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第22部分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王静辉也终于能够睡个安稳觉了。这次抗灾防疫加上捐给朝廷的三十万贯外,还有各种早就储备抗灾地物资。和临时购买的一些物资,总共花去了王静辉四十万贯,这个数字着实的让刘账房心痛了很长一段时间。

    收拾完毕,王静辉便来到前堂医馆坐镇来等待病人上门诊治,由于这一段时间实在是把手下这二十个郎中给累个半死,王静辉想现在瘟疫过去后也应该让他们休息几天,便大手一挥让他们多休息去了,这里也用不上这么多的人,所以就轮流上岗先撑过这几天让大家好好修正一番再说,为了弥补人手不足。他这个后台掌柜也只好到前台来坐镇了。

    由于今天的病人比较少,也就有几个由于不注意天气变化的百姓着凉受了风寒而已,被他绑来的三个倒霉的郎中倒没有再受什么罪,三下五除二的便解决了问题,然后四个人聚在一张空桌上互相讨论自己在行医过程中曾遇到的疑难杂症。

    这样地讨论方式是王静辉最喜欢的,他为了提高自己和身边郎中的业务水平,只要是自己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总是要组织手下的郎中开“方桌会议”。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由于王静辉本人的医术确实高明,并且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更是手段多样,一些治疗方法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并且只要你想学,王静辉肯定会悉心教导,而不像其他大医馆地坐镇的名医那样架子大不说。为了保住自己的超然地位,自己的医术是绝对不会轻易外泄的,跟那些名医在一起,没有几十年你休想学到什么真功夫。

    王静辉传授医道的时候毫无保留,这可是平民医馆其他郎中深有体会地,他们的“大师兄”胡全汉都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了,这可是王静辉成名的本事,连这他都教,还有什么不能教的?虽然王静辉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摆出一副传道解惑的架子,但他们见了面都会向王静辉恭敬的自称为弟子。尽管王静辉不让他们这么称呼,但这些郎中在这方面倒是固执的很,王静辉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其实和这些郎中互相交流,王静辉自己也是受益非浅,虽然自己原来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医世家的传人,但在这个时代中医高手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宋朝皇帝对医学的偏爱,更是在这百年当中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中医的黄金时期,这倒是和唐太宗偏爱戏曲有些类似。王静辉也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识过的中医治疗方法,这使他更加坚定要保存这些到了后世逐渐失传的中医技能。

    在王静辉的带动下,每次交流后,他和郎中们都会写下交流心得,他曾明确的告诉手下这些郎中:等到这些心得体会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些材料编纂成书交付出版,到时候每个人的名字都会出现在书页上!这确实是最能提高这些郎中积极性的方法,因为他们也都想能够有一天像王静辉一样自己写医书,让后世学医之人也能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都听大师兄胡全汉说起东院里面住了一个患上痨病的大文豪,王静辉正在给他治疗,胡全汉则是负责记录病人每天的病情和服用药物、饮食方面的东西,等到病人治愈康复后,这些资料就会被汇编成书,这也是胡全汉在这些后来郎中中吹嘘的资本,可把他们给羡慕坏了。

    正当王静辉和那几个郎中在前堂医馆中讨论医学问题的时候,管家王福带着两个人打断了他们的讨论。王静辉一眼就认出了王福身后那两个人:颍王赵顼和日思夜想的蜀国公主赵浅予。王静辉一看到他们来了,立刻向其他郎中告罪后便退了出来,和颍王兄妹一起到书房去了,而其他人都在颍王代圣上驾临平民医馆那天见过颍王赵顼,这么尊贵的客人能来医馆,这可不能马虎,所以他们是不会在意王静辉在讨论中途退出的。不过他们都不知道跟着颍王后面的是女扮男装的蜀国公主赵浅予,否则他们的下巴就会掉下来了。

    正文第六十九章医道

    更新时间:2007…5…2514:51:00本章字数:5268

    进入书房后,王福给王静辉三人斟好茶后便退了出去。王静辉非常满意王福作为一个合格的管家所具备的素质,徐氏派给王静辉的每一个人可以说都体现了这家百年老店深厚的根基,这是他这个外来户所不具备的。虽说王静辉只是个七品校正医书局的编修,但他和颍王赵顼的谈话内容如果泄露出去也都够他喝上一壶的了。所以每次颍王赵顼来的时候,管家王福除了开始送上一壶茶外,就立刻离开书房,连门口都不会安排专人值守。在这方面管家王福给王静辉的印象要比宰辅韩琦家中那个管家韩安要强上一些,韩安就是因为在门口听到了不该听的事情,结果被罚面壁一个月,这也是多亏韩安是韩府老人,不然看韩琦当时那副臭脸,换了别人下场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大家围桌坐下后,王静辉说道:“不知颍王殿下到此有什么事吗?”

    颍王赵顼笑着说道:“王兄,本王在这里要恭喜你了!”

    看着笑咪咪的颍王,王静辉不知道他恭喜自己什么,不过他最先想到的便是颍王恭喜自己得到英宗赵曙的赐婚,所以那双热辣辣的眼睛立刻转到赵顼旁边的蜀国公主赵浅予身上。蜀国公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王静辉的眼神后,一联想到哥哥颍王刚才说的话后,便知道王静辉误会了,所以一张脸马上红的和西红柿一样。蜀国公主脸红的样子更是让王静辉挪不开目光,反而更加温柔的看着蜀国公主了。

    颍王赵顼看着这面前两个人地样子,没想到一句话却引起这样地误会。不禁有些哭笑不得。本来他是到这里来向王静辉传达父皇英宗赵曙对王静辉在这次抗灾防疫中所做出的贡献,进行奖赏地。没想到一张口却让王静辉产生了误会。本来赵顼带着妹妹出来到王静辉这里,也是想两个人高兴些,但他现在只觉得这次带蜀国公主来是个错误,但没有蜀国公主的话。自己想从王静辉的嘴里面掏出点东西,难度又很高,这不由得让他对此感到有些无力。

    颍王赵顼干咳了一声,惊醒了眼前这对正在眉目传情的鸳鸯,不顾两人地尴尬笑着说道:“王兄,不知道你在这次大灾过后想干什么?”颍王赵顼在来之前,曾被英宗赵曙专门召进皇宫面授机宜,对于王静辉肯定是要赏赐的,但赏赐些什么却让英宗父子和那几个之情的大臣颇感为难,但思前想后。英宗赵曙除了让韩琦、富弼、欧阳修共同作保让他参加制举科考试外,还准备了一项东西给王静辉,而赵顼就是先来探探他的口风的,万一人家不肯接受,朝廷的面子未免不好看。

    王静辉虽然对颍王赵顼这个灯泡简直是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但一想到他是自己心上人的哥哥外加今后的神宗皇帝,这点儿不满意也只能压在心底了。他笑着说道:“我,大灾过后。我继续当我的郎中和商人呗,不过最重要地便是要读书准备参加朝廷举行的制举科考试!”说完便看看旁边红晕还未退下的蜀国公主。蜀国公主当然知道这个才子今后发奋读书去考制举科是为什么,还有些脸热的她听后马上有发烧了。

    颍王赵顼听后也是不禁莞尔,笑着说道:“王兄其志可嘉,过些日子宰辅韩相和枢密使富公将会联名上书,请求父皇明年冲开制举科。王兄发奋读书正好可以赶上明年的考试。韩相、富公和欧阳修大人都愿意为你联名作保,好让你得尝心愿!”

    颍王赵顼说的这些,王静辉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明年肯定会开制举科考试,这倒不是他精通历史知道历史上明年真的会开制举科考试,他能做出这样地判断也是因为通过这次抗灾防疫,他多少应该被宋朝的统治高层所接受,在加上英宗赵曙对自己和蜀国公主交往的默认,还有自己不肯接受他们的“招安”,所以英宗在得知他想考制举科的消息,王静辉可以肯定皇帝老儿会给他开这个后门儿的。不过知道归知道,但他也没有想到英宗赵曙居然这么给面子,授意韩琦等人都愿意为他作保,他原本想着凭借《梅雪》地功劳去找欧阳修和司马光来帮忙作保的,有韩琦这些重量级的人物愿意给自己作保,那当然是更好了。要知道韩琦、富公等人给自己作保,那自己可就是他们的学生了,对于他以后的发展,这可是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论威望朝中谁能超过这三个人?

    王静辉说道:“真是谢谢殿下和圣上费心了!”

    颍王赵顼说道:“这没有什么!不过王兄也要加紧读书,不可让我们失望啊!另外我今天来也是代父皇来询问你一下:对于你在这次大灾中所做的事情,我们都看到了,但你也不缺钱,又是打算明年参加制举科考试,此时授你官职也没有什么用,朝廷想授给‘神医’的名号,王兄看怎么样!?”

    对于授予王静辉“神医”的名号是英宗赵曙等人仔细商量后才做出的决定,这也是颍王赵顼曾经劝王静辉入仕不成,而宰辅韩琦推荐他入校正医书局,他则欣然而往所给英宗等人的启发。毕竟王静辉首先作为一个郎中,后才是一个才子,这个“神医”的名号是天下杏林中人所日思月想的,只要是行医之人恐怕没有人会拒绝这个朝廷封赏的名号。英宗赵曙等人对王静辉的封赏也是煞费苦心,思量再三后才做出的决定。

    通过这场大灾和濮议博弈,还有颍王赵顼对王静辉的介绍后,英宗赵曙心中对王静辉这个才子做驸马是非常满意的,但美中不足的便是他没有显赫地家世,以王静辉现在地水平。自己的女儿蜀国公主是不可能嫁给他地。但赵曙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世家的纨绔子弟而痛苦一生。赵曙授给王静辉这个“神医”的名号,一方面是因为王静辉自己当得起这个名号;另外一方面他也希望王静辉能够套上“神医”地光环。以太祖太宗时代传下来重视医学的传统,王静辉即便是参加制举科考试考不上状元,把蜀国公主下嫁给王静辉也不会受到多大的阻碍。不过宰辅韩琦和枢密使富弼可不知道赵曙心中的小算盘,他们赞同这个决定完全是出于公心。和对王静辉医德医术的肯定。

    王静辉也不知道英宗赵曙给他这个名号背后的意思,但在他内心中可当不起这个“神医”的名号,虽然在二十一世纪“神医”满地爬,但出于中医世家的他可非常明白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分量,以他现在的建树是绝对当不起这个名号地。

    王静辉听颍王赵顼说完后,并不想英宗父子想象中的那样欣喜若狂,而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颍王殿下,谢谢圣上及殿下对微臣的厚爱,但这‘神医’的名号,微臣实在是不敢当!‘神医’者如古之扁鹊、华陀者。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德备天下,这是微臣万万不及的!”

    颍王赵顼听到王静辉居然又是拒绝,心中不由得火气上升,直接打断王静辉的话,说道:“这御赐‘神医’的封号乃是你辈天下杏林中人做梦都想得到的名号,难道王兄看不起这‘神医’地名号吗?!”

    王静辉看到颍王赵顼有些火大,也没有理会蜀国公主向他投来让他改主意的目光。只是淡淡的说道:“殿下不是杏林中人,当然不知这‘神医’二字对我杏林中人的意义!它可不是医术高明,做几件好事就可以获得的,想古之华陀、扁鹊那是行医一生才得此称谓,在下的行医不过年余,医术在这汴都城内都不能得到所有地郎中所认可。又那能敢妄称神医?!”他停了一下看到颍王的脸色平缓了许多继续说道:“圣上和殿下对微臣的厚爱臣心领了,微臣只想厚颜向朝廷求取一物,还请殿下费心!”

    颍王听后很好奇的问道:“王兄虽称不上富甲天下,难道还有什么买不到吗?”

    王静辉肃容说道:“天下的东西或许都有个价格,但我辈行医之人医德无价!我想请圣上手书‘医者父母心’五字悬于医馆大堂之上,好让微臣每日观之以自勉!”说完便把在防疫中那些“走后门”进平民医馆治疗的事情和颍王兄妹说了,说完这些事后,他又说道:“殿下或许以为这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我行医之人的眼中只有健康人和病人两种,这些人在大灾之中靠着权势挤进本来就很繁忙的医馆,这就剥夺了别人的生路,难保以后会有人为了在治疗受照顾而对我们医者行贿,玷污医德!所以微臣情愿不要封号,只求圣上这一手书匾额以自勉警醒!”

    王静辉在二十一世纪看厌了那些同行的不正之风,认为那是大大有损于医德医风的事情,他不想在这个时代也看到同样的事情,所以才情愿拒绝英宗赵曙封他为神医,而是求取赵曙的手书匾额以自勉警醒。

    听完王静辉的话后,颍王赵顼和蜀国公主赵浅予现在看王静辉的眼神都大为改观,颍王赵曙是对王静辉想法的惊奇,也是佩服万分;而蜀国公主赵浅予则是看到自己的心上人有这么高尚的情操,两眼之中只剩下那一片浓情在荡漾。

    王静辉的要求是如此容易满足,这让熟悉内情的几个人听完颍王赵顼的回复后,都是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说他是傻子,可偏偏王静辉是个才高八斗的才子,在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说他精明,要了英宗赵曙的手书匾额有什么用?远不及“神医”的名号尊崇。

    英宗赵曙听后半天说不出话了,他走到御案前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挥毫写下了“医者父母心”五个大字,用自己的印章盖好印,叫来太监拿下去裱糊好。太监走出福宁殿后,赵曙才若有所思的说道:“原来这个才子居然是个痴人!”说完便笑着走向后宫。只留下还在皱眉头的韩琦、富弼和欧阳修在那里站着。

    英宗赵曙地手书匾额很快便由宰辅韩琦亲自送到了平民医馆。这也是英宗赵曙对王静辉厚待地一种表示,在医馆大堂中拜访好香案。对着匾额行礼后,这块赵曙手书的匾额便被人悬于医馆大堂正中。

    皇帝赐平民医馆匾额一块悬于大堂之上这件事很快地便在天下的杏林中人之间传播开来,所引起的轰动恐怕不输于皇帝封他为“神医”。王静辉拒绝圣上的封号,转而只是求取一块“医者父母心”地匾额。以求自勉和警醒,这一举动让杏林中人没有一个不对王静辉肃然起敬,心中佩服的,毕竟能够有如此胸怀和雅量的医者,时至今日已经近乎于绝迹了。这件事不管是在同行之中,还是朝野上下,都是对王静辉赞不绝口,一时传为佳话,给他赢来了无数声望,这是王静辉和英宗赵曙所远远没有想到的。

    在瘟疫结束之后。外界正对王静辉议论纷纷的时候,王静辉却待在自己的医馆当中一步不出,把自己的学生接回来后,他每天都在医馆中治病救人,和苏轼父子一起教导学生,同时也在书房中刻苦攻读,以备来年制举科考试。

    说起苏洵的肺结核,王静辉在防疫的时候也没有对他的病情有所疏忽。他就是再忙,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或是亲自到苏洵那里诊断病情,或是直接向专门负责苏洵地胡全汉来询问,并且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苏洵的药方。苏洵也算争气,虽然王静辉手中的王牌青霉素在治疗初期便很快的被消耗掉了,但凭借着王静辉的药方。再加上细心调养,苏洵的病情已经大为好转,现在已经在院子里面乱转了。

    为了使自己培养的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王静辉与情与理都不会对苏洵视而不见的,更何况苏老头儿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坛上的号召力也是非常强大的,有他来参与到自己的培育一批“超级人才”的计划当中来,那将会有非常大地好处。况且这个老爷子是个并不是很安分的主儿,还在床上喘气的时候,就每天要抱着,好在苏轼坚决执行了王静辉的建议,才没有使他累死在床头。

    现在病情大为好转后,除了看书外,更是在儿子没收了书后,苏洵便在院子里面转圈,曾经好几次提出回家修养。但王静辉还要靠他圈住大小苏呢,怎么会让他跑掉?更何况如果让苏洵回家养病,要是病情更为严重挂了怎么办?那苏轼还不是要回老家丁忧?这可是王静辉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为了让苏洵有事干,让他教教孩子,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嘛!不过苏洵父子确实是很喜欢这些孩子,他们有着超越同龄人的知识水平和见识,幼时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性格坚韧肯吃苦,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业成绩有着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而李慎虽然没有像其他同伴那样吃过这么多苦,但李管事也没有把他当成少爷一样娇生惯养,再加上其天资聪颖,很是得苏氏父子的欣赏。

    相对与苏洵的病情好转的是苏偶像的老婆王弗,王静辉对她的心脏病可就没有这么大的把握了,前两天还突然晕倒了一次,好在王静辉当时正在给苏洵看病,在他的指导下,苏轼给他老婆进行急救,居然转危为安,这让王静辉当时吓出一身冷汗来。

    虽然王弗被救了回来,但她的病情却是不能再隐瞒了,如果再这么下去非要送命不可,于是王静辉当着苏家人的面给他们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王弗的病情,但他发现对此苏家人似乎好象都知道,唯一不知道的便只有王弗了。苏轼在一旁轻声安慰着王弗,而王弗也不愧为苏偶像一生唯一的挚爱,很快的便平静下来。把病情明确的交代后,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正大光明的给王弗进行有效的治疗了,以前都是以伤寒病等借口让王弗吃药,为了编吃药的理由可让苏轼和胡全汉都有些头大。

    王静辉针对王弗的病情,根据前一段时间服药的效果调整药方,并且也开始采用针灸等治疗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治疗。同时他那凭视为珍宝的“速效救心丸”,是王静辉所知治疗心脏病最好的药品了,他也必须加快对其成分的分析,根据其成果来改进药方。他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心脏病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纪有着完善的医疗条件,也是很麻烦的病症,更何况在这个时代了。

    正文第七十章渐变

    更新时间:2007…5…2514:52:00本章字数:5215

    在王弗病发的时候,王静辉就体验到这个时代郎中难做的地方了: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王静辉最多是给王弗把脉,而救治工作却必须要依靠旁边的苏轼来帮忙,这让他感到很无奈。从防疫的时候组织“家属护理队”的时候,王静辉就想着来着手建立护士制度,让护士尤其是女护士来做一些郎中不太方便做的事情。当然,如果能够培养出女郎中,那对于王静辉来说就更完美了。

    其实王静辉也正在做这件事,不过没有提到台面上来罢了。他发明听诊器给女性患者诊治的时候,都有一个女孩在布帘的那一端来配合郎中来移动听诊器的位置;至于女郎中则是在他收养的孤儿当中也有意识的培养,不过要是能顶上用,那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可以。不过他现在已经等不及了,女郎中可以先放放再说,但女护士则是迫在眉睫,至少苏轼的老婆就必须有一个,要不然迟早会出大麻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从事医疗工作的,也只有产婆这一行当了,王静辉要想扩大女性从医人员,也少不得要在产婆这一古老职业上下功夫了,虽然宋朝的医学发展的很迅速,但这对于产婆的业务水平来说还是非常落后的,这个时代连皇帝老儿的孩子要想健康长大都是意见非常困难的事情,多数皇子出生率是很低的,也有很多死于幼年时期,钱乙便是这个时代的儿科大家。不过王静辉虽然听说过他的名头,知道钱乙还活着。但钱乙似乎不在汴都开封。王静辉地儿科水平最差劲,钱乙若是在附近地话。他早就去拜访这一代神医了。

    很快就传出平民医馆招收产婆的消息,这不仅让外界地人感到很疑惑,就连医馆内部的郎中都对此很是惊异,摸不准王静辉到底想干什么。不过在郎中的眼中,他们并不把产婆当做自己的同行,并且对其也是极为鄙视地。

    以平民医馆声望来招收产婆,这自然是件容易的事情,先后有十五个产婆到这里来,当王静辉告诉她们每个月将会有五贯钱被平民医馆所雇佣,不过要经过培训才可以给产妇接生的时候,让这些年过四十的产婆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她们都是“业余选手”,平时各有各地事情。给别人接生的时候也是通过熟人相互介绍才去的,接生也只能算她们的副业而已,当然如果专干接生,每个月还有五贯钱可拿,那是最美妙不过的事了。

    郎中们也对此很惊讶,因为这样的报酬快要顶上他们月薪的一半了:她们除了会接生以外,还能干什么?有必要给她们这么多地报酬吗?

    面对所有人的疑问,王静辉说道:“你们觉得现在有人生孩子。能有几个会平平安安的?能有几个孩子能够顺利的渡过幼儿阶段?很少!并且你们一个个大男人给女人看病实在是太麻烦,想问清楚病人病情又太尴尬;要是问不明白,又怕出事。这些产婆现在主要是接生来用,以后慢慢的教会她们一些看病的手段,有什么你们不方便问的,就交给她们来问。反正都是女人,双方也不会感到尴尬,这对于你们给病人确诊也有莫大的好处。免得出了问题砸了自己地名声!”

    这些大小郎中听后直点头,因为他们最怕接待的便是女病人了,这个时候郎中给女性患者看病都是有一张女性挂图,郎中指着挂图问:“是这里吗……”双方都感到十分尴尬,有时候问道一半,人家就受不了回去了;就算勉强问完也是两个大红脸,郎中也不敢问的太详细,急匆匆给病人开完药方了事,事后还担心万一出了问题该怎么办……总之郎中最不愿意接待的便是女患者,尤其是碰上女患者患上的是一些难以启齿的病症,更是两头都不敢随便询问,以后有了这些产婆,稍加训练一下虽然不敢指望她们也能够坐堂看病,但至少问清楚女患者地病情是方便多了,开药方的时候也更有把握点。众郎中想通这一关节后,都朝王静辉竖起大拇指:还是师傅主意多,连这个都能够想得到,高!实在是高!

    来到宋朝一年多,王静辉学到的这个时代做事的最重要的一条准则便是,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找到一个冠冕堂皇无懈可击的借口,打着这个旗号来做事,无往不利,这也让他感慨万分。这些产婆最小的都四十多岁,把她们召进平民医馆做事,外面自然没有什么“有伤风化”之类的闲言碎语来烦人。

    这些产婆今后的作用还大着呢,王静辉也不急着让她们投入到实际使用当中去,而是拿出他专门写出一本《产科》的医书的底稿,然后把这些产婆召集到一间房子里。由于这些产婆大多都没有上学识字,所以王静辉需要不厌其烦的读给她们听,然后需要她们把以前接生时候的一些实际经验说出来,王静辉好修订这本书。《产科》只是王静辉在学校的时候用自己所学写出来的,他可没有专门干过接生的活儿,又怕自己所写有误,正好为了给这些产婆写培训材料,有她们的实际经验来做补充,那这本书的正确性要高的多。

    由于受到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所限,婴儿出生和抚养阶段死亡率奇高,王静辉这本《产科》对怀孕、分娩和产后全部过程详加论述,尤其是分娩过程和手法,在借鉴了这些产婆的实际经验后,更加完善。

    在王静辉的心中,这些产婆可是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的,她们在王静辉的布局当中异常重要。他虽然不是学历史的,但也知道历史上神宗赵顼的继承人哲宗赵煦在继位地时候可是个孩子,还是由太皇太后高氏来摄政,这对于国家地治理是极为不利的。也正是在哲宗时代。宋朝地政坛彻底进入寿终正寝的时代。

    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虽然不是很有把握来只好英宗父子所患的病症。但延长其生命应该还是可以办到的,但为了保险起见,王静辉把目光投在了颍王赵顼地老婆,王妃向氏肚中已经有七个月的生孕。虽然不知道这一胎是男是女。但这几年盯紧点,总能碰上个男胎,要是把这个孩子的命给保住了,等到神宗完蛋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年龄应该在二十岁左右,有一定的判断力,总好过让个十岁的孩子当皇帝要好的多。

    “神宗活着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二十年的培养,相信未来地大宋皇帝还会继承神宗强国梦想,那样的话历史可就真的要变得面目全非了……”王静辉在想到这个主意后,心中默默的说道。也许这个历史上原本早夭的孩子比哲宗赵煦更加不如。也许是一代明君,这谁也说不好,但如果能够选择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这条路,这样朝好的方面发展的机会还大点。

    王静辉也不知道自己影响历史进程地程度有多大,但这一竹杠插下来,恐怕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历史学博士来到宋朝,也无法把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