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第67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当然这也和德军第一次见到这种兵器有关。

    可国防军装备的12。7大口径马克沁本就是瞄准着反装甲改进的,对付马克1型坦克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如果真有马克1型坦克在国防军面前,就是将它打成废铜烂铁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而已…

    事实上这也是国防军的机枪手能让土耳其军造成如此大伤亡的原因之一,在国防军马克沁的12。7口径下,几乎所有中弹的土耳其士兵都是直接去见真主,能在中弹后活下来的很少很少,那些只伤不死的也多是被8的麦德森机枪弹shè中的…

    所以俄军的机枪手想要获得国防军机枪阵的威力,不止是需要数量,就连口径恐怕也需要改变一下…

    ——————————

    在高加索方向的土耳其军虽然也有二十多万,但是一下子就损失了三万人,对土耳其人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

    虽说土耳其也是一个不小的国家,整个国家的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座大陆,可是开战之初就已经被英法给废掉了在非洲的领土,再加上土耳其本身也不是一个工业国家,虽然在军队的实力上的确不错,但武器装备和军队的训练都是由德国负责,本身的工业实力连前清都不如,因此在整个欧战时期土耳其一共也只动员了二百多万人次的军队。只是动员了二百多万,并不是说土耳其有二百多万军队

    而且这些动员的兵力,除了对付内部的暴luàn和高加索战线的俄军外,还要分出很大一部分到达达尼尔海峡去抵御英法联军的入侵,还有美索不达米亚抵御英军的入侵。

    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欧战期间,土耳其人都没有什么战绩的原因。

    因为在整场战争中,土耳其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不过对同盟国来讲,只要土耳其能够封锁住达达尼尔海峡也就可以了。因为只要封住达达尼尔海峡,就等于掐断了英法对俄国的输血线…

    而这次由阿卜杜拉克里姆指挥的土耳其第三军团,也仅有十万人而已。

    因此虽然这次克里姆的使命是夺炔城,但实际上,在失去了三万兵力后,克里姆已经是等于失去了夺炔城的能力。

    不但如此,此时的克里姆还要担心对面的联军会对他发起进攻。因为这个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形成了逆转,何况在经过了刚刚的战斗后,第三军团的官兵已经陷入了慌luàn当中,不少的土耳其官兵都对中国远征军装备的,只是在半个小时里就屠杀了数千人的神秘武器充满了恐惧——————其实这种武器他们也有,只是土耳其人从来没想过将大量的机枪集中使用,就是想过也没有这么多的机枪,因此在土耳其人眼里远征军装备的轻重机枪就是一种神秘的武器。

    事实上不止是土耳其人这么看,就连临近的俄军也同样这么看。

    要知道虽然在和土耳其交战的过程中,俄军也曾经多次创造过歼敌数万的记录,许多次都要比这一次的战果大,可是像今次这么顺利的却从来都没有。

    尤其是在土耳其的三万多兵力发动进攻的时候,只是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让土耳其人伤亡了一万多,这在高加索战场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这也是俄国人少见多怪,不过也难怪,毕竟欧战伤亡数字最大的索姆河战役,要在1916年才会发生,而在那一天英国人只是在一天中就伤亡了近六万人…

    ——————————

    或许是因为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土耳其人被远征军的机枪给吓破了胆,因此当尼古拉派出的哥萨克骑兵冲上去的时候,残余的土耳其人并没有怎么抵抗就被俄国人给俘虏了。

    事后尤登里奇还顺势命令手下的部队,对对面的土耳其阵地发动了一次进攻,只可惜对面的土耳其人虽然只剩下了不到七万人,但依然将尤登里奇的攻势给挡了下来。

    不过对这次失败尤登里奇也没怎么在意,毕竟今天他们已经获得足够多的战果了,而且在损失了三万多人后,克里姆也丧失了继续进攻凡城的能力,要不了几天就会撤回去,如此一来凡城也就算是守住了。

    事情果然和尤登里奇预料的一样,没过两天,在收拾了一下后,克里姆就率着残余的六万多土耳其军队撤了回去。

    至此,凡城战役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而在当天夜里,为了庆祝此次战役的胜利,虽然俄军的补给最近一段时间并不怎么充足,不过尼古拉和尤登里奇还是在俄军司令部举行了一次庆功宴会。

    当然在宴会的过程中,蒋百里也从远征军的库存中拿了一部分,毕竟刚刚才抵达亚美尼亚,补给方面还比较充足,而且前段时间由后方运过来的补给也一直没断过。

    而在宴会的过程中,因为前两天战场上远征军的表现,俄军将领对远征军的感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举行宴会的时候还有不少的俄军将领凑了上来主动和远征军的将领攀谈。

    不过在攀谈的话题中,俄军将领的口中却总是出现“机枪”这个词…

    不止是一般的俄军将领如此,在宴会上,就连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举着酒杯找到蒋百里的时候,也提到了远征军装备的“机枪”…

    “蒋,不知道明天的时候,我能不能带我的人到你们那里去参观一下?!”

    这么说的时候,尼古拉和尤登里奇的眼睛闪烁了两下。

    几天前,远征军的“机枪”发挥的威力,使得不少的俄军官兵都对这些来自远东的黄种人军队充满了敬畏,而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也对远征军装备的机枪充满了好奇。

    尤其是尼古拉,现在东线战场上俄军的态势可不怎么好,如果说在开战之初俄军是主动攻入德国领土的话,那么现在的俄国已经是完全处于守势。

    而且即使是处于防守的状态中,俄军也经常遭受很大的损失。

    这个时候,如果俄军能够学习一些远征军的经验,或许能有效的改善俄军在东线上的态势。

    “当然可以,明天的时候您和您的部下完全可以到我们的营地来参观。”

    对尼古拉的请求,蒋百里也是不无不可。

    毕竟机枪也不是什么秘密的武器,更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而且远征军初来乍到,和俄军打好关系也是很必要的。

    对蒋百里的许可,尼古拉和尤登里奇显得很。。,在宴会上更是和蒋百里连干了几杯。可怜蒋百里虽然在军事上的指挥才能上绝对不逊于两人,甚至还要高出两人许多,可是在酒量上蒋百里显然就不行了…

    蒋百里如此,张绍曾等人酒量上虽然比蒋百里强了许多,但也没强到哪去,因此到了深夜的时候,蒋百里和张绍曾等人都是被警卫营的士兵给抬回去的,至于那些老o子?——————在蒋百里等人走了以后,这些老o子还在宴会上继续喝着呢…

    等到了第二天早晨,就在蒋百里和张绍曾他们还有些头疼的时候,尼古拉和尤登里奇已经像没事人似的带着巴拉托夫等将领来到了远征军的驻地。

    看着似乎什么事都没有的尼古拉等人,虽然蒋百里和张绍曾他们还在因为昨天的酒精摄入过量而头疼,但也不得不佩服这群俄国人的能喝程度…

    “真不知道这些家伙究竟是怎么生的,居然这么能喝…”

    在如此感慨了一番后,蒋百里带着尼古拉等人步入了远征军的驻地。

    虽说昨天的时候尤登里奇他们声称要全面的参观一番,不过蒋百里很清楚尤登里奇他们是为了机枪来的,因此在带着他们粗粗的参观了一下远征军的营地后,就将他们带到了一个师属的机枪营里。

    在重机枪营内,24挺12。7口径的马克沁机枪正整齐的摆放在营地的广场上,而近百名机枪营的士兵则是在一旁细心的维护着。

    看到蒋百里一行的到来,这些士兵一个个的都站了起来,不过蒋百里只是挥了挥手,让他们继续他们自己的工作。

    等到这些士兵继续自己的工作后,蒋百里示意尼古拉他们可以随意参观。

    尼古拉和尤登里奇也没客气,一挥手,身后的巴拉托夫等将领已经上前仔细“参观”了。至于尼古拉和尤登里奇,则是走到最近的一挺重机枪前细细观察,过了半响后才回头问道。

    “蒋,你们的机枪口径好像比我们的大许多。”

    “当然。”蒋百里点点头。“一般的马克沁机枪都是7。62、7。92或者是11。43口径的,不过我们装备的则是12。7口径的,应该是所有马克沁机枪中口径最大的了…”

    这个时代的马克沁机枪,包括英国的维克斯、俄国的1910式和德国的08式马克沁机枪的口径都没有超过8。唯有国防军装备的马克沁,不但超出了11。43这个口径,甚至达到了12。7这个口径。

    而当尼古拉等人得知远征军装备的马克沁口径达到12。7的时候都吃了一惊,毕竟在“tank”还没有出现前,世人都觉得7。62已经足够了,毕竟他们要对付的只是活生生的人。

    既然有了疑问,尼古拉等人自然也就问了出来,只是对这个问题蒋百里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tank”,最后蒋百里也只能告诉尼古拉,这是严光特意要求的,至于理由他也不是很明白…

    虽然对这个回答尼古拉等人并不满意,不过看着蒋百里的表情尼古拉等人也知道蒋百里并没有撒谎,最后也只能放过蒋百里。

    在参观过重机枪营后,蒋百里又带着他们参观了临近的一个步兵营。

    在步兵营内,尼古拉等人吃惊的发现,在远征军内居然每个步兵班都配有一挺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粗粗一算,远征军的一个步兵师至少装备了500多挺轻重机枪,三个步兵师相加就是1600多挺。

    1600多挺,这个数量恐怕比东线战场上全部俄军装备的机枪数量都要多…

    “………难怪…”

    ——————————

    参观了机枪后,尤登里奇等人又参观了其他部队。

    因为这次尤登里奇他们是用心观察的缘故,所以还真看到了许多上次没有看到的关系,而参观的结果,也让穷酸惯了的俄军将领羡慕不已…

    别的不提,单就组建部队所需的huㄑ,远征军的一个步兵师就能顶的上俄军的五个步兵师。好在尤登里奇等人很快就得知,像远征军这样的部队在整个国防军内也只有三个,剩余同规格的甲种步兵师也仅剩下三十个,而且在装备上也要差了远征军一筹,不然的话尤登里奇等人的担心恐怕就要转向远征军了。

    而在参观过后,回到司令部的尤登里奇等人在总结结果的同时,也对原本并不怎么在意的“机枪”重视了许多。

    尤其是尼古拉,在回到司令部后甚至给在东线担任俄军总司令的侄子尼古拉二世发了一份电报,电报上细述了几天前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以及自己对“机枪”使用的看法。

    只可惜,或许是因为对尼古拉的恶感使得尼古拉二世恨屋及乌,最终尼古拉的这份电报就如石沉大海一般。

    其实就算尼古拉二世重视尼古拉的电报也没用,因为已俄国目前的能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输血线被掐断后,单是支持目前在东线和在高加索的部队已经是很吃力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在去装备什么“机枪”,何况机枪和步枪也不一样,机枪是很吃子弹的,大规模装备机枪的话以俄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根本就供养不起。

    不过俄国人没有重视,却不代表德国人没有重视。

    远征军的首战战绩自然骄人,可是目前全世界的重要战场太多,不次于高加索的就有好几个,更不用提规模最大的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了。

    因此远征军的首战胜利仅仅是在国内掀起了一阵欢腾,却并没有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不过…

    别人不关注,却不代表德国人也不关注。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德国人本来就很重视“机枪”的发展,事后虽然冒出来个严光,但德国人的重视程度也仅仅只是屈居第二而已。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土耳其的军队中有大量的德国人存在,这些德国人遍布了土耳其的各个角落,给土耳其充当着参谋,甚至是………指挥官…

    如目前仅次于东线和西线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数十万土耳其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来自德国的l。冯赞德尔斯。

    同样的,在阿卜杜拉克里姆的土耳其第三军团当中,也有不少的德国人存在,而这些德国人就是德国在土耳其的观察团。

    于是很自然的,几天前战场上发生的一切落入了德国人的眼中。

    和极度惊慌的土耳其人不同,看到这一幕的德国人显得极为兴奋,因为战场上发生的一切都带给了德国人很大的启发,也使得德国人的机枪应用技术更近一筹。

    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很快被德国人传回了国内,在电报上德国人重点评价了“机枪”的威力,至于远征军德国人到没怎么评价,毕竟几天前主要是“机枪”在发挥威力,远征军到是没什么表现…

    ——————————

    自己发给俄皇的电报石沉大海,让尼古拉的情绪很是消沉了一会,不过没多久尼古拉就再次振作了起来,毕竟现在俄国的情况很危急,作为俄国大公尼古拉必须振作起来。

    而振作的最终结果就是,尼古拉准备向埃尔祖鲁姆地区发动一次进攻。

    而作为高加索方面很重要的一股生力军,尼古拉也开始考虑起了远征军的使用问题。当然在使用前,尼古拉也曾经向蒋百里询问后,什么时候中国方面能够派出第二批远征军?

    对尼古拉来讲,如果中国方面能够派出更多的远征军,那么尼古拉获胜的把握也就能更大一些。

    而对尼古拉的问题蒋百里显得很为难,因为现在国内最困难的并不是兵力问题。要知道国防军可是有九十九个步兵师,虽然派出去了三个,但也剩下九十六个。

    现在最为难的是后勤问题,毕竟目前联系中国和高加索的仅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

    不过即使如此,蒋百里还是将一份电报发回了国内,毕竟更多的兵力也就代表着更大的功绩。

    蒋百里的电报很快就得到了回应,不过回复电报的是蔡锷。在电报里蔡锷先是祝贺了一下蒋百里,随后就告诉蒋百里,第二批次的三个步兵师已经在准备当中,预计到年末或者是明年年初的时候就能运抵高加索。

    至于严光本人现在在哪里?因为电报并不安全的关系,蔡锷只是告诉蒋百里,现在严光正在一个新组建的,名为“装甲师”的新式军队的驻地中视察…

    “装甲师?”

    看着电报,张绍曾等人有些不着头脑,不过蒋百里本人却是若有所思。

    而且如果看到这份电报的是英国人,或许还会更有心得一些…

    “说起来,英国的小游民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在装甲师的驻地内,看着掀起一阵烟尘的钢铁怪兽,严光在看台上喃喃道。

    !#

    第三百三十二章 装甲第一师

    第三百三十二章 装甲第一师

    装甲第一师…

    在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附近的朱日和合同兵种训练基地内,看台上的王耀武手握望远镜站在严光的身侧俯视着远处一队缓驰而过的“钢铁怪兽”…

    虽然对这些能自己走动的“钢铁怪兽”有些惊叹,不过严光身边的王耀武还是有些怀疑的道。

    “老板,这些东西真的值得吗?”

    作为最早跟随严光的老人,王耀武对自己现在的位置还是很满意的。

    何况王耀武也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所以虽然他这个国防部长的权势不如蔡锷和蒋百里两个人大,但坐上国防部长这个位置后王耀武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毕竟王耀武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根本没法和蔡锷、蒋百里两个人比。不要说他们两个了,就连尹昌衡和杨荩诚这些新人恐怕他都比不过…

    能力不足,这也是王耀武甘愿坐在国防部长这个空职上的原因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王耀武除了一个妻子外,还另娶了三个小妾。王耀武的这几房妻室也很争气,给王耀武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人,三个孩子严光看过,长得都十分可爱…

    “位高权不重,但在军政两届都很有影响力,家中还有几个年轻漂亮的妻子,膝下也有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再加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万贯家财…”

    到了这个地步王耀武也没什么不知足的了,何况他还是一个没什么野心的人。

    只是看着面前缓驰而过的二十多辆“钢铁怪兽”,王耀武觉得自己应该尽一下国防部长的职责。

    不过听了王耀武的话后,一旁的严光却只是笑着道。

    “放心吧,你什么时候见过我做亏本的买卖了?!”

    听到这话王耀武到是点了点头,虽说自己这个老板总是喜欢开玩笑,不过王耀武还真没见到严光出过几次错误。

    只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不过看王耀武的神色显然心中的疑虑依然没有全部消除。

    对此严光也只能是苦笑两声,毕竟他也不能解释的太多,因为解释的太多的话,到最后恐怕就连他自己也解释不过来了。

    虽然这样,严光到是没有对王耀武的态度有什么不满。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装甲部队”的计划虽然一直处于机密状态,在政府内部也仅有十多个人知道,可这十几个人却全部持反对意见。

    而且这十几个人里既有王耀武这样的国防部长,也有徐世昌和宋鼎寒这两个国务总理和财政部长。甚至就连蔡锷和蒋百里两个人,也同样对这个计划持反对意见。

    到不是说这些人看不出“装甲部队”的划时代意义,毕竟就算徐世昌和宋鼎寒看不出来,蔡锷和蒋百里这两个军事家总不可能看不出来吧?

    蔡锷和蒋百里等人会反对,不是因为他们看不出“装甲部队”的重要意义,而是“装甲部队”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高到已经超出徐世昌和蒋百里等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地步了…

    硬要说有多高的话…

    如果说五个俄国步兵师所需的花费才能组建一个国防军的甲种步兵师,那么五个甲种步兵师所需的花费才能建成一个“装甲师”…

    用更直观一些的方式来细述的话,就是差不多五千万银元的样子。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四分之一,军事开支的七分之一,如果是在战前交给英法美德的话,上述四个国家将会愿意为你造两艘排水量超过三万吨,主炮口径380的超级无畏舰…

    五千万银元,如此庞大的开支却只是换来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的“装甲部队?”,尤其是在看到这支重金打造的“装甲部队”每跑上一段距离,就要趴窝那么一两辆的时候,徐世昌和宋鼎寒等人更是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要纠结起来了…

    五千万银元啊,将这笔钱投到新疆的话,修迪兰铁路都够用的,如今却用来组建一个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的“装甲部队”,也难怪徐世昌他们会觉得内心纠结了…

    ——————————

    就在王耀武还在看台上纠结于“装甲师”的造价时,一队坦克从一公里外用并不是很快的速度缓慢行驶了过来。

    这是一个坦克连,一共拥有21辆坦克,只不过…

    当这个坦克连从一公里外行驶到看台的时候,全连的21辆坦克已经只剩下18辆还可以用了…

    “咳、咳…”一个穿着上将军服的将领浑身漆黑的从最远处趴窝的一辆坦克里爬了出来,爬出来后还用脚踹了身侧的坦克一脚。“***,这次居然是我这辆坦克趴窝了…”

    在狠踹了几脚出了口气后,这个浑身漆黑的上将走了几百米的路走到了严光和王耀武的面前。

    “总统,老王…”

    走到严光和王耀武面前的正是冯难,严光曾经的近卫师师长,同时也曾经是北京军区司令和近卫集团军司令的第一人选…

    在快一年前的时候,本来已经快要成为北京军区司令的冯难,突然从众人的眼中消失,事后因为此事还在军内引起过不小的议论。

    不过看着如今的冯难——————严光和王耀武却全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其实也不怪严光和王耀武会这样,虽说国防军的军装几乎都是纯黑色配以银色装饰,军种方面也仅仅是在领章等几个部位加以区分。

    可现在的冯难,不但军服已经由纯黑变成了全黑,就连脸也是黑的一塌糊涂,如果不是黑中隐约还能看出一些原型的话,恐怕旁人就要误以为这是从非洲来的了…

    而看着严光和王耀武偷笑的样子,冯难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因此只是有些憋气的道。

    “笑够了没有,我又不是自己愿意变成这个样子的…”

    言语之中,冯难多少也有那么一些委屈。

    因为自从执掌这支装甲部队,成为了这支装甲部队的指挥官后,冯难已经很少有变白的时候了…

    只可惜看着冯难黑漆漆的脸上露出这么一副委屈的表情,严光和王耀武却是笑的差点岔了气。一直等到冯难快要恼羞成怒了,或者说是已经笑够了后,两个人才停了下来。

    “好了好了,虽然现在毛病是多了点,但你想想,你的这一个师可是顶得上人家五个师啊…”

    似乎是回想起当初在四川时的岁月,严光难得的没有继续幸灾乐祸下去,而是用手拍了拍冯难的肩膀。

    冯难一听严光的话,觉得他说的也对,毕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冯难也不可能放着一整个军区的三十三个骑、步、炮兵师不指挥,跑到这人烟稀少的荒漠上来…

    “不过总统,我实在是有些受不了这些东西了,您能不能和那些工程师们谈一谈,让他们再改进一下?别弄得跑个十几公里就要趴窝一下,真这样的话还怎么打仗啊!!!”

    说着回首指了一下身后的“坐骑”,冯难的心里再次窝火了起来。

    在设计的时候,虽说这种1915式中型坦克的最大行程为公路80公里,越野35公里,可每次在做机动训练的时候,能达成这个指标的坦克却连半数都不到…

    尤其是这次,严光才刚刚来基地没多久,他这个装甲师指挥官的坐骑就掉了链子,实在是…

    严光也很能理解冯难的心情,毕竟武器用着用着就出现故障,这总是一件让人窝火的事情,而且…

    “虽说坦克是出来了,而且也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不过如果可靠性只有这个程度的话,那明年投入到欧洲战场的计划恐怕就不会这么顺利了…”

    这么想着,严光示意身旁的岳昌将基地内的几个“国产”工程师叫来。

    虽说这年月搞研究的人多少都有些怪脾气,而且这些有怪脾气的家伙尤其不喜欢别人在自己研究的时候打扰自己。不过显然严光这个总统还是很有面子的,所以在听到是严光叫自己几个人去的时候,本来因为岳昌的打扰而有些发火的几个工程师,在洗了洗手后便匆忙跟了上来——————这些科学家其实也很精的,要知道严光现在是这个项目的重要投资人,他们可不想在这个关键时刻得罪了自己的投资人。

    而当他们把手和脸洗干净站在严光面前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回答严光任何问题的准备…

    “首先我要祝贺一下你们,因为你们设计的这种坦克,和我所想象的完全一样,真的是相当完美…”

    在这么说的时候,严光的言语当中没有一丝的虚假。

    早在1915年前,兵工厂的设计师们其实已经开始按照严光的要求,设计一些比较简陋的“坦克”,最早的时候这些坦克的技术含量仅仅和英国的小游民坦克相当。

    两条履带,再加上一个庞大的水柜…

    就和小游民一样,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水柜”…

    当然,中国的工程师们设计的这种“1914式轻型坦克”,要比英国的小游民坦克早出现了近一年。

    而在设计出这种1914式坦克后,工程师们将在1914式上积累的经验,投入到了下一型的坦克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严光投入了巨量的资金,工程师们的经验也是越来越丰富。

    到了最后,工程师们终于按照严光的要求,生产出了一型全重15吨,带有360度旋转炮塔的实验坦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觉得工程师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自己要求的严光,下令让他们研制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实战坦克…

    “1915式中型坦克…”

    根据严光的要求,这种第一种具有实战意义的坦克,其炮塔和车体的正面装甲厚度应该达到50,侧身装甲的厚度则是25,这种厚度可以让15式坦?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