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第85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朕要你到西北去为巡检使,在韩国公帐下听候调遣!”

    显然杨崇岳在殿外听到了皇帝赵顼和王静辉的对话,知道他这次要去西北面临先祖一样的考验了。面对即将到来承受职业军人要面临的危险,杨崇岳一点也没有任何担心,相反家族的光荣历史时刻激励着他。崇仪副使是杨延昭担任过的职位,对于军人来说能够守卫皇帝自然是一种光耀门庭的事情,但他宁可希望走向战场,兴杨家的历史。

    “末将领命!”

    “望将军莫要辱没了天波府的声!”王静辉淡淡的说道。

    原本王静辉以为天波府过是传说中的故事,过来到这个时空后,在了解杨家历史的同时,他居然发现原来天波府真的存在,过汴都西北隅天波门金水河畔的天波府也和杨家的末落一样慢慢的失去往日的风采,复历史上“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的景象,“天波杨府”太宗亲笔题字的牌匾和气势雄伟的“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看着门前的熙攘的人群在默默的等待着。

    王静辉无法想象历史上真实的天波府是如何鼎盛,但看着现在的天波府的模样实在是让他有些难受,在看到杨崇岳现在的样子,说这句话也是勉励之意。在这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中,他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软绵绵的味道,唯有这依稀回响着金戈铁马的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能够使他感觉到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化,总是有些人为了守护这片可爱的土地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宋有晏殊这样的“诗词相公”,相信晏殊是第一个也绝对是最后一个,但在王静辉的眼中,十个活着的晏殊也比得一个死去的杨业,事实上历史也是这样证明的,他们才是这个多灾多难民族的脊梁!

    “朕在这里静候卿的佳音!他日天波府亦会因为卿的功绩而传千古!”

    正文第二百八十四章野心

    更新时间:2007…5…2910:07:00本章字数:5258

    “大人,已经证实了,宋朝的河北诸路仅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并且还有蝗灾的出现。同时……同时小王驸马出钱在河北诸路购买蝗虫的消息也是真的,还有据说前几天宋庭朝议,司马光上书朝廷出钱在河北诸路购买蝗虫,此事比较绝密,到现在还没有办法证实,但是宋朝皇帝的密使已经前往大府去见韩琦了!”那日在开封皇城城头观看热气球表演的辽国年轻的幕僚躬身向青衣人说道。

    “衣轻,你怎么看?!”

    那个刚才说话的青年幕僚姓萧博文字衣轻,年纪还到三十,萧姓是辽国的大姓,并且也是后族的姓氏,这个萧博文的身份确实也是后族出身,过和后族的关系比较远罢了。这个青衣中年文士便是在辽国享有“贤”的萧佑丹,他是萧博文的远房叔叔。耶律乙辛、张孝杰狼狈为奸,大肆排挤贤良,而皇帝耶律洪基的昏庸人让辽国的有识之士非常心寒,他们唯有寄希望于年仅十四岁的太子。

    萧佑丹在辽国享有盛,由于姓氏是后族之人,向来是站在太子一边的,素为魏王所容,萧佑丹在辽国待下去便于治平三年来到大宋汴都开封,作为辽国驻大宋的常驻使节住了下来。萧博文和阿斯怜都是萧佑丹的左右臂膀,一文一武素为萧佑丹所重用,策划刺杀驸马便是两人合力而为,并且巧妙的抹掉了痕迹,大宋最多是怀疑到西夏的头上。

    萧佑丹在治平三年来到大宋之后,除了在辽国也能够听到大的司

    马光、王安石之外,能够引起他最大注意便只有小王驸马王静辉的事迹了。经过这么多年的仔细观察后。萧佑丹认为大宋地小王驸马远远要比司马光或是王安石得到宋朝皇帝重用要危险的多。尤其是王静辉从楚州回到汴都开封之后,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落在萧佑丹的眼中,在皇帝赵顼继位后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日益激烈的摩擦曾经让萧佑丹欣喜若狂,过很快他便发现双方的矛盾居然被王静辉给缓和了,从那个时候萧佑丹就想要除掉王静辉了。

    “大人,小王驸马的策略是灭蝗以减轻蝗灾的影响罢了,无论宋人再怎么做,无奈天意岂是人力所能够抗衡,河北诸路今年的粮食说是颗粒无收,但产量大大减少已是在预料之中了。加上河北的那些大宋官员贪得无厌趁机肆意兼并土地。必然会使河北诸路民聊生!”

    “嗯!”萧佑丹似乎心在焉,只是发生表示同意萧博文地看法。

    “大人,这是我大辽地最佳时机!只要有十万大辽铁骑,必然能够再现统和二十一年我大辽横扫大河以北的壮观景象!”萧博文有些激动的说道。

    统和二十一年,大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十县为,发兵南下,连破宋军,十一月已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都汴都开封,宋朝野人心惶惶。宋庭经过激烈的争吵之后。宋真宗终于决定御驾亲征,宋辽主力便在襢渊这个小小的地方大打出手。辽国一路凯歌之际居然发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意外事件——曾经擒住宋朝将杨业的辽军先锋萧达榄居然被宋将张环用威力惊人的床子弩射杀,现在人很难想象那个时代像萧达榄这样被誉为辽国第一猛士地人被射杀会引发怎样的后果,一时间辽军军心浮动。此时辽军孤军深入中原腹地已久,供给线长,粮草因而继,加上辽军先锋萧挞览被射死对士气影响极大,于是萧太后暂缓攻城。而宋军方面,由于宋真宗御驾亲征,士气高涨,集中在澶州附近地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襢渊之盟是宋朝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是辽国人心中的痛处,虽然他们达到了最初的目地,但没有占据大河以北。现在已经六十八年过去了,宋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但是并是每一个人都会忘记襢渊之盟的,大宋地王静辉没有忘记,曾经血战金沙滩的杨家后人没有忘记,而辽国人也同样没有忘记,萧博文显然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大宋北方这次出现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明显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萧博文也知道辽国的战斗力肯定如萧太后时期那么强盛了,但是对于宋朝的军队,他更是屑一顾——我们好,你们更加糟糕!

    萧佑丹听后眉毛一挑,萧博文地话打动了他,过他也明白这是可能实现的!

    “衣轻,这是一个好机会,但大辽现在……嗨!罢了!”萧佑丹长叹了一声,“给皇帝陛下写信吧,虽然能够饮马黄河,但也能让大宋称心如意!就是我大辽十万铁骑在宋辽边境一摆,同样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现在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唯有如此了!”

    萧博文咬了咬嘴唇,非常甘心的拿出笔墨按照萧佑丹的意思写了一封信,写好后又给萧佑丹。显然现在的萧佑丹对这封信没有什么兴趣,在他眼中大宋每年交给辽国的岁币一文值,他要的是整个大宋!在没有来大宋之前,他以为中京已经是够繁华的了,但来到大宋见识了汴都开封的繁华后,就觉得自己以前原来是住在厕所里了,十个中京大定府加起来也比上四分之一的汴都开封!萧佑丹感叹自己的生逢时,若是他早生七十年,生在那个辽国最为强盛的时期,是绝对会放弃征宋朝的想法的!

    “先生,今早有信使从辽国的使馆而出返回辽国!”关良躬身朝王静辉说道。关良此时是大宋庞大的海外报网的实际主持人,而他的老师王静辉则是幕后的大老板,本来他是会插手大宋国内事务地,但他对王静辉在汴都开封城中遇刺一事还是耿耿于怀。他是傻瓜,跟随王静辉多年他就没有见过师傅和人结过如此深仇大恨。唯一的解释便是主持刺杀的人来自国外,大宋的宿敌西夏和辽国有着最大的嫌疑,所以他在主持情报局工作之后,就没有放松过对西夏和辽国在汴都开封使馆的监控,还因为此事和皇城司的人在枢密院打过官司。

    站在一旁的涅心一合手中的折扇笑着说道:“看来契丹人反应还是挺快的,现在就想着来打劫了!”

    “是否要提醒魏国公一声,免得到时候辽军陈兵边境而手忙脚乱?!”彦生和涅心虽然都是王静辉培养地谋士型弟子,但两人性格相差地极多——彦生性格内敛似涅心一般这么开朗,涅心性格比较让人容易接受,所以经常被王静辉派出去联络一些重要人物。而彦生则是长期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参赞。

    “去年韩琦将河北的火器一口气用掉了一半还多来演习。想必已经知道朝廷这么做是威慑北方,现在又是大灾之年,他肯定已经动员军士严加防范契丹人了!”王静辉说道。

    “要要派人在途中干掉那个辽国信使?”关良问道。

    “用,让他去送信!其实我们干掉他也没有用,河北和辽国这么近,河北遭灾辽国现在肯定已经知道了,恐怕耶律洪基心中也想来打打秋风了!”王静辉挥手制止了关良的想法。

    “先生,为了稳妥起见,学生还是去一次河北见魏国公吧!”涅心说道。

    王静辉沉思了片刻说道:“也好。可惜无心、济成和天机去了西北在富韩公处听用,然也好帮助韩琦做一些布置。佩澄。你把洛心、永仁和……冰封叫来,我有事要他们去做!”

    屋中的众人听到其他人的字到没有什么,洛心是继承了王静辉的医术,而永仁一直以来是掌管生意方面的事情。但冰封也来,那事情就比较严重了,他们几个师兄弟彼此之间是非常了解的,王静辉虽然下了封口令,但他们都知道冰封在党项做了什么,这次师傅要动用冰封,想必又是有什么人被列为必暗杀地对象了。

    “洛心,你和魏国公比较熟,这次去大府除了要保证魏国公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要引荐涅心和永仁。多配合他们地行动!”王静辉说道,韩琦还是他单上的重要人物,而且韩琦年纪大了,按照历史也就在这几年当中去世,但是韩琦对于王静辉是非常重要的,除去自己是韩琦义上的义子之外,更因为韩琦三朝老臣地身份对于他来说是制约王安石的一颗重要的棋子。自己和富弼之间的关系平平,甚至有时候还大对牌,偏偏据他所知富弼可是命长的很,说富弼对李清采取行动这中间就是韩琦的功劳。

    “学生知道了!”洛心平时醉心于医术,希望能够有王静辉那样一身的医术,王静辉事务繁忙,虽然尽可能的去平民医馆,但比之以前已经非常少了,老师有事弟子其劳,洛心希望自己能够替王静辉来医治更多的人。对于政治他是感冒的,过他也明白身为王静辉地弟子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更何况他排老四,涅心和永仁都比他小,照顾他们在洛心心中是当仁让的。

    王静辉点点头,他内心中还是那个医生,过世事弄人,他半推半就的走到今天这步,想要平静的当个郎中已经是可能的事情了,众多弟子当中,他对洛心的关怀是最为特别的,他把在医术上的希望全部倾注到洛心身上了。

    当初救这些孩子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今天能够用上,当时过是处于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能罢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孩子已经长大,并且继承了自己的本事,做事也让他放心了许多,到现在基本上都能够独当一面了,这实在是让他欣慰的很。

    “永仁,你这次和李管事一起去河北,跟着李管事好好学,到那里后接手我在北方所有的生意,计盈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赈灾和为魏国公提供金钱上面的方便!”

    “先生放心,学生会让先生失望的!

    永仁今年过是十九,当初他地数学最好,王静辉开始的时候还想把他培养成天机那样的人才,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小家伙居然对做生意非常感兴趣,正好王静辉也觉得在经济上对徐氏的依赖实在是太严重了,李管事现在也四十多岁了,还能够再干上十年成问题,但刘账房可都六十多岁了,这使得他认识到应该培养后辈接班人了。最起码也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账房来接替马上要退休的刘账房。

    王静辉挥挥手说道:“冰封留下。你们都出去吧!”

    几个弟子都鱼贯走出王静辉的书房,书房中只剩下王静辉和冰封两个人,王静辉看着一脸坚毅的冰封,心中都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冰封从西北回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身体又壮实了许多,但他总觉得让冰封这个才十八岁的孩子干杀手于心忍,也许当初就应该有这种想法。

    王静辉从袖子中将自己带来地那把手枪拿出来放在书桌上,说道:“这次你还是要走趟西北。目标是李清!为师虽然设计了一个局来摧毁李清地泼喜军,但能否保证击杀李清却是没有把握的。李清最后的结局如何无论怎样都是一个大患,只有死的李清才能够让我放心!”

    冰封没有说话,走上前来拿起手枪检查了一遍,把桌子上留下的子弹也小心的揣在怀中。转身便向外面走去,对于他来说,自己的命是师傅救得,自己的师兄妹能够活在这个世上都是师傅给的,无论师傅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去努力完成,其他地并重要。

    冰封走到门口的时候,看着冰封孤单地身影,王静辉的心中都有些发酸,开口说道:“孩子。必勉强,只需尽力即可,结果并重要,若是成为师再想别的办法,但是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冰封听后身子停顿了一下,但还是打开书房的门头也回地走出去,过他的眼眶中已经有泪光在闪动……对于一个从小四处流浪的孤儿,王静辉夫妇无声的关怀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薰太师巷,王安石的府第

    在王安石家中后花园一处凉亭中,王静辉和王安石相对而坐,两人中间有一个棋盘,上面黑白纵横,过两人的心情明显都在棋盘上。王安石的围棋水平实在是太臭,而王静辉的“乱战”之早就臭昭著,他本来想要拒绝的,过想到王静辉这次独自来拜访自己,会是闲得没事来消遣自己地,肯定是有什么事要说,便勉为其难的赤膊上阵和王静辉在这方寸之间厮杀起来。王静辉也是借着下棋来说事,过没有想到王安石的棋艺水平奇臭无比,在布局阶段发现这点儿的时候,便放了水,免得这个脾气暴躁的老头儿待会儿输得太难看会一气之下便掀桌子走人。

    对于王静辉的这次来访,最有兴趣的便是王雱了,他明白王静辉这次来是为的什么事情,过这也难猜,多半是为了新法实施的事情。没有王静辉的干扰,再加上皇帝赵顼的坚决支持,王安石所率领的变法派终于开始了行动,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全面推行,保马法、置将法甚至是方田均税法也在积极的筹备当中。尽管外界有着很多同的声音,甚至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出于同的目的对与新法的担忧,反对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但这在变法派当中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他们相信困难只是一时的,待到新法实施效果显现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理解他们的。

    本来王雱也想听听王静辉有什么话要对父亲说的,但是显然这么一举动很受王静辉欢迎,王安石一看他的脸色便知道他肯定有什么话要对自己单独说,方便儿子在场,便找了个借口支开王雱,单独和王静辉在后花园内下棋。王安石非常清楚王静辉虽然是个外戚的身份,但所参与的朝廷高级机密众多,这次看王静辉的表情应该是有什么便王雱听的,可王雱却非常气愤这种做法,无奈父亲的执意是他所能拒绝的,便走开了。

    这个时候王静辉可没有什么心情来照顾王雱,王雱在他眼中过就是一个爱玩弄权术的衙内罢了,这也是因为他出手救治王雱却并没有得到对方善意的回,使得王静辉毫犹豫的把王雱先提出出局。这次来拜访王安石所要谈论的事情并非是什么机密,过是因为他觉得现在朝中两派折腾的够激烈,他也该差多出手干预从中来捞取属于他的成果了。

    正文第二百八十五章退却

    更新时间:2007…5…2910:08:00本章字数:5151

    令王安石意外的是,王静辉似乎真的是专门来找他下棋的,在落下第一子之后,他便没有说话,专心下棋。其实王静辉心中也正在这寻找合适的话题来引入他所期望的谈话方向,事前把王雱支开的原因便是王雱对变法和他老子一样固执,过出发点确实让人敢恭维,支开王雱,也是降低和王安石讨价还价的难度。棋局到了终盘,王安石毫无悬念的落败了,过一向比较急躁的王安石却出人意料的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和王静辉有一句每一句的谈论着棋局的发展,似乎两人真的醉心于此。

    最终沉住气的还是王静辉,在他看来王安石今天太反常,仿佛吃了什么特效药大反以往的作风,可他却是等及了——朝中局势正处在擦枪走火的边缘,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断的向皇帝赵顼递弹章,大谈新法实施给帝国带来的危害,王安石在这个关头自然会坐以待毙。按照王静辉所知的历史来推测现在的朝局,若是没有太大的偏差王安石和司马光彻底决裂马上就会发生,皇帝赵顼虽然支持变法,但也经住这么多的弹章,现在也是处于犹疑的边缘,到时候王安石为了变法,说得会使出他的“独门绝招”——辞相!

    王静辉当然会容忍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到了这一步变法派和保守派都无路可退,必将出现王静辉所知的“变法之争”,他可是深知这场前后持续长达将近四十年的政治争斗对大宋来说意味着什么。王安石辞相引来的必然是皇帝赵顼的退却——王安石可以利用皇帝赋予他的信任从而达到清洗御史台的目的,将司马光一系地保守派统统赶出朝廷中枢,这仇恨一旦结下,两派之间是你死便是我活,知道大宋被灭亡的一天才终止。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会出现,这还是王静辉的学生幕僚涅心和彦生所设想到的一种可能——皇帝放弃王安石。转而将自己推上前台来主持这个庞大帝国的内政革新重任!尽管王静辉心中肯承认这种情况会出现,但历史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在皇帝赵顼眼中能够帮助他变法强国地人并非只有王安石一个,还有他王静辉!现在看来王安石有动作便是惹得满城风雨,而自己所实行的小革新则平静的多。而且两人在各自的成就上也有着很大地差别,很难说皇帝会把自己推上前台!

    这种情况更是王静辉所愿意看到的,和司马光正面对着干的日子给他留下了深刻地后遗症,那可真是人干的事情——和历史上鼎鼎大的人物对敲。尽管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大人物已经见得少了,但心中还是有很大的障碍的,况且后人很难理解这个时代一个人能够身居朝堂和在士林中享有非常高的声望是怎样一种关系。这种压力对于成为司马光的对手来说绝对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王静辉看来司马光在历史上能够成为保守派首席大将也决非是偶然,也唯有司马光能够和王安石成为对手——尽管几十年前他们是同僚、是朋友——而且是关系非常密切的那种朋友!

    王静辉愿意站在前台,这对他实在是太利了——仅仅是要承

    担司马光地压力,一旦变法派被瓦解,自己苦心经营的政治势力马上就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自己的政治盟友诸如曾公亮、赵暨等人可都是具有很深地保守派背景的,金钱的力量到底对他们有多大,王静辉心中实在是没有底,最要命的便是他的身份是一个外戚——据王静辉所知。宋朝的驸马做官可是从来没有到参知政事或是枢密使这一级别的,连六部尚书都是他们的雷区,你见过一个连部长级人物都算上的人来干原本是属于总理的工作吗?!

    当王安石苦笑着在棋子盒中抓起一把黑子放在棋盘上表示缴械投降地时候,王静辉也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信递给王安石——这是远在河北的韩琦写给他的私人信件。心中陈述了韩琦对新法的看法,并且列举了一些事实证明新法误国,其中那个历史上非常著的例子便在这封信中——青苗法被当地的官员强行摊派到城市中!

    王静辉在即将对李清下手的当口还来找王安石,除了在和韩琦交往的信件当中承诺会对新法实施给予一定的干扰,使大宋能够回到“正常上的轨道”上作为韩琦出面说富弼的条件之外,便是因为他从这封信反应的内容上闻到了一丝非常好的味道——保守派的耐心快要到头了!

    王安石看信的时候,眉头拧成了一个麻花,过他还是非常认真的看完了这封信。对于韩琦他心中是没有什么好感的,韩琦也算是王安石的老上司了——二十多年前王安石刚刚高中进士之后,被授予签书淮南及官行公事一职。而韩琦那个时候正是扬州太守。身为扬州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科员之流的王安石那个时候读书非常用功,往往是通宵达旦转日来及洗漱便去办公,市长韩琦以为王安石年少得志,时常彻夜纵情声色,便劝导说:“君少年,无废书,可自弃!”

    韩琦误会了王安石,但这显然是韩琦的一番好意,过王安石未加辩解,只是在三年离任的时候告诉朋友说韩琦赏识自己。后来王安石诗文声鹊起,韩琦才知道自己看走眼了,于是便把王安石当作自己的老部下看待加以提携,而王安石却买账,始终疏远韩琦。

    这段典故王静辉是知道的,并且他还知道王安石有写日记的习惯,在王安石的日记当中评价韩琦是“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这个评价让王静辉很难相信是从王安石的嘴中说出来的,要知道韩琦一生功过纵观宋朝历史也没有几个宰相能够比得上的。

    纵然知道王安石对韩琦没有什么好感,但他依然把韩琦的信拿来给他看——自己是韩琦地义子,两人的私人信件没有什么诋毁他人的秘密,所说的都是大实话——现在的河北诸路自青苗法推行实施之后很短地时间内便引动了骚乱。这本应该出现的,要是皇帝赵顼和王安石这么心急,青苗法应该在京畿路、淮南东路和两浙路实施三年之后才会全国推广,结果试行了仅仅一年多便已经推广了,这才惹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韩稚圭多虑了!”王安石看过信件之后脸上也没有刚才紧皱眉头的神色。只是一脸平静地对王静辉说道。

    王静辉听后心中一沉:“看来历史上对王安石的一些评价果然没有错,为了改革的成功,王安石宁可去牺牲百姓一时地利益!”过他也知道就算王安石用“车保帅”的法子来强行变法,到最后过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反而使得大宋统治高层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内部纷争,加快北宋灭亡。

    话又说回来,凭什么百姓为成就你王安石的千古英明而落得无数人生活困苦甚至是家破人亡?!王静辉心中翻腾着。他是明白这个道理,他在原来的时空中中国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固然是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因为改革开放而受益,至少能够使十二亿人口再饿肚子,但现在的王安石变法所引起的后果仅仅是使国家统治高层内部相互倾轧,甚至连老百姓为了逃避役法而自残,此时地变法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换取少数人的发达——“顶着一个崇高的目地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王静辉所能接受的,况且能够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并非只有王安石所选出来的这一条!

    “青苗法在几十年前的陕西路官员就推行过,某在做地方官员的时候也推行过,百姓都称便利。就是驸马在楚州的时候也是用过青苗法吗?韩稚圭信中所说的,过是片面之词,当然青苗法可能在实行的时候是有些问题,但总体来看是百姓所需要地,是为百姓所谋福的!两浙路、淮南东路去年实施青苗法的效果非常好,仅仅这两路青苗法仅帮助了百姓,还为朝廷新增加了近一百万贯的税收!至于韩稚圭信中所说的官吏将青苗钱摊派到城市中,薛向之和李慎也是把青苗钱贷给了楚州和杭州的商家了吗?这百万贯的青苗钱收入中,其中至少有四十万贯是从这里收上来的!”王安石平静的说道。

    要是韩琦的信件,王安石并知道地方官吏把青苗钱也给摊派到城市中去了。一开始他皱眉头的原因便是如此,他心中的青苗法是为了帮助百姓恢生产,抑制地方大豪通过高利贷的方式来兼并土地,换言之便是青苗法是为了农业生产而设立的,知道青苗钱被弄到城市中来的时候,他心中也是感到有些气愤。过王安石思维敏捷,联想到去年青苗法之所以能够在农业生产本来就很发达的淮南东路和两浙路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就是因为薛向之和李慎把青苗钱贷给了楚州和杭州的商家,想到这里他心中就释然了。

    王静辉做梦也没有想到王安石把青苗钱进入城市的理由解释成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大宋所有的人都知道李慎是自己的得意弟子,师生两人都是状元出身,这已在大宋传为佳话;而薛向之则是自己在楚州时候的副手,两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