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40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代化的作战飞机相比,导弹不但技术低得多,而且制造难度也低得多。

    与需要起落数千架次,飞行上万小时的战斗机相比,只需要使用一次的导弹对工程制造的要求低得多。此外,弹道导弹的核心技术是火箭发动机与惯性导航仪,两者的技术早已成熟完善。

    像朝鲜这样的三流国家,也许无法制造出多么先进的弹道导弹,但是肯定能够制造出足够使用的弹道导弹。

    从效费比来看,弹道导弹也是穷国的理想武器。

    一枚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精度在五百米以上的中短程弹道导弹,比如“飞毛腿”,生产成本仅有数十万美元,大规模制造的话,还能降低一些,而用来拦截“飞毛腿”的反导导弹,比如“爱国者”,生产成本高达两百万美元,系统费用更是“飞毛腿”的数十倍,而美军最先进的d拦截导弹、以及“标准”系列反导导弹的价格更是上千万美元,是弹道导弹的数十倍。

    战争爆发前,朝鲜是世界上第二大中短程弹道导弹储备国。

    按照美国获取的情报,朝鲜人民军至少拥有两千枚射程在一百五十到二千公里之间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仅次于中**队。

    事实上,人民军的导弹数量远不止这么点。

    按照志愿军掌握的信息,人民军的弹道导弹储备量超过了三千五百枚,其中射程在一百五十到二千公里之间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大概有三千三百枚。除掉作战消耗、以及被联军炸毁的之外,大概还有一千枚之多。

    只是,这些导弹中,大部分都不堪使用。

    储备在江界的,正是这些不堪使用的弹道导弹。

    因为远离三八线,属于朝鲜的大后方,所以人民军把大量从一线部队退下来的弹道导弹存放在这里,主要是用…2防空导弹改造而成的短程弹道导弹,以及一些在上世纪六零年代从苏联引进的“飞毛腿”。

    这些弹道导弹大多封存了十几年,有些已经封存了二十多年。

    因为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很多零部件都锈蚀了,所以要想使用这些弹道导弹,需要进行全面改造。

    难度不小,工作量更大。

    “你怎么不留在司令部?”

    “为什么要留在司令部?”陆雯看了眼开车的牧浩洋,说道,“我是导弹专家,不是电子战专家。虽然跟你们比起来,我还算了解电子设备的,但是总参派了电子专家过来,我就没有必要班门弄斧了。江界有数百枚锈迹斑斑的弹道导弹,有的比我的岁数还要大,那边更用得着我。”

    “看来,你也不喜欢坐办公室。”

    陆雯笑了笑,说道:“你早就应该知道,不是所有技术人员都喜欢呆在办公室里,我就是这种。”

    “像你这样的,晋升应该很快吧?”牧浩洋在没话找话说。

    “那到不一定,你不知道军队里的情况?”陆雯叹了口气,说道,“没有这场战争,很多像我这种技术军官都难以获得晋升机会。别看外面又苦又累,可是真正拿到好处的,还是那些呆在办公室里的人,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想方设法的留在司令部了。当然,我说的不是你。我晋升快,不是经常在外面跑,而是学历决定的。如果没有拿到博士学位,没有成为副教授,现在最多跟你一样。”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觉得这个话题没法进行下去。

    部队里的情况,他当然清楚。当了几年兵,要是还不清楚,那就白当了。

    军队存在的问题不少,而且非常严重。比如在一些文娱部队,凭一副好嗓子与一张好脸蛋就能成为大校,甚至当上将军。这种情况,恐怕也只在中**队里面能够见到。即便在其他岗位上,往往都是做事的得不到重用,反而是那些有关系、有门道、肯花钱的军官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军队在守卫和平,可和平也在侵蚀军队。

    万幸的是,在战争中,军人的价值得到了体现,那些在和平时期产生的问题正在逐一得到解决。

    在战场上,敌人的子弹不会管你有没有关系、有没有门道。

    “对了,你也挺幸运的,年纪轻轻就是少校,今后肯定前途无量。”

    牧浩洋看了陆雯一眼,说道:“我跟你不一样,靠的不是文凭与资历。特种部队只讲实力,做得好,晋升得就快。”

    “这么说,你做得很好了?”

    “当然不是,不过也算不上差。”

    “少校,你太谦虚了。”陆雯笑了起来,说道,“不跟你扯这些了。到了江界,我会尽量配合你的工作,但是也请你不要妨碍我们。”

    “这是当然,我们又不是第一次合作。”

    “知道上面准备怎么打吗?”

    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你也关心这些事情?”

    “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军人,而且是我提出用电磁战对抗联军。”

    “我也不清楚,只是听杨禹方上校说,这次的作战行动由母祁铁大校全权负责,空军唱主角。”

    “母祁铁?”

    注意到陆雯的惊讶神色,牧浩洋问了一句。“你很了解他?”

    “算不上很了解,不过多少知道一些。我在国防大学教书的时候,他来进修了两年,表现还算不错,只是给人的印象不大好。”

    “什么印象?”

    “跟你一样。”

    “我?”牧浩洋有点想不明白了。

    “也许,像你这种有能力的军人,都有点目中无人吧。”

    牧浩洋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我可不是那种人。”

    陆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管怎么说,他的能力还算不错,而且他的毕业论文就是与电子战有关的,应该比较清楚电磁战理论。”

    “对了,听说元首已经批准让舰载航空兵参战。”

    “航母?”

    “对,但是只能在渤海活动,借机让海军航空兵熟悉航母战斗群的航空战术。”

    “果真如此的话,总司令已经下了决心,把能用的都用上了。”

    “航母上有几十架战斗机,多少能派上用场吧。”

    “如果电磁战理论没能凑效,投入再多的战斗机也没用。”陆雯笑了笑,说道,“我们只有一支舰载航空兵,而且还在训练阶段。元首做出这样的决定,表明确实没有办法为志愿军提供更多的支持了。”

    “别忘了,陆军还没参战呢。”

    “在空中打不赢,你觉得在地面打赢的机会有多大?”

    牧浩洋勉强笑了笑,没有回答陆雯的问题。

    “现在不是六十多年前,现在这支军队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经历战火考验了,更没有气吞山河的斗志与勇气。”陆雯叹了口气,说道,“你了解黄峙博上将吗?虽然我也不是很了解他,但是肯定比你知道得多得多。”

    “大校……”

    “陆总推荐黄峙博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不是没有原因。”陆雯笑了笑,说道,“这也是一场豪赌。”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知道陆雯话里有话。

    “算了,你以后会知道的。”陆雯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不知道江界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希望不是太糟糕。”

    “联军还在两百公里之外,你怕什么?”

    “到了后,能洗个热水澡就好了。”

    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陆工,你多久没洗澡了?”

    “少校,你觉得向女士问这个问题合适吗?”陆雯靠在椅背上,说道,“不过,确实有好几天没有洗澡了。”

    牧浩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了下去。

    虽然在很多方面,陆雯都不像女人,更像大老爷们,但是她毕竟是女人,与男性军人有很大区别。

    万幸的是,江界的情况并不糟糕。

    给陆雯他们安排好住宿后,牧浩洋找到了提前赶来的曹安国与庞跃龙等人,然后去了人民军城防司令部。

    不管离战场多远,安全工作都得安排到位。

    (未完待续,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风光无限

    第一百二十四章风光无限

    随着第一陆战师逼近金策港,联军的神经也绷紧了。

    虽然在“东朝鲜湾海空战”之后,联军加强了针对人民军弹道导弹部队的打击力量,仅美军就调集了三个联队的上百架f…15e,专门执行搜索与攻击导弹机动发射车的任务,韩国空军还提供了两个联队的f…15,协助美军打击人民军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但是联军的积极行动没有换来对等的回报,持续数天的高强度空中打击,仅仅发现与摧毁了不到二十台导弹发射车。

    万幸的是,人民军没有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

    这几天里,联军对作战力量、特别是针对弹道导弹的作战力量做了调整。

    为了增强部队的反导能力,联军首先增加了战区反导系统的数量,用…17从美国本土与欧洲运来了八套d,其中六套分别部署在东西战线后方,专门为预警机、电子战机等支援飞机提供保护,剩下两套送往前线作战部队,一套部署在咸兴,一套部署在刚刚占领的利原。

    只是,d战区反导系统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事实已经证明,面对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时,d系统的拦截能力非常有限,只需要一枚配备了电磁弹头的弹道导弹就能摧毁整个反导系统。在对付低空的巡航导弹时,反导系统也不太理想。

    最大的问题不是在拦截手段上,而是如何及时发现来袭的导弹。

    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任何性能先进的反导系统也派不上用场。

    为此,在第一陆战师从咸兴出发的第五天,美国航空航天部用一枚“德尔塔”火箭发射了一组导弹预警卫星。

    三颗预警卫星全部部署在近地轨道上,与之前发射的三颗预警卫星一起工作,能够确保对朝鲜全境进行不间断监视,在导弹升空后十秒钟之内发出警报,为反导拦截系统提供五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

    必须承认,美国确实财大气粗。

    六颗导弹预警卫星价值二十亿美元,算上两枚运载火箭,总投入近三十亿美元。

    花这么多钱,仅仅为了对付那些价值不到一百万美元的中短程弹道导弹!

    导弹预警卫星能够发现弹道导弹,却发现不了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远程火箭弹,以及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巡航导弹。

    要想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导弹预警系统,联军还要加把力。

    为此,联军不得不把西线战场上的预警机巡逻空域由元山转移到咸兴,使其能够探测到飞越鸭绿江的巡航导弹。

    与预警机一道,美军的e…8“联合星”也靠前部署,用来搜寻远程火箭炮。

    联军这一系列的部署调动足以说明,志愿军在反击中大规模使用电磁武器,已经对战争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不管联军是否认识到,电磁战已经改变战争面貌,至少开始重视志愿军的新战术。

    可是,对付电磁打击,并非易事。

    作为电子战的先驱,美军在数十年前就研究过电磁战,只是随着苏联解体,很多研究工作都被迫下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独大的局面形成。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不再是某个大国,而是没有国家形态的恐怖组织。美军进行军事改革,打击恐怖组织、对付流氓国家成为主要任务。

    受这些因素影响,美军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大到航母、小到士兵手里的枪支,几乎都有电子元件,而且电子产品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美军开始降低军用电子产品的标准,甚至在一些次要领域采用了民用标准。比如在美军最新式的“濒海战斗舰”上就采用了大量商用计算机芯片,一些美军士兵甚至把“苹果”手机当成必要装备。

    民用设备能大幅度降低武器装备的制造成本,可是因此产生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早在冷战期间,美军就发现,晶体管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远不如电子管,在核大战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电子管产品。

    电磁战中,同样是这种情况。

    遭到大功率电磁打击之后,晶体管电子设备很容易烧毁,而电子管却不易受到破坏。

    可以想象,高度现代化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美军发现了风险,却没有找到消除风险的办法。

    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中,哪一样没有电子设备?步枪上的红点瞄准镜,坦克上的红外成相系统,战机上的雷达与飞控计算机,战舰上的通信系统与雷达系统,乃至美军战斗力倍增器的军事网络系统,均建立在电子设备上,如果细化的话,都是一个个以硅元素为主的晶体管构成的。

    换下这些装备,显然不可能。

    关键是,美军强大的战斗力,正是建立在强大的通信与指挥系统上,而这些系统又建立在先进的电子技术上。

    没有了由成千上万的晶体管组成的微处理器,美军还能得心应手的作战吗?

    不管是d反导拦截系统,还是导弹预警卫星、靠前部署的预警机,都是被动防御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威胁。

    要想消除威胁,就得主动进攻。

    问题是,美军能够主动进攻吗?

    志愿军名义上是雇佣军队,与中国没有关系,可是志愿军的作战支援系统全部放在中国本土。

    美军要想主动进攻,就得攻击中国本土,至少得袭击中国本土上空的作战飞机。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攻击中国本土目标存在巨大的军事风险,美国总统也不会批准,因为这存在更加巨大的政治风险。

    美军走入了死胡同,找不出有效解决办法。

    几天下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已经在电磁攻击中尝到甜头的志愿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正在积极组织新的反击行动,而且会再次使用电磁武器,甚至会扩大电磁武器的打击范围。

    志愿军会再次攻击美军的航母战斗群吗?

    因为在第一陆战师发动进攻后不久,两艘041型常规潜艇离开了清津港,所以联军把保护航母战斗群放在了首要位置上。

    到这个时候,美军已经搞清楚,袭击“华盛顿”号的不是攻击核潜艇。

    虽然这个结果让斯特劳斯非常难堪,因为在单方面退出停火谈判前,他已经明确无误的向英法俄与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中国首先破坏了交战原则,动用了非常规武器,但是阿伦上将却松了口气,毕竟攻击核潜艇的威胁比常规潜艇大得多。如果当时袭击航母战斗群的是一艘攻击核潜艇,沉没的肯定不止“华盛顿”号。

    问题是,两艘041型常规潜艇的威胁也不小。

    如果不是核潜艇击沉了“华盛顿”号,那就肯定是常规潜艇干的。从幸存官兵反应的情况来看,五条鱼雷分两批击中了“华盛顿”号,其中前两条鱼雷的爆炸威力大得多,可以断定为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

    果真如此,那么击沉“华盛顿”号的就是一艘041型常规潜艇,而且肯定是后来到达清津港的那艘。

    要是志愿军故伎重演,第第72特混舰队好多少。

    为此,美军随即发起了专门针对两艘041型潜艇的反潜作战行动。为了表示支持,韩国海军还派来了几艘驱逐舰。

    在茫茫大海上搜寻两艘能在海面下潜伏二十多天的i潜艇,有那么容易吗?

    即便掩护第71特混舰队的攻击核潜艇多达七艘,其中三艘是“弗吉尼亚”级,但是美军仍然没有多大信心。

    主动权在进攻方手里,航母战斗群只能被动防御。

    更重要的是,威胁不仅仅来自海面下,还来自大气层外。

    志愿军要用潜艇袭击航母战斗群,首先得粉碎航母战斗群的反潜能力,也就得使用携带电磁弹头的弹道导弹。

    第72特混舰队的遭遇已经证明,美军原有的反导战术无法对付饱和攻击。

    必须扩大拦截范围,在弹道导弹的上升阶段、最迟在大气层外进行拦截,绝不能在弹道导弹的再入段进行拦截。

    除了在陆地上部署d系统之外,美军只能让反导战舰靠前部署。

    万幸的是,志愿军已经没有能力与联军争夺制空权了,也就很难发现脱离航母战斗群的反导战舰,更无法进行攻击。

    只是,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呢?

    面对严峻的导弹威胁,美军肯定在咒骂当年让bl计划下马的国防部长。

    虽然在钱德勒与阿伦的坚决要求下,五角大楼已经重新启动了bl计划,让封存的载机重新进行飞行测试,并且委托波音公司制造三架工程样机,以加快研制速度,但是美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架具有作战能力的激光反导飞机。

    别看联军地面部队所向披靡,可是包括阿伦在内,几乎所有联军高级将领都在暗自祈祷人民军用光了中短程弹道导弹,志愿军无法再次发动导弹突击。如果第71特混舰队落得同样的下场,联军将永远失去打赢这场战争的机会。

    志愿军还能发动导弹突击吗?

    (未完待续,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挑战困难

    第一百二十五章挑战困难

    进入作战策划阶段,志愿军最大的问题正是缺少能用的弹道导弹。

    “我们对人民军储存在江界的弹道导弹做了全面检查,这是详细清单。”屏幕上,陆雯拿起了一张表格,在另外一块屏幕上,出现了表格的放大图像。“与我们预料的一样,储存在江界的都是一些早已退役封存的导弹,大部分是由…2改造的短程弹道导弹,即便进行全面维护与改造,最大射程也无法超过两百公里,控制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较为现实。虽然我们找到了几十枚‘飞毛腿’与‘蛙’式导弹,但是状态都非常糟糕,长期缺少正确合理的维护与保养,弹体已经损毁,修复的难度不比重新生产低多少。此外还有几枚‘劳动’,不过都是测试产品,无法进行作战改装。”

    “陆工,你的意思是,那些导弹都派不上用场?”母祁铁问了一句。

    “对…2进行改装后,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就不要指望了。”

    母祁铁点了点头,转口说道:“很明显,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糟糕,人民军已经没有多少能够打到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弹道导弹了,甚至无法组织一次有效的导弹突击,我们必须改变作战目的。”

    这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黄峙博。

    虽然没有参与作战策划工作,但是在此之前,黄峙博就明确提出,以打击联军的支援力量为主,力争一举改变战场形势。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瞄准第71特混舰队。

    虽然在占领顺川之后,联军西线军团没再北上,放弃了攻打江界与新义州的想法,把重点转向东边,集中力量支援第一陆战师。如此一来,即便没有航母战斗群,联军地面部队也能依靠部署在韩国的空中力量。但是联军此次进攻的目的不是占领朝鲜全境,而是为接下里跟志愿军的地面战斗做准备。从长远来看,只要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肯定会在两条战线上开战,航母战斗群将成为东线军团的主要支援力量。

    打掉航母战斗群,等于瓦解了联军在东线战场上的进攻与防御能力。

    只要联军司令官稍微有点理智,就会在志愿军地面部队打过来之前,让东线军团主动向后撤退,缩短战线长度,减轻空中支援的压力。如果战线拉得过长,部署在韩国的空中力量肯定会被繁重的作战任务压垮。

    没有空中支援,联军别想在地面战场上取胜。

    从一开始,志愿军的反击行动就围绕着第71特混舰队展开。让两艘041型潜艇进入日本海,正是反击行动的一部分。因为潜艇的部署周期比战斗机长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战场,所以让潜艇提前出海,完全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两艘常规潜艇肯定无法突破联军严密的反潜网。

    没有空中支援,没能驱散联军的反潜巡逻机,打垮联军的反潜战舰,让常规潜艇去偷袭航母战斗群,无疑是自投罗网。

    故伎无法重演,只能另寻他途。

    黄峙博笑了笑,对母祁铁说道:“大校,你有备用方案吗?”

    “考虑到我军目前的作战能力,我认为应该降低反击目标,以挫败联军的斗志与士气为主要目的。”

    黄峙博似乎早就料到了,笑着让母祁铁说下去。

    “针对第71特混舰队的反击行动之后,我军战斗力跌入谷底,虽然联军遭受了开战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但是部队的士气与斗志没有受到影响,在我们无力组织抵抗的时候,发动了新一轮进攻。击落敌人的战机很重要、击沉敌人的战舰也很重要,可是要想彻底打垮敌人,就得让敌人知道,他们永远赢不了这场战争。”

    “大校,我们需要更加现实的建议,而不是空洞的言论。”徐褶涛没有黄峙博那么好的耐心,或者说不像黄峙博那样给空军作战参谋面子。

    “我的建议是,在正面战场上,以我们的方式与联军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战斗。”

    这下,其他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要是能在正面战场上,以堂堂正正的方式击败联军,志愿军就不会有这么多苦恼,也不会挖空心思的寻求新战术了。

    “关键是,以我们的方式来打。”母祁铁没有惊慌,反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比如f…22在没有预警机的支援下,其火控雷达发出的电磁波能够被我们的电子侦察机截获,确定其大致方位。此外,我们的电子侦察机还掌握了联军各种战斗机火控雷达的工作频率,虽然没能破解使用密码,但是足以让我们掌握主动权了。”

    “怎么掌握主动权?”杨禹方忍不住问了一句。

    “利用牧浩洋少校从前线带回来的敌我识别器。”

    杨禹方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是陆雯带回来的那台敌我识别器。因为按照陆雯的要求,把功劳算在了牧浩洋身上,所以其他人只知道,是牧浩洋发现了f…16的残骸,并且找到了没有损毁的敌我识别器。

    “怎么使用?”黄峙博把话题拉了回来。

    “如果能够迫使美军的f…22用火控雷达搜索空中目标,电子侦察机就能把探测到的坐标信息发给我军战斗机,然后由我军战斗机使用联军作战飞机火控雷达的工作频率,对美军战斗机进行探测,以跟踪方式进行探测,让f…22上的敌我识别器发出识别信号。我军战斗机则利用这个机会发起攻击。”

    “技术上有难度吗?”

    母祁铁没有回答黄峙博的问题,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大屏幕上的陆雯。

    “从理论上讲,不存在技术难度。”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电子侦察机只能大致确定f…22的方位,无法为战斗机提供火控信息。首先得改造战斗机的火控雷达,使其在敌机火控雷达的频率上工作,才能触发f…22的敌我识别器,使其发出信号。只要掌握了美军敌我识别器的工作频率,就能用安装了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导弹发起攻击。只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

    “什么问题?”

    “比如在交战过程中,我军的战斗机必须用火控雷达持续照射敌机,使敌机的敌我识别器持续发出信号,不然导弹将丢失目标。”

    “能办到吗?”黄峙博没有问陆雯,而是在问母祁铁。

    “很有挑战性,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

    “什么办法?”

    “用几架战斗机照射目标,其他的战斗机发起攻击。”

    “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改造几架战斗机,比如j…11b,增强其火控雷达的功率,由其负责始终照射敌机,其他的战斗机则负责攻击。在作战部署上,负责照射敌机的战斗机可以部署在机群后方,与敌机保持距离,让前方的战斗机发起攻击。”

    杨禹方迟疑了一下,在黄峙博开口前说道:“与其这样,还不如改造几架大型飞机,伴随电子侦察机活动。”

    母祁铁愣了一下,说道:“这么做,技术难度太大了。”

    “都是改造飞机,有什么技术难度?”

    “战斗机上有火控雷达,其他的飞机上未必有火控雷达。”

    “雷达只是部件,又不是没办法装上去。”

    “好了,你们不是专家,我们还是听听专家的意见吧。”黄峙博制止了两人的争吵,对陆雯说道,“陆工,你觉得呢?”

    陆雯思索了一阵,说道:“杨参谋的建议具有可行性,也更加安全。虽然我不大明白空军的战术,但是负责照射敌机的战机最容易受到攻击,所以最好能远离战场,让战斗机去对付敌机。”

    “看来,我们想到一块了。”黄峙?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