门停下来为他们收尸。先头的装甲部队开过去后,清兵尸体也大都惨不忍睹了。每一具尸体都被两三条履带碾过,和泥土混在一起,成了衣服里的一段段肉泥。

    开战两个小时,大多数先头部队坦克的履带上,都沾满了清军血肉和泥土的混合物。

    指挥车顶的大喇叭里,高声放着大明帝国的军歌《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澜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1c)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旧山河,朝天阙!”

    ……

    从明军履带上刮带的血肉泥浆来看,也真应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歌词了。

    每一辆坦克里,明军坦克兵都在颠簸的车身里摇头晃脑,跟着无线电里的军歌齐声合唱着,兴奋的热血上涌。唱到过瘾处,就在钢板舱室里跺脚打拍子。

    机手一边跺脚、一边唱歌,一边贴着狭小的观测窗往前搜索清兵,看到了便撂倒……然后便会大声喊出“打中了!”或者“没打中”,接着坦克里几个人就同时叫好,或者发出一阵嘘声。打完了,几个人再接着唱歌……

    坦克里的兵视野很窄,只能看到前方一点,对周围的满地血腥还没啥反应。但是炮塔上露半截身子的车长就不一样了。他们也是跟着军歌合唱,但是周围地上一摊摊混着脑浆和肉酱的尸体,他们可是看得一清二楚。这些年轻的车长也是一边跟着合唱,一边用冲锋把在车顶上敲着拍子,一边不时把头伸出去呕吐一阵。吐完了,接着兴奋地唱歌。

    开敞式装甲车里的明军士兵们,都攀着装甲挡板往外看,也是一边看一边吐,然后吐完了再士气高昂地唱歌。一遍一遍,翻来覆去的唱……

    恶心虽恶心,但是好过瘾。

    ……

    还有活着的俘虏,也都来不及归拢。

    那些跑不动的清兵停下来、扔掉举手投降的时候,炮塔上的车长们挥舞着冲锋,向他们大喊着:

    “别挡道,一边去!”

    “在这儿等着,向后边步兵投降!”

    “把扔了!”

    “哎,说你哪,往哪儿站的!靠边靠边!”

    “妈的,长眼睛没!也想让轧死啊!”

    大巴山和大别山之间,几十公里宽的襄樊平原上,到处都是这种奇特的景象。轰鸣川流的坦克和装甲车大军中,到处飘扬着嘹亮的军歌。无数零星的清兵挤在中间,举着双手,在车上明军不耐烦地喝骂和按喇叭中,小心翼翼地东躲西挪,生怕当了人家的道,也生怕自己被轧死,就像一群温驯的羊。

    ……

    新野县城上,一群清军少校、上尉、中尉挤在城头上,目瞪口呆地望着城下几百米外,不断轰鸣而过的坦克,有的坦克炮塔上的车长,还笑嘻嘻地向他们挥手致意。

    这些清军中下级军官全都吓呆了。他们从没一次见过这么多的坦克。……而且是涂着明军标志的坦克。

    身边,有的小兵殷勤地递上了步,意思是:长官,这么近的距离,您露一下身手吧。我们精神上您。

    一帮中下级军官们恐怖的快要发疯了,抓起电话使劲儿摇,扯着嗓子“喂喂喂”,可就是哪里都接不通。司令大人、军长大人们,那些当官的昨天就跑到北边的南阳城里,去吃喝玩乐、找相好去了,按照平时经验,这帮爷不到星期一中午,是根本不会回来的……

    但是,看着城下,那些纵横密集的水泥堑壕,现在空空的,一个守军也没有。炮兵阵地上,那些半下沉的水泥炮座上,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炮们,现在还都蒙着炮衣,一群群炮兵提着裤子、披着上衣,挤在大炮旁,看着几百米外轰鸣而过的坦克,都在犹豫着还要不要去解炮衣。

    但是很快,明军替他们做了决定。

    一辆轻型坦克驶离了队伍,后屁股喷着青烟,很灵活地开了过来,跨过几道壕沟,最后停在了一群手足无措的清兵面前。

    “当!”

    顶盖掀开了,一个明军指挥官钻出来,居高临下,很傲慢地问道:

    “怎么着,你们投降吗?去,告诉你们长官,投降的话就把城头上的伪清旗帜扔下来,换上白旗,然后把武器都集中在城外就行了。我们后边有专门部队过来受降。不投降的话就说不投降,我们就调飞机来……”

    然后他看了一下表,接着说:

    “……我们调飞机来,最多下午一点,就能打下来。怎么样,投降吗?给你们十分钟时间。”

    ……

    于是,五分钟后,北清驻新野全军缴械投降。第一天上午,明军左路攻势遇到的第一个敌对军事重镇,不费一一旦就拿下来了。

    紧接着,大军也不停车,所有官兵都在车上吃午饭,钢铁洪流继续往50公里以北的南阳方向,汹涌而去。

    ':'

    '  '

    第7集 星期天上午的惊喜

    星期天的早上六点半,北京紫禁城内,勤勉的皇帝广武已经起床洗漱完毕,并且已经练了一套拳脚,舒活了筋骨,吐纳了气息,精神焕地移驾御书房。()*****

    御膳房已经按照皇上的习惯,将早膳进到御书房里。

    清朝的皇帝都非常勤勉,也都非常有能力。广武更是不例外。他每天都是这样早睡早起,生活极其有规律。早上早早的起来锻炼完毕后,就会来到御书房,一边吃早饭一边开始了一天的繁忙政务。

    各地的局势又进一步恶化了。

    最严重的就是太行山纵队。南明倒是很遵守协议,签了条约之后就真的再没给太行山空投过一次。但是太行山纵队似乎已经在当地做大做强了,像滚雪球似的展,周围方圆几百公里,不断有年轻人去投奔他们。现在人数已经超过三万人,势力覆盖太行、吕梁两大山脉,成了那里除大清军队之外最大的一股武装力量。

    老百姓以前都跟绵羊似的,受了气能忍到死,现在有太行山纵队在,山西的老百姓也敢闹事了。闹大了大不了铺盖一卷,进山找太行山纵队去。这几个月以来,太行山区域已经连连生聚众杀官造反、然后集体投奔游击队的事件。山西成了大清最不稳定的一个省。而太行山纵队不但粮食已经完全自给自足,而且还向几十个县收税、在山里建修械所、行军票、印刷宣传品……虽然还叫“纵队”,但几乎成了割据政权了……

    除了山西,其他各地的局势也越来越不稳了。各地南逃的人数每个月都在增加——虽然南明也是很守协议,并没有再在广播或传单里鼓励南逃、传授南逃的各种经验技巧。已经入秋了,长江各段还是几乎每天都有游泳偷渡的,西段防线上,也不断有人冒险穿越封锁区,被枪打死的、被地雷炸死的时有上报。不仅如此,更离谱的还在辽东。居然已经开始有人试着游过十公里宽的寒冷海峡、企图逃到南明控制的长山列岛。据下面报称,这种新式偷渡,目前尚无一人成功。倒是淹死了不少人。

    广武皇帝扔下奏章,双手搓着面部肌肉,长叹一声,感到焦头烂额。他捏着额头,这才刚起来,就已经有头疼的感觉了。虽然在避暑山庄里和向小强吃饭的时候,他很嚣张地叫嚣“难道你不羡慕我吗?难道你们女皇不羡慕我吗?”,但是现在,没人的时候,广武还真的反倒有些羡慕他们。

    大清十几代皇帝哪个不是文韬武略,毕生勤政?明朝皇帝都是按顺序排,你当不当皇帝娘胎里就注定了,一点压力没有。清朝皇帝可都是“竞争上岗”,都是多少年皇位争夺战中历练出来的,哪个皇帝都是一身的政治手腕,满腹的雄心。“大清无昏君”,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反观明朝几百年,那些皇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一个赛一个的窝囊废。就看朱佑榕那样的,唉……几十代皇帝里边,有点本事的也就那么几个,一只手就数的过来。一个个都是甩手掌柜的,朝政爱管不管,整日里在后宫变着花样地吃喝玩乐……尤其到了后期,皇帝简直就成了内阁的橡皮图章,御前会议上除了“准奏”之外几乎不说别的话……但就是这种昏君当政下,北明到灭亡前夕,国内经济总量还是康乾盛世时的若干倍……至于现在的南明,那就更不用比了……

    唉……三个字:凭什么。

    广武又拿起一摞文件。这是关于大演习的。现在,唯有大演习这件事,还能让他略感舒心了。

    演习大军一路作战,尽展大清帝国“千师陆军”的雄风,这一路都是炮声隆隆,地动山摇的。代表大清的蓝军节节胜利,代表南明的红军一路溃败。当然,广武心里也清楚,下面的将领安排演习的时候,具体到每场战斗是谁输谁赢,都是内定好的。蓝军最后肯定要压倒性的胜利,为了不显得太假,红军也得小胜几场。

    这也是广武的用意。现在大清太需要这场大演习了。政治需要远大于军事需要,所以从军事角度讲,这种掩耳盗铃的演习是巨大的浪费,但是从政治角度讲,终归会有些作用。

    现在按照安排,双方刚刚在冀中平原大战了一场,红军照例大败,已经退到保定一带,现在蓝军的先头部队紧紧追上,很快在太行山脚下,一场更大的战役即将拉开。

    这将给太行山上那些游击队一个不小的威慑。另外也让山西那些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地方官清醒一下,让他们明白太行山那股游击队长不了的。

    ……

    这时候,门口小心地禀报:

    “启禀皇上,陆军总司令、军机大臣礼敏大人求见。”

    广武有些意外,看了一下钟,刚刚七点。这么早,也没召见他,陆军总司令怎么就跑到宫里求见了?

    “宣进来吧。”

    ……

    礼敏踉踉跄跄进来了,目光呆滞,直勾勾地盯着广武,面如死灰。

    突然,放生悲恸道:

    “皇上……!!!”

    五秒钟后,广武知道了怎么回事。

    他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礼敏,似乎还想伸手去摸摸他的额头,看有没有烧。

    但是他还没等开口质疑,外面又通报,粘杆处左右两个次长求见。

    左次长和右次长一进书房,也是面如死灰,连声请求皇上饶恕死罪……

    广武听了三个人的一番痛苦流涕,这才当真了,立刻站起来走到墙边,打开了收音机,调到金陵广播电台。

    电波里,朱佑榕正在演讲,已经到了后半段,快讲完了。但是广武依然被她话中的那些字眼惊呆了。

    ……北定中原……收复江北……消灭清虏……统一中国……大明百万大军……

    这时候,空军总司令富祥也连滚带爬地冲进来了,也是当时就叩头请罪,浑身吓得像筛糠一样,双手颤抖着捧上几张电文纸……

    广武两眼黑,慢慢接过来一看,都是各地航空团给北京空军部的电报,基本都是一个内容:我团驻地机场凌晨遭南明大规模空袭,飞机损失惨重……

    还有两份,居然是山东东营机场被炸、唐山机场被炸的电报!这两个机场都是京津防卫圈的重量级机场!这都能被炸,这等于是炸到自己的床边了!

    ……

    广武脸上由煞白,慢慢变得通红,目光中快要喷出火来。

    他低头,盯着手里的电报,突然把一摞电报纸往空军司令的脸上摔去,随即撩起腿来,把面前跪着的一帮奴才挨个踹翻,一边咬着牙吼道:

    “炸机场!……炸机场!……炸机场!……又让人家炸机场!……还让人家炸机场!……南明炸上瘾了!……你们也被炸上瘾了!……炸机场!……炸机场!……”

    几个臣子被踹的一声不敢吭,踹到了赶紧再爬起来,规规矩矩跪好,等待皇上再一脚把自己踹翻。踹翻了又赶紧爬起来。

    踹了几轮之后,广武稍微消了一点怒火,慢慢地坐下,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

    最后,终于出了一句感慨:

    “南明疯了。”

    顿时,下面一片争先恐后的附和:

    “对对,疯了!”

    “南明疯了!”

    “疯了,疯了!”

    “真的疯了!”

    “是真疯,看来不是假疯……”

    ……

    当天上午,北清紧急成立了战争最高统帅部,广武亲任最高统帅。急电全国,各军政单位紧急取消放假,统统回到各自岗位。同时,排出大量的侦察机飞赴南部边界,侦察明军的进攻范围、投入的大致兵力,以判断这次进攻的规模。

    朱佑榕那丫头演讲中说是要“北定中原、收复全境”,口气喊得震天响,但不能她说什么大清就信什么。还是要靠大范围的侦察。

    广武尤其恼火的是,这次南明给人的印象,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可谓是“狗胆包天”,大清还没南下打它呢,它倒是先来打大清,就这么有信心?

    一上午,临时组成的统帅部里,各部门电话都打疯了。但是,各地驻军的司令部电话一多半打不通。统帅部的几间大办公室里,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嘈杂吼声:

    “喂喂,喂喂!”

    “喂喂,给我接xxx……给我接xxx……”

    “你是哪个?值日官?军衔?中尉?!……干你娘!”

    “怎么,还没接通吗?***!”

    “喂喂,喂喂!”

    “喂,你们司令呢?……不知道?呸!他妈了个……”

    ……

    机要间里,一排无线电军官带着耳麦,不停地重复着单调地呼叫:

    “xx呼叫xx,请回话,完毕……xx呼叫xx,请回话,完毕……”

    除了明码呼号,还有一大片报机的触击声: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但是,寥寥有反应的。在星期天的上午,大清各地驻军的办公楼里,太多不该锁的门都锁了。太多该留守的军官都不在岗位了。太多的一把手、二把手都不在自己的部队里了。

    广武阴沉着脸,在统帅部里踱着步子,盯着墙上的大地图,听着脑后疯般地打电话声,心中窝火地感叹:

    ……南明啊南明,你们可真选了个好日子进攻啊!

    ……这可是你们自找的,怨不得我!先挡住你们的攻势,然后调集优势大军把你们围歼掉之后,我会毫不客气地挥师南下,率领几百万大军踏平江南,血洗南京,一举灭?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