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第67部分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欣锿肌6钫茉诟盖仔滤馈1俪窍碌那榭鱿拢缓寐什客督怠d橇值ず乖迷拇彗簟爸期局Α保冶闶苟钫艹氏赘婊实邸r蛭恼夥接耒粝笳鳌煌惩蚰曛稹婊实鄞笙玻诙瓯憬墓盼澹哪旰盼绲隆!?br />

    随着多尔衮抑扬顿挫的陈述,多尔博仿佛看见了在这片草原上曾经飘舞着的八旗战旗,听到了草原上八旗铁骑撼人心扉的马蹄声。在这里他的前辈曾经战胜过成吉思汗的子孙,这是对从白山黑水间走出八旗子弟来说是何等辉煌的战功。然而就在多尔博沉浸在满州八旗往日的荣耀中时,多尔衮却忽然停了下来,意味深长地反问道:“多尔博,你现在还认为我们在草原上是安全的吗?”

    “啊,”一下子反应过来的多尔博顿时就楞在了那里。过了半晌他才皱着眉头,试探着问道:“阿玛,难道说察哈尔部现在会对我们落井下石吗?可他们当初已经宣誓臣服于我大清了啊。”

    “傻孩子,你当真会有永远的臣服吗?这些草原上的狼当初是畏于我大清的铁蹄,才会臣服我大清。如今我们不但丢了中原,连带着辽东老家也拱手让给了汉人。还有何能力压制这些草原狼。他们不反咬我们一口才怪呢。”多尔衮苦笑着解释道。

    “那,那咱们可以去联合科尔沁部、喀喇沁部、敖汉部、巴林部等等部族。这些蒙古部落同咱大清可都是姻亲之盟啊。”多尔博心急如焚地搜刮着可能站在自己这边的盟友。

    “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确实同我大清通婚已久。可他们都是草原上的一些小部落。从前大清强盛时他们依附于咱们。现在就算他们肯收留咱们,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势力做到这点。”多尔衮无奈的说道。之前他也曾经幻想过要同漠南蒙古诸部联手对付明朝的进攻。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多尔衮也开始越来越清醒起来。从之前科尔沁诸部的表现来看,就算他们想站在自己这边,都不一定有能力压制得住察哈尔部等大部落,更别说同自己一起对付明军了。一想到满清同蒙古诸部长达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多尔衮的心情就变得越发沉重起来。

    “阿玛,那我们才这点儿人要怎样才能在草原立足啊?”多尔博也跟着忧心忡忡的问道。

    “孩子啊,求人不如靠己,这里不是咱们的久留之地。当务之急咱们先要越过滦河与潢河,翻过哈剌温山进入大兴安岭,那里曾是咱女真古老的发祥地。别看咱们这次出关不过万把人,待到了大兴安岭的密林那里就是我们的天下。无论是汉人好,蒙古人也罢,都奈何不了我们。”多尔衮昂着头傲然道。也正因为抱着如此决心,他才会一咬牙选择丢弃北京城的顺治帝,独自率领自己的亲兵逃出关外。这么做至少可以不带牵挂地迅速绕过陆上关卡,翻越北方重重的险山厄水,回到大兴安岭的古老森林中修身养息。为此多尔衮甚至不惜背负上叛徒的骂名,也要放手一搏。想到日后艰辛的历程,多尔衮不禁语重心长地告戒多尔博道:“孩子你要记住,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只要能留下一点骨血,日后咱们定能重回中原,复兴我大清!这一天阿玛不能活着看到,但阿玛希望你能看到这一天。”

    “是,阿玛。孩儿一定谨尊教诲,以复兴我大清为己任。您也一定能看见我八旗子弟重反中原,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那一天的。”多尔博咬牙切齿地信誓旦旦道。身处正白旗部的他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多铎还活着。而他的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除了长兄多尼随同满达海部固守山海关外。其余几人都随母亲留在了北京城生死未卜。杀父之仇,毁家之怨,灭国之恨,就这样在这个13岁少年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

    当多尔衮与多尔博迎着漫天风雪游荡在荒凉的草原上时,另一支清军的队伍也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着初春的积雪向着明军大营的方向行进。然而这支以索尼为首的清军并不是前去与明军决一死战,而是在王志林的指引下同前去明军大营商讨投降事宜的。一同前往的还有清少保范文程、宏文馆大学士祁充格等等一系列文武群臣。甚至连汤若望神甫也加入了随行人员的行列。

    这种政治事件本轮不上汤若望参与,但他在得知以及汤若望神甫为明、清双方牵头投降事宜后,便固执地要求一同参与。在思虑一番后,王志林终于同意汤若望的要求。毕竟受降满清如此大的事件能有一个外来者做见证,在将来也将是一段佳话。可汤若望的想法却同王志林截然相反。他始终不肯相信一向虔诚的王神甫会是南明的间谍。不能接受他利用了自己,利用了教会来掩盖其特殊的身份。汤若望坚信王志林是受了诱导才会做那种事情的。而他也正想见识见识那个引诱神职人员的究竟是个怎样的撒旦。想到这儿汤若望不由纵马来到了王志林身旁,不解地再次疑问道:“王,你究竟是什么人啊?”

    “一个汉人,一个上帝的子民。”王志林表情坦然地回答道。

    “可是王你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我是说你为什么要利用教会来做间谍?”汤若望不甘心的问道。

    “神甫,据我所知不少在东方的耶酥会士也为欧洲各国搜取东方的情报。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还与东印度公司合作,不是吗?”王志林嘲弄地一笑反问道。

    “哦,王,你不能这么说。那些同东印度公司合作神职人员已经背离了主的意志。他们已经堕落了。可你不同,王,你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虔诚。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汤若望一个劲地摇头道。他实在是不愿意将王志林同那些与东印度公司狼狈为奸的神甫相提并论。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那个问题:“王,他们是不是给了你许多钱?给了你很高的地位?”

    “神甫,为自己的祖国效力是不求回报的。”王志林摇头否定道。

    这下汤若望可就更搞不明白了。于是他以疑惑的眼神紧盯着王志林的眼睛,希望从中能得到答案。但他从王志林的眼中只看见了无限的坦然与自豪。却听此时的王志林突然反问汤若望道:“神甫,您来中国传教几年了?”

    汤若望听罢楞了一下,他不知道王志林为何突然会问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老实的回答道:“屈指算来也有二十几年了吧。”

    “来中国传教二十多年了啊。可惜,您到现在都没了解我们汉人。”王志林意味深长地一笑,说完便一夹马肚子窜到前面去了。

    “汉人?难道我真的不了解汉人吗?”不明就已的汤若望低着头苦思冥想了起来。

    而他与王志林之间的谈话,却被另一个汉人都听在了耳里。他就是范文程。却见此时的范文程绕有兴趣的纵马上前招呼王志林道:“王神甫。”

    “范大人。”王志林礼貌地拱了拱手道:“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是的。老夫都听到了。其实听王神甫刚才这么一说,别说是汤若望神甫,就连老夫这个汉人都发现自己并不了解汉人。”范文程抚着干枯花白的胡须,感叹道。

    “哦?范大人你是汉人?”王志林轻描淡写地抬头反问道。

    然而对于王志林带刺的反问,范文程并没太在意。或许对他来说这样的冷嘲热讽已经听得太多太多了。只见他抬头望了望云层密布的天空,思绪不禁又飞到了三十五年前。万历四十三年,时年仅18岁的范文程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生员。正当他踌躇满志,决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时候,灾难来临了。三年后,努尔哈赤带兵南下,攻克抚顺等地,大肆掳掠,并将所得人畜30万分别赏赐给有功官兵,21岁的范文程身在被掳之列,从而沦身为奴。之后的范文程几近周折沉浮,从一个奴隶一步步走到了满清第一文臣的地位。期间的辛酸苦楚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于是他自嘲地一笑道:“是啊,老夫是千夫所指的汉奸。确实没立场,也没面目再去同大明谈判。”

    “范大人你应该是个旗人吧。”王志林昂着头认真的说道:“在你放弃汉人的矜持投靠满人时,就已经抛弃了自己汉人的身份,不是吗?作为一个手无寸铁的百姓被鞑虏俘获,被迫剃发易服充当奴隶,或许有这样那样的苦衷。但是主动投靠鞑虏,甚至为虎作伥接二连三地为鞑虏出谋划策,千方百计至自己的民族与死地。这么做还算是个汉人吗?范大人既然铁了心要做一个旗人,那就不必再在乎自己曾经的汉人身份。更不用为此感到有什么羞愧。”

    王志林一番言辞让范文程一时间也不禁语塞了。沉默了片刻的范文程终于苦笑着开口道:“王神甫的言辞可真犀利啊。老夫甘拜下风。”

    “没什么,在下只是希望范大人待会儿能以一个旗人的身份,好好地为你的主子求饶罢了。”王志林说罢便伸手指着远处的张家湾,傲然地说道:“瞧,范大人,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第八章第四十四节北京方式

    更新时间:2006…8…718:57:00本章字数:4543

    位于北京城东南的张家湾,因潞河、凉水河、肖太后运浪河、通惠河四水在这里汇合,自古以来就是水陆重要码头。由于张家湾是水陆码头,工商业兴旺,而且又有匪人来袭击,嘉靖四十三年,明政府便在这里建立起了坚固的城垣,并与通州城成犄角之势。城垣东南滨临潞河,引河水环城。分设四个城门,一为便门,其余皆为水关。然而随着明军的步步逼进,在兵力上早就捉襟见肘的清军根本无力坚守张家湾。明军几乎在兵不血刃的状态下轻易地就夺取了这坐京畿水陆重镇。加之其滨临运河,交通便利,明军很快便将大本营设在了此地。

    从北京城到张家湾其实仅六十里地,但在索尼等人的心里却希望这路越长越好。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他们将极其屈辱地同明军商讨投降事宜。然而再长的路终究是会有尽头的。当索尼一行人接近张家湾时,城外早就有一队锦衣怒马的卫队前来接应了。却见为首的一个明军军官礼貌的朝众人敬礼道:“诸位大人,首相大人已在城中恭候多时了。请随我来。”

    “那就有劳将军了。”索尼亦恭敬地回了个礼。可待他抬头看清那军官的面目时,不禁失声叫道:“贝勒。”

    “索大人,请别这么称呼我。你该知道从六年前起博洛就愧对这个称号了。”博洛尴尬的摇头用满语回道。

    “贝勒爷,请别这么说。皇太后已经读过您给她的信,并要奴才稍话给贝勒爷。只要贝勒爷心中还有祖宗,那您就还是爱新觉罗家的人。”索尼紧盯着博洛一字一句的将庄太后的话重复了一遍。对于如今的满清皇室来说博洛似乎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草。无论是庄太后还是索尼都希望这个往日的大清贝勒能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最不济也希望他能在明军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这句话果然让博洛很是感动,却见他激动地望着索尼,一时竟也说不出话来了。不过博洛很快也注意到了周围明军将士们异样的目光,意识到在这种场合同索尼用满语交谈是不和时宜的。于是他连忙转用汉语回道:“索大人时间不早了,还是不要让我们的首相大人久等的好。请吧。”

    于是一行人便各怀心事地在博洛的指引下缓缓地朝着城垣方向走去。不知是因为明军本就在城外驻扎有大量部队,还是故意要向索尼等人显示其实力。博洛带着索尼一行径直地从明军营地穿行而过。这一路上沿途的明军营帐整齐划一,军容严整。远处操练着的士兵更是各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嘹亮的军歌并着充满杀气的喊杀声都给索尼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他们路过明军的炮兵阵地时,那一门门黑洞洞的火炮更是让索尼心惊肉跳。当下他便不经意地回头朝范文程望了望。发现此刻这位老先生也在私底下偷偷擦着冷汗。两人就此面面相窥了一下,在心中均摇头苦笑起来。高昂的斗志、犀利的武器、充裕的粮草,一切的一切都是北京城的清军所不能比拟的。索尼忽然发觉就算多尔衮没有丢弃顺治帝,就算满达海能回援北京,都不可能阻挡眼前这支虎狼之师。

    看清了现实的索尼对于之后的谈判,心中可就更没底了。所谓的谈判其实就是投降。至于是体面的投降,还是屈辱的肉袒牵羊,就完全得看自己谈判的成果了。但就眼前的情况来看,索尼觉得自己手上根本没有可以同明军讨价还价的筹码。只要孙露愿意她现在大可挥兵攻城。北京城中的人一物,一珍一宝,都将是她的囊中之物。她何须如此麻烦派人招呼自己来谈判。是想羞辱清室?还是有别的企图?

    越想越不明白的索尼,在浑浑噩噩中被带到了府衙。直到门外的侍卫高声通报:“伪使求见!”他这才反应了过来连忙带着众人步入了厅堂。与想象中的不同,谈判用的大堂被布置得异常简练。宽敞的大堂中央摆放着一条长长地会议桌。只见一个面容苍白身材消瘦的白衣女子端坐在首位。桌子的右侧坐着一排身着戎装的明将。在左边却空出了十来个座位,显然就是留给清使的。可刚要上前行大礼的索尼等人却被告知,要他们一切礼仪从简。一想到隆武朝之前已称满清为叛匪。索尼与范文程更觉得明军此举是在羞辱他们。更本没把他们当一国使节看待,而是当成一帮被招安投降的贼寇。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心中虽不是个滋味,索尼等人依旧表现出感激不尽的模样行礼道:“罪臣索尼叩见大明首相大人。首相大人劳师远行,鞍马劳顿,吾皇特命臣献上奇珍异宝,敬请笑纳。”

    索尼的话语一出在场的明军众将立刻就露出了鄙夷的眼神。众人心中均想鞑子无耻,竟拿咱们自己的东西来讨好咱们。而肚子里藏不住话的姚金当下就对着索尼讥讽道:“索大人,那奇珍异宝是你们辽东的人参、貂皮、乌拉草?还是咱们关内的玉石字画、瓷器古玩?”

    姚金的反问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起来。索尼等人的脸上更是一阵红一阵白的尴尬不已。就在此时孙露朝着众人挥了挥手,整个大厅顿时又恢复了刚才的平静。却见她礼貌的开口道:“索大人,不必多礼。诸位请就坐吧。”

    “谢首相大人。”如临大赦的索尼等人连忙擦了擦汗,起身就坐了。

    而孙露则对着索尼等人歉然一笑道:“本相的手下都是些粗人,不懂礼数,让诸位见笑了。”

    “不敢,不敢。众位将军快人快语,才方显英雄本色。”范文程赶紧摇头奉承道。

    “是啊,刚才那位将军所言也非虚。我等确实惭愧不已,惭愧不已。”索尼也跟着附和道。

    看着两人唯唯诺诺的模样孙露觉得异常满意。起先她还以为清使一上来会先光棍一下。所以特地准备了一些节目想要给他们个下马威。但就现在看来,城外明军的架势已经让这些鞑子吓破了胆。更本用不着那些措施了。觉得一切尽在掌握的孙露当下傲然一笑,将话题切入正题道:“既然诸位知道我的将军们都是些爽快的主,也就不用再拐弯抹角的了。咱们直接谈谈北京城守军的投降事宜吧。”

    孙露说罢便示意身后的侍从将事先准备好的文件一一分发给了在场的清使。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那本蓝色折子,索尼与范文程等人不禁面面相窥了一下。怎么?就这么开始了吗?没有客套的寒暄,也没有应有的礼节。如此重大的谈判在眼前这女人的主持下竟显得如此的草率,简直形同儿戏。丝毫没有堂堂天朝大国的威严。这使得范文程在心中对孙露的评价也大打了一番折扣。

    不过孙露本人倒并没在意索尼等人异样的目光。也不认为在这个时候摆架子、摆谱有什么必要。却见她自顾自的翻开了面前的文件介绍道:“诸位大人,可能还有一些不习惯。我先在此解释一下。诸位眼前的这份文书是我军草拟的有关北京投降的各项适宜。请先认真的阅读一下。如果使节有什么意见,不用顾虑,现在就可以提出。”

    虽然索尼与范文程对于孙露这种“不懂规矩”的做法颇为不满。但他们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无奈翻开了手中文书。上下扫了一眼后他们便惊奇的发现,孙露的做法虽不懂规矩,但这份文书却起草得很有章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从二月初九午时起,京畿周围各部人马全面休战;除紫禁城内的顺治等满清贵族,北京城原守军以及八旗眷属一律开出城外,接受明军安置;过渡期间城中军政管理、保护宫廷官宅、维护治安等事宜,由原有驻军配合明军共同维持。至十二日,双方接交完毕,明军完全进驻北京城,担任警卫;同日,明政府正式接管北京府及紫禁城,北京宣告和平解放。十五日,明军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入城式,由孙露代表隆武朝接收顺治递交的降表。另规定清军将士除私人财产外,必须将以前所抢掠的财物、土地上缴给明军,由明军进行处理。俘虏的明军战士必须释放,移交明军。至于投降后的待遇问题,明军亦在文件中声明在南京方面未下达进一步命令前,会保护满清王室不受伤害。在八旗各部投降后会保证他们以及他们家人的生命安全,并妥善安置他们的日后的生活。林林总总地列举了数十条条款项。其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都大大出乎了索尼等人的意料。

    相比之下索尼等人的准备就显得仓促了许多。临出发前庄太后虽然召集了留在北京的诸王贝勒商讨对策。但大多数人考虑的都是如何向明军讨命求饶,如何保住自己的财产。至于旗下的普通百姓、包衣奴隶等的生存问题他们都没有考虑过。而眼前明军的建议对于八旗的普通士兵百姓来说可谓是宽宏大量,设想周到。但对那些八旗贵族来说问题可就麻烦了。且不说各旗眷属一同出城移交明军安置的问题。光是那条上缴一切抢掠的财物土地,就够让索尼头痛的了。他们当初入关是哪儿带来了什么私人财产啊。还不是一路抢过来的。这房子是抢的,这土地是抢的,这牲畜是抢的,这金银财宝是抢的。连带着底下的奴隶也是抢来的。真要是抢来的东西都上缴,索尼不知道他们最后还能剩下什么。愁眉苦脸的他连忙就朝范文程使了个眼色。却见此时的范文程会意地轻咳了一声道:“首相大人如此宽宏大量,真是让我等感激不禁。但是这上面说要我们在三日内完成交接,这是否仓促了些。毕竟您要求八旗老少均要出城接受安置。这一点可不是一两日就能办到的啊。请首相大人再宽限几天吧。”

    可还未等孙露开口,坐在范文程斜对面的王兴就忍不住一拍桌子道:“哼,咱们都做到这份上了,你们怎么还要讨价还价。要老子说,三天的时间太宽裕了。老子的人马只要一天就能攻下北京城。到那时候也不需要你们再磨磨蹭蹭了!”

    “王军长注意你的措辞!”孙露横眉一扫斥责道。眼见王兴即可闭上了嘴,她又回头向范文程开口道:“范大人,关于交防的时间,我们实现也经过了周密的考虑。若是从今日算起到十二日足足有七天的时间。我想时间应该是很充裕的。如果诸位认为北京城中人手不够,没法按时完成交接。这也没关系,我可以派人入城协助诸位。”

    “是啊,你们若是嫌东西太多没办法搬出城。没问题,咱们可以义务帮忙啊。”恍然大悟的王兴一拍脑门,趁火打劫道。

    “哦,这事就不用老烦诸位将军了。我等一定能按时出城交接的。”索尼连忙擦着冷汗保证道。若是真让王兴等人入城“帮忙”,那不是比抄家更惨嘛。虽然东西早晚是要吐出去的,但在索尼的心里还是抱着一丝的希望。却听他又换了一个话题质问道:“不过首相大人,按这上面的说法贵军只保证我朝上下的暂时安全,这是否过份了些。吾皇和皇太后当初就是看在贵军肯保我等性命的份上才同意投降的。贵军怎能如此出尔反尔。”

    “索大人,老实说这么写是因为我不想欺骗你们。诸位应该知道我只是大明的首相,是一介臣子。满州与朝廷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至于当今圣上会如何处置尔等,我也不敢轻易的打包票。但我孙露在这里可以我的名誉起誓,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一定保证八旗各部上下的安全。”孙露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如果诸位对我军还不放心,担心我军会在中间的食品药品供给中做手脚。那我们可请第三方来做代劳嘛。”

    “请第三方代劳?”索尼疑惑的问道。

    “是的。我们可请汤若望神甫他们来负责分配发放事物和药品。”孙露说罢又回头向汤若望问道:“汤神甫,您的教堂愿意出面负责此事吗?”

    “哦,能为首相大人您效劳,能为北京城里的百姓服务,这是我的荣幸。”汤若望礼貌地行礼道。在一旁旁听了许久后汤若望对孙露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在他看来孙露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让北京城中的百姓免于战火之苦。这一点也正是他所希望的。

    如果孙露刚才满口答应,或是保证日后不追究满清以前的罪责,索尼或许还会将信将疑。但面对孙露诚恳的话语,再加上汤若望神甫的保证,索尼等人也不得不开始信任起她来。索尼又回头看了看范文程等人,发现他们的眼中同样泛起了心动的目光。

    第八章第四十五节受降

    更新时间:2006…8…718:57:00本章字数:4537

    在惶惶不安了大半年后,北京城上下的老百姓怎么都没想到,北京城最后会在不放一枪一炮的情况下易主。虽然之前北京城内早已风传起满清投降的消息。不少居民们知道明军即将进城,临大街的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在大门上贴上写有“顺民”的黄纸。如欲走出大门的,便也用这种黄纸,粘在帽上。但明军在二月初九入城时依旧引起了很大的骚动。那一日清晨眼,看着荷枪实弹的大队明军突然从天而降,整个北京城刹时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眼前的明军对他们来说也是既熟悉又陌生。特别是那从未见过的军服和战旗,都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将这支奇特的队伍同以前的明军挂上钩。

    “天朝的人马又回来了吗?”

    “鞑子皇帝投降了吗?”

    “可这些军爷怎么看都不象咱大明的人马啊。”

    人们一边相互窃窃私语着讨论眼前发生的变数,一边躲在暗处偷偷地观察着明军的一举一动。经历过太多劫难与变数的北京百姓早已变得脆弱而又敏感了。他们都抱定了决心,在事情弄清楚之前绝不轻易的出头。而紧接着发生的事彻底打消了他们心中的重重顾虑。当日头升上三杆之时,长街上聚起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只见那些往日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官鞑靼,此刻却垂头丧气的拖家带口往城外赶。眼看着满人哭丧着脸的模样,北京城的百姓们似乎终于明白了些什么。不知是谁地一个喊出了声:“天朝大军回来了!杀狗鞑子!”

    这话就象是附了魔咒一般,迅速蔓延遍了北京城内所有的大街小巷。数百个,数千个,数万个嘴巴发出了同样的叫声。有的人捡起地上的石头,有的人抓起了棍棒锄头,有的人抄起了家中鞭策牛马的皮鞭;总之人们拿起了任何他们可以找到的东西当作武器,疯狂地朝着投降后的清军袭杀而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本已投降的清军也只有拼命一搏了。刚才还秩序井然的长街顿时就乱成了一锅粥,喊杀声此起彼伏。清兵虽魁梧善战,但在人数上终究是处于劣势的。加之还要顾及家人的安危。因此他们的情况可谓是异常糟糕。他们每击倒一个汉人百姓,就会又有五六个人涌上来用棍棒殴打、丢掷石块、把伤眼的砂和土洒到他们脸上。

    不想将流血事件扩大的明军尝试着想要劝阻人群。可早已被复仇冲荤了头的北京百姓哪儿管得着这些。清军多年来的淫威已经将城中的百姓都变成了疯狂的复仇者。仿佛只有沉醉在敌人的鲜血中,才能舒解他们多年的怨恨。当明军试图加以阻止时,自然同样也遭到了百姓的怒骂与殴打。眼看着事情正朝着难以收拾的方向发展,明军终于忍不住鸣枪示警。砰!砰!砰!随着数声枪响,刚才还热衷于报复的百姓顿时就做了鸟兽散。狼狈不堪的清军则如临大赦般地朝着城外疯狂逃窜。

    然而北京城百姓的报复并没有就此停歇。主要的大路上有明军维持秩序不容易下手。但在城市深处的胡同小院中情况就没那么妙了。那些还未来得及出城,或是打算就此隐匿的城中不肯出门的满人,都被汉人百姓一一给楸了出来。每一处胡同几乎都可以看见被追,被杀,被殴的满人。在断了气之后仍然饱受痛殴、猛踢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让我揍一拳!”

    “也让我打一顿。我的儿子和孙子都被这个家伙给杀了!”

    “我要像他们对我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