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第13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人的历史,那不是贻笑大方吗?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秦汉心中很是恼火,曾国华整个教训的口吻,倒像他是校长似的!若非看在曾国藩那个老狐狸的面子上,一顿乱拳就把他轰了出去,什么东西,不就一个八股酸秀才吗?除了会念些八股经文他还会干啥呀?

    但秦汉终究没有发作出来,现在情势复杂,还远未到跟曾国藩翻脸的时候,自然也就不能得罪曾国华这个书生。

    打他哈哈,秦汉解释道:“学员都是些农民,他们将来也不必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是你们这些读书人的事不是,他们的任务只是杀敌报国,因此不必识字太多,宋学这么高深的学问就不必学了,反正叫他们这些鲁钝的家伙去学也学不好。”

    一通恭维话说得曾国华很是受用,点头道:“大人说得也是,这些乡下农民还真不配学习高深的学问,罢了,鄙人就随便教他们识几个字就行了,学问就不必做了!至于这门世界史,依鄙人看还是取消的好。”

    秦汉道:“一定考虑。”

    曾国华走到门口,抬头看见校长室的牌子,忍不住又说道:“大人,校长室这称谓实在是不伦不类,有伤风雅,应该改改,改为督校司如何?”

    秦汉终于火起,厉声道:“这称谓乃是皇上钦定的,难道也需要改吗?”

    曾国华呃了一声,脸上的骄横之气终于收敛了一些,悻悻然去了。望着曾国华的背影,秦汉感到头痛不已,如果让这家伙真的留在湘楚军校,那对学员们的思想教育就别想开展,指不定什么时候会弄出事来!

    一定要将曾国华这家伙赶走!秦汉眉峰一跳,计上心来。

    ****

    这天晚上,曾国华久久难以入睡。

    虽然秦汉已经让人给他特别盖了一栋寓所,但比起家里条件还是太差,两房妻妾无论如何都不肯跟过来,这让曾国华很是难熬。曾国华虽是秀才出身,也算得上满腹经纶了,但却是个地道的色中饿鬼。

    家有两房妻妾尚不知足,还经常光顾花街柳巷,有时候色胆发作起来连良家妇女都敢勾引,为此还曾害得别人家破人亡,若非大哥曾国藩出面活动,他只怕早就被革掉功名了。

    曾国华的脑子里很快便浮起两张如花似玉的娇颜来,直挠得他心痒痒。老实说,本来他还真没打算在这鬼地方长呆,就是想打那两朵鲜花的主意,他才肯委屈自己留下来的。曾国华色胆包天,却也不敢打张雨涵的主意,毕竟秦汉是湖广提督、朝廷大员,权势比他大哥也弱不了多少。

    曾国华对自己骗女孩子芳心的能力还是颇有些自信的,加上长得也还算一表人才,在这之前,他在情场上还真的是无往不利。凭着满嘴的甜言蜜语还真的迷死过不少良家妇女、大家闺秀以及风尘女子。

    白天的时候,曾国华就趁机和萧嫱谈论了半天的诗词,看得出来,萧嫱对他的才学还是颇为倾倒的,想起萧嫱那娇艳欲滴的小嘴,曾国华这心里就跟猫抓子挠似的,馋得不行。越想越觉心痒、越想越觉难熬,最后曾国华索性翻身坐起,点亮油灯,开始披衣起床。

    萧嫱的寓所就在曾国华寓旁边不远,几步路就能走到。

    曾国华不敢打灯笼照明,只能摸黑凭着白天的记忆向萧嫱的寓所摸去,幸好军校是建在一片沙地上,平整得很,不会踩空摔倒。摸了半天,终于让他摸到了萧嫱的门前。

    壳、壳、壳。

    曾国华轻轻地敲响了萧嫱的房门,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黑暗中显得有些突兀,惊得曾国华头皮发麻,屏住呼息四处张望,微弱的星空下四周一片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响动,看来并没有惊动任何人。

    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曾国华不死心,伸手轻轻推了推萧嫱的房门,门居然是虚掩的,一推就开了一道缝!

    曾国华这兴奋,差点就一头栽倒在地,看来是襄王有意、神女也有情呀!敢情萧嫱这小美人白天已经被他的才学所打动,也从他的诗文里听出了撩拔之意,故意晚上不关门等他前来幽会呢……

    轻手轻脚地闪进门缝里,曾国华轻轻地将门从身后关上,顶死,然后兴奋得转过身来……

    曾国华转过身来,借着窗户里透进的淡淡的光线,猛然看到屋子里的横梁上垂下来一道白索,白索上赫然吊着一具披头散发的女鬼,曾国华甚至能够清晰地看到那女鬼嘴里伸出的长长的舌头,还有那黑洞洞的眼窝……

    曾国华这一惊,直惊得他魂飞魄散,差点当场就昏死过去!

    “鬼呀!”曾国华张嘴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一头撞开房门,慌忙跑到了院子里,厉声不断,“来人哪,有鬼呀!”

    萧嫱的寓所是靠近江边的,曾国华这一乱冲乱撞,一脚踩空顿时掉进了冰冷的江水里。

    猛听得江水发出哗啦一片声响,一具黑乎乎的东西已经从江水里突然冒了出来,借着星光,曾国华看得真切,赫然又是方才房中所见的女鬼,转眼间居然又从江水里冒了出来,而且还口吐人言:“曾国华,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还我命来……”

    曾国华猛然一惊,脑子里触电般浮起一个女人的影子来,顿时惊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向着学员的集体宿舍跑去,再不敢在江边逗留片刻。

    曾国华的鬼叫惊动了熟睡中的学员,等到大批学员举着火把赶到建在江边的教员寓所时,那里却静悄悄的,睡眼朦胧的萧嫱从寓所里开门出来,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吵吵嚷嚷的,还让不让人休息了?”

    曾国华看看萧嫱,又看看黑乎乎的江面,脑子里满是刚才看到的恐怖景象,又惊又冷、加上旦旦而伐已然掏空了身子,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曾国华大病一场,第二天便让人抬着搬离了湘楚军校,从此再不敢踏足月亮岛半步。

    ****

    1857年1月初,英法联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告急。

    咸丰皇帝急令闽浙总督塔齐布派兵救援上海,刚刚赶到温州的塔齐布不敢怠慢,马不停蹄率部北上、赶赴上海。

    在上海,浙江巡抚吴岷樵组织军民奋力抵抗,击退英法联军的第一次进攻,此后胜保和庞清的援军陆续抵达上海市效,对英法联军逐渐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1月上旬,已经完成合围的清军在胜保的统一指挥下对英法联军发动猛攻,却遭到联军火炮及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舰炮的猛烈轰炸,死伤惨重,大败。中旬,上海陷落,满清王朝丢掉了沿海最大的通商口岸,丧失了最大的关税收入来源。

    咸丰皇帝龙颜大怒,朱笔一挥、淮军统帅胜保人头落地!经曾国藩推荐、咸丰御批,三千淮军残兵交由年轻的李鸿章统带。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当时刚刚二十出头,正是锐气进取的年龄,他仿照湘军的模式对淮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淮军气象顿时一新,逐渐有了劲旅的模样。

    上海之失、痛砌心肺!咸丰皇帝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他一面急令塔齐布尽起闽浙军兵赶赴上海,一面又以八百里加急,命令安庆外围的曾国藩也抽调湘军一部,加入上海战场,誓要将英法联军围歼在上海城内。

    曾国藩不敢抗旨,只得令左宗棠率两千湘军,从鼓泽起程前往上海。

    这时候的太平军,势力已经严重萎缩,退进了从镇江、天京至安庆段长江沿岸的一些大中城市里了,近三十万军民龟缩在十余座城市里,弹尽粮绝、处境艰难。但由于英法联军突然进攻上海,打乱了满清各部的部署,满清王朝对太平天国的围困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太平军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

    安庆,府尊府,石达开再度召集各路太平军高级将领秘密军议。

    石达开的情绪很好,仅有的左眼眼神明亮、精力很充足,并没有被太平军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所影响,他天兴致勃勃地察看着墙上的巨幅军用地图,眉头时而舒展、时而拧紧,对纷纷进入密室的各路高级将领竟是毫无所觉。

    “殿下。”

    还是李秀成一声轻唤,将石达开从沉思中惊醒。

    “哦,秀胞啊,你们都来了,来,大家都坐吧。”石达开示意李秀成等人落座,接着说道,“俊胞的计划已经完成达成了,眼下清妖已经和洋人打得不可开交了,先是广州又是上海,咸丰妖头这回的决心似乎挺大呀,这仗没有三年两载怕是停不下来了。”

    李秀成点头道:“是啊,周围各省都在抽调清妖开赴上海,连曾妖头都坐不住了,派左妖从彭泽出发前往上海了。”

    “是呀,现在清妖对圣国的围困已经大为放松了。”石达开道,“除了曾妖头的湘军主力,江南、江北大营暂时没有调动,仍然保持对我安庆和天京的围困之外,其余各部都已经调离了原定的位置,尤其是塔妖头的闽浙绿营,几乎已经全部从安庆外围调往上海了。”

    “听说僧妖头的蒙古骑兵也已经离开了淮安北上了,却不知道咸丰妖头打的什么主意?”周国虞道,“莫非打算放弃对我圣国的围困了吗?”

    罗大纲笑道:“这并不奇怪,有了上次洋人放弃广州偷袭上海的教训,咸丰妖头自然要小心谨慎了!很难说洋人不会从上海突然撤走,然后顺海路北上进攻津京。调僧妖头的蒙古骑兵北上拱卫京师也在意料之中。”

    石达开道:“这样一来,在安庆周围,除了曾国荃的四万湘军主力外,仅在桐城驻有多隆阿的五千八旗军,在九江老巢驻有曾妖头五千亲兵,我圣军有六万众,在兵力上并不落于下风。塔妖头的闽浙绿营主力以及左妖的两千湘军先后从望江及彭泽调走,清妖多点式布置的战略格局已然瓦解,转成三点式布置,易于为我军各个击破。”

    李秀成心头一动,说道:“有湘军水师存在,我军奇兵突袭九江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桐城与安庆有陆路相通,如果我军能够迷惑住曾国荃的湘军,以奇兵出枞阳,从义津奇袭桐城,有可能赶在曾国荃援军到来之前解决掉多隆阿的五千八旗军。”

    石祥祯道:“对,八旗军最熊包,一打即跑,这仗赢面够大。”

    周国虞也说道:“听说多隆阿还是僧妖头的姻亲,一旦多隆阿被杀,僧妖头势必会怪罪曾妖头保护不周,如果能够挑起曾妖头和僧妖头之间的嫌隙仇恨,那我们圣军击破清妖围困的机会就更大了。”

    石达开微笑不语,将目光投向罗大纲,问道:“纲胞,你的想法呢?”

    罗大纲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曾妖头素来狡猾、诡计多端,他不可能看不到多隆阿这个弱点!卑将以为,塔妖的闽浙绿营以及左妖的湘军调走之后,必然会造成湘军防线上的漏洞,按常理,曾妖头理当重新部署对安庆的围困,以确保万无一失,可曾妖头却一反常态,根本就没有什么动静,这个现象值得怀疑,卑将猜测里面一定隐藏有文章。”

    石达开再问道:“那么曾妖头的文章会是什么呢?”

    罗大纲道:“自然是借机袭取安庆,但卑将一时间还想不出曾妖头凭什么来袭取安庆。”

    石达开淡然道:“本王也同样弄不清楚曾妖头打的什么主意,但可以确定一条,如果我军袭取九江,曾妖头肯定同样预料不到。”

    周国虞道:“袭取九江只怕不太可能!九江虽然只有曾妖头五千亲兵把守,可是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我军又缺乏攻城武器,如果去的人少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去的人多了,安庆又有可能失守。而且,曾国荃的湘军主力从水路回援,几天可回九江,一旦我军久攻不下,将会陷于腹背受敌的绝境。”

    石达开道:“容胞出任九江府尊多年,曾挖出数条秘道贯通城墙内外,破城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迷惑安庆城外的曾国荃,让他难以判断我军的确切动向,不然,刚出城便被湘军追着屁股打,那就坏大事了。”

    ****

    九江城内,湘军大本营。

    部将罗泽南指着地图说出了自己的隐忧:“大帅,眼下闽浙绿营主力尽去,左大人的二千楚勇也离开了彭泽,原本布置于安庆西、南、北三面的多点式兵力配置已经瓦解,大人身在九江,九帅远在安庆,多隆阿将军又在桐城,三部相隔太远,首尾难顾呀。”

    “是啊,大帅,是不是考虑收缩防线?”部将彭玉鳞也劝道,“就近扎营以为犄角之势。”

    曾国藩淡淡一笑,摇头道:“两位不必担心,本部堂自有安排。发逆不出城便罢,如若出城定叫他根基沦丧,成为一支流寇。”

    罗泽南和彭玉鳞默然,但两人对曾国藩的话向来深信不疑,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事实上,曾国藩打的果然是恶毒无比的主意!他故意不对多隆阿的八旗军重新部署,听任其孤悬在桐城,就是想诱使太平军分兵前去袭击。而且曾国蕃也早料到了安庆城里的太平军已经弹尽粮绝。困境之下,太平军一定会选择出城进攻的,死守,对于太平军来说就是等死。

    曾国藩的如意算盘是,一旦长毛大军从安庆出发,便立即知会赶赴上海的闽浙绿营主力,到时候闽浙绿营主力便会立即半路折回,从东面将安庆彻底围死!然后无论是猛攻安庆,还是选择围点打援、消灭出安庆的长毛偏师,湘军都将占据战略上的主动。

    安庆一旦沦陷,沿长江直到江宁,长毛再也无险可守!到时候,江宁只剩下孤城一座,陷落便是早晚之事了。江宁克复,长发便像捻匪一样成了没有根基的流寇,无论他们流窜到哪里,再要想成气候就不太可能了!

    这就是曾国藩的通盘计划,在曾国藩眼里,洋人从来不是大问题,长毛才是满清的心腹大患!

    应该说曾国藩的计划还是比较阴险的,如果太平军真的分兵前去进攻桐城,安庆城内的兵力自然就会相应减少,到时候四面围住、猛攻猛打,攻克的可能性便要比现在大上许多,伤亡也会减小许多。

    既便太平军偏师最终攻下了桐城,消灭了多隆阿所部,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但曾国藩独独没有料到,石达开敢于冒险进攻九江!

    在曾国藩看来,长毛如果来攻打九江那简直就是自杀,且不说九弟的主力可以短时间里回援,就是九江城的坚固城防,单凭他的五千亲兵守上几个月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在内心里,曾国藩倒是做梦都想着长毛来打九江。

    ****

    就在石达开积极准备反击的同时,天京城内的洪秀全和韦昌辉也没有闲着。

    满清政府和洋人的交恶,给了太平天国一丝机会,洪秀全族弟洪仁宣的到来更是让太平天国直接和英法联军牵上了线。洪仁宣曾在香港求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认识不少英国朋友,这一次搭乘英国的军舰北上,就是专门来投奔洪秀全的。

    有了洪仁宣的牵线搭桥,太平天国很快便和英法联军达成了合作意向,英国公使额尔金也在向议会的报告中声称,扶植愿意和大英帝国合作的太平天国取代满清政府成为中国的统治力量,将有助于大英帝国在中国的利益的巩固以及扩大。

    议会批准了额尔金的报告,专门支持了太平军一大批武器,以及两艘先进的战舰——公爵号和女王号,但额尔金向太平天国提出的条件也是相当苛刻的,不但要求上海永久割让给英国,还要求沿海地区成为永久自由贸易区,英国商人在华的贸易不受当地政府的任何限制。

    这条件令太平天国负责谈判的洪仁宣十分为难,谈判最终陷入僵局,那批武器以及两艘战舰便被暂时扣在了上海,并未如期交付给太平军。谈判虽然陷入僵局,但太平军和英法联军的军事准备却在加紧进行,准备对天京和上海之间的清军发起联合进攻,打通天京至上海的生命线。

    ****

    1857年2月,石达开首先动手,亲率四万主力出安庆北上,摆开架势大举进攻桐城,九江的曾国藩获得消息大喜过望,立即让乐骁勇的闽浙绿营主力以及左宗棠的两千楚勇折道返回皖南,完成对安庆的合围。

    2月中旬,对安庆的合围完成,湘军开始发动猛攻,曾国藩守下大将罗泽守驻守九江,自己仅率五百亲赶往安庆城下亲自督战。

    第二章 剿匪

    曾国藩的一时冲动,亲自前往安庆前线督战,却阴差阳错地救了他一命。

    1857年2月15日,石达开率领一万精兵突然出现在九江城下,趁夜通过秘密地道杀入城内,湘军大将罗泽南差点在睡梦中被杀,最后还是躲在床底下才侥幸逃过一劫。四千余湘军几乎没有做任何抵抗,便被杀死在睡梦中,只有数百名当值守城的士兵侥幸逃出。

    太平军一举攻克九江,不但获得了大量粮草物资,还缴获了城中堆积如山的军械弹药,曾国藩刚刚从武汉军械制造局运来的一千支火枪和数十万发弹药悉数落入太平军手,这些可不是普通的武器,落入太平军手里是足以给湘军造成致命威胁的。

    消息传来,曾国藩捶胸顿足,当场昏死在地。

    九江可是发逆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湘军攻占之后也加强了九江的城防,并在城里屯积大粮物资,以为征剿发逆之大后方。眼下居然被发逆一举攻占,就好比一下子砸断了曾国藩的脊梁骨啊,围困发逆的大好局面转眼间便付诸东流。

    获悉太平军一举攻克九江,奉命死守安庆的太平军将士却是士气高涨,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斗志,在石祥祯的率领下和湘军展开了殊死巷战,湘军几乎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2月16日,曾国藩以为,以太大代价攻取安庆已经毫无战略价值,遂兵分两路,一路由曾国荃率领退往江西南康,一路由曾国藩率领退往湖北武穴,开始拦江布防,转而防御太平军即将到来的第三次西征。

    至此,大清王朝对太平天国的围困首先从西线土崩瓦解。

    ****

    时间如梭,转眼间来到了57年的2月,湘楚军校里的学员们已经集训了整整四个月了,在秦汉的严格训练下,学员们基本掌握了各项基本军事技能,无论是队列、射击还是纪律都和秦汉预期的相差不远。

    除了思想上的差距,在秦汉看来,这些学员跟未来世界的士兵没有什么差别。当然,这些学员都还是新兵蛋子,无论军事技能再怎么出色,也算不上真正的士兵,只有当他们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之后,才会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真正的铁血士兵。

    薄薄的晨曦里,秦汉屹立如柱,使劲地嗅吸一口早晨的清新空气,学员们已经排成整齐的方阵唱着嘹亮的军歌从宿舍里走了出来,进行每天例行的早操。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

    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

    我们祖国鲜血遍地,

    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

    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

    公民们,武装起来!

    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

    把敌人消灭净!

    萧嫱把法国的马赛进行曲翻译过来,教会了学员,成了湘楚军校的军歌,看着学员们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秦汉十分满意,等时机成熟了,给他们换上全新的军装,再剪掉脑后的辫子,马上就是一支全新的武装了。

    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现在还缺乏舆论的引导,将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已经将中华儿女驯化成了愚民、顺民,要让人们接受新思想、新思潮还需要刻意的引导,一想起这件事,秦汉就感到时不我待。

    现在的中华大地,就好比暗沉沉的夜晚,看不到一点光明!

    秦汉要做那一颗唤醒民族魂的火种,将会面临超乎想象的困难和艰险,想起原来世界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曾经有多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才逐渐将新思潮引进中华大地,才逐渐唤醒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啊……

    没有强有力的武装,是不可能抵挡得住封建顽固势力的垂死挣扎和反扑的。

    快了!

    秦汉在心里恶狠狠地对自己说了一句,只等第一批学员训练有成,他手里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完全忠诚于他的武装的时候,他便可以着手进行舆论的导向工作了。舆论,最便捷最有力的承载工具莫过于报纸。

    看起来,差不多可以准备第一份报纸的创刊了。

    晚上,秦汉和梁思汉商议创刊之事,两人议定第一分报纸名为《湘报》,由黄家出资办报社,黄冠华任报社社长,梁思汉出任总编,长沙印刷局负责印刷发行,暂定的发行量为五百份,提督衙门里的大小文职官员每人必订一份。

    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由梁思汉开始前期的准备,一等时机成熟,便立即开刊。

    ****

    1857年2月10日,武汉军械制造局供给湘楚军校的第一批枪械、五百支步枪终于顺利交付了,这是秦汉专门托美国人霍华德从美国购来两支样枪,然后令武汉军械制造局的技师仿制而成的。

    秦汉试过样枪,如果操作熟练的话,射速可达每分钟三发,射程可及一千码之外,威力十分强大!唯一让秦汉不爽的是,步枪对枪管的要求极高,武汉军械制造局难以制造,只能从美国进口!因此难以像湘军订购的火枪一样大批量生产。

    秦汉决定第二天便带着五百名学员前往武汉。

    半夜时分,学习训练了整整一天的学员们正在呼呼大睡,尖锐的哨子声便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几乎是条件反射般以最快的速度起床穿衣,然后飞一般冲到了校场上集合。从哨子响起到集合完毕,用时不过短短的几分钟。

    苛刻如秦汉也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单从行动速度上来说,这些学员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就在学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秦汉的命令之时,秦汉却只冰冷地说了一句:“解散!”

    秦汉一声令下,学员们绷紧的神经马上便松懈下来,纷纷解开腰间的武装带,打着震天响的呵欠陆续回到宿舍准备继续睡大觉,可他们刚刚脱了衣服躺下,校场上便再度传来了尖锐的哨子声……

    秦汉一直重复了六次,学员们都坚决地执行了六起起床令,但最后也学乖了,干脆就不脱衣服睡觉了,秦汉哨子一响便马上冲到了校场上集合。

    秦汉这才下令道:“每人到军需处领十天用干粮、两棵投掷弹以及一把砍刀,然后立即来这里集合。”

    十分钟后,每名学员肩上斜挎干粮袋、腰间垂挂两颗投掷弹返回校场集合,秦汉鹰隼一般盯着这些年轻的学员,厉声道:“接下来,即将进行的科目是——实战演练!”

    学员们年轻的脸上纷纷露出振奋的神色来,这四个月来,每天都是枯燥的训练和学习,早就盼望着早些上战场打仗了,萧嫱教育的英雄主义思想已经在这些学员脑子里起了作用,他们早就期盼着杀敌报国了。

    “我们要去消灭一伙危害老百姓的土匪!”秦汉冷声道,“我没有多余的武器分发给你们,只能发给你们每人两颗投掷弹以及一把砍刀,你们怕不怕?”

    “不怕!”

    “有没有信心?”

    “有!”五百条年轻的汉子梗着脖子,喊得震天响。

    “全体向右——转!出发!”

    秦汉大手一挥,五百名学员列成一路纵队,鱼贯开出了军校大门。萧嫱和梁思汉以及唐战等教员都被惊醒了,站在大门两侧目送秦汉率领学员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驻地,都感到热血沸腾。

    秦汉的主要目的是前往武汉运送枪支,顺道剿匪只是想借机给学员们一些实战磨练。秦汉的目标是湘阴一带的天地会。现在的天地会会众早已经失去了创始人定下的宗旨,已经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土匪,他们打家劫舍、烧杀奸淫,简直是无恶不作,弄得天怒人怨。

    为了对付太平军,湖广绿营几乎抽调一空,没有了官军的威胁,这些土匪武装更是肆无忌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尤以湘阴的天地会闹得最为厉害,大龙头刘定湘啸聚了一两千人马,还放出话来,要在三个月内打进长沙,活捉秦汉。

    秦汉早就想收拾这伙土匪了,但鉴于学员的训练尚未完成,军事技能不过硬,仓促上阵难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便一直忍到了现在。

    一路上,秦汉大张旗鼓,公开摆开架势前往湘阴攻打刘定湘。

    开到湘阴地界时,不断有老百姓端茶提水夹道迎候官军,有个老头更是跪在道旁,死死地拉着秦汉的手老泪纵横:“大人哪,可把官军给盼来了,这些天杀的土匪,你们可一定要把他们消灭掉啊,不然乡亲们就没有活路了呀……”

    秦汉将老头扶起,认真地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