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大传第4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事宜。

    在楚玉夫人的心目中,她的儿子是当然的未来秦王继承人,目前虽然屈居赵地,但绝不能因此耽误了他帝王学的基础教育。

    有一天,她向赵悦提到这个问题,赵悦微笑着:

    “我有一个老友倒是理想人选,只是他早已隐居,不问世事,他收不收赵政,要看他的造化。”

    “这位老先生是何来历,爹爹是否能告知孩儿。〃楚玉夫人有点不放心地问,因为隐士多半性情怪异,孩子受折磨不说,教得走火入魔,那就得不偿失了。

    谁知赵悦的回答就诡异得很,他笑笑说:

    “你信得过老爹,就将赵政交给我,我敢将赵政交给他,当然是把握。至于他的来历,他不愿别人知道,我也要遵守和他的约定,不会跟任何人讲,包括女儿你。”

    楚玉夫人怀疑地看着他,很久,赵悦才无奈地说:

    “好吧,我只透露一件有关他的事。他当年曾广收门徒,教出不少人才,其中有的是如今仍纵横于政坛和疆场上的王侯将相,但看到这些人用他传授的学问,整天攻城略地,打打杀杀,苦了天下百姓,他灰心极了,于是跑到赵国来隐居,自号中隐老人。”

    “他住在哪处深山大泽?赵政送得太远,女儿会不放心。〃楚玉夫人半开玩笑的说。

    “他号中隐是取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才隐于野的意思,当然就在邯郸城内,而且租的是我的房子和空地。”

    “他靠老爹供养,也算是您的门客?”

    “那才不是,他住我的房子,利用我的空地种瓜,然后挑到市场上卖,他靠此维生,却每年不少我的租金半文。”

    “这……〃楚玉夫人沉吟了很久,最后才冒出一句似笑话却又不是笑话的问话:“他不会只教赵政种瓜卖瓜吧?”

    “当然,〃赵悦忍不住哈哈大笑:“教赵政种瓜卖瓜是少不了的,但我敢保证他能教赵政的绝不只这些。”

    “……〃楚玉夫人沉默不语。

    赵悦叹了口气说:

    “女儿,真正的好帝王只有隐士才教得出来。你想想看,一般太子或嗣子师傅,对帝王都有所求,更随时都怕教得不称帝王的心,会受到责罚,甚至带来杀身灭门之祸,他们怎敢尽平生之学传授?只不过照着以往不会出错的旧路走,这能教出什么杰出帝王?隐士则是无所求亦就无所惧!”

    “爹爹,女儿听您的安排。”

    “我去试试看,收不收还得看赵政的造化!”

    没几天,赵悦带回话来了。

    中隐老人愿意收赵政当他的关门弟子,但有几个条件要先讲好。

    第一,他要看赵政是否生有好帝王之相,若不够格,不收。他的理由是:龙生九种,并不是每个龙子都能变成飞龙在天的龙。也许他还知道赵政是吕不韦的儿子,根本不是龙种,不过在赵悦极力推荐下,他想看看赵政是否是跳跃龙门就能变龙的鲤鱼,只是他没说出来。

    第二,他任何教法,家长不得有异议或参加意见,否则退学,罚则照中途退学办理。

    第三,赵政要住在他那里,每个月只准省亲三天,而且要学就是三年,不得中途退学,违者罚介绍人——也就是赵悦——为他种瓜三年。三年后再视成绩决定是否继续收留。

    第四,学生不得带伴读书童或女仆,一切日常生活事务自理。食衣住行由他负责调配,家长不得自送衣服食物,否则退学,罚则按中途退学办理。

    第五,除上述条件外,首先赵政需通过入学测验,办法另订。

    第六,以上条件需以文字正式订约。

    这些条件将楚玉夫人听得胆战心惊,不断摇头,她犹豫地问赵悦说:

    “爹爹,您真的放心将赵政交给这样怪异的人吗?”

    “女儿,不错,越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越是在旁人眼中显得古怪,但这些条件总括起来,不外乎是要他学得有始有终,切断所有半途而废的后路。你想想看,为父都不怕为他种瓜三年,你还怕什么?〃赵悦笑着说。

    “这倒也是,〃但楚玉夫人仍不放心:“这样小的孩子,没人照顾怎么行?”

    “这是要训练赵政从小学会独立,同时,女儿,你别看他话说得凶,其实他长相慈祥,很受市井孩子们的欢迎,走到哪里都有孩子围着他。他有他一套教养孩子的办法,我相信比我们用的方法会更好。何况赵政要练剑就需先培养体能,练武人的饮食和气居都需要和常人不一样。你相信我,就得相信他!”

    楚玉夫人只有抱着一试的心理答应了,好在违约罚种瓜三年的不是她!4

    入学测验的当天,楚玉夫人没有出面,只是由赵悦带着赵政缓慢地由东门走向西门。他们不敢坐车,因为中隐老人告诉过他,走路本身就是最好的运动,公子王孙练武,坐着车子而来,再坐着车子回去,中间只比划几下招式,根本是浪费时间,也练不出好体能,要学武得先从走路跑步开始。

    走路就花了他们将近一个时辰。

    “累不累?〃看到五岁的赵政走得脸上冒汗,赵悦有点怜惜地问。

    “不累,〃赵政在街上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比坐车好多了,看到的人与东西和车上看到的都不一样,还是走路好玩些。”

    赵悦暗暗在心中称奇,这孩子真的和一般人不同,别的孩子走这么远,早就赖着不肯走了。

    中隐老人住在靠西门城墙边的一间木屋里,四周有很大的空地,大部份都种了香瓜,现在正是香瓜收成的时候,遍地绿色中夹着金黄。

    木屋分成四间,中间对门的是一间宽敞的客厅,摆设简单整齐,明窗净几,一尘不染。

    赵悦常诧异,他一个人要种瓜卖瓜,自理饮食,哪有这多时间来收拾屋子?更不谈他还要精研各种学问。

    中隐老人的理论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治国旗天下一定要从修身开始,而修身最要是能做到凡事都有条理。

    至于时间分配,他也有他一套妙论:用脑力与用体力互相调节,就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累。譬如他自己,读书或是想事想累了,就到田里种瓜,身体在劳动,脑子却在休息,反之亦也如此。所以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固定睡四个时辰外,他可以接连工作十六个时辰不累,近来因为年纪大了,工作时间自动缩短,但一天也至少连续工作六个时辰。

    至于时间的利用,他认为除了非常重大或危险的事要全神贯注外,一个人应该训练自己可以一心二用甚至是三用,这样可用时间就可增加一倍或两倍。他用自己作比方说,他和赵悦聊天的时候,手上绝不闲着,他不是编箩筐,就是一边扫地擦桌子,甚至在脑子里想其他问题,其他依此类推。不过也要训练自己知道如何适当搭配着做,以免同时误了两件或三件事。

    当赵悦带着赵政抵达时,他正在客厅里坐着编箩筐,他站起来点头示意,表示欢迎,手上编的动作仍然未停。赵悦自动坐上客席,他要赵政跪在中间的中隐老人前面。

    “孩子,抬起头来看着我。〃声音温和慈祥却带着威严。

    赵政像被催眠似的,两眼注视着他。此时像铁器遇到磁石一样,感到这位发须皆白的圆脸小眼老头,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老小两个就这样四目相对,室内空气沉闷而紧张,这时候,一条小黄狗走到赵政身边,摇着尾巴,爬到他身上,伸出舌头舔他的脸,赵政痒得想笑却不敢。

    两人对看了很久,小狗在舔个不停,老人手上动作也未停,很大一会,老人睁大眼睛,赵政才发现,他的眼睛眯着时看似小,睁开却很大,而且目光如炬,眼神像利刃让他背脊都发凉。老人转向满带期待神色的赵悦说:

    “这孩子长得隆鼻,长目,两眉入鬓,表示他意志坚定,雄心勃勃。再看他胸向前突,这在相法上谓之挚鸟胸,为人性格悍勇,敢作敢为,将来成就必大于诸先秦王。虽非龙种,却是难得的变种鲤鱼!”

    “这么说,老哥决定收了?〃赵悦欣喜地说。

    “这只是第一关,等下还有三道测验题,测试一下他的资质反应,然后再作决定。〃老人认真地说。

    “唉,五岁的孩子,又是养在深宅后院的妇人女子之手,能懂得什么?老哥就马虎点吧。〃赵说叹了口气。

    “资质是天生的,非人力可以改变,不是美玉奇石,不值得我费工夫来雕琢,〃老人毫不让步:“当然我会知道诘问五岁的孩子什么问题。”

    赵政对他们的谈话懂不了多少,他仍然跪在原地不动,小狗看舔他毫无反应,也就睡到门边去了。

    “赵政,〃老人仍旧语气温柔:“将刚才舔你的小黄喊过来。”

    “这也是测验题目?〃赵悦惊奇地问。

    “稍安勿躁。〃老人制止住他。

    赵政遵命喊了几次〃小黄〃,小狗只看看他,仍然懒懒地躺着不动。老人只喊了一声,小狗就箭似地摇着尾巴奔了过去。

    “赵政,回答我,为什么你喊它不来,我一喊就来。”

    “因为……因为你常给它东西吃,而我没给它吃过。〃赵政回答。

    “假若你现在手上有吃的,它会不会到你那里去?”

    “那要看它肚子饿不饿,饿就会,不饿就不一定。”

    “再问你一个问题,现在我要你去牵一条牛来,办不办得到?”

    “大牛我可以牵来,小牛我办不到。”

    “为什么?〃老人似乎也对他的答案感到意外。

    “大牛穿了鼻而且是绑在固定的地方,我拉他,他怕痛,一定会跟我走;小牛没穿鼻,又会乱跑,我追他不到。”

    老人皱皱眉头,赵悦在一旁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再问你,假若你走在深山里,前面是一道独木桥,后面有只狼在追你,你又不会游泳,你要怎么办?打狼还是上桥?”

    “没有关系,在赵庄我学会爬树,深山一定有大树,狼不会爬树!〃赵政微笑着说:“我爬到树上去!”

    “好,你到外面去玩会,我有话要跟你外公讲。”

    “是。〃赵政得救了似的,高兴地往外跑,这次不等他喊,小黄也追在他后面。

    “老哥,怎么样?收了吗?〃赵悦笑着先问:“五岁的孩子这样古怪精灵,真是少见。”

    “的确是异乎常见,答案都是在我控制之外。照常理推断,第一个问题一般这大的孩子会问答狗是你的,当然听你的。第二个问题会回答敢或不敢。第三个问题通常会答回转身来与狼打,以示勇敢,或是选择上独木桥表示无奈,但他有第三种选择,这代表他不会受常规的束缚。”

    “这样简单的问题也可测出他的资质?”

    “当然,我已测验出他独立大胆,却思想缜密,考虑周到,并且不受任何约束,敢海阔天空地想。只是可惜……〃老人惋惜地迟疑。

    “可惜什么?〃赵悦追问。

    “此子鹰视虎步,狼音豺声,可共患难,不能分享成功,不得意时能谦卑下人,得意后刻薄寡恩。”

    “只五岁的孩子,你能看到这样多么?”

    “老朽阅人多矣!〃老人叹了口气。

    “那你到底收是不收?”

    “当然收,这种旷世奇才,怎能错过!何况有时候人能胜天,我尽量设法在教育中培养他一点敦厚。”

    “越王勾践和他相比,真是萤虫比秋月,他若当了秦王,天下不是大乱就是大治!〃老人又叹了口气。5

    这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一位发鬓皆白的老头,红通通的圆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笑容,他挑着一担香瓜,旁边跟着一个俊秀小孩,小孩后面又跟着一只断了半截尾巴的小黄狗,走到哪里都围着一大堆孩子。

    老人似乎志不在卖瓜,他只带着小孩大街小巷,尤其是那些难民群居的平民窟,可以让赵政知道民间疾苦。和小孩相处,则是培养他与群众相处的领寻能力。

    中午饭后,稍事休息,赵政开始学书击剑,有时候也会跟老人到田里工作,晚上又是复习白天的功课,或是教他锻炼身体之道,第二天又是周而复始。但老人的教育方式是启发自动式的,赵政不想做了,他也不勉强。

    三年间,赵政得到了基础教育外更多的东西。老人将隔在他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帘幕拉开,教他认识这个世界欢乐温馨的一面,也看到悲惨病苦的另一面。

    在街上的孩子对他没有嫉妒,也就没有排拒和讥刺,他们全不知道他的来历,对他从内心中接纳。只有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的人,才能不做作不虚伪地互相从内心接纳,有如车的两轮,必须同高才能维持平衡,在友谊的路上才走得久走得稳,一方面暂时将就或高攀是维持不久的。

    街上的孩子不知道他是秦国的世子,更不会知道有关他和吕不韦之间的这段纠缠,他们把他当作完全平等完全相同的人。他们共分食物,共同携手唱歌跳舞,有时也互相对骂打架,甚至是无理取闹地欺侮对方,但都是站在相同和气等的立场。相同而平等的人,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充满友谊阳光的世界里,所有的相骂斗气只是片片乌云,很快就会消逝过去。

    在这些孩子当中,他甚至还认识了一个他初恋的小女孩,假若那种孩子气纯纯的依恋也能称作恋爱的话。

    当时他八岁,而那女孩应该有十二、三岁了,她已开始发育,是由儿童正蜕变为少女的尴尬年龄,少女群中嫌她太小不懂事,儿童却又见她长得又高大,身体已在变形,非他们族类而加以排斥。

    她家里应该很有钱,高大的围墙,长长的一大段,占了整条巷子的一大半,红色的小木楼,正好高出围墙一截,站在小楼的回廊里,可以俯瞰整条大街和邻近小巷。墙边有几棵桃树,春天开满粉红色的花,高及小楼的一半,站在墙外看,在回廊上走动的人,就像在花枝丛中穿动一样。

    这个女孩每个清晨就站在这种花叶中看街景,他却为她清秀的脸和俏丽的身影所迷住。

    每天,老人照例要在这条行人众多的小市集卖上一、两个时辰,就让赵政和市集的儿童玩耍。

    八岁春天的那段时间,自从他发现到这个每天都痴立小楼看街景的女孩后,他突然间对那些孩子失去兴趣。他喜欢站在墙外,看着那个痴看街景的女孩,直到她消逝在小楼里。有时他只能看到她片刻时间,有时却能呆望她一、两个时辰,直到有孩子们来找他,告诉他老爹要走了。

    一段时间后,她似乎也注意到他,开始向他微笑或是招手,或是交谈几句话,后来,禁不起街景的诱惑和他的招唤,她偷偷地下楼,溜出花园的后门,一起到街上玩。

    她牵着他的手,就像个小姊姊,可是每逢他接触到她柔腻温暖的手心时,就会心跳加速,全身颤抖。他接触过很多女人的手,母亲的、奶娘的、婢女们的,但都不会产生这种美妙、有如电击的微妙感觉。

    他只知道她名莲儿,她也只知道他叫赵政,除此以外,他们都未问过对方的家世背景,只知道两人在一起很愉快就够了。

    有的时候,他会站在墙下等待很久,这时候她会出现在小楼上向他摇手,他就知道今天她出不来了。他带着点失望离开,但并不沮丧,还有明天,孩子们的明天多过成人,希望也多过成人。

    每次玩到老人快走的时候,女孩总会催他:

    “老爹要走了,我也该回去了。〃她轻盈的背影隐入门后,隔会又会在小楼花树叶中出现,她向他摆手说明天见,这时他会在心底升起一股惆怅,但随之而来的是期待明天的希望。

    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由桃花盛开的春天到冰雪封地的冬天,直到有一天女孩不再出现,连等了几天,最后才绝望,他始终不知道她的家世背景,也不想进门去打听,她的来和去,就像一片彩云。

    但很久很久,她的身影和桃花半盖的小楼常会在他梦中出现,在他离开赵国,甚至是登上王位以后,仍然如此。6

    当然,真实世界中总有它悲惨丑恶的另一面。

    在老人的引导下,他也看到许多他以前想象不到的情景和场面。

    众多低矮险暗的草屋里,一家十几口挤在一张炕上,无论春夏秋冬,屋子里都是阴森潮湿,充满恶臭,那是体臭、霉臭、垃圾臭等等臭味的混合气,很难说出那到底是属于哪种臭。

    屋顶墙壁坑坑洞洞,晴天固然可以躺在炕上就欣赏到天上的星星,但下起雨来,却往往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外下小雨,屋内也会泛滥成灾。

    光着身子的婴儿,在潮湿的泥土地上爬着,或是吸着营养不良母亲的干瘪奶头,吸不出奶,放声大哭。

    走进这些平民窟,赵政不免会奇怪,为什么他的家里是只有他一个小孩,那多的大人像众星拱月一样护卫着他,跌倒一下,就有很多大人围上来,问东问西,像是天要塌下来的大祸事;这里却是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孩子,却看不到几个大人,大小孩背小小孩,小小孩牵更小的小孩,婴儿就像小狗一样,在泥土和垃圾中爬行打滚,抓吃自己的排泄物。

    战争减少了精壮,老弱却增加了。

    他在市集和一些大街小巷上,也看到成群的难民,他们连这种破烂霉臭的栖身之处都没有。他们大都是老弱妇孺,女的大都背上背着婴儿。有的手上牵着一个,怀中抱着一个,还有一个拉着她的裙边。其中有很多长相清秀的,一眼就看得是有教养、好家世出身的,她们牵背着孩子,腼腆地在人群中转来转去,脸红红的,一副想伸手乞讨却伸不出来的样子。

    遇到这种情形,老人会将准备的一封封铜钱,要赵政送到她们手上,顺便带几个瓜分给那些孩子。她们会嗫嚅着道谢,手抚摸着正狼吞虎咽着香瓜的孩子的头,眼泪汩汩地流出来。

    他也看到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成堆的伤残军人,断腿缺胳膊地穿梭在市集行人和店铺间乞讨,他们有的还穿着破旧的军服,上面沾满了血的痕迹,有他们自己的,也有敌人的。

    他们大都是长期之战幸存的人。有的是家乡仍在秦军手上,有家归不得;有的是回家以后,发现亲人死的死,散的散,田园荒芜,房屋烧得一干二净,自己又伤残,无力再独自重整家园,只有到邯郸来谋生,但邯郸居大不易,伤残人到哪里都没人请,最后只有流落街头。有的是自小离家,在军中混了太久,家是否在,还有亲人否,全都不清楚,他们不想回家,认为邯郸大城,讨起饭也比较容易些,也就聚集到这处国都来。

    他们中间有人拦住行人品讨,口口声声说是长期之战的残存者;有的项上挂块木牌,上写〃国家负我〃;有的还跪在地上,前面洋洋洒洒写着千言告父老书,说明他与秦军作战受伤及来邯郸的经过。

    有的就坐在那里,两眼空洞地望着天,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就是那样沉默地坐着。

    他们有的人闹着要见赵王,但一接近到王宫多少条街以外,早就被他们昔日的同袍——王城的护卫军挡住了。这些衣鲜盔明的赵国精锐,对这些伤残同袍不但没有怜惜,反而觉得他们丢了军队的脸,拳打脚踢,毫不留情。

    也许,赵王永远不知道这些人的存在,每次他出巡或狩猎都要先清道,他看到的是整齐干净的街道,已经或者正在修复的雕阁画楼和亭台楼榭。每次他所到的地方都是一片欢呼声和道贺声。左右大臣都告诉他,赵国本来就富足,邯郸围解后,经过一年多休息调养,已经恢复元气,农村城市都在欣欣向荣。

    针对赵政对这些伤残军人的同情和感慨,老人对他进行机会教育说:

    “人间最愚蠢的事就是战争,双方有什么问题都可商量着解决的,战争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但为什么从黄帝战蚩尤开始,天下的战争几乎没停止过呢?〃赵政天真地问:“国与国之间为什么要打仗?”

    老人犹豫了,连他自己也找不出单纯真正的原因,也许要讨论人为什么要战争,可以写成一本大书,但研究如何战争的兵法很多,他就没有见过一本研究战争根本原因及如何根除战争的书,将来有时间他要深研写一本。

    也许战争是人类的天性吧?不仅是为了生存!

    “老爹,〃赵政高兴地拍手大叫:“天底下也有老爹回答不出的问题!”

    “那你为什么要打架呢?〃老人反问。

    “很多很多原因,一时说不清,〃赵政说:“但是我只知道,要有一个能压服众人而又公平的人,我们中间就会打架少一些。〃赵政紧锁两眉沉思,已经是成人的表情。

    “国与国要打仗,和小孩要打架一样,表面上是只为一个原因,实际上原因多得很。〃老人也深思地说。

    “哦,我明白了,〃赵政说:“国与国之间打仗,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大得能压制诸国的人,就像小孩打架没人管一样,只要有人管,小孩们就不敢打架。周王室强盛的时候,战争就少得多!要天下没有战争就要天下统一!”

    “假若别人不让你统一呢?〃老人问,但他也惊奇,赵政这么快就得出如此简单的答案。

    “那我就打得他愿意听话!〃赵政举起拳头说。

    “那还是得打仗!〃老人叹口气说:“别人不服你打他服,你不服别人,别人也会打你,一个人打不赢,大家联合起来打你。这样还是战争越打越多,就像现在一样。”

    “但联合不是那么简单,我可以一个个来收拾。〃赵政诡异地笑了。

    老人却沉默了,赵政的话似乎有点道理,但自古以来,天下分分合合,全是以战争开始,又以战争结束,周而复始,其中道理不会这样简单。也许有股大力量镇压住诸多小力量,乃是暂时维持统一与和气的唯一办法。

    赵政也沉默了,他在想有朝一日,拥有至高的权力时,一定要统一天下,让战争永远不再发生。7

    三年来,赵政和老人之间形成一种师生加父子的感情。

    正如赵悦所说的,老人提出的条件苛刻,似乎不近人情,但他教育赵政所用的方式,却是太人性化和自由化了,一般的老师简直不敢想象。

    他从不勉强他做什么,也不规定他背书,只是将事情和书放在他面前,让他自己选择如何做,什么时候做。结果是再难的事情和再难读的书,只有引发赵政更大的兴趣,一点也不觉得苦。他向赵政提出的规定和问题,反而比赵政的要求和问题少。

    这也许是他最取巧的地方他可以选择学生。

    在生活泼居上,除了赵政能做的事他绝不帮忙以外,其余他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赵政自小就和父亲分开,却在他身上得到了父爱。有时候他们两个都会分不清心上的感觉,他们到底是师生还是父子?

    最使赵政终生留恋的,乃是他们晚饭后散步的那段时间。他跟在老人身边,漫步在城墙上,看到墙边破烂发臭的平民窟,也望着远处大户人家的高楼亭榭,还有雄伟巍峨的王宫。

    他们也远眺城墙外面广大的原野,在月光或星空之下,他们无所不谈,无所不问,这又不像父子师生,却像一对年龄悬殊的知心好友。

    老人对他讲一些天文、地理和历史及物理的知识,深入浅出,全包装在故事的外壳里,让他不知不觉中得到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他们互相辩论,他学会绝不强词夺理的辩难之道,老人在被他问得无话可答,或追击得无路可走时,也只是哈哈一笑,不了了之。

    他在此时无形中学习了推理的方法,也形成了一个终生奉行的观念——在真理面前,人人品等。这延伸出他日后以法治天下的行动。

    三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期满的那天,赵悦来了。

    “假若你要问我能不能再留赵政三年,我的答覆是可以。”在两人行过宾主之礼以后,老人就主动地说。

    “恐怕赵政不可能再留下了。〃赵悦叹口气说。

    “为什么?他母亲不愿意?〃老人有点着急地问,转眼看看侍立在旁边的赵政。

    “我愿意这样追随老爹一辈子!〃赵政认真地说。

    “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天下等着要你做的事太多,〃老人也叹了口气:“但基础教育刚完成,这样半途而废太可惜。”

    “他母亲的确是对老哥感激得不得了,这次还和我说起,自从赵政跟着老哥学习以后,每个月都看着他在变,无论是体格、学识和气质,全都变得和以前大不相同,要是她自己来教育养,他恐怕还是个不分韭麦的孩子。”

    “那又为什么呢?〃老人不解地问。

    “有消息传来,秦昭王驾薨,安国君继位……”

    他说到这里,就为老人的眼色所止住,老人转脸向赵政说:“政儿,你带小黄出去玩玩,我跟你外公将事情商量好以后,再找你回来。”

    赵政遵命带小黄出去,只听到赵悦的半句话:

    “安国君迟早……”8

    五十六年秋,秦昭王卒,太子安国君继位,称号为庄王。继位时已五十三岁,而且身体羸弱,一看就知会活不久长。

    子楚正式立为太子,一般大臣预测他很快就会登上王位,但大家都奇怪的是,太子并不急欲要滞留在赵国的夫人和世子回国。

    其中道理只有吕不韦和子楚最清楚,但两个人都不会告诉别人。吕不韦不敢表示任何要楚玉夫人回国的意见,而子楚太子则是加纳姬妾,日夜努力,想生出一个自己的儿子来,结果是儿子未生出,身体却弄坏了,明显的虚弱不堪。在赵国方面,楚玉夫人、赵悦甚至是中隐老人都明白,为什么子楚迟迟不接他们回国,赵国的留难只是他的一项对外藉口,真正原因他们都不方便说出来而已。

    以女人的敏感直觉,她明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时间晚了,绝对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局面,但对这件事她又找不到人商量,因为只要提到赵政立嗣的事,就会触及到她内心的伤口。

    但如今事已紧急,她不得不自己设法解决。

    那天,?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