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第133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国相提并论呢。老实说如果没有中华帝国也就没有现在的威尼斯。所以说我们很乐意同荷兰人一起为中华帝国效劳。当然如果大使阁下或是您的朋友在金钱方面遇到什么麻烦的话。尽管可以来找马可波罗银行。以中华帝国的实力与威尼斯的名誉,您很难在世界上找到第二家像马可波罗银行那样值得信赖的银行了。”塞尔万狡诘地一笑道。

    自从与香江商会合作后,威尼斯便彻底充当起了中华帝国在地中海的代言人。老实说,起先威尼斯方面确实对中国人的介入有过顾虑。特别是在宗教方面显得由为敏感。不过在之后的接触中威尼斯很快就发现中国人在宗教问题上显得极其开放。除了关心生意以外,香江商会从未对威尼斯宗教或内政进行过干涉。再加上从东方大量涌入的资金让原本已经走向衰落的威尼斯共和国又焕发起了新的活力。本就开明的威尼斯人,很快就死心塌地的为中华帝国办起事来。

    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活儿就是拉拢贵族可户。不知为何,香江商会对欧洲的贵族老爷们一直都有极其浓厚的兴趣。马可波罗银行也一直以欧洲上流社会为主要服务对象。这对于威尼斯人来说当然不算是什么困难事。比起荷兰来,威尼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上层贵族更有不少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贵族沾亲带故。因此仅花了不到五年的时间,马可波罗银行的业务就遍及了西欧、南欧、北欧的诸多王室诸侯。相比之下东欧对于马可波罗银行来说还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因此塞尔万才会借着这次波兰、沙俄等大使齐聚的机会来向他们拉生意。

    不过舒伊斯基显然对塞尔万的话并不怎么相信。若说中国人有钱他并不怀疑,可说什么荷兰都为其效劳,那舒伊斯基就不信了。在他的印象当中荷兰可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强国。她所拥有的战舰比其他欧洲国家的加起来都多。这样一个国家会去为一些张得像鞑靼的东方人效劳,这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想到这里,舒伊斯基不再理会塞尔万的鬼话,而是回头向自己的朋友霍特问道:“荷兰人给东方人效力?霍特,真是太可笑了,不是吗?”

    “舒伊斯基,这可没有什么好惊讶的。荷兰在五年前就已经向东方的中华帝国称臣了。”霍特耸了耸肩膀回答道。

    “向中华帝国称臣?为什么?我是说荷兰不是一个很强盛的国家吗?”舒伊斯基不解的问道。

    “荷兰或许是很强。不过中华帝国比她更强。更何况中间还有英国的原因。当然你也知道那些荷兰人一向都是没有什么国家概念的。”霍特跟着解释道。事实上对于荷兰向中华帝国称臣一事,瑞典等国一开始也是非议颇多。不过都已经五年过去了,这件事现在除了作为贵族们无聊时的谈资之外,已经再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荷兰在称臣前与称臣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耳听来自北欧强国瑞典的霍特都这么评价中华帝国,舒伊斯基不由地也变得重视起来。却听他跟着追问道:“那个中华帝国真的很强吗?难道他们比奥斯曼还厉害?”

    “这两个都是东方的强国呢。不过两者还没有较量过,所以很难说谁强谁弱。”霍特沉吟了一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虑。不过一旁的塞尔万倒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这还用较量吗。论疆域、论人口、论财力,中华帝国都占有绝对优势。奥斯曼人可没有能打败荷兰人的舰队。不仅是在海上,在陆上中华帝国的军队也同样无可比拟。他们能轻易组织起一支上万人的纯火器大军。上帝啊,上万人的火枪军。在欧洲上千人的规模就能让一个王室破产了。有谁会向这样一个国家发起挑战,除非他是个疯子。”

    虽然觉得塞尔万说得有些夸张。但霍特也认为中华帝国应该稍强于奥斯曼。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战争已经变成一场一场由财力决定的血腥游戏。有钱的国家总能打赢战争。因此仅以财力方面来说中国方面已经占了优势。当然要想看这两个东方强国互相残杀似乎还欠些条件。毕竟两国相距甚远。若非如此欧洲的诸侯们是很愿意看两股异教徒在他们门口好好干一场的。霍特想着又回头向舒伊斯基问道:“舒伊斯基,你刚才说中华帝国就在西伯利亚的东边。这么说俄罗斯应该和中华帝国接壤的咯。可你们怎么对这样一个强邻一无所知呢。”

    给霍特这么一说,舒伊斯基也觉得有些犯难了。事实上沙俄上层至今对西伯利亚了解的也不算多。若非这次出发前舒伊斯基无意间听人说沙皇接到了来自东方中华帝国女皇的国书,他或许还真想不起这档子事来。不过现在看来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霍特与那个威尼斯人说得属实,莫斯科方面一个处理不好,那麻烦岂不是大了。一想到这儿,舒伊斯基顿时就止不住打了个寒战。

    〈枭阳候的探险〉——作者:广开土王第二部第一百七十二节敦刻尔克约克失利法王亲政春风得意

    更新时间:2007…7…2015:33:00本章字数:4600

    当舒伊斯基在大厅内被塞尔万等人“教育”之时,在舞会的另一处包厢里也有一人也在一个劲地喝闷酒。他便是英国的约克公爵。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发生偏离的话,这位年轻的公爵大人将在二十多年后即位成为英王詹姆斯二世,并在1688年被“光荣革命”推翻。不过这一切对于此刻的约克公爵来说还只是如天方夜谭般遥不可及的事。

    自从1648年,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整个斯图亚特王室流亡到了欧洲大陆。“流亡贵族”这个头衔听起来虽浪漫,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斯图亚特王室的财产几乎都被克伦威尔没收,充公造了军舰。无钱无势的一干流亡贵族只能靠保皇党和他国贵族亲戚的接济四处流浪。好在约克公爵身边还有一支千人规模的勇猛忠诚的亲兵。这才使得斯图亚特王室没有沦为欧洲各国贵族眼中一无是处的乞食者。当然约克公爵也十分清楚,除了王室的头衔外,他现在同外头那些身份卑微的佣兵头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然而在经历了去年的沙丘之战后,就连这种状态都难以维持了。

    1657年,克伦威尔袭击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多米尼加,根据“敌人的敌人是自己的朋友”的原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决定支持流亡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与此同时在法国首相马萨林的主持下法国与克伦威尔结成盟友。1658年英国根据同法国达成的协议,派出6千新模范军与法军联手围攻已被西班牙占领的北部港口重镇敦刻尔克。而约克公爵则和当时同样流亡在外的法国孔代亲王一起在西班牙军中效力。

    开战之前约克公爵曾经将此战视做同叛军的复仇之战,其亲兵至始至终也是死战不退。然而在西班牙军总司令唐&胡安的愚蠢指挥下,沙丘战役以英…西联军阵亡1千人,被俘4千人而告终。敦刻尔克要塞也在11天后向英…法联军投降。至于约克公爵本人则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目前他的身边仅剩下了300多名贴身亲兵。数年的苦心经营几乎毁与一旦。

    不过让约克公爵最为沮丧的并不是沙丘战役的惨败,而是战后欧洲风云变换的局势。克伦威尔固然是如愿以尝地得到了敦刻尔克。西班牙则在战败之后被迫和法国签订和约,除了割让一系列领土之外,将年幼的西班牙公主玛丽&特雷萨嫁给法王路易十四。之后马萨林突然病故,菲利普四世的“未来女婿”得以执掌王权。西法两家算是就此罢手停战。此外沙丘大捷、法王亲政、法王大婚,三喜临门之下,法国实行大赦,孔代之前被缺席判处的死刑也就此一笔勾消。其本人终於能再次回到法国重新做他的亲王殿下。几经周折之下几乎每一方在战后都有比较圆满的结局。惟有斯图亚特王室被丢弃在了角落无人问津。

    越想越觉得的郁闷的约克公爵当即猛灌了一口酒,并在心中狠狠地诅咒那些见利忘义的家伙没好日子过。可正当他独自一人躺在沙发上头痛时,两个熟悉的身影忽然映入了他的眼帘。他们分别是荷兰特使波恩男爵及香江商会驻威尼斯商务罗威。面对这两个不请自来者,约克公爵醉醺醺地嚷嚷道:“两位进错门了。这里既没有美女也没有小丑,只有一个倒霉的公爵。”

    “公爵阁下,我们没走错门。我们要找的人正是您。”罗威微笑着渡步上前,坐在了约克公爵的对面道。其父亲罗胜一样,二十一岁的罗威也是天生一副彬彬有礼的书卷相。毕业于云山学院的他精通法、英、荷、土耳其、印度、拉丁文等等六国语言。弘武五年更是以十六岁的年纪高中法科进士。然而这位尚书公子在考取功名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士人那样以做官经营仕途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主动请缨进入了香江商会谋职。掐指一算已经四年过去了,罗威俨然已经成为了香江商会中最年轻的驻外商务。

    听罗威这么一说,尚还清醒的约克公爵很快想到了自己在沙丘战役之前还曾向马可波罗银行借过一笔不小的款子。对方莫不是来向自己催债的吧。一想到这儿约克公爵立刻摆正了坐姿搓着手尴尬道:“两位,上次那笔款子的还款日期好象还没到吧。”

    “我的公爵阁下,您想哪儿去了。我们当然不是来向您讨债的。正像您说的那样离那笔钱的还款日期还有很长一段日子呢。”这次接口的是荷兰特使波恩男爵。当然他还有另一个更为人熟悉的身份,那就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副行长。此刻的他与罗威一样脸上挂着善意的笑容,坐在靠门边的沙发上。房门大大放放地敞开着,从他的位置能轻松地看见舞池里的一举一动。外界自然也能对房内一目了然。但没有一个人会来在意房内的这三人究竟在谈些什么。舞池内悠扬的舞曲声似乎掩盖了一切。

    显然波恩与罗威的笑容在约克公爵的眼中只能以“狐狸”二字来形容。但面对这两个狐狸似的男子,约克公爵却丝毫都不敢怠慢。他心知在现今的欧洲这两人是万万得罪不了的。正当他小心翼翼地在心中盘算如何应付这两位“债主”之时,对面的罗威紧却紧接着关切地说道:“公爵阁下不用太紧张。我们都是熟识的老朋友了。刚才看阁下一个劲地在独自喝闷酒。所以我和男爵才跑来看看。怎么样您没事吧?”

    “没事,没事。我很好。只是头有点晕罢了。”约克公爵窘迫地遮掩道。可谁知波恩男爵却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他,直接便点穿道:“这也难怪啊。敦刻尔克一战公爵阁下一下就失去了近千人的卫队,想起来真是令人颇感心痛啊。”

    波恩男爵的一席话就如毒刺一般扎入了约克公爵的心头。这位二十六岁的公爵立刻就涨红了脸像一头狮子一样豁然起身,以高傲而又愤怒的口吻回应道:“谢谢男爵阁下关心。王军这次确实在敦刻尔克确实遭遇了重创。但这并不能击跨我们的斗志。英格兰的勇士是不会向乱党屈服的。”

    “公爵阁下请冷静一下。我和波恩男爵从未怀疑过贵军的勇气与战斗力。贵军这次在敦刻尔克的表现可以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若非西班牙人太过软弱,公爵阁下此刻可能就是另一番心境了。”罗威一脸肃然的说道。事实上他所说的话倒也不算是夸张。敦刻尔克一战两方英军都极其投入,其刺刀和枪托的肉搏格斗更只能以白热化来形容。相比之下西、法两军在战斗意志上的表现就差强人意得多。

    果然,罗威的一番夸赞立刻就引起了约克公爵的共鸣。却见他缓缓地坐了回去,随即便长叹了一口气道:“幸运女神似乎并不眷顾斯图亚特王室。这些年我们的战绩确实并不理想。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些乱党总有一天回受到应有的惩罚的。而到那个时候斯图亚特王室是不会忘记曾经向我们施过援手的朋友。”

    “我相信公爵阁下的坚持总有一天会感动幸运女神的。”罗威心领神会地函授道。他当然知晓约克公爵刚才的那番话是在暗示自己不要太过介意那笔借款,意思说他一但得势会加倍偿还。事实上罗威也从未打算在斯图亚特王室复辟之前向约克讨债。

    须知如若只是单单为了一点点利息,香江商会大可把钱借给更富有更有投资头脑的欧洲商人。这样资金回笼得还能更快些,风险也相对更小一些。现在马可波罗银行之所以会将目标锁定在这些花钱如流水的贵族身上,还不是看中了他们手中的特权。这个时代的欧洲,一方面是市镇民众日益高涨的自由独立情绪,而在另一方面欧洲的贵族则仍将国家视做了自己的私人财产。他们可以像分奶油蛋糕一样的把领土肆意割让另一方贵族。正如这次的西班牙国王用领土做自己女儿嫁妆一样。这一点在中国显然是难以想象的。至少在罗威的印象当中,自秦朝以后中原没几代皇帝会像欧洲的国王那般若无其实地割让领土、子民或权益。在中国一但发生这样的事,就算是最昏庸的皇帝、最无能的朝廷都遮掩还来不及呢。哪儿会像这些红夷那般像做买卖似地把领土割让明明白白地写进契约之中。

    既然欧洲贵族在这方面如此大方,香江商会自然不会辜负他们好意。虽然帝国对欧洲并没有什么领土要求,但相应的优惠待遇还是不想放过地。香江商会这些年之所以能在欧洲畅通无阻,这些贵族老爷们以及教廷的教主们可是起了不小的作用。显然向马可波罗银行借钱的贵族,还债的却是欧洲的普通民众。而这些年在见识了国王、领主、教廷三座大山对平民的轮番盘剥后,罗威可算是理解了为什么这里的共和主义会闹得那么凶。

    此外就英国方面来说,资助斯图亚特王室还有着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外交意图。这一点无论是殖民司的龚大人,还是商会的陈会长都不止一次地告戒过罗威。于是他当下便照着事先盘算好的口气向约克公爵鼓吹道:“公爵阁下,不必为了一时的失意而长吁短叹。作为君主制国家的中华帝国十分乐意帮助斯图亚特王室重返英伦。试想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君主那将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啊。”

    听完罗威的讲述,约克公爵猛然抬起了头,似乎在用眼神询问这话是否是真的。作为回应波恩男爵立刻接口道:“是啊,荷兰议会也已经打算奉中华女皇为荷兰女王了。世界上最大的君主制国家怎么对斯图亚特王朝的遭遇袖手旁观呢。”

    波恩男爵的这话固然有些夸张,但荷兰的大型市镇、交易所、银行、乃至酒吧,张挂弘武女皇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若非达尔文派一直坚持荷兰目前所奉行的共和主义。波恩男爵的所说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而有了波恩男爵保证,约克公爵的心中又一次燃起了希望之火。有中华帝国做后盾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啊!

    然而正当约克公爵因肾上腺素上升而有些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之时,罗威却突然取出了一张纸条递给他道:“今天乃是法王大喜的日子,有些事情不宜多谈。如果公爵阁下真有兴趣的话,可以到这里来找在下。到时候再慢慢谈。”

    约克公爵连忙接过那张纸条,扫了一眼后,便会意地将纸条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自己胸口的口袋。他知道那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条,而是确保他将来在在伦敦上演“王者归来”的入场券。与此同时,舞池中突然响起了一阵庄严的乐曲声。原来是路易十四驾临了。一时间原先还四散在花园、包房的众人纷纷赶到了舞池想要一睹这位年轻国王的风采。

    只见路易十四身着一席绣有金百合花的兰色冕袍,腰插象征法国权利的查理大帝宝剑,头带黑色假发,整个人看上去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只是比起上次遇见杨绍清时,他似乎并没有长高多少。但其身上所散发出的王者气质却早已不是当年哪个黄口小儿可以比拟的了。此刻在他身后站的乃是法国陆军大元帅杜伦尼。经过敦刻尔克一战后杜伦尼不仅名震欧洲,更是成为了路易十四最为信赖器重的重臣。

    随着一个又一个贵族宠臣在路易十四面前鱼贯行礼,杜伦尼却惟独向国王介绍了其中一个并不起眼的年轻军官道:“陛下,这位是沃邦上尉,他在筑城方面极有研究。”

    “筑城?是说修筑要塞堡垒吗?”年轻的国王扫视了一下同样年轻的军官问道。

    “是的,陛下。沃邦上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工程师。他在服役期间曾经为我军设计过不少堡垒。”杜伦尼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下属。

    “这么说来,卿家为我军的防御体系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咯。”路易十四跟着问道。

    耳听国王夸赞自己,沃邦连忙行礼貌道:“尊敬的陛下,我所建的堡垒还不算完善。事实上只要火力体系完整合理,城防坚固,要塞堡垒的意义就不止是防守。它同样也是进攻的利器。”

    对于没有作战经验的路易十四来说,沃邦有关要塞堡垒是进攻利器的说法,显然有些难以理解。不过处于对杜伦尼元帅的信任,年轻的国王还是欣然宣布道:“恩,卿从这一刻起就是王室总工程师了。”

    〈枭阳候的探险〉——作者:广开土王第二部第一百七十三节女皇驾临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驾惹是非

    更新时间:2007…7…2015:33:00本章字数:4670

    当沃邦还在脑中规划他那可攻可守的军事防御体系之时,远在大陆另一端的蒙古高原上中华帝国也在将相似理论付诸于实践了。随着火炮技术的逐渐完善,大大小小的堡垒要塞开始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如果说冷兵器时代的堡垒要塞是为防守而存在的话,那同样的想法在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时代显然是有些落伍的。堡垒要塞不再仅是为防守堵截,而是同机动挂起了勾。不同于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以战养战”的机动。热兵器时代初期军队逐渐拥有了系统后勤补给。由此使得军队的运动都得围绕着堡垒和交通线进行的。稍稍有所不同的是,欧洲的将领们总是千方百计的通过运动来避免会战,靠机动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中华帝国的将领们则是在运动中寻觅会战的机会,力求用中华军那强悍无比的“钢牙”将对方一口咬碎。但无论双方的侧重点如何一套完善的军事工事都是热兵器军团运动的基础。

    弘武九年(1658年),在杭爱山受到重创的卓特巴巴图尔率部于当年二月撤入喀尔喀草原。其进驻库仑之后一边忙于严防布守,一边则迅速收拢部队。直至农历三月初一,卓特巴巴图尔再次集结起了近2万劲骑沿克鲁伦河,至河源处屯聚,于巴彦乌兰肆掠牲畜。既而又继续东进围攻温都尔汗要塞。东路军主帅闻讯于十四日率部自呼伦贝尔赶至温都尔汗要塞救援。准军不敌被迫撤回昭莫多。四月,仍不死心的卓特巴巴图尔又遣部将巴彦偷袭翁吉,企图劫夺军粮卡断中华军补给。但再次被迅速赶到的中华军击溃。

    连续数次的重创使得准葛尔部元气大伤。无力再组织反攻的卓特巴巴图尔终于在当年七月黯然收兵撤出了占据了近一年的库仑。与此同时中华军方面则本着步步为赢的战略从东、南两个方向逐步将准军撵出喀尔喀草原,并与当年八月十六日一举收复了库仑城。至此将近喀尔喀草原之战终于以准军的撤退拉下了帷幕。

    在这将近两年的战斗当中,中华军高度的机动力无疑是制胜的一大重要原因。准军的每一次进攻几乎都没有逃出了中华军的掌握。两军的运动速度更是不相上下。这其中除了有蒙古诸侯的加盟以及李虎果断有效的指挥外。有一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中华帝国的东蒙古要塞群。该要塞群东起呼伦贝尔西至临河,途经科尔沁草原、苏尼特草原、察哈尔草原,就像串项链一般悬挂在中华朝的北疆。不同于一边进攻一边修筑的天山防线。东要塞群早在中华朝成立之初就已经被摆上了修建日程。先是科尔沁部,再是苏尼特部,中华朝在与这些蒙古部落通商的同时,亦在一步步地修建着自己的军事工事。这是不同与古长城的军事要塞,必要时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由防御体系转变为进攻堡垒。也正因为如此中华军才能在开战之初就有效地抑制住准军飘忽不定的长途奔袭。并在稍候的时间里迅速转守为攻。

    此时此刻这一东方最大要塞群的总监正与女皇同坐一辆御辇前去视察自己的杰作。此人便是贤亲王杨绍清。望着车窗外连绵的不断的草原,头一次来到草原的他忍不住向自己的夫人惊叹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塞外的景色比之中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是啊,说起来帝国这次能保住这片美丽的景色不受强盗的糟蹋,也有绍清你们的一份功劳啊。”靠在丈夫身旁的孙露自豪的夸赞道。

    “我们的功劳?我一手握缚鸡之力的书生,怎能同守卫边疆的将士相提并论。”杨绍清连连摇头道。

    “夫君别太妄自菲薄了。若非有工务部与军务部联手设计了东蒙古防线,恐怕这场战争再打个四五年都不会有个结果。”孙露认真的分析道:“需知蒙古人作战向来飘忽不定,朝廷就算投入再多的兵力也难以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们或许会因为一时的失利而向朝廷示弱。可一但时机成熟,或是朝廷稍有松懈,他们就会抓住机会卷土重来。而现在东蒙古要塞群则极大控制住了蒙古人的活动范围。从总体上抑制住了他们的机动力。”

    “这就像用堤坝治水吧。”杨绍清想了一下问道。

    “夫君你啊,怎么老是三句话不离治水呢。”孙露嫣然一笑道。

    “可能是习惯成自然了吧。”杨绍清腼腆的一笑道。已然留起胡须的他有时候依然会流露出孩童般的率直。这不,才提到治水,他就立刻将目前的情况与水利对比了一下,继而忧心道:“对于治水来说一味的堵截并不是治本之法。有时非但达不到治水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想来朝廷在蒙古的政策也是同样的道理吧。光靠要塞群的武力压服当地蒙古百姓,恐怕难以服众。”

    “夫君说得没错。不过大坝的作用也不单单只是堵截。如果使用得当的话还能从其他许多方面造福百姓的哟。”孙露意味颇深地说道。

    “陛下说的是后人用水力发电吧。”杨绍清恍然大悟道。对于他来说虽然已经清楚了孙露的来历。但未来的世界对他来说依旧是充满了神秘与惊奇。甚至可以用仙境来形容。而通往仙境的钥匙就是科学。

    “所以说就像大坝一样,要塞的意义也取决与它的作用。当战争来临时它当然是为军事服务的堡垒,而我们迎来和平时它便是促进贸易的商栈不是吗。夫君当年之所以会接下这桩任务,恐怕也正是看在这一作用上的吧。”孙露一针见血道。

    确实正如孙露所言,杨绍清在接受任务之初确实只是将这些要塞当作了商业上的中转站。毕竟那个时候科尔沁等部对中原朝廷表现出的忠诚无可非议。他并没想到战争会来得那么快。老实说,看着自己亲手主持的城池被用于杀戮之中,杨绍清也确实为此叹息过。不过在听了孙露刚才的一番话语之后,他算是稍稍放了一下心。至少要塞并不会演变成对压迫榨取当地百姓血汗的机器。想到这儿,他随即轻松地一笑道:“老实说,当初在接下这项任务时,我还真没想那么多呢。再说我这个总监也没起什么大的作用。这不,到现在才算是第一来草原。真正的功臣应该是那些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有冒大人他们。算起来冒大人自从被调往蒙古主持要塞建设也有四年了吧。”

    “恩,快四年了。这些年还真是辛苦了董夫人呢。好在此次与蒙古王公的会晤完毕后,冒大人也很快就能回南京了。”孙露点头附和道。这几年众人均看到了董小宛伴君左右的风光。却很少有人知晓其独守空闺的寂寞。想到这里她若有所思地呢喃了一句道:“可怜无定河畔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此战过后又不知要平添多少未亡人。”

    “陛下…”

    “不过有些事情终究是要有个了结的。朕只希望现在的流血能为日后安定打下基石。”孙露像是在自我安慰,又想是在对未来预言道。

    “陛下,不管怎样至少夏营长他们是回来了。”杨绍清宽声安慰道。

    孙露听罢会意地点了点头。有关夏完淳等人击溃准军主力并成功脱逃的消息直到七月才传入中原。起先人们并不敢相信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毕竟这听起来太过玄乎,也太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但稍候越来越详尽的报道使中原的百姓终于意识到在蒙古草原上发生了怎样一场堪称奇迹的战斗。一时间三百壮士战番王的事迹被各地的报纸一再的抄作。至于一同作战的多尔博等人则被忽略再忽略,直至一笔带过。其效果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先前对军部的一系列非议、不满在都随着夏完淳等人的事迹面前烟消云散。民众从这场堪称奇迹的战斗中再一次找回了信心。不可否认这样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战斗远比帝国军团夺取整个蒙古草原更能让老百姓津津乐道。对此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