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牙海盗第49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了冷兵器时代的作风。当初在浙江参观戚家军时我就不赞同戚虎的做法,一支小部队就要装备长盾牌、藤牌、标枪、腰刀、狼筅、长枪、短刀等诸多制式武器,繁杂且不一定实用,当时心里就有疑问,这种如戏班子一样的军队或许在水道密布、地形移动不便的东南地区有市场,因为他们长短结合,防御性好一些。但长途拉练后、用于奔袭呢?他们还能不能保持速度和强击力?超负荷的后勤压力怎么解决?适于江南,是否放之于草原、山地、江海、雪域皆准呢?

    答案是否定的。用不了一百年,后世的满清骑兵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当时俞龙戚虎虽去,但他们的作战思想仍在,正、偏厢车组城,火枪兵兵器组合的军阵(类似戚家军模式)居中御之。最后的结果呢,却是快捷猛烈的骑兵队伍来去如风,轻易地击垮大明号称拥有强大火力的军队。

    于是世人得出火枪火炮不敌骑兵实用的结论。同时期的西方军事作战思想也在为骑兵和火枪的优劣激烈争论,同样是冷兵器时代根深蒂固的传统占了上风,骑兵仍是宠儿,火枪兵,只能夹杂在长矛兵的方阵里苟延残喘。

    戚继光无辜。以当时大明朝廷能够给他的财力支持,也只能组建一支冷热兵器搭配的草台班子,虽然有点不伦不类,管用就行,能够在东南沿海大杀特杀小倭寇,这个戚家军的“鸳鸯阵”就ok,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

    16、17世纪的火枪队更无辜。并非火枪火炮对抗不了铁骑和马刀,否则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时的火枪火炮质量太次了,炸镗、射速低,精度不佳、火力弱……作战理论也不成熟,用火枪队对抗运用已经超过千百年的骑兵队,就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要和大人打架一样,姿态可笑且一定会哇哇大哭。

    那么我为什么坚持走纯火枪火炮队的路线呢?

    比之戚虎,我所依仗的就是现在兵工厂已完成的,达到百分八十研制进度的新式火枪和火炮技术,这些稍微现代化一点的热兵器一旦问世,要比现在的火绳枪和前装小炮威力大得多。掌握训练得法的新军,我完全有信心击溃当面之敌,无论他们是重步兵还是游骑兵。

    我现在对兵工专家要求的,新式枪的定义便是:燧发的(抗风雨),直线膛的(射击精度提高),定装枪弹的(装填方便,发射稳定),有闭锁螺栓(解决枪尾闭气问题),单兵扳机肩射的新式枪械。其实我们枪械理论的技术储备相当深厚,克里斯汀娜甚至提出了后装枪的研制计划,但被我否决了。

    技术上可行,不代表无需考虑其他因素。研制成功所需时间、糜费金银、单兵装备的制造成本……都要考虑进去。如果开发一支比现在的火绳枪先进一些的前装燧发枪需时半年、经费300万、单枪成本10两银子,和开发后装枪需时三年、经费1000万、单枪成本100两银子,你猜我会选哪个?

    非要等后装枪问世才装备我的新军的话,不说倭寇会不会打到家门口,便是当地的流民土匪也将我灭了!

    我是现代过来的人,生平最佩服的战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战胜德军的经典。论单兵素质、武器装备的质量、甚至天才将领,苏军都不如德军,t式坦克轰不过虎坦克,德军的制式枪炮车辆先进程度在当时都属一流,v形火箭潜艇都用于实战,论将领,更有希特勒隆美儿等不世出的将帅之才,为什么会输?

    输在国力,输在规模化生产,输在数量,输在苏联正确的采用以简就繁的战略装备理念,输在武器的性价比上面。用一堆性能不算太差物美价廉的t坦克攻击几辆价格昂贵到不能损失程度的“虎”,哪个划算?五十辆t坦克采用群狼战术一拥而上将一瞬间的战术效果放至最大,可能击毁五辆虎式坦克自己将损失三十辆,但虎式再厉害,没了就是没了,t坦克却仍然保存了二十辆完好的战力,从废坦克堆里扒拉扒拉说不定还能修复几辆,这二十多辆,仍可去攻击下一个目标。

    所以我说,我的义和新军不走完美路线!要走短平快的实用路线!要求标准化、规模化、适度先进化、追求整体战斗效果。天才将领是军魂,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没有不必气馁,大量培养中高素质的军官团体也是一个好办法。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魏,注意挖掘培养大量的中坚人才,反观蜀国,前期有那么牛b的五虎上将,后期诸葛亮又挖出天才姜维,却并不重视中坚力量的培养,以至后期廖化当先锋。结局呢?魏胜吴灭。

    标准化的装备必然要求标准化的操练。而这正是我对阿sa和海儿教官所冀望的。

    义和新军将来必定要装备统一的新式枪支,否则新体制就无法运转。这种标准化的短期效果是大大减少了军事费用。一旦战场上只需要一种口径的滑膛枪弹丸,供应就不会出现紧张情况。而且,既然每一个士兵可以按标准化操练的精确动作进行训练,增援任何减员的单位就几乎变得与补充滑膛枪弹丸一样简单。总之,士兵就和他们的武器一样,成了一架巨大的军事机器上可以任意更换的零件。显而易见,管理这样的军队比以前更加容易,而且比以前更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前在非洲廷巴克图基地,海儿就已经在军队中推行条令。根据条令,军队进行了系统划一的战斗训练,加强了纪律性。这是海儿操练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的革新。她迫使士兵们练习火绳枪的装弹和射击动作;练习在前进中和战斗时的持枪位置。这种训练并非前所未有的。军队总需要训练新兵,但是以前的教官们认为,一旦人人都学会了使用武器,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想法不无道理。海儿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做法要系统得多。她将火绳枪的相当复杂的装弹和射击动作分解为42个单一的连续动作,给每个动作定出名称和发令词。由于士兵们动作的时间相同,节奏一致,每个人都能做好同时发射的准备。这样,齐射既容易又自然,对敌人的队伍造成一种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士兵们装填和发射的速度更快,而且忽略任何重要步骤的可能性也小得多。结果,枪比以往任何时候效率都高。因此,海儿相应地可以增加部队火枪的数量。

    标准化操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队正规化。训练士兵步伐整齐,就可以使整个单位的士兵按照规定的方式前进、后退、向左、向右,将纵队变成横队,再由横队变成纵队。海儿教官的操练中最重要的动作是反方向行进。一排火绳枪手或滑膛枪手在发射完毕后,从站在他们后面的两列士兵中间走过去,到队列后重装子弹。同时,下一排枪手重新装好枪弹,其他各排也都发射完毕并后退就位时,第一排枪手就能够毫无障碍或毫不耽搁地开始第二次齐射。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单位就能像演出动作经过精心设计的军事芭蕾舞,连续快速地进行一连串的齐射,使敌人还来不及从第一次齐射火力中清醒过来,另一次齐射就又命中了目标。这里的窍门在于选择时机,同时也在于阻止士兵们在背向敌人以走到队列后重新装弹时逃离战场。反复进行训练,使每一个动作都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就能把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大批军官和军士对士兵的严格监督,也是使反方向行进实际可行的必要措施。凡火枪队,基本都具备这种“二连击”的技能,乃至“三连击”“五连击”, 至于传说中的“九连击”,就是在短时间譬如一分钟内火力重叠九次,那就要寄希望于我们的新式火枪的性能了。

    海儿根据我送她的《枪炮操典》一书进行军事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和加强其突击力量,组建了畜力拉动的轮式火炮制式的轻炮兵兵种。另外精减整编部队,使各战斗单位更适合于机动战。她仿照西方陆军的支队形式将军队划分成比往常更小的战术单位。1个营为550 人,营再划分为连和排(其实是出于我对现代军队三三制单位的回忆。送给海儿的《枪炮操典》其实经过我的修改,是古老悠久的欧洲传统战术与现代战争回忆录的结合体)。划分成这样的小单位,操练起来很方便,一个人的口令就可以控制所有士兵的动作。在这种小单位里,也能够建立起从指挥官到刚入伍的新兵的个人联系。它们在战场上可以灵活地活动,既能独立行动,又互相配合,因为一系列明确的命令从指挥整个战役的将军,可以一直传到带领每一个排的每一行士兵的军士。指挥系统中的各级指挥官都执行上级的命令,将命令传达到下级官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具体说明。这一改革预示着现代营的出现。

    这样,军队就成了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互通声气的有机体,因而能对意外的情况作出灵敏的、比较明智的反应。每一个动作在准确性和速度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各营在战场上的运动乃至士兵在射击和行进时的单个动作都可以予以控制,也可以预期,这是以前未能很好做到的。一个训练有素的作战单位,每个动作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就能够增加战斗中每分钟射向敌人的子弹数量。单个步兵的灵巧身手和坚定意志已经几乎不起作用;个人的勇敢和胆量在不可更动的例行常规面前也几乎完全消失。戎马生涯呈现出新的面貌,军队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金牙式训练的部队在战役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人们以后认识到新军这一点后,甚至在最保守的大明绅士和老将中间,昔日非正规的英雄式的军事活动方式也逐渐消亡了。

    战斗中的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其重要性尚不及训练精良的部队在守卫城池和围城时所表现出来的比以前更高的效率。说到底,士兵的全部时间几乎都是在准备和敌人对抗中度过的。对于过去的军队来说,如何使军队在等待时不变得烦躁不安和难以管教始终是一个难题。在越野行军中,这个难题能够迎刃而解,但是当一支军队在一个地方安营扎寨,连续几天或几个月无所事事,就很可能士气低落,纪律涣散。一天几个小时的操练很容易组织,效果明显,又很容易实施。因而,守卫部队的纪律就容易维持。

    古代中国的军队也曾利用这种本能把他们的军民结合在一起。我们其实是回顾了中国军队传统重视战法和训练的做法,更改他们的操练方式以适应新的时代,其实是将近代欧洲的军队管理方法接上古老而久经考验的中国军队传统。

    训练严格的军队通常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所处的社会相隔绝,从乡村直接招募来的新兵只需很短的的心理适应过程即可融入连、排等人为的基层社团。尽管操练看起来似乎单调而重复,却把往往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各种人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集体,甚至在生命显然处于危难的紧张时刻也能服从命令。

    所以,新的操练方法使军事单位成了一种专门化的集体,其中,新颖的、标准化的、面对面的关系有效地取代了传统的社会组合方式。因此,训练精良的排和连组成的人为社团十分迅速地取代了往常那种按武功和地位形成的等级。

    另有一项重大的建议由我提出,得以实施演练,主要是用来工事防御,特别是对付机动性非常高的骑兵。这就是后来明军争相效仿的铁铲防御。在西方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军队并不重视挖土筑墙。在墙后躲避危险或打洞藏身意味着怯懦。即使对中国军队而言,也通常依靠从附近征募的劳工来完成大部分他们认为必要的掘土挖壕工作。我却提出,随军携带的铁铲比刀剑或鸟嘴枪更有威力。围城军队有计划地挖壕筑墙保卫外围防线,这样做可以防御敌军的解围援兵进袭,同时又不放松围城。新军在日常训练中强调多次,军队必须遵循这一方式围城,受到守城敌军的火力杀伤就比较少。同时,坚持掘进,日益接近守敌的壕沟和城墙,直到可以发起最后冲击。这样,围城变成了一项工程,挥铲挖土成了围城士兵的日常工作。在西洋已经流行的堡垒战中,我曾经命令海盗王红胡子在阿尔及耳防线最先采用近敌壕与对向壕、坑道与反坑道,使得这道防线几乎成了不破的神话。不过最后还是破了,被另一海盗王海雷丁从内部攻破,非战之罪也!现在西方世界的军事工程学正在掀起热潮,但使我惊奇赞叹的是,我中华名将历代辈出,兵学理论浩浩大观,都提到工事在攻守之间的重要性,所缺的,只是一把短小方便的工兵铲。让兵工厂大量铸造便是。这种沉重的劳动有一种附带的效果,即几乎扫除了官兵的懒散习气和放荡行为。

    (别人看世界杯的时间,我在为书友码字。另外有人说我这书没救了,快开新书吧,对我打击很大。。。。。。我还是想坚持写全本。虽然已经在准备新书。)

    第三卷 抗倭60年代 第二百九十四章 澳门建设的规划

    更新时间:2009…4…3 14:53:55 本章字数:4177

    明显对新式军队管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华梅与我谈笑甚欢,走遍了整个军营,我们也热烈讨论了一天。

    “总体说,新军操练要典无非三个要典:一,士兵的队形和射击训练;二,新军排连营或者随便怎么叫,小分队组成的灵活机体;三,铁铲防御。军队有风气,特别是建军已久的军队,更是积习难改。这当中,有嫖娼、赌博、酗酒;也有自豪感、礼仪细节和勇武精神。但我们必须用操练约束这些积习。简言之,我们的军队不可能完全脱离旧的方式和惯例,但确实把军事行为的某些传统降至边缘地位,并将破坏性较大的行为局限在业余时间内。

    操练特别能培养普通士兵的团结精神,即使士兵是来自社会最低层。受过操练的士兵握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只要有训练有素的部队掌握手中,那么,无论是倭寇的侵略,还是对上层不公平提出的抗议,都有了成功的希望。”

    华梅崇拜地望着我说:“是阿,依此法练成新军绝对是精锐。如果我们浙江的民团也用这种方法训练,倭寇来时当不至于伤亡惨重。”

    我摇摇头:“不行。这个,只适合大量装备火枪的正规军队。戚继光的戚家军也达不到我们新军要求的火枪装备数量。”

    华梅可能想起家乡父老仍遭受倭寇的欺压,脸色有些黯然。

    我最看不得华梅姐姐这个样子,心疼!胸口一热,发言道:“其实仍有办法。将我们的操练之法简化一些。将火绳枪手、滑膛枪手和长矛兵有机结合起来,组成民团。战时长矛拒挡,火枪远击,就像戚家军那样长短冷热结合。虽不说攻城掠地,保卫家乡应是可以的。回头找来一位画家,将新式操练中火绳枪手、滑膛枪手和长矛兵的姿势一一作出图解。每一个姿势的图解占对开本的一整页,另附有相应的口令。这样即使我不派教官去指导,你们的见习教官或普通士兵也可以从书中学到到应如何操练。”

    华梅笑得甜甜的,亲热地说:“那就多谢你了。我这里就有一位丹青妙手。”

    “谁阿?”我痴迷地望着华梅,心不在焉道。

    “四娘阿。”

    心里小惊,又暗自欢喜,柔情无限。四娘呵,西湖画舫中那位美人胚子吗?华梅是否试探与我?

    遂脸上一本正经状,心中暗道,呵呵,以后有借口与四娘相会了。转移话题道:“缺枪少药将来可以发动士绅捐款向我们澳门购买。我成本价卖给你们。反过来装备精良的民团也可保卫士绅的家园生意不是?

    --------------------

    华梅随她的舰队走了。临走时也没什么东西好送她,就是将从普雷依拉司令处购买的三万支火绳枪送了华梅一万支,另送一万给广东总兵刘显,这家伙,叫着嫌少,那我也没法子,剩下的一万支葡萄牙火枪我还得装备我的义和新军呢。不过我答应刘总兵,年底再送他一万支,他才满意。

    这些葡萄牙火绳枪都没有刻膛线,在金牙号上用惯来复枪的火枪手看来,跟烧火棍也差不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不能让我的义和新军士兵成天拿着木头刻的枪模拟训练吧?现在军工厂刚刚走入正规,每月只能生产少量的来复枪,比之更先进的新式枪还没研制出来,所以只好先买些破枪支应着,等好枪械量产后再逐步给部队配发换装。所以我说,年底还要再送刘总兵一批枪。那时,呵呵,用不着这些烧火棍了。

    与华梅相约杭州西湖再会。届时,金牙要舫中授课,华梅听教,四娘为我们作画……

    接下来一头扎进澳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去。这片弹丸之地已经是东南沿海商业的热土。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前次几番海上大战,灭叶麻、来岛,威吓岛津九鬼,斩首毛利元就,群小畏服,从倭绝迹,东南海上急迫如火的倭战形势,竟然一下子平息,难得的风平浪静。地方官员报捷的文书雪片似的飞向朝廷,都表达一个意思:“东南无战事!”

    将来有没有战事很难说,倭寇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压服,我想他们只是借喘息之机细想一下一败涂地的原因,才懒得管它,我自发展我的实力。至少,暂时它不敢再来生事,正好借这个机会,东南沿海重建起抗倭的力量。戚继光在浙江练兵,俞大猷福建造船,李华梅抓紧时间扩大她的舰队规模和家族生意,广东总兵刘显买了我的枪,也在搞他的火枪队。前次抗倭我这个小小的澳门义民团大出风头,广东方方面面的大员都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仿佛是他们抗倭有功似的,朝廷嘉奖得也甚是丰厚,为了将来朝廷考核政绩,各地官员都开始鼓励义民组团抗倭,一时之间象金牙义和团这样的民兵守土组织如雨后春笋林立起来,发展的如火似荼,几乎连我这个正牌的、有过战功的金牙义民团也给埋没了。叫什么的都有,银牙铜牙铁牙黑牙白牙……随他们吧,虽然是良莠不齐,但人多力量大阿,倭寇再来,我们振臂一呼大大小小几百个义民团涌出来,倒叫他不敢轻犯。

    这一仗打下来,扬我国威,扬我金牙威风,有识之士纷纷来投,新军建成,倭寇的实力大大削弱,朝廷嘉令封赏,澳门一地实际收入我掌中,且得到朝廷开放政策的特例允许,成为东南沿海唯一商业贸易政策宽松的通商口岸。澳门小岛,已经完全成为了东南赞誉的新军事基地,新商业口岸,经济往来船舶交易的中心。南方各省的特使络绎不绝,争相与我们签订贸易协定。有人会问,我们只是一个港口,与我们签订协议的有的都是一省之省份,地位都不对等,签订什么协议呢?

    其实阿,能够不对等且签订不公平的协定,全因为我们有朝廷颁布的通商特许令。其他省份进出口因为有朝廷的禁海利剑高悬头顶,都是遮遮掩掩,一个弄不好就是非法,而我们澳门却有相对的自由。有了这样宽松的特区条件,实际上我们澳门已经转变为商业转口的地点。各省与国外商贸行为的中转站。所有的货物经过澳门海关的手,有了一纸批文,它便是合法的。是以澳门才会那么火,各省争相与我们签订货物转口协议。

    朝廷因为国库长期空虚,白银储备短缺,一直缺钱;近来东南捷报频传,倭患暂时平息,加之东南从倭严重皆因政策失调的事实也反映到嘉靖老儿那里去,朝廷未必不想通过澳门这一试点,悄悄做开海的尝试。成功了,无事了,皆大欢喜,朝廷收入增加,地方安定富足;失败了,拿我金牙一小小县令开刀便是,也不碍大局。

    我明白朝廷的意思。这一仗打下来,朝廷海禁政策有所松动,我更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重商重军,巩固扩大这一仗得到的胜利成果。而接下来我要面对的事情,也实在是太多了。

    军队严格训练中,只等新式枪换装形成战斗力。

    船厂方面,目前正在搭建技术人才的班子,采取高薪引诱的政策,倒也吸引了许多东南沿海的老船工过来。东南水乡,靠船为生靠海吃饭的人多多,本非一件难事。但现在仍只能生产一些苍山铁之类的快船,编练出几支巡海队,发现走私之类的小事情就自己处理,敌情惊现就拉响警报,还是要通知金牙号前去处理。不过这只是我们的假定方案,如今金牙扬威,东南升平,没什么贼船敢来澳门生事。

    生产大船的方案仍在筹划之中。木质风帆战舰极致水平的代表--西班牙大帆船和中国福建三层楼船我都不怎么感冒,至于说铁甲蒸汽战舰,现在澳门的铸铁厂机器厂都在草建,国内工匠也没那个技术经验,所以只是草图阶段,一切都要等第一波援华船队到了再说。

    现在主要是商贸火。各省来与我们签协议通商,我们的澳门商务处也回应以相对的互惠商业协定,他们商务处的长官“海外三杰”更利用自己多年海外行商的势力,明里暗里,为澳门签了多份往来合约。徐舢板以前在东南沿海,老毛子在俄罗斯,假洋鬼子在东南亚和印度洋,以前就有网点,现在只是把新旧网点在海图上,用一条一条的红线连接起来就成了。

    红线已经遍布东亚海图,包括京城和长崎,都有红色的虚线相连。虚线代表不是以澳门的名义开设的网点,冠以其他名目,其实还是归属澳门控制。伴随着红线的,是淡淡的黑线,那便是金牙新建情报机构--小东厂的势力分布图。

    是以特别忙。连我这个以前将人物统统推给属下,自当老太爷的家伙,现在的忙碌,也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第三卷 抗倭60年代 第二百九十五章 逛街

    更新时间:2009…4…3 14:53:56 本章字数:3878

    一季仅三月,一晃而过,1560年的冬季就已经到了。

    天气转冷,风寒日甚,这日突然想起众女夏日随我归国,转瞬秋去冬来,洋装是否合体,或需添置?这些日子一直忙着,也不要忘了男人的绅士温柔。

    遂放下杂务,约了敏敏和小昭一同游逛。敏敏知道哪里有好裁缝,我们上门请去,上我的府门为众女量身定做,岂不大合她们心意?这些日子她们为澳门操劳,我这便代表澳门十万人民回赠馈报。

    澳门小城在她们治理治下,逐渐热闹起来。

    城门晨时启开后,商旅农民争相出入。

    昨天抵达的舟船,货物卸在码头,就趁此时送入城来,一时车马喧逐,闹哄哄一片。

    从澳门东下大海,可出海往倭国.琉球及南洋诸地,故现在的澳门成了全国对外最重要的转运口岸。繁华日盛。比东南沿海任何城市更繁忙紧张。

    城内共有五个市集,其中又以面向码头的东门市集最是兴旺,提供各类生意的档口少说也有百间,大小不一,乃准备到码头乘船的商客进货采购的理想地点。

    澳门现在除了是东南商业交流的中心外,更是外洋抵达中国的第一站,更因现在进出港盘查的宽松,竟成了金发碧眼,奇技淫巧的集中胜地。不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公子,又或以文采风流自命的名士.击剑任侠的浪荡儿,若没有到此一游,就不算是见过世面的好汉。

    所以其况之盛,可以相见。

    东门的裁缝档口中,又以老王的手工最是有名。加上专管替女士量体裁衣的老王小妾香嫂,生得花容月貌,锦心秀口,更成了招徕生意的活招牌。

    老王由内进的大房懒洋洋的出来时,侍童托着一盘精美衣衫交与香嫂时,早等得不耐烦的贵妇少女莺声燕语,纷纷冀望道:“香嫂,是我要的那件么?”

    香嫂笑语如花应酬:“哪有那么快的?老王制衣全是手工,只有他手艺好,我们不敢帮忙,一日只得一件啊。这件是汪夫人的,她早在月前就预约了。”

    众女不依,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都人情香嫂快些。香嫂无奈,只得再排一遍号,一一约定改日再来。

    正忙得香汗淋漓,蓦地看到进门处来了一男二女。衣装平易,气质却不凡,随便往人群里一站,立时有鹤立鸡群之感。

    她看到的正是我和敏敏小昭。

    我倒没什么出彩。除了全身散发出浓烈的彪悍男人气息,这是遮掩不住的,长年海上锻炼战场厮杀,自然有一股与常人不同的味道,其他无奇。

    倒是敏敏小昭,一个窈窕丰满偏是冷艳迫人,一个娇小依人精灵可爱,左右在我身边一站,立时将我衬托出彩,裁缝店里那些贵妇少女大妈的目光,十有八九先仔细打量两个女兵一眼,最后停留我身上,恋栈不去。

    这样的男子汉,看似平常无奇,越瞅越有味呢。

    带两女出来,而且是靓女,时刻享受到男人嫉妒要死的杀人目光,女性欣赏的眼神,还真是有面子呢。

    我见香嫂注意到我们,微微向她点头含笑,香嫂经不起我风流已成习惯的眼神,风韵犹存的粉脸竟也红了。

    敏敏嘴角飘出一丝妩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