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第19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俪远去。杨一不由感慨中华民族的悠久与博大,心中振兴中华的愿望更加迫切。这时候的西方列强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进入电气化革命的时代,中国已经远远的落在了后面,时间紧迫啊,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国内的问题,才能腾出手来再一次击退列强的报复,然后全面发展国内的工业,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中国带入世界一流的强国行列之中。想到这些,杨一朝南面极目远眺,李秀成这时候在做什么?渡过黄河了吗?杨一这时候又一次深深感到无线电报的重要性。今后要下大力推行在电气化的进程了。也不知道霍夫曼和史密斯回到上海没有?

    杨一头也不回的对身边的张键说道:“通知鬼子六,我们如期占领山海关,一切就看他自己的了啦。”

    天色虽然已经黑了,但黄河渡口上依旧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一支支火把将渡口照的透亮,一艘艘渡船停靠在渡口,新军士兵不断的登上渡船河。河面上还架有两座浮桥,辎重和炮兵部队沿着浮桥不断的朝黄河北面而去。浑浊的河水在急促的流淌,水面上偶尔能看见旋涡在流转,不时还返起几朵浪花,拍打在摇曳浮桥上。多亏老天帮忙,这一个多月来,黄河流域并没有多少降雨,黄河的水面不高,水流也不是很急,先头部队这才得以顺利的搭起两座浮桥。9月的黄河显得要平静许多,只是今天天气闷的吓人,河面上连风也很少,李秀成预感到将有暴雨来临,如果不及时过河,部队有可能就被阻挡在这黄河的南岸。

    155毫米榴弹炮在驮马的牵引下艰难的在浮桥上行进,沉重的炮身压在浮桥的木版上哑哑做响,前面是牲口拉,后面是士兵们喊着号子用杠子在抗,部队在浮桥上缓慢的向前移动。

    李秀成站在岸边的一个高处,默默的看着过河的部队,表面上看起来,李秀成很沉着,其实心里却急的不行,万一要耽误了杨督帅的大事,自己真的是无颜面对杨一。

    “大哥,部队都过去一大半了,你也该过去了。”李时贤总是喜欢在人前称呼李秀成为大哥,借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李秀成眉头皱了一下,低声说道:“以后在众人面前别叫我大哥,这样影响不好。”李时贤被说的脸一红,诺诺低声道:“人家习惯了嘛。”

    对这个弟弟李秀成是很疼爱的,有时候拿他也没什么办法,也只好随他去,不过今天却显得格外的严厉,沉声说道:“习惯了也得给我改。”李秀成正想多说两句,赖汉英走了过来。这个洪秀全的大舅子,如今以没有往日的荣光,全靠着李秀成在的照顾才有现在的地位,他对李秀成还是很尊敬的,所以赖汉英很严肃的先对着李秀成敬了个军礼,这才报告道:“大人,重炮部队已经全部过河,请您指示。”听到行动最缓慢的重炮都已经过河,李秀成心里的石头也放了下来。

    “很好,命令全军,渡河之后,加快行军速度,一定要在杨督帅规定的时间内赶到北京城下。如有违抗军令者,就地正法。”李秀成说完不由朝北京的方向看了看,也不知道杨一的部队到了哪了。李秀成冷冷的话语听的赖汉英和李时贤一阵发冷,都不约而同的敬礼,然后离开李秀成,回到自己的部队中去,督促士兵们加快行动的步伐。

    远处的天空笼罩在黑暗中,大地也在这压抑的夜里无声的忍耐。天空中闪过一道亮光,接着轰隆一声,一个闷雷响起,河面上开始有微风吹来,风越吹越大,闪电与累声也越来越频繁。李秀成暗道:要变天了。

    &a;&a;&a;&a;&a;&a;&a;&a;

    山海关下,天空终于被黑夜笼罩,新军的士兵们点起篝火,按各自所属的单位围坐在篝火旁。在篝火的照明下,可以依稀看见昔日驻军留下的痕迹。清军在这驻扎的部队不多,军营也小的可怜,新军的士兵们只好露宿在这雄关之下。

    军营里一座略显破败的房间内,杨一,张键,聂士成围坐在一盏摇晃的马灯前。杨一郑重的面对聂士成道:“公亭,出了这山海关就是关外,关外是清朝龙兴的地方,你引两万兵马,半年之内,一定要给我扫平东北。”

    “请先生放心,聂士成一定不负先生期望。只是先生您只留下万兵马,是不是少了点?”聂士成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一直以来,聂士成和刘铭传都称杨一为先生,这个习惯一直到他们老的时候也还是如此。杨一每每听到这个称呼,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杨一知道,这是刘铭传和聂士成不愿意和自己大生分,他们更愿意把杨一当成一个亲人,一个兄长,一个老师。

    “公亭,如今形势紧迫,洋人在中国吃了亏,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来报复。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洋人杀到前安定国内,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东北地方太大,且冬天寒冷,新军兄弟多为南方人,我怕他们不能适应这的气候。你只管带这兄弟们前面冲杀,我会派5000人马押送冬衣跟上你。”

    “多谢先生关怀,聂士成一定拼死报答先生知遇之情。”感到任务艰巨,聂士成一脸肃穆的神情回答杨一的话。

    杨一赶紧笑了笑,缓和下气氛,然后拍拍聂士成的肩膀道:“公亭,我可不要你去拼命,记住了,要充分利用民心。部队所到之处,不光是要打仗,还要大力推广我在江南推行的新农业政策,劝减租息,查有罪大恶极的土豪,坚决好不留情的给予镇压。要把各地的百姓都调动起来,把他们武装起来,让他们成为我军的预备队。还有,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个好汉三个帮嘛。”说到这里,杨一觉得口干,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我最担心的是俄罗斯人,一但英法联军再次杀到,俄罗斯人一定会出兵东北,到时候你必将和他们直接面队。我的意见是,一旦开战,不可以硬拼,应当诱敌深入,利用东北广大的战场,将老毛子各个击破。”杨一说到这,张键也插了一句:“公亭,此去关外,凡事都得你自己小心,要及时把情报传给大人,今后你就是这东北王,东北的一切都看你的了。”作为杨一的首席谋士,张键觉得有必要提醒杨一,要提防手下拥兵自重,以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他接过话,一面是想敲打一下聂士成,一面是想提醒杨一。

    杨一当然知道张键是好心,杨一一贯把聂士成和刘铭传当兄弟看,对他们也是信任有加。张键话里的含义杨一很清楚,但杨一对张键在这个时候说这番话还是感到一丝的不满,只是杨一一向尊敬张键,不好说明白,便怪怪的看了张键一眼,表示自己的不满。

    张键从杨一的眼神里看出了不满,但他还是很决就额的用眼神回答杨一,自己说的这一切都是很有必要的。两人的目光交错一下后,都各自缩了回去,表示了互相的理解。

    又是一个早晨来临,鬼子六奕忻在忙碌了一夜后,终于等到了皇帝要返驾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奕忻等待多日的一天就要来到。九门提督已经换成自己的人,通州的十万大军也有五万人马悄悄的进了北京城,另外的五万也在城外埋伏好,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等着咸丰自投罗网了。奕忻仿佛看见权利在向自己不停的招手。

    虽然一切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变化,但奕忻还是感觉了一丝的不安,只是还不清楚,这不安来自何方。

    正文第二部三十八章京华风云(1)

    更新时间:2006…8…823:43:00本章字数:3177

    官道依旧是黄土铺上一层,上面洒上净水,再以细沙匀称的铺上薄薄的一层,最难得的是沿途居然还有些官僚士绅在道路的两旁迎接,磕头作揖,三呼万岁者络绎不绝。

    较之离开北京时的匆忙和落魄,咸丰皇帝回京的仪仗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气派,当初走的时候太狼狈,有损皇家的威仪,现在自然要找回一些。

    咸丰皇帝回京的日子选择的不错,是钦天监监正早就选好的良辰吉日。皇咸丰帝的车驾一路走来,天公倒也作美,一派万里无云秋高气爽。也许是好天气的缘故,再加上一点好心情,咸丰居然偶尔从车驾里探出头来,向两旁的人们挥手点头,以表示皇恩的浩荡。迎接的人们也因为得见天颜,都激动的跪伏在地上,“吾皇万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皇帝回京,御林军的士兵们一个个身穿威风的盔甲,手持闪亮的刀枪,各种鲜亮的旗帜在风中飞舞,喧天的锣鼓震的大地也为之震动,整个銮驾的队伍绵延数里,真是好不热闹。咸丰皇帝虽然归心似箭,可走的太匆忙又有损帝王的威仪,皇帝就应该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尽管銮驾已经走的很快,但从承德到北京,还是走了整整四天,和离开时的北京到承德比起来,这真是“快”的很啊。

    四天,这四天里杨一已经派聂士成出师东北,李秀成也在暴雨的来临前全军渡过黄河,正急速的往北京赶来。同样是这四天,北京城里的奕忻一直处在一种焦虑的等待之中,虽然一切都以在掌握之中,但奕忻还是担心夜长梦多。四天时间其实并不算长,可对于六王爷奕忻来说,似乎已经过了四年。

    北京城在落日的余辉中又迎来了一个黄昏,夕阳草草的照在北京城的郊外,秋末的北京多少显得有些萧索,枝头的树叶已经凋零,官道旁的枯草在夕阳浸泡的红色里哆嗦。秋风吹来,卷起阵阵尘土,迷漫了路人的眼睛。就在这么一个黄昏里,咸丰皇帝终于回到了北京。十里长亭外,留守北京的六王爷奕忻,早早的就领着六在北京的官员们在等待着皇帝的归来。

    迎接的仪式很气派,礼炮响后,三十六个吹鼓手使劲的吹响那长长的喇叭,乐队也奏起了祥瑞的曲调。奕忻领着官员们跪在了道路两旁,迎接九五之尊的咸丰皇帝回到北京。

    咸丰皇帝对这一切看起来很满意,也许是由于旅途的劳累,咸丰并没有多说什么,之是嘉勉了奕忻和其他官员几句,就匆忙的回到了紫禁城。回到紫禁城的咸丰在才感到了安心,一切看起来都没有变化,北京还是北京,紫禁城还是紫禁城,守卫紫禁城的还是忠心耿耿的一万御林军。随皇帝到承德的丰台大营里的两万人马,也照旧回到了营地,继续拱卫着北京城里的皇帝。一切都和走的时候一样,平静而沉闷。

    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夜晚,咸丰并没有召见他那个守卫北京查呢感的弟弟,而是把自己的亲信军机大臣们都叫到了宫里。

    未时一过,分散躲藏在北京外城里的五万人马,便悄悄的进入各自的预定位置,远远的把紫禁城慢慢的围了起来。

    丰台大营的士兵们经过几天行军的劳累后,除了一些例行巡逻的士兵,其他人都早遭到休息去了。整个丰台大营只有门口和中军大帐才有几盏灯火。整个驻地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回到北京的士兵们也暂时卸下了保护皇帝的重任,睡的都很安心,就连门口站岗的士兵也都抱着刀枪在打着瞌睡,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丰台大营已经被团团包围。

    “肃顺,你连夜让手下去查清楚,老六在朕离开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还有,他是不是和杨一达成了默契,让御林军都打起精神来,我看这奕忻表现的有些不正常。”咸丰说这话是有他的道理的,自己这个弟弟,从小就聪明,深的道光皇帝的喜爱,要不是自己下手快,这皇帝的位置还不知道是谁的呢?今天奕忻在迎接自己的时候,那笑容看起来是由衷的,并不象的装出来的,自己回到北京,他有什么好高兴的?开始的时候咸丰还没觉得什么,可是越想越觉得不对,于是连夜把肃顺他们都叫了过来。打算商量一下,先把情况弄清楚再说。

    “既然如此,皇上,臣以为应该立刻派人去丰台大营,让他们别松懈,以免误事。”素顺连忙补充皇帝的意见。其他人也虽然没觉鬼子六有什么不对,但皇帝毕竟是鬼子六的亲兄弟,他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

    君臣们正商量着呢,忽然城里一声炮响,接着就是一阵阵密集的炮声和喊杀声传来。咸丰和大臣们惊恐万分,都面露惊慌之色。

    “来人。”咸丰疯狂的大声叫道:

    “奴才在。”一个侍卫出现在门口,跪倒行礼回应咸丰。

    “给我速速打探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先锋慌乱的下着命令。

    就在咸丰皇帝他们惊慌失措的时候,鬼子六奕忻发动了蓄谋以久的政变。再在先锋还在承德的时候奕忻就已经在外城的普通居民区埋伏下了五万大军。原先的居民都被奕忻的手下押了起来,等事变结束才放出来。

    未时一过,等待多日的奕忻再也按耐不住,立刻就下令发动政变。

    五万大军分四路把紫禁城围了起来,一门门洋人留下的大炮也架在了崇文门外,对着守卫内城的御林军就是一顿猛轰。

    丰台大营,城内的炮声一起,这里也打响了,杨一便宜处理给奕忻的洋枪洋炮,虽然比起新军的武器还有一点差距,洋枪的数量也才几千支,但对付这些拿着冷兵器的清军是绰绰有余的。一阵炮火之后,丰台大营里顿时火光一片,以木头为框架的兵营很快就燃烧起来,沉睡中的士兵很多好没有清醒,就已经倒在火海之中。密集的炮火持续了很久,大营里的士兵们如同丧家之犬,在大营内四处躲藏,到处是衣冠不整的士兵在奔跑,到处可以听到受伤的士兵在惨叫。丰台大营里的部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京城,无论训练和装备,都是清军较好的,平时训练也抓的比较紧,有相当的战斗力。负责围攻丰台大营的是原来通州城里的将军谭青。胜保被弄死后,鬼子六就许给他高官厚赂,让他带着部队跟着奕忻干。谭青也没得选择,只能上了鬼子六的船。

    丰台大营里的士兵在慌乱之中,还是组织起了一些抵抗,只可惜这些骑马拿刀的士兵,还没有靠近外面的敌人,就被一阵阵排枪打倒在地。洋枪洋炮用来对付这些清军还是很好使的。微弱的抵抗过后,士兵们都放弃了抵抗,丰台大营落入谭青的手中,谭青留下大军打扫战场,自己带着全部的洋枪,赶往北京,支援城里的战斗。

    北京城里的战斗是在奕忻亲自指挥的,骑着心爱的骏马,穿着当年道光皇帝赏赐的盔甲,奕忻杀气腾腾的指挥着手下,杀向内城里抵抗的御林军。御林军是保卫皇帝的最后一只武装力量,对皇帝的忠诚是绝对的,凭借着内城的城墙,对攻击的叛军进行着殊死的抵抗。

    城内的战斗远远没有城外丰台大营的战斗来的顺利,尽管奕忻的部队五倍于御林军,但城内建筑密布,大部队不容易展开,人多的优势一时还难以得到发挥。

    进攻的部队疯狂的向内城进攻,由于奕忻把大部分洋枪都集中到城外,对付丰台大营里的两万人马,城内的部队手中除了有十几门洋炮外,在其他武器上并没有多少优势,甚至还不如御林军,至少御林军还有个神机营,还有三千支抬枪。

    崇文门外,叛军在奕忻的督促下,一次又一次的想紫禁城方向发起进攻,但很快就被一阵阵的排枪和箭镞打了回来,十多次进攻的结果是数千士兵倒在血泊中。尽管叛军损失不小,但御林军的伤亡也不小,而且叛军是从四面向内城发起进攻的,御林军人少,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也只能放弃内城,退缩到皇宫紫禁城内进行抵抗。

    皇宫里的咸丰已经彻底的陷入慌乱之中,大内侍卫很快就弄清楚是鬼子六领着人造反了,咸丰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这次的行动可能是蓄谋以久的,同伙可能就是杨一。

    “皇上,叛军已经打到皇宫外了,奴才恳请皇上答应,让奴才带着兄弟们,护着皇上杀出北京城。“御前侍卫统领图先跪倒在咸丰面前,再一次求咸丰离开皇宫。

    “不,我不走,我哪都不去,这皇位是我的,谁也夺不去。”咸丰歇斯底里的叫着,这时候咸丰早就忘了帝王的威仪了,一把将案台上的文房四宝都扫到了地上。

    正文第二部第三十八章京华风云(2)

    更新时间:2006…8…823:43:00本章字数:3266

    肃顺等大臣见咸丰如此,一起跪下求咸丰道:“皇上,您乃一过国之君,您一定不能有事啊。”这些大臣们日里虽然腐败,但他们的骨子里对咸丰还是绝对忠诚的。在这时候倒也显出他们对咸丰皇帝的忠心。

    “皇上,只要你逃出北京,就能够四起勤王之兵,在回头收拾天下也不迟啊,您有是没了,这大清的天下就完了。”肃顺把头在地上磕的砰砰作响,其余几个纷纷效仿。

    咸丰摆摆手道:“没用的,老六这一次计划如此周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是不会让我活着离开北京的。”咸丰脸上一付无奈的表情,不由想起当初自己勾结肃顺等人,用手段夺取皇帝宝座的时光。坐在龙椅上,咸丰恋恋不舍的抚摩着这把象征天下第一人的椅子,也不知道自己还不能在这位置上坐几天了。

    出生在帝王家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清朝入关以来,单这皇帝位置的争夺,每朝每代都是在一片勾心斗角,刀光血影中展开。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这皇帝的位置,也不知道多少人把性命都丢了。从顺治到圣祖康熙,从雍正到乾隆,哪朝哪代没有权利的角斗。咸丰现在只是恨,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就杀了奕忻,留到现在成了祸害。

    皇城之外的喊杀声越来越激烈了,御林军的将士们还在拼死的捍卫着皇帝和自身的荣誉,凭借的皇宫的高墙,把叛军死死的挡在外面。

    咸丰皇帝突然感到一种轻松,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一种放弃所以一切的轻松。这时候的先锋居然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看着大臣们依旧在地上磕头,说着让自己离开的话,咸丰仿佛进入了一种入定的状态,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再和自己有关系,世界在这一瞬间变的清明了。咸丰第一次发现自己居然也能进入这样一种超脱的状态。

    “图先。”咸丰缓慢而坚定的叫自己的御前侍卫统领。

    “奴才在!”图先赶紧给咸丰跪下,等待咸丰的命令。

    “你立刻到后宫去,传我的口喻,把兰贵妃和皇子带到这乾清宫来。”

    “查!奴才这就去办。”图先说着就离开往后宫而去。

    咸丰慢慢的展开一卷黄绫,从桌子上拿起毛笔,刚想写点什么,才发现砚台上的墨还没磨好。肃顺赶紧上前去拿起墨就磨上了。

    这一刻的咸丰居然现出一派从容不迫的气度,以往的咸丰他知道自己性格懦弱,对人对事尽量装出一付从容不迫的样子,其实他知道自己很紧张。现在的咸丰居然再也感觉不到一丝的紧张。咸丰提起毛笔在砚台上粘了粘墨,提笔写下也许是他最后一次留下的圣旨。咸丰很仔细的把这圣旨写完,然后轻轻的把墨迹吹干,最后才拿出玉玺,庄重的盖在圣旨上。

    这时候图先护着兰贵妃和皇子来到了乾清宫,兰贵人怀抱皇子进来后,咸丰朝她招了招手,示意兰贵妃和皇子到自己的跟前。对这皇帝上朝的地方,兰贵妃并不陌生,依仗咸丰对自己的宠爱,兰贵妃经常能让咸丰带这自己来这听皇帝上朝,听百官和皇帝的奏对。只不过大清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以前都是躲在后面偷听,这一次是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皇城外的枪炮声和喊杀声看来是惊吓到了这位贵妃和皇子,皇子紧紧的靠在兰贵妃的怀抱里,兰贵妃也一脸紧张的表情。

    “皇上,就让土先护着您和皇子杀出去吧。”肃顺带这大臣们又给咸丰跪了下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时候兰贵妃居然微微的皱了皱眉头。

    咸丰苦笑着说道:“没用的,朕的目标太大,是走不掉的。”说完咸丰突然大声对图先道:“图先听旨。”

    图先跪地道:“奴才接旨。”

    咸丰指了指兰贵妃和皇子道:“图先,趁着天没亮,你领着兄弟们,护着兰贵妃和皇子杀出北京。”听咸丰这么一说,跪在地上大臣们又开始磕头,口称:“皇上,要走您也一起走吧。奴才等拼死也要拖住反贼,让您好离开。”

    这时的咸丰显得异常的坚决道:“都不用说了,就这么定了。”

    兰贵妃听到皇帝的决定。脸上先是微微一喜,但很快就露出一付悲怆的表情,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拉着皇子给咸丰跪了下来,嘴里说道:“皇上,奴兰儿本是卑贱之人,蒙我皇雨露之恩,才有今日之荣光。皇上对兰儿的恩情奴婢万死难报,兰儿不求别的,只求能和皇上一起,不论生死。就让他们护着皇子杀出去吧。兰儿留下来陪皇上。”

    咸丰用手轻轻的抚摩这位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女人的脸,怜惜的为她擦去脸上的泪珠。语气轻柔的说道:“兰儿,朕知道你的心思。朕生性怯懦,好谋少断。兰儿你虽是女子,却不让须眉,皇子不能离开母亲,有你在皇子的身边朕才能放心。”咸丰对兰儿说完后,转身对大臣们说:“朕登基以来,内忧外患不断,虽然朕也想励精图治,重振我大清的威风,只可惜朕不是一个好皇帝,也许朕当初就不应该来当这皇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咸丰在这一时刻说的的确是心里话,咸丰自登基以来,花在女人身上的心思比朝政上多的多,他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皇帝这个位置无论是谁都不愿意放弃的。大清朝尽管千疮百孔,但这皇帝的位置依旧诱人。

    咸丰对着图先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可以带着兰贵妃和皇子离开了。图先又给咸丰给下,磕了九个头,这才带人上前,两个侍卫架起兰贵妃,图先抱着皇子这就要离开。

    兰贵妃猛的挣脱侍卫,扑到咸丰面前。泪水滚滚而下,哽咽着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咸丰扭过头去,挥了挥手。侍卫们再次架起兰贵人离开的时候,她没有再挣扎。

    “图先。”咸丰冲着正要离开的图先叫了一声。图先回头道:“奴才在。”只是由于抱着皇子,图先这一次没有跪下。咸丰对着图先做了个奇怪的手势,图先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对着咸丰道:“奴才明白。”说完再也没有回头,坚决的转身离开了。

    北京城里的战斗已经进行了一夜了,黎明也即将到来,可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候。奕忻在士兵的簇拥下,来到皇城的附近,指挥士兵对皇宫发起新一轮的进攻,这时候谭青带着城外的火枪已经赶到。

    “杀啊,兄弟们,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就看这一下了。是爷们的就跟我上啊!”谭青叫喊着,带着士兵冲了上去。

    皇宫被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进攻皇宫,奕忻在周师爷的劝阻下,没有使用大炮轰,生怕把这皇城给毁了。和奕忻的有所顾忌不同,御林军如今是困兽之斗,在大内侍卫的帮助下,拼死抵抗。

    尽管有足够的洋枪助战,但由于皇宫里一片漆黑,根本看不见目标,洋枪的威力很难发挥。按照周师爷的意思,这皇宫只需要围上,等天亮了才好攻打,可奕忻却一可也不能等待,迫不及待的让士兵们对皇宫发起进攻,可效果看起来并不好。

    第一次进攻失败后,这是第二次进攻。士兵们快速的朝皇宫靠近着,眼看就能到达大门处,突然围墙上一片火光闪烁,一阵排枪响起,冲锋的士兵呼啦的倒下一片,接着又是一阵枪响,又是一群士兵倒在血泊中。这是御林军站在梯子,趴在围墙上对进攻的士兵开枪。

    叛军的洋枪也纷纷反击,双方进入一片混战,大门已经被撞开,叛军士兵已经有不少杀了进去,双方就在,门口一带展开争夺,可惜门口一带地方小了点,叛军人多的优势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

    在御林军和大内侍卫的浴血抵抗下,叛军第二次的进攻又被打退,谭青气呼呼的跑到奕忻面前道:“王爷,怎么不用大炮,用大炮把围墙给轰开了,我看他们怎么守。”

    “使不得啊,使不得啊,这皇城乃祥瑞之地,轻易破坏会折了王爷的运程的。”周师爷急忙劝阻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皇宫的围墙这么高,你也不早准备些长梯子,现在让兄弟们怎么进去?”谭青气的骂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了,给我用大炮轰开大门。”奕心终于下定决心。

    大炮被架在的皇宫外面,装弹,点火,一阵连续的轰鸣声后,皇宫的围墙被炸出一个个缺口,守卫的御林军也有许多被炸的血肉横飞。

    “杀啊!”叛军喊叫着冲进皇宫,这一次御林军没有能阻挡住他们,尽管御林军和大内侍卫们依旧在顽强的抵抗,可这种抵抗却越来越微弱。

    皇宫随着叛军的杀进来,开始变的一片混乱,宫女和太监们象无头的苍蝇四处寻找躲避的地方。也许是奕忻事先有交代,士兵们并没有胡乱的杀人,只是朝皇帝所在的方向杀了过去。

    正文第二部第三十八章京华风云(3)

    更新时间:2006…8…823:43:00本章字数:3205

    皇宫是巍峨华丽的,在巍峨华丽的背角落,也存在冷清和破败。皇宫里一写地方是破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