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第49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氯气攻击的残酷后,日本朝野无时无刻的在提心吊胆,时刻提防着中国人的下一次毒气袭击,这次是选择在了白天,下一次要是选择在晚上呢?这一段时间真要这些日本人的头面人物来谈谈内心的感受的话,也许用“夜不能寐”这四个字来形容就最恰当了。他们可不知道,这氯气现在生产起来可麻烦的很,就算几个毒气基地日夜生产,干个一年下来,造出的那点氯气,一半都用在日本了。

    胜利已经是一种绝望,那么剩下的选择就是和谈了,可是当初中国宣战时,日本也要求和谈来着,中国都没答应,难道中国真的要置日本于死地不成吗?

    天皇终于下决心做最后的尝试,尝试着和中国进行和谈,可派去中国舰队的使者很快被请了回来,中国方面的态度很强硬,那就是日本必须投降,而且是无条件的投降。

    天皇虽有再战之心,陆军部虽有拼死之意,无奈大势已去,如今中国军队战舰在日本海面任意游弋,大炮可以随心所欲的轰击近海目标,在日本漫长的海岸线上,中国可以随意的进行登陆作战,只要他们愿意。更何况小小的津轻海峡,又怎么能拦阻对面北海道岛上盘踞的十万中国大军。

    万般无奈的天皇终于下达了诏书,并向全国民众宣布,日本投降了,无条件投降了。1895年10月25日,日本宣布投降。从开战到投降,只不过短短的两个月,日本民族用20年累积起来的信心和自尊,就这样轻易的被摧毁了。

    第四部第十六章亚洲战略

    更新时间:2007…8…714:06:00本章字数:3378

    天皇宣读投降诏书之日,日本列岛的上空到处悬挂起了白旗。当得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通知后,盘踞在日本海面的中国舰队在同一时间朝天鸣炮,以示庆祝。将近两百艘战舰的所有火炮同时朝天鸣放三炮,大炮发出的共鸣声响彻了整个东京海面,中国官兵发出的欢呼声响彻了整个日本列岛。

    受降仪式在东海舰队的旗舰“飞扬号”上举行,代表日本前来投降的是陆军部长平沼,平沼迈着颤抖的步伐,艰难的爬上“飞扬号”,冲着邓世昌等受降代表鞠躬,当平沼用微微发抖的手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候,邓世昌也拿起毛笔,在受降书上写下自己的大名。

    作为投降的一方,日本军队也在同一天放下了所有的武器,日本海军全体离开停泊在港湾的战舰,陆军在中国军队登陆后全体向中国军队缴械。根据中国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对日本军队的最高统帅进行惩罚,要求天皇立刻退位,日本从此不再有天皇,日本只能拥有少量的武装人员,总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其中还包括了警察等维持治安的人员,而且日本不得拥有海军,拆除靖国神社,日本在50年内由中国进行托管。

    这些苛刻的条件被日本激进分子得知后,无数人痛哭流涕,剖腹自杀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上街闹事者也有之。不过这闹事者很快就被进驻地中国军队毫不留情的镇压下去。

    中国在日本取得辉煌的胜利,德国在欧洲却没有安么顺利了,在勉强将战线向前推移了几公里后,英法联军表现出了强大德韧劲。他们在马恩河一线稳住了阵脚,把德国人已经并不锐利地进攻挡了下来,并且在局部战场已经开始了反击,交战双方又陷入了拉据战之中。暂时都失去进攻能力德双方都开始大规模德修筑工事。开始了旷日持久德阵地战。

    俄国方面,由于英法德连续请求,加上中国军队在边境上一直没有太大德动作,中国军队又开始对日用兵。俄国也开始大胆德从东线调走两个集团军,在加里西亚发起了一场对奥匈帝国的攻击战役,俄军击中了36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奥匈帝国也投入了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这一战役从9月20日开始,到10月18日告一段落,俄军向前推进了大约300公里,但并没有完成预定的作战目标,双方损失都相当惨重。俄军约25万人,奥匈帝国损失约40万人,总的来说俄军占到了一点便宜。该战役结束后,德国在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同盟奥匈帝国地军事力量收到了严重的削弱,这也迫使德军从西线战场抽调兵力增援奥匈帝国,从而大大的缓解了英法的压力。奥匈帝国的惨败导致了整个欧洲战场形势的转变,德国政府一面紧急增援奥匈帝国,一面要求中国政府尽快出兵,从俄国人的背后发起进攻,而这时候中国政府的领导任务杨一和他的幕僚们,却已经把眼睛转向了另一个战场。

    北京,三军统帅部。

    很多人对杨一采用这个名字并不是很理解,毕竟空军这个概念现在还是很模糊地,各国都还没有出现空军这一新的力量。可是,每当杨一眼睛投向地图上中国西北的沙漠中时,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三军统帅部在1895年底面临一个选择,在日本投降后,中国军队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谁?很多人很自然的想起了俄国,中国和俄国有漫长的边境线,中国在边境上部署百万大军,这半年来中国源源不断的向边境上运送大量的作战物资,还有中国的盟国德国的再三请求,这一切都可以成为理由。

    1985年12约10日,在日本投降的一个多月内,杨一和他的幕僚们又要发动下一次进攻了。杨一端坐在位置上,其属下分坐两边,由总参谋长李秀成向与会的诸位传达新的作战命令。

    “日本投降后,我们身边最大的威胁已经消除,虽然为了继续控制日本,我们必须投入海陆军二十万,但这对我国整体军事力量的影响并不大。

    由于欧洲战场的日益激烈,英国人在大西洋上的航线遭到了德国潜艇的疯狂袭击,不得不抽调大量德海军力量进行护航,加上英国要对德国海军进行封锁,这就造成了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兵力极为空虚,目前英国在印度及西亚海军不过东印度舰队一支力量,陆军不过10万。这就为我军进军造成了有力的时机。

    兵法云:避实就虚,眼下俄国人在远东仍然有重兵80万,一旦我军挥师西进,必然会造成重大伤亡,鉴于德军仍然有实力与英法俄三国周旋,统帅部拟定新的作战计划,目标为印度及西亚阿拉伯地区。

    该作战计划的第一步,我军集中南海、东海两支舰队的主力,对盘踞在印度的东印度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海军得手后,我军陆军将在加尔各答一带进行登陆。海军出战的同时,我西南军区10万将士,将从西南边境实施主动出击,目标指指新德里。印度问题解决后,我军将分海路并进,挥师西亚。

    进军西亚就是我军战略的第二步了。”

    李秀成讲到这,杨一挥了挥手道:“各位,印度人民长期受英国的殖民统治,现在就等着我们去解放呢,印度是英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也是其海外收入的一个巨大的来源,一定要打掉英国在亚洲的这一最后的堡垒。”

    杨一说完,示意李秀成继续。

    1895年12月15日,中国海军在新加坡完成了所有作战的准备,西藏,西南军区10万大军也进入了各自的攻击位置。

    12月15日凌晨,新机迫军港内烟雾弥漫,一艘艘中国军舰驶出马六甲海峡,直奔英国驻印度的东印度舰队基地加尔各答杀将过去。

    上午8点,我西南军区十万大军从达旺出发,越过中印边境。英国在印度驻军对外号称5万,但其军队主要驻扎在新德里及加尔各答一带,中印边境上只有1万印度兵凭借险要地形进行防御。由于印度对士兵的不信任,印度士兵数量也不过三十万,而且装备低劣,部队士气也极为低落,根本没有战斗力,平时作为维持地方治安的力量还可以,一旦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国军队交手,可以说不堪一击。

    西南边境地形险要,道路艰难,我军补给线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所谓10万大军,其实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过3万,其他的全是当地征集的民夫,任务是负责为进攻部队运送弹药给养。

    我西南将士沿途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抵抗,印度军队一经交战,我军迫击炮一轰,印度士兵大部分便丢下武器,掉头就跑,即使有少量零星的抵抗,只要稍微进攻一下,印度士兵一颗作鸟兽散。我军将士对逃跑的印度士兵不予理睬,越过边境后快速推进,三日后占领印度东部重镇西隆。

    习惯了被奴役的印度人,对我军的来到也并不反抗,由于我军一路秋毫无犯,当地印度居民对我军持观望态度,凡我军所到之处,印度人纷纷躲进屋子,关门了事。

    中国军队在西隆遭遇到了英军第一次有组织的抵抗,一千英军胁迫三万印度士兵,妄图凭借临时修筑的防御工事依托城市进行抵抗。我军一通猛打,那些拿着垃圾步枪的印度士兵根本就抵挡不住,三万印度士兵象赶鸭子似的四散而逃,负隅顽抗的1千英军也在半天内被消灭。

    12月15日下午2点,我联合舰队在加尔各答海域堵上了英国东印度舰队,英国人根本就没想到我军会在这时候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印度舰队慌乱间进行抵抗。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中国联合舰队的30艘战列舰,3艘装甲巡洋舰,60艘驱逐舰对阵英国东印度舰队的5艘战列舰,15艘驱逐舰,这简直是大炮打蚊子。短短的一个小时后,英国海军在印度的一点单薄的力量顿时被击的粉碎。英国战列舰全部被击沉,驱逐舰有10艘被击沉,5艘受伤后投降。

    中国军队出兵印度,这大大的出乎了英国人的预料,他们没想到中国军队居然舍近求远,绕过大海来打印度,对在欧洲苦战的德国人不予援助。按照英国人的思维,这时候中国军队应该紧急出动,朝俄军背后发起进攻来缓解德国的压力。哪想到中国政府打的算盘居然是让欧洲列强继续血拼,中国趁机在亚洲扩充势力范围。

    三万大军占领西隆后,继续朝西南挺进,直指加尔各答。20日,我两路人马在加尔各答会师,这时候中国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在加尔各答以及轻松登陆3万人。

    没有了舰队支持的加尔各答,根本没有能力抵抗中国军队的登陆攻击,而一向以海军世界第一自居的英国,在印度沿海根本没有修筑像样的海防炮台,更别说什么登陆防御战了,英军海军被击溃后,三千英国士兵立刻大踏步后退,朝新德里逃去了。

    第四部第十七章复国者

    更新时间:2007…8…714:06:00本章字数:5183

    上海的冬天就是这样,太阳很好的时候,来自海面上的海风吹的行人缩着脖子,带着围巾。不过1895年的冬天似乎被人们的热情包围了,变的温暖了许多。自从中国参战后,不断胜利的消息刺激着国内民众的信心,大街上到处可见庆祝我军胜利的标语,广播里不断的重复着雄壮的国歌和军歌,军队在接墒的征兵处成了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地方,大群的年轻人围拢在那要求参军,年轻人到战场上建功立业似乎成为了今年流行的主旋律。

    一身戎装,英俊挺拔的沈阳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招来无数姑娘们爱慕的眼神。只可惜沈阳对这些目光并不在意,只是呆呆的站在一座独门小院的门口。这里曾经有沈阳记忆中最温暖的夜晚,最消魂的时刻。

    日本投降后,第一混成旅直接在日本装船南下了,旅长沈阳却接到命令,回上海接收新兵员。到了上海军部却让沈阳休息两天,无聊的沈阳在街上漫步,不知不觉中就走到这了。

    神情有几分凄楚的沈阳站在这,除了招来爱慕的眼神,也给来往的行人们增添了几分遐想,一个肩抗准将军衔的年轻人,出现在这,又怎么不让别人去猜想智力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

    “还在想她么?真要是放不下,我可以给你假期,回北京去看她。”一个沈阳熟悉的声音从沈阳背后传来,沈阳回头,先是一喜,但随即便神情黯淡下来。

    一身便装的杨一站在沈阳面前,寒风中已经略显老迈的杨一打了一个哆嗦,沈阳心中一痛,赶紧上前扶住父亲道:“父亲,外面风大,我们找个地方坐下说话吧。”沈阳知道。杨一这时候出现在上海必定是有大事。沈阳没想错,杨一到上海是有事,但沈阳还是错了,这次杨一到上海,说是专门冲沈阳来的,也不算过分。在杨一心里,沈阳的事情也许才是最大的事情,毕竟杨一在沈阳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

    找了间幽静的咖啡屋,从临街的玻璃窗子上,可以清楚的看见来往行人匆忙的脚步。沈阳看着老迈的杨一,原本已经说到嘴边的话又缩了回去。

    杨一似乎知道沈阳在想什么,微微一笑道:“问吧,我来上海就是给你答案的。”沈阳先是朝四周看看,发现几个熟悉的身影已经在周围的几个位置坐了下来,从多个角度形成了对这个桌子最好的保护。沈阳这才放心的看着杨一道:“父亲,我现在以一个儿子的身份请教您,扎晃大火,东京的毒气弹,这我都可以理解,毕竟是为了战争的胜利,有时候是需要不择手段。但是日本既然已经投降,为什么30万日本军人会被押送回到中国,还有,在日本强行征召的70万的青壮男子做民夫。这些都太不人道了吧?难道在日本不能建战俘集中营?对日本这个小国来说,100万的男子以为着什么?您应该很清楚。”

    “沈阳,作为一个军人,你已经很成熟了。但作为一个政客,一个国家领导人,你还远远不够。日本这个民族,我必须时刻提防它。日本从隋唐两朝开始同中国交流向中国学习,他们从中国得到了无数的好处,但他们却无时不刻的想要侵略中国,开始中国太强大,他们不敢。到了明朝,他们就敢在沿海烧杀抢掠,他们就敢入侵朝鲜,到了清朝末年,他们居然还要霸占我国的属国硫球,像这样狼子野心的邻居,我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大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杨一突然觉得自己最后的结束语有点熟悉,想了想笑了起来。其实还有很多话杨一不能说,说出来太惊世骇俗,不过杨一觉得上面这些理由,就足够了。但沈阳觉得理由还不够:“难道就是因为这些,您就对日本下此毒手?您要知道,这样一来,日本国内会有多少家庭挨饿,多少工厂找不到工人?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沈阳还是不明白,在国内,甚至在中国周边国家,一向以宽仁着称的父亲,一旦面对日本,下起手来毫不留情,而且一下比一下狠。

    “沈阳,有一点你要注意到,这些年来,中国的周边国家基本都已经加入了以中国为首的东亚联盟,只有日本,一直在找借口推三阻四,并且不断在扩充武力,德国刚刚陷入两线作战,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去强占德国的殖民地,真要是我们和欧洲打的热闹,脱不开手的时候,日本联合美国从我们背后来那么一下,后果是什么你应该很清楚,所以日本这个后患,绝对不能留,而且还要断根!”

    沈阳虽然觉得杨一有点强词夺理,但又隐隐觉得杨一说的都在点子上,想反驳却根本找不到破绽。杨一不等沈阳再说,直接继续到:“沈阳准将,现在我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命令你,今天一天都跟着我,去接收你的新手下。”

    沈阳立刻站起立正道:“是,总统阁下!”沈阳的声音很大,说完才发现自己犯的错误了,这时候整个咖啡屋里的人都盯着沈阳和杨一看,周围的警卫们赶紧都站了起来,生怕会有人对杨一不利。

    人们很快就认出杨一了,这些年杨一的画像挂满了全国,再加上一个将军对杨一敬礼立正,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但人们似乎都没有太多的举动,只是坐在原地,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杨一,突然有人低声喊道:“总统万岁!领袖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顿时整个咖啡屋都热闹起来,口号此起彼伏。杨一笑着站了起来,慢慢的朝外面走去,人们都不离开座位,原地站在那喊着,很多人眼睛里都饱含着泪水,杨一留给上海这个城市太多故事了,从新军组建,到威镇两江。到统一全国。杨一的一切在上海人看来,都是从上海开始的,杨一的传奇从上海开始,杨一的老家就在上海,杨一是上海人永远的骄傲。

    咖啡屋的老板这时候已经开心的像个傻子一样站在那了,他和所有的客人一样,眼睛里热泪盈眶,嘴巴里不停的喊着口号。

    当杨一迈出咖啡屋时。路边的行人已经都被惊动了,纷纷驻足观望,当他们听清楚口号时,再看见杨一从里面走了出来,顿时整个街道都沸腾了,行人纷纷高呼着口号围拢上来,“总统万岁!”的声音响彻了整个上海的上空。

    看着门口越聚越多的人们,沈阳不住的暗暗叫苦,自己一嗓子惹来了这么多人。真要是其中有心怀叵测之徒,伤到了杨一,自己的罪过就大了。沈阳是这样想的,跟在杨一身边的四个警卫也是这样想的,他们比沈阳还着急,早就快速的发出信号,让周围隐蔽保护的兄弟们过来接应,一辆豪华轿车已经停在门口,不过杨一却没有立刻上车,而是面带微笑,不住的朝围拢过来的人们挥手。

    杨一做了个手势,周围的人们立刻就安静下来,看者黑压压的人群,杨一开口说到:“上海的老乡们,下午好!”呼啦一下,热烈的掌声顿时响了起来。这时候这条道路早就被堵上了,开车的和做车的听说总统在前面讲话,丢下汽车就想挤进去,挤不进去干脆就站在车顶上看。最紧张的也许就是这条街上的警察了,先赶到的早就在杨一的前面组织起人墙,把杨一和他的汽车挡了起来。

    “上海,可以说就是我的家乡,上海人民对新中国作出了无数的贡献和牺牲,今天我来到这,首先要感谢上海人民!如今国家又面临一场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战争,上海的市民们国家需要你们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相信上海人民会做的比以前更好!”也许是临时组织语言,杨一觉得自己说的全是废话,不过杨一知道,自己自从当上了国家总统,在民众面前说的又有多少不是废话?民众的热情就是被废话激励起来的。杨一说完后,一个黑衣人站在杨一面前,大声喊道:“各位,总统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请大家让开道路。”呼啦一下,所有的人们都自觉的向两边后退,让出一条路来。

    杨一微笑着钻进汽车,也赶紧跟上,汽车在人群中缓慢的行驶,这时候闻讯赶来的大队警察早已经在前面开道,汽车越开越快,终于离开围拢的人群,这时候车上的和两个警卫才算安下心来。

    杨一突然出现在上海一个咖啡屋,这顿时成为整个上海最热门的话题,无数的传闻流传开来,什么杨一故地重游,那咖啡屋曾经是杨一和沈家小姐约会的地方拉;什么杨一微服出巡,上海又将掀起廉政风暴;总统现身上海和民众交流感情了,等等传闻不一,弄的上海政府如临大敌。这一切都是沈阳和杨一始料不及的,唯一的收益者就是那位咖啡屋的老板了,第二天就找人做了块巨大而崭新的招牌,上书五个大字:“领袖咖啡屋”就连咖啡屋里所有的油画都撤了个干净,全部换成了杨一的画像。

    人们还在讨论杨一突然出现这一话题时,沈阳跟着杨一见到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和一群特殊的士兵。

    上海,崇明岛,某秘密军营。

    杨一把沈阳带到这的时候,沈阳看见了一群白皮肤,高鼻梁的异国军人在迎接他的到来。整个军营是全封闭的,崇明岛四周都建起了围墙,附近的海面上有战舰游弋,沈阳一直以为这是个监狱,没想到这里是一个完全由外国人驻扎的军营。

    “总统先生!太感谢您了,这一天我们等的太久了。”为首的一位老人冲到杨一面前,紧紧的握住杨一的手,饱含泪水的说道。沈阳再看看前来迎接的几位军人,他们虽然没有掉眼泪,但眼睛都红红的,除了充满感激,还有一种坚毅。

    “斯密斯,我的老朋友,别这样!应该说抱歉的是我啊。让你们等了快30年了。30年啊,我们都老了。”杨一拍拍斯密斯的肩膀,感慨万千的说。

    “是啊,我们都老了,上不了战场了,但是我们还有儿子,还有孙子。”说着斯密斯转身指了指军营内列队整齐在那等待的士兵道:“我的儿子,孙子都在里面。他们都愿意为犹太人复国去牺牲。不止他们,还有无数犹太人都愿意为这一天牺牲,我们不怕等待,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都愿意等待,等待着为这一天去牺牲。现在,我们终于等来了。杨,我代表全世界的犹太人感谢您,请您接受全世界犹太人最高的敬意!”斯密斯说完朝杨一深深的鞠躬,他身后的军人们也都朝杨一立正敬礼,神情庄严而肃穆。

    杨一扶起斯密斯道:“斯密斯,请记住,我们永远是朋友!”

    斯密斯颤巍巍的说道:“是啊!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永远是朋友!”

    这时候军营内列队的士兵们整齐而响亮的喊道:“朋友!朋友!朋友!”

    沈阳虽然还不清楚杨一让自己来做什么,但却明白的知道,杨一要自己做的一切和这些犹太人有密切的关系。果然,杨一在喊声停止后对斯密斯道:“斯密斯,为了我军能更好的配合你们的行动,我决定由第一混成旅组成一支志愿军,配合你们的复国战争。这位是第一混成旅的旅长,我的爱子沈阳,他将负责配合你们的行动。另外我将组织一支特混舰队,由40艘战舰组成。负责你们海上的安全,并给犹太人的船队护航。”说着杨一转身指了指沈阳。

    杨一这一举动让所有在场的犹太人惊呆了,派自己的儿子来帮助犹太人,这是对犹太人多大的信任啊。犹太军官们和斯密斯互相看看,又看看微笑的杨一。斯密斯突然给杨一跪下道:“谢谢,太谢谢了!”接着全提犹太军人都给杨一跪了下来,包括军营里的全体官兵。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杨一最多是支援他们武器,给他们提供军事物资上的援助,就很充分了。现在杨一不但派军队配合,派舰队支援,还把自己的爱子派来了,精明的犹太人早就知道,沈阳是杨一内定的接班人,杨一这样做无疑是把犹太人的利益和中国人的利益紧紧的绑在了一起。

    多年来,犹太人在中国的帮助下,组建了自己的陆军和海军,海军虽然只有20艘战舰,但这一切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给于犹太人的。如果说以前犹太人把和中国的合作作为一种利益上的合作,还有互相利用的成分在内的话,那么现在,他们把杨一当成了犹太人最大的恩人了。

    接下来杨一在斯密斯的陪同下,开始检阅了犹太人的部队,沈阳看着这些犹太人的军队也暗暗吃惊,犹太军队的装备比起中国军队毫不逊色,清一色的中华1型半自动步枪,再看看这些犹太士兵,全都是斗志昂扬,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猛虎。

    离开崇明岛回到上海,杨一才把一切都告诉了沈阳,沈阳才知道,这些年中国飞速的发展和犹太人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有紧密的联系,犹太人在中国居然组建了三个步兵师,两个混成旅,加上海军,犹太人的军队居然多达10万人,这是沈阳没有想到的。

    杨一和沈阳谈了很多,眼下土耳其在和俄国人的作战中,连连败北,损失惨重,近东的殖民地损失殆尽,中国军队在印度的战役结束后,立刻会向近东出兵,犹太人将配合中国军队作战,不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复国,而中国需要的是阿拉伯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

    接下来的几天,沈阳更忙碌了,不断的在接收分割自己的新部队,一个重炮团,两个步兵团,当沈阳觉得应该够的时候,杨一又塞过来一个特种作战大队,一个化学炮兵营。一时间沈阳的第一混成旅兵强马壮,称为一个独立师都不过分,看来杨一为了沈阳,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犹太人和沈阳的部队不断的集结,等待出发的命令,这时候的印度战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的进展之快,完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计划中要两个月才能结束的印度战场,在一个月内就有了结果,这让在上海的沈阳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沈阳还在熟悉新部队。

    第四部第十八章印度

    更新时间:2007…8…714:07:00本章字数:10974

    印度,中国政府没想到,英国政府也没想到。战局发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西南军区两个师三万人在和登陆部队会师后,几乎没有任何消耗的两个师,不等登陆部队完全上岸,补充了弹药和干粮后,立刻西进。用西南老将军冯子才的话来说,兵贵神速,战机不能等。

    西南大军利用英国人还没来得及破化的铁路,把部队装车后立刻就扑向印度中部重镇坎普尔,第二天海军的陆战一师完全登陆后,发现冯子才带着部队已经杀向坎普尔,立刻电报联系上冯子才。冯子才这一路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走的时候从海军借的两个工兵连根本就没派上用场,自己的工兵部队都没活干呢。

    英国在印度虽然号称10万大军,但分布极散,加尔各答,孟买,坎普尔,新德里都有驻军,其中数新德里和孟?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