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第115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这种责问对于大宋使节来说毫无作用。大宋给予的回答是继续增兵,直到析宁五年八月,大宋在连续三个月的调兵行动中总共向宋辽边境各洲军增兵十三万人,而在辽国探子地眼中这十三万变成了四十万!

    当详细的节略传递到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手中地时候,他真的着急了。并且更加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抗大宋事宜。并且调军二十万前往南方宋辽边境,并且在辽国范围内发动征兵令————凡十六岁以上男子皆入军籍!

    可惜耶律洪基的想法是好的,如果他能够真的把那二十完大军变成现实,或者征兵令也实现地话,那到时候就是大宋反面头疼的事情了,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件令辽国君臣非常尴尬的事情————辽国财政已经连续八年亏损,且因为维持皇室巨大的开销费用,到去年的时候亏空数额已经达到惊人地五百万贯!也许放在大宋五百万贯是算不得什么的,但是辽国即便是在最为强盛地萧太后执政时期,其一年财政收入也仅仅是两千万贯出头而已,到现在全国商业萎缩,又连续遭到旱灾蝗灾的侵袭,一年财政收入不过才一千万贯出头,不鼎盛时期的辽国财政收入整整减少了一半还多!

    辽国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在辽国朝议上盐铁副使马人华站出来上奏————以辽国现有的实力无法满足调军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二十万大军已经超过了辽国的负担,即便是为了维持这几年在宋辽边境上的常规驻军已是非常困难之事,先期调过去的五万军队已经是辽国能够承担的极限了,就是这五万军队不用长期驻扎上半年那也会对辽国现有财政产生巨大的冲击!

    辽国的财政状况如此恶化除了皇帝耶律洪基本人热衷田猎,大肆修建宫殿之外,辽国的贪官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辽国的经济被大宋折腾得不成样子————王静辉利用海上和来洲许氏的关系大肆走私大宋的布匹.食用油等货物,使得辽国的相关作坊大量倒闭;还有大宋的铜钱回收计划也极大的刺激了辽国脆弱的经济体系————辽国自己的货币只是象征性的发行,其经济体系完全是由大宋的铜钱来支持的,以往获得大宋铜钱以满足自己在货币流通领域的需要,不过获得大耸铜钱的途径就这么几个,还被王静辉的走私贸易折腾地七零八落,现在辽国的货币体系可谓是处在崩溃的边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不仅军事将领们明白,就是寻常百姓都知道,没有钱就没法大仗,当然若是人被逼疯了,那辽国也说不定会倾举国之力强行发动战争来和大宋干上一场————磨古斯叛乱之所以没有被辽国快速镇压。一方面辽国宫廷内部斗争太过激烈,另外便是连国同样是因为经济问题而没有调动军队。

    不过磨古斯把那里打烂了。对辽国的元气伤害也是非常小地,但是大宋不同,契丹人知道大宋人做梦都想要夺回燕云十六洲故地,但是辽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大过,能够屹立不倒有很大原因是燕云十六周是辽国的粮怆.重要的税收之地,正是有了燕云十六周契丹人才可以在宋辽战争中进退有据。若是让宋人得到了燕云十六洲加以巩固的话,那契丹人将会永远失去南侵的机会。所以失去了燕云十六洲就等于灭掉了辽国的一半生机,本来现在的大宋就让辽国感到刺手了,以后还拿什么来和大宋对抗?这是契丹人不能容忍的!

    身在辽国大定府的涅心开始利用手头上所能够掌握的一切资源指挥大宋在辽国的情报系统上下活动,争取加剧分化辽国朝廷内部的意见,以破坏辽国对大宋的抵抗决心————他已经接到来自汴都的指令。这次增兵边境不还是大宋在虚张声势,实际上大宋还没有完全做好和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只是想要弄到点好处,最差劲也是要让辽国吃憋给大宋争口气。

    涅心虽然在全力活动,但事实上在内心中却对这样的举动不是非常满意————大宋的实在是太低了。这样不疼不痒地让辽国紧张一下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反而会使契丹人更加对大宋敌视。并且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汴都开封大宋的统治高层也有人对这次行动的看法和涅心差不多,不过以王安石.文彦博.郭逵和王静辉为首极力主张,而王静辉的理由非常充分————“战争总需要借口的!现在大宋已经开始秘密准备对辽国作战了,最迟将会在两年之后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训练成熟,就是把跨海登陆作战计划刨除,仅仅靠陆军的力量来摧毁契丹人在燕云十六洲的势力也是完全可以的,现在所作的战争准备无非是让大送以最小的代价罢了。难道还要等两年后大宋都准备齐全了再和辽国起摩擦么?现在积累战争气氛,到时候就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也是在天下人预料中,这样百姓和大宋其他属国的反应才不会那么激烈!”

    不管涅心心中如何去想,王静辉却是给他下了一个死命令让他加快分化辽国内部意见,尤其是在耶律洪基和张孝杰一党上更是提下功夫,使其退缩,只要耶律洪基和张孝杰采取保守措施,那辽国日后的应对措施也毫无疑问的将会是保守的。

    虽然大宋在宋辽边境上是虚张声势,但即便大宋在河北增兵十三万,也使得宋辽边境两国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便辽国随后增兵五万也是无补于事,无法改变纸面上大宋占优的事实。最要命的是,大宋增兵十三万当中有十万居然全部是骑兵,尽管辽国探子的汇报并不是很准确,但也足以让对面辽国的军事将领们感到非常头疼了。

    燕云十六洲的地形本不适合骑兵作战,大宋派出十万骑兵显然不是要和辽国拼死决斗,不过在辽国将领的主流看法是————这些骑兵是作为战斗中的突袭力量,用以配合大宋的步军使用火器来攻克辽国设在山丘之中的各个军事据点的,如果在宋军步兵事业火器的时候不加以行动,那军事据点毫无疑问将会遭到惨烈的打击;若是出击的话,那对方的骑兵也不是摆在旁边看的。尤其是对于大宋的骑兵,可不是辽国传统意义上的骑兵,由于还没有弄到大宋的军队构成,有些大宋的步军可是也有马匹的,搞不好对面这些骑着马的宋军就是这种类型,那在战争一起地时候,自己的处境就会工人能够家危险!

    宋辽两国之间的谈判还在进行。不过口水仗实在太多,大宋使节就在王静辉的建议下干脆列出一张单子————辽国必须赔偿大宋在河套平原受到磨古斯攻击的损失;辽国必须对磨古斯的叛乱进行镇压;如果辽国无法镇压磨古斯的叛军,那大宋将会命令河套平原的定西军向北进发进入辽国上京道,不过到时候宋军打下多少土地都将为大宋所有,连国不得干涉......

    王静辉在给苏颂拟写谈判条约的时候。心中不禁有写好笑————这张《和谈纪要》中至少用了二十个“必须”.数十个"一定",满纸条文看上去倒是像后世美国对弱国施压的外交言词,满嘴的“马死特”,不成想自己在这个时空先过了一把瘾。不过苏颂可不是王静辉。看到这封从大宋送来,上面有皇帝玉玺的条文感到非常的不满意————太多白话文了!一看就是驸马的手笔,那字倒是挺漂亮,不过怎么看怎么像女人写的————毫无疑问这准是公主代笔。这样的文书在苏颂这个学者面前可是过不了关的,他不明白王安石他们怎么会让驸马把白话文写成的类似国书一样的东西送到辽国来,这实在是太丢大宋的脸面了。要知道自己的谈判对手张孝杰还满口之乎者也呢!

    苏颂不满意归不满意,不过为了照顾大宋的面子问题他还是仔细的修改。将这份不太合乎“规矩”的书信重新翻成文辞优美的文件后递交给自己在谈判中的对手张孝杰。苏颂也是颇有文才的,虽然在大宋他的文声比不得司马光和王安石,就是连后辈的苏轼兄弟也是差了很远,但通篇文藻优美,不过这在张孝杰的眼中却是字字滴血。毫不掩饰的透露了大宋的决心。

    辽国统治高层自然是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谈判和约的。大宋驻扎在河套平原的定西军辽国也是非常熟悉的————天德军一战,辽国损兵折将,前去威慑大宋的五万契丹精锐全军覆没主帅被擒,这是辽国的征战历史上非常少有的。对于定西军的战斗力契丹人有过如此感性的认识。自然是不愿意宋军进入上京道,而且前段时间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定洗军只用一部便将投靠磨古斯的白达旦部全部连根拔起,白达旦部在辽国西京道彻底消失,只有少数残余逃脱,这才使得辽国得知宋军的军事性顶早就开始了。

    这也怨不得辽国对自己国土上所发生的战事反映这么迟钝,磨古斯虽然没有继续东进,但他在得到大宋的贸易之后,便急剧扩张自己的力量,在没有和大宋翻脸之前,他通过和大宋的贸易关系轻易的便将北阻卜部统一,连生活在西京道北部的南阻卜所属的白达旦部也投靠了他,至此辽国完全丧失了对上京道和西京道北部的控制。由于大宋灭了西夏,使得辽国西京道也面临这非常大的军事压力,以前有西夏在的时候,辽国西京道尽管和大宋的河北诸路接壤,但却没有驻扎重兵,因为有西夏的策应使得辽国统治者乐得坐山观虎斗。等西夏灭过之后,辽国的经济状况如此之差,失去了西夏牵制的宋军在西京道的军事活动非常频繁,尽管有很多辽国有识之士不断上书朝廷要求增加西京道的军事力量,但大宋不断的加强河北诸路与南京道的接壤区域的军事力量,这似的辽国应对南京道边境就已经非常吃力了,哪里还能顾得上西京道?故此两年来西京道的军事力量因为在天德军事时间之中损失巨大,但却没有得到后来应有的补充,还不如灭夏之前辽国对西京道的控制力强。

    张孝杰虽然是辽国的大贪官,但他却非常有智慧,苏颂在授命来了之前,便得到了王静辉的全力支持,对于苏颂可能会接触到辽国方面重要人物都个了详细的档案,其中张孝杰就是第二个。张孝杰能够在辽国宰相位置上坐了这么长时间,并不是仅仅靠依附与耶律乙辛才得到的,若是此人没有什么真本事,耶律乙辛也未必看得上他。

    在谈判中张孝杰力阻苏颂,两人之间也陷入了口水战当中,对于这么一分大宋的和谈条约,不要说辽国无法接受,就是张孝杰自己也无法接受,他虽然贪财也手了不少好处,但对于大宋出兵“帮助”辽国平乱这一条是绝对不同意的,这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过了这条线他的相位也是不保了!张孝杰在谈判中的表现自然让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看在眼中,对于大宋的强硬态度他们也是无可奈何,不过张孝杰的坚持也是得到他们的支持,无论如何宋军都不能够光明正大的出现在辽国的领土上,否则此例一开,那以后就会成为辽国的灾难,而以前大宋出兵报复磨古斯他们可以当作没看见。

    正文第三百九十一章突袭

    更新时间:2007…11…1011:17:07本章字数:5256

    就在宋辽双方使者在大定府的谈判桌上你来我往的时候,一个蓄谋已久的意外发生了——在宋辽边境宋境一方的雄州白沟驿和巨马河一带,宋辽两军发生一次严重的军事冲突事件,辽军因为补给和军饷问题,终于在军中闹起来了,不过辽军将士还没有到昏头发动兵变的地步,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大宋。

    以往辽国能够供养边防部队的开支是不能够满足戍边战士的需要的,而作为这个时代武力最为强大的国家,辽国朝廷从上到下都认为戍边战士结队到邻国劫掠是正常的,这种行动也就是所谓的“打草谷”。不过这几年随着大宋不断地发展,而且军事态度愈趋强硬的态势下,宋国对辽国前来打草谷的辽军加强了抵抗,尤其是在灭夏战争后,在得到定西军一战全歼辽国的天德军和五万增援的精兵后,河北诸路凡是与辽国接壤的各个州军全部动员起来对辽军的打草谷行动进行坚决的抵抗。由于宋军坚决的态度和狠辣的手段极大地震慑了对面的辽军,使得辽军驻扎戍边将士不敢再打草谷了。

    辽军不能够以打草谷来维继戍边将士的军费和补给后,对面的辽军处境就日益恶化,尤其是辽国向宋辽边境增兵五万后,更是让边境军费背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原驻守辽军自然是不敢去宋境打草谷的,但并不代表这些来自辽国腹地的精兵不敢,在过上几天苦日子后,增兵的辽军开始打草谷了。

    河北诸路的最高军事首脑韩琦在得知辽军开始恢复打草谷后,异常地愤怒,不过他的心中却隐隐渴望辽军再能够打草谷,这样他就可以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去攻击辽军,于是韩琦和他的军事幕僚们便开始布下了陷阱,准备给对面的辽军一次好看。

    宋军有意地放纵辽军,使得对面的愣头青开始松懈下来,经过几次顺利的“大丰收”后,辽军开始对宋军不屑一顾起来,更是笑话原有的戍边辽军胆小如鼠,殊不知韩琦和宋军正布好了口袋等他们往圈套里面跳。

    韩琦这次也下了狠心,他知道这次宋辽边境对峙的内幕,不过他更相信自己手中掌握的王牌要比对面的辽军多得多。韩琦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他知道自己这次贸然行动成功了还好说,一但失败将会使正在大定府谈判的苏颂陷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但是在他仔细权衡之下,他失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他决心干上一票——韩琦之所以拿自己的政治生命来做赌注,除了他手中掌握的实力之外,还因为富弼是灭夏功臣,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刺激。韩琦也知道宋辽两国爆发战争的日子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了,不过日益欠佳的身体情况使得他怀疑自己能否等到那一天,为了不在这方面弱于富弼一筹,他决心给辽国一个难忘的教训。

    韩琦的军事幕僚们经过仔细盘算后,决定把战场设置在辽军活动最为猖獗的雄州一线。在制定了军事计划之后交由韩琦审阅,韩琦看过后只是把他们的方案丢到桌子上说道:“你辈差涅心甚远,若是有他在这里,某可放手一搏矣!”

    韩琦的军事幕僚们一听都感到有些不服,不过他们对韩琦口中的“涅心”却是不陌生。一年前涅心在韩琦左右充为谋士手段了得,不过在军事上他们自认为这个谋士还是差得远。韩琦对他的幕僚所制定的计划非常不满意——他的幕僚没有很好地领会他的意图,所制定的军事计划实在是太小气了,只想着把辽军的气焰给压下去,把胆敢越境劫掠的辽军全部消灭。他承认涅心在军事上是比不过自己的手下,但是在气魄和局势的把握上却比自己的手下要强得多,他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一生的名声来做赌注,所图的哪里会只有这么一点成绩?!

    “这里,你们再好好想想吧!”韩琦指了指沙盘上一个插蓝旗的小城池说道,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出公堂回府去了。韩琦到现在还是非常想涅心能够继续在他身边的,可惜汴都那个驸马在西夏做得实在是有些过火,把老西军的战功几乎都给抢光了,弄得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以涅心和驸马的关系也不得不离开河北诸路回汴都开封复命去了,不过他知道北方辽国的心脏有大宋情报局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主持情报工作,以韩琦的老练所想到的第一人选便是涅心。

    韩琦的指示让几个幕僚都大眼瞪小眼,他们的顶头上司所指的城池骇然是雄州对面的辽国新城——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动,宋朝整整九十年没有向北主动朝辽国发动进攻了,无论此战结果如何,这都会让宋辽双方对燕云十六州地区更加侧目。

    韩琦没有管他的幕僚如何制订军事计划,这些事情他相信自己的手下完全可以做到,可惜的是他身边没有一个能够和涅心相比的战略层面的谋士,在这可以让他焕发最后一次光彩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把握。他回府后立刻写了一道密折——韩琦在给皇帝赵顼的信中建议将驻守在西夏的西军大将杨崇岳调回河北!

    当初朝廷突然起用杨崇岳奔赴西北以供种谔调遣的时候,韩琦就已经意识到这个任务极为的不寻常,最后通过渠道得知杨崇岳原来是杨继业的后代,天波府的后人,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杨崇岳调往西军服役是由驸马王静辉所举荐的。从那个时候起,韩琦就知道那个认自己做义父的年轻人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了——辽国、至少是燕云十六州!

    大宋想要实现收复燕云失地甚至是灭辽的话,那第一步无疑是先干掉西夏,在这点上韩琦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的,况且他也在西北主持过军政,对西夏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朝廷中少有的清楚西夏事务的人,果然不出他的意料之外,西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大宋所灭,而杨崇岳在其中军功甚伟——从那个时候起韩琦就知道杨崇岳是王静辉想要用在辽国身上的最佳人选了,这也肯定得到了皇帝的默许甚至是支持。尤其是驸马还曾经写过一本记述杨家历代对抗辽国故事的小说,韩琦又怎能不从其中读到其他一些意味深长的信息呢?!

    韩琦知道自己这份奏章一定会被皇帝所批准,因为按照他的估计,大宋对辽国的复仇战争最迟也不会超过十年,事实上大宋朝廷统治高层比他还要急切地收复燕云十六州,早就开始对此做准备了。不过韩琦已经远离朝廷中枢,对京东东路所发生的事情没有注意罢了,况且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是前所未有的作战方式,他也没有想得那么深。

    两千辽国精锐骑兵趟过了河水并不深的巨马河,虽然有些警觉,但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巨马河以南了,过了巨马河不到五十里便是大宋的白沟驿。这队辽国精锐骑兵的将领早就打听过白沟驿是大宋商人集结的一个区域,那里的防卫并不强但是却有着非常大的财富——这些都是韩琦的幕僚们事先策划好故意放出的风声。此时辽国的骑兵已经拔出腰间的马刀衔在口中,快速向白沟驿进发,这段日子老是打劫大宋的一些小村落,他们的胆子已经非常大了,但是这些小村落虽然没有什么油水,难以填满他们的贪婪,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早在他们还在巨马河对岸集结的时候,大宋的探子们就已经发现他们并且快速汇报给埋伏在据此不远的宋军了。

    战斗的结果没有任何意外。韩琦和他的手下们对这次伏击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以一万伏兵来对付胆大妄为的辽军实在是没有什么悬念,当宋军用弩炮发射的各种炸弹在辽军的骑兵队形中接二连三的爆炸时,就已经注定了这支贪婪的骑兵最终的命运。

    在轻松解决了这队辽国精锐骑兵后,宋军立即通过响箭来传递消息。大宋河北的广信军、保州、雄州、安肃军、保定军一线的十万宋军全线向北推进,跨过了宋辽边境向辽国进发。而此时韩琦则把早已经写好的加急奏折封好密印交给信使快速向汴都开封传递消息。当然早先的信鸽已经放飞,信使所传递的内容不过是详细的介绍罢了。

    韩琦为这次的突袭下足了本钱,他也并不是真的一口气吃下个胖子把辽国人从燕云十六州中赶出去,毕竟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钱袋子,放谁也不肯罢休,就是辽国再穷也不会放任大宋拿下燕云十六州。韩琦的作战目标便是新城、易州和永清三个城池,这十万人是他所能够掌握的最精锐的部队了,就是趁着辽国人松懈的心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达到自己的作战目标。

    宋军的进攻实在是太过突然,对面的辽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宋军就已经杀到了自己的家门口,而且要命的是宋军这次进攻前锋皆为身穿辽军军服的大宋骑兵,远远看去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回营,等到骑兵行驶到比较近的时候,辽国军营才觉得有些不对,但是人家已经冲到自己的营盘中来,见人就杀,还不时地向辽军军营的帐篷中投掷小炸弹。

    一时间辽军死伤惨重,驻扎在巨马河北岸不到三十里的辽军两万前锋顷刻间被三千宋军骑兵杀得大乱,好不容易才压住了阵脚,后面的宋军骑兵又源源不断地顺着前锋所开辟的血路杀了进来,还不到一个时辰便尽数剿灭了这两万辽军,可悲的是这两万辽军原本是精锐骑兵,可连上马的机会都没有。

    四十里外的新城自然被宋军的突然袭击给惊动了,可是他们的宋军仅有万余,在守城将领派出去两千人半天没有回来后,情况部队,当机立断之下收起吊桥严阵以待,新城的辽军虽然有了防备的时间,可惜到现在已经太迟了。况且守城士兵严重不足,等到后面宋军用马匹把弩炮拉过来后,激战三个时辰便拿下了新城。

    在占领新城后,宋军除了派出几十队骑兵四处出击,强行将周边村落的粮食、牲畜、人口全部向新城迁移之外,所有的宋军便从新城内征集民夫修正城墙工事,后面宋军的辎重部队赶上来后,投石机、弩炮、床弩等守城武器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装上了城墙,带走的都是新城原来的居民,他们将会被安排到河北路,待到战争过后再作具体安排。

    相对于新城,永清和易州城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事,同样是身穿辽国军服的骑兵直接冲进城内,在短时间的激战过后两城便被拿下。说起来河北宋军这手还是和西军在灭夏战争中所学的——这同样也是涅心灌输的结果,韩琦没有富弼这么好的命,当初大宋居然把从来没有露面的特种部队投放到西北战场上,连立奇功,河北诸路没有特种部队,不过假冒辽军的把戏他们还是能够做到的,况且宋军总兵力足有十万之多,各种战争准备非常充分,这仗想不打赢都很困难。

    突袭进展顺利,原本韩琦他们认为怎么也要两天才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结果在发起突袭的第二天早上便完成了初期的作战目标,这实在是让韩琦等人喜出望外。不过韩琦最大的优点就是稳重谨慎,他立刻下令就地修整,加紧修复原有的城防工事,随时等待辽军的报复,随后立即写出奏折向汴都详细汇报此事。

    “呵呵,看来韩琦也是不甘寂寞的主儿啊!”王静辉在驸马府中听过彦生对河北现状的汇报之后笑着说道。

    河北诸路距离汴都的路程比较近,信鸽一个晚上便将信件传递到了皇宫之中,后面详细的军报随后一天便到了,端的非常快捷。韩琦的奏折上所说的不过是消灭胆敢进犯大宋的辽军,并且展开了报复行动,不过这所谓的“报复运行”则未免有些太大了——将宋辽边境足足向北推移了两百里还得了燕云十六州的易州,把涿州也占取了一半,这哪里是报复啊,纯粹是蓄谋已久的进攻!

    王静辉在听到韩琦进攻辽国的时候,差点儿惊异地跳起来,不过听到韩琦在攻取三城之后便就地加紧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应对辽军的时候,嘴角不禁翘起来——韩琦不愧是历经三朝屹立不倒的老臣了,做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端是滴水不漏,这份功夫可是王安石所学不来的。

    “可惜这发动突袭的时间不是很好,若是京东东路的水军完全训练好,那足够让辽国丢掉燕云十六州!”彦生笑着说道。

    “已经很难得了,韩琦也是非常有分寸的人,若是他还向前打的话,那势必要拿下涿州,不说契丹人到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准备,就是周边守城军队也是满员的,足有三万之多,韩琦是吃不下涿州的,越是向北,辽军的势力就越强,搞不好连自己都给陷进去。那韩琦自然是看到了其中的凶险,才强令属下积极准备!”王静辉说道。

    彦生点点头说道:“韩琦这是准备把边境向北推移,也好腾出空间来应对辽国的挑战,不然河北的那些大户们会被吓坏的!韩琦这一仗打得非常值,至少河北诸路人心相对稳定了很多!”

    “好是好,不过韩琦这真是在豪赌啊!想来这么一个爱惜羽毛的人能够做到这一步也是非常难得了,以后的事情看看再说吧,估计辽国不会因为这次突袭而怎么样的,至多是苏颂比较难受一点,毕竟现在辽国空虚得很,只要不是很过份就可以。现在毕竟不是十年前,有了天德军的教训,契丹人还是非常知趣的,况且我大宋在玩假增兵,他辽国也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过这次韩琦主动出击把辽国的牛皮给挑爆了,也更加坚定了辽国统治高层对我大宋在边境增兵的可信度,使得他们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王静辉笑着说道。

    大宋在增兵边境的时候制造了大量的假营盘、空帐蓬以迷惑对手,而辽国也是这么干的。如果想要揭穿谎言的话,那最方便的便是真的干上一场,谁真谁假自然分晓,不过这次大宋的运气比较好,韩琦出手比较及时又点中了对方的死穴,一下子把辽国的遮羞布给掀开来,这样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时候,苏颂的嗓门可以更大些,不过王静辉很是怀疑苏颂有没有这个觉悟,当初要是把沈括送过去当谈判使节就好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