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第64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庠所言,兴水利、淤河为田,充足的财力之外,更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但是陕西一路,早就变成了一个边防组织,百姓们在承担了沉重的赋税之外,还要被征发来替军队转运粮草军需,修筑城池要寨,还要组织民兵,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在这样的地区,要办大工程,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发,以蛮横家长式的作风,为了“百姓的利益”反而去置百姓于水深火热当中;另一个,则是从边防机器中来抽调人手搞建设,但是这种可能危及到国家安全的行为,会不会被朝廷认可,会遇到多大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首先,石越就可以确信,政事堂吕仆射,就一定会用国家安全的大义,来竭力阻止。

    “先用一年的时间去准备。”石越忽然开口说道:“希道兄、德孺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事不可不为,亦不可操之过急。在半年的时间内,希道兄要将陕西路需要兴建、修复的水利设施与淤河计划按轻重缓急列出清单来,包括估计要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以及时间,届时可能得到的收益,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较小的计划,了解实际的困难。而我用这一年的时间,来想办法解决人与钱的问题。”

    刘庠与范纯粹对望一眼,有点怀疑的说道:“我估计要组织的人力,最少要数十万;花费的钱财,绝不会低于数百万贯。”

    “我知道。”石越摆了摆手,道:“所以我们分工合作。兄等去巡视地方,做好准备的工作;而我来想办法,去把东风借来。”说罢,他注视着刘庠与范纯粹,郑重的说道:“希望希道兄与德孺兄不要以为我是戏言。”

    “不敢。”

    “治理地方,须要宽猛相济。以往陕西路百姓被驱使过度,我辈来此,定要殚心竭智,使百姓稍得休息。在大修水利之前,凡行政之事,能宽得百姓一分,便是百姓得一分利。切勿以善小而不为。地方不相干的杂徭,一定要约束各州县守令,越少越好。凡做一工程,事称须得先想好投入与收获是否相得,利倍于害,方可为之。若是劳而无功,更困百姓。”

    “正当如此。”刘庠点头道,“惟陕西之大治,终须要西北平静。”

    石越微微叹了口气,西夏不平,西北如何能平静?岂非缘木求鱼?他转过头,注目范纯粹,换过话题,说道:“本路学校情况如何?”

    “登记之小学校有八百余所,诸县多者有十数所,少数不过一二所,规模大者数百人,小者二三十人。各州皆有州学,大小不一。此外尚有横渠书院与京兆学院两学院。在京兆府与河中府,各有一所数百人的技术学校。惟本路仅有一座官立图书馆,即京兆府官立图书馆,藏书不过三万卷。连河中府都不曾有图书馆。下官打算一方面派人去国子监游说,希望争取国子监能够尽早将陕西路列入计划中;另一方面,则希望能从地方募资,建立民立图书馆。陕西毕竟太穷,有许多书生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路到京兆府官立图书馆看书,实在可叹。”

    石越静静听范纯粹说完,方悠悠说道:“德孺不可以被数字所误。国子监现阶段重视的图书馆与州县学院,固然重要。但是德孺眼下不如先调查一下那八百所小学校,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不能开设国子监要求开设的课程,保证合格的师资与教学条件,是不能够享受抵税待遇的。要防着奸民从中钻空子,朝廷白白流失赋税。”

    范纯粹怔道:“难道有人空设学校,却不办学?”

    “德孺一查便知。有人用私塾义学来充小学校,有人设了学校的名义空占税赋,国子监的档案上有这个学校,但是去当地找,却根本找不到。对于奸吏来说,办了学校既是政绩,又可以从中间以抵税的名义侵占大笔赋税,国子监远在京师,核查困难无比;而仅仅是公文上的登记,地方民众则根本不知道,想举报也不可能。离任之前,能摆明下任就一起狼狈为奸;若是摆不平,则可以上报撤销学校……”

    石越兀自侃侃而言,范纯粹的脸早已沉了下来,一脸怒容的骂道:“岂有此理!明日起,我便逐一调查这八百余所小学校,看看究竟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

    渭州城。王韶回京后,原熙河地区的军事归李宪总管,而秦凤以至环庆一带诸州军的军队,则由渭州经略使高遵裕节制。按照新官制,渭州经略使并不是正式的官职,而只是临时的差遣。

    此时,定远将军、武经阁侍讲、渭州经略使兼渭州知州高遵裕一身戎装,站在城楼之上,翘首东顾。

    “高帅,始终不见石帅的仪仗。”说话的是高遵裕的部将,翊麾校尉顾灵甫。

    “昨日的报告,石帅到了何处?”

    “昨日上午石帅便离开了泾州。”顾灵甫言语之中不无担心。他与石越并无交情,但是石越贵为陕西路安抚使,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若在自己辖区出事,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高遵裕皱起眉毛,“再叫两队人马去接应。”

    “是。”顾灵甫高声应道,大步走下城楼。

    城楼之下,两个穿着低级军官服饰的中年大汉眉开眼笑的走上来,顾灵甫远远望见二人,立时大声喝道:“罗剑伟、李十五。”

    那两人被吓了一跳,见到顾灵甫,慌忙行了个军礼,高声答道:“属下在。”

    “你二人速点本部人马,往泾州方向,去迎接石帅。”

    “是。”罗剑伟壮着胆子问道:“大人,不是已经派了几拨人马去了么?”

    顾灵甫瞪了他一眼,喝道:“啰嗦什么?还不快去。”

    罗剑伟慌得一缩头,忙不迭的应道:“是。”回头却见李十五早已先默然下城而去,连忙快步赶了上去。

    二人整了本部兵马两都共二百一十人,出了东门。

    罗剑伟笑道:“十五郎,我们兵分两路去迎接好了。渭州驻扎大军,平素并没有听说有什么山贼,石帅自然不会有事。不过若能先迎到,必有奖赏,却不能落这个后去。”

    李十五的脸色却非常的沉重,沉声道:“派了八拨人马去迎接都没有回信,其中还有马军。罗兄还是要小心为妙。”

    “瞎,乱操心。石帅贵为安抚使,除非西夏入寇,怎么会有事?渭州离西夏远着呢,总不可能镇戎军这么多守军连敌人入寇都传不出一个讯吧?”罗剑伟大大咧咧的摇了摇头,满不在意的说道。

    李十五一怔,竟是说不出反驳的话来。但是不知道为何,他心中却始终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罗剑伟见他脸色有异,奇道:“十五郎,你怎么了?难道石帅是你救命恩人?你这么关心做什么?”

    “胡说八道。”李十五冲罗剑伟吐了口痰,骂道。一面转身向部下招呼道:“走,我们走小路往潘原去。”

    罗剑伟望着李十五远去的背影,不由摇了摇头,骂道:“古怪。”一面笑着向兵士们喊道:“弟兄们,我们走大道去潘原。”顿时,他属下的一百多人一起发出欢呼之声。

    一路之上,李十五始终紧绷着脸,眉头深皱,似乎有无限的心事。

    他与李剑伟都不过是从九品小官陪戎副尉,一都的小头目,以前叫“都头”,现在改了名号,称“都兵使”,比起从七品上的翊麾校尉来,差了整整九级,若用磨堪之法,三年一转,纵使不犯错误,也要整整二十七年方有机会做到翊麾校尉!二人的命运却比不了远在京师的田烈武,更比不上几乎是一步登天,几年之内由八品武官直窜为正六品上昭武校尉、拜侯爵的薛奕。

    但是,仅仅在几年之前,他李十五的前途,别说田烈武无法相提并论,便是薛奕,亦远远不如。当然,他现在只知道薛奕,却并不曾听说过田烈武。

    自己的命运曾经因为石越有过一次巨大的转折,这一点李十五并没有过自觉。但是他却非常明白,薛奕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因为石越!因此,对于石越任陕西安抚使,李十五内心其实有着巨大的期盼。而且,他对石越还有着特殊的感情。

    那毕竟曾是他人生永难忘记的事件!

    “都头。”

    “嗯?”李十五回过神来,望着叫他的士兵。虽然他更喜欢“都兵使”这个名号,但是士兵们的习惯一时间却难以改回来。

    “我觉得我们不应当这样径直去迎石帅,这样能迎到,早有消息送回。我们不过是白白走到潘原罢了。”

    “也对。”李十五想了想,拍了拍那个士兵的肩膀,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回头赏你一壶酒。——弟兄们,我们从原州边界那边绕到潘原去!”

    傍晚。

    残阳。

    经过长途的行军之后,李十五的一都士兵早已疲惫不堪。在副都兵使与两个什将的催促下,勉强行进。但是在太阳落山之前到达潘原城,已经不可能。

    幸好这是整编过的部队,李十五在心里感叹道。一都之中,什长以上,都曾经在宣武军第一军接受过训练,李十五这样的九品武官,还进过讲武学堂。因此之故,虽然李十五执意要绕一个大远路,但是那十来个属下,却并没有半句质疑。

    “头,让弟兄们歇一会吧?”说话的是都中的军法官将虞侯邱布。

    李十五抬头看了一下天色,摇了摇头,道:“明日日落之前,无论能不能迎到石帅,都要回去缴令。否则难逃军法。今晚必须赶到潘原城再休息。”

    邱布嘴唇动了一下,不敢再说。虽然按例阵前若都兵使临阵退却,他可以立斩之;但是此时,他却知道自己名义上也是李十五的部属。

    “哪是什么?”忽然,副都兵使马康叫了起来。

    李十五顺着他的喊声望去,立时怔住了。但只是一瞬间,他就反应过来,跑了过去——一具马尸!

    绝不可能有马尸被这样弃在路上的。活马不用提,死马也是一笔财富,至少可以好好吃一顿。须知若无故宰杀马匹,是犯律令的!李十五跑近几步,脸上肌肉抽搐起来——马是被弩箭射死的,旁边还有一具死尸!也是被弩箭射死的!

    “戒备!”李十五嘶哑的吼声,划破了似血的天空。一百余名宋军禁军,取出自己的弩机上弦,布成了一个圆阵。

    “血还有点热。”邱布捞了一把马血,皱眉道:“死者是蕃兵,还有弓箭和刀。”

    李十五已经站起身来,声音如冰一般冷酷:“是蕃部叛乱,弩箭上刻有‘陕安’二字,是石帅的护卫。”

    “啊?!”邱布与马康望着李十五手中连血带肉的弩箭,都惊呆了!

    蕃兵叛乱!

    。99。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梦想原创!

    第二卷《权柄》第五集《安抚陕西》第六章下

    更新时间:2007…1…816:04:00本章字数:4938

    “是哪一族的王八?”马康的肌肉横了起来。

    “不知道。”李十五注视前方,咬着牙说道:“这里放讯号也看不见,安排四个人回去报讯,一个去潘原,一个去渭州,一个去铁原寨,一个去新城镇。其余的人,随我去搜索——他娘的,立功的时候来了!”说罢,李十五心中竟感到一阵兴奋。

    “是。”马康答应着布置,不多时,便有四人分道而去。

    李十五大步回到阵前,瞪着他余下的整整一百名部下,厉声喝道:“弟兄们,有蕃狗作乱,谋害石帅。我们立功的时候到了!救出石帅,必有重赏!——出发!”

    从发现马尸处开始,李十五率众循迹向原州方向前进着。

    一路之上,死尸越来越多。除了蕃兵之外,还发现了宋军的尸体,从打扮来看,无疑是帅府亲兵。而他们的腰牌与刀上刻字,更是证明了这就是陕西路安抚使衙门的亲兵!但是蕃兵的尸体就比较奇怪,绝不象是秦凤一带的羌人。

    一路往西,越往西走,李十五与邱布的脸色便越是难看。开始能找到许多安抚使衙门的弩箭,后来就越来越少,而死尸中,蕃兵越来越少,宋兵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被刀砍死的蕃兵与宋兵尸体。

    石越亲兵们的箭,已经不多了!

    “都头。”走在前面一个什长跑了回来,禀道:“找到石帅了!”

    李十五与马康、邱布对视一眼,三人跟着那个什长快步走到前面,那是一个山坡上。就在山坡另一面的下面,有五百左右的骑兵正在仰攻另一个山坡。山坡之上,有一百来人依托着大石头与死马,在结阵抵抗——很明显,他们的马也死得差不多了,否则不会停留在此处与强势的敌人对抗。

    李十五默默的判断着形势。

    他很难知道石越的亲兵们在此处坚守多久了,但是从种种迹象来分析,石越被叛蕃袭击,很可能持续了整整一天。这数百叛蕃的衣着打扮,绝非李十五所知的秦凤附近的部落,他们深入渭州来袭击安抚使,绝对是早有谋划,这么大一支队伍藏在渭州而渭州守军竟然完全不知情,可以说是丢人丢到家了。

    也亏得石府的亲兵们能支撑许久。

    但是眼下最头痛的是,自己的一百疲惫不堪的步兵,如何打得过五倍于己的骑兵,哪怕加上石越的亲兵,敌人也是己方的两倍半!最糟糕的是,自己的是步军,而石越的亲兵,现在也几乎变成步兵了!

    陷入为难的李十五猛的看见邱布的目光有点不怀好意的盯着自己,他心中一凛,目光移到邱布身后,发现两个大什的军法官押官不知什么时候到了邱布的身后。他顿时明白,邱布是对自己生疑了。如果自己胆敢临阵脱逃,看邱布的样子,必然先斩自己于此,然后命马康代替自己去救援石越。

    ——山坡下方传来呐喊怪叫之声,蕃兵们开始了又一次冲锋。

    侍剑下意识的摸了摸箭袋。

    空的。

    尽管尽量的节省用箭,但是大家的箭还是很快用光了。包括弓箭与弩箭。后来不得不把箭全部集中交给几个箭术好的亲兵护卫,但是侍剑的箭还是用光了。别人的箭也不多了。

    好在敌人的箭似乎也不多了。他们放起箭来,已经节省很多。

    “公子!”

    石越铁青着脸,到现在为止,他还不知道这只叛蕃军队是哪里来的。没有人能够突围出去送信,本来希望可以逃到原州,但是现在活着的马匹不到二十匹,尽皆疲惫不堪。撇下部属逃命,石越不仅不愿,而且也不可能。

    “你放心,我们不会死在此处的。”石越凝视侍剑,侍剑的左臂中了一箭,现在不过是止血而已。他的亲兵们,岂码有一半是带伤作战。

    “公子吉人自有天相!”侍剑的话音刚落,一百余蕃兵便骑着马冲了上来。敌人为了节省马力,采用的是轮番冲击的战术。

    侍剑红了眼睛,跳上一匹战马,手举马刀,大声吼叫着迎了上去。十几名亲兵骑上仅余的马匹,紧紧跟在侍剑身后,如同一群野牛一般,冲向仰攻的叛蕃。还有几十名失去战马的亲兵则手执弯刀,紧紧跟在骑兵后面,冲向敌军。余下的亲兵则排成一个大圆圈,保护着中间的石越。

    侍剑的长刀挥动、落下,挥动、落下……敌人的鲜血沾满了他的衣裳。如果一群野牛冲入狼群当中,他们已经不再懂得预先思考、估计自己或敌人的力量与技巧,杀红了眼的一群人,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一切东西在他们眼前起伏和闪动,人类身体的某一部分从眼前飞落,马咕咚咕咚的栽倒,发出悲鸣之声……

    但是叛蕃的人数显然占据着绝对优势。他们如同一群野狼,撒咬着宋军们。马刀在空中相斫,不断的有宋兵勇猛的战死。侍剑身边活着的战友,越来越少……

    “我要死在这里了么?”

    “呜——”

    号角之声终于从另一侧的山坡上吹响。

    在那么一瞬间,所有人都怔了一下。

    “援兵!”石越精神霍然一振,一面红色三角军旗之下,结成圆阵的宋军开始缓缓向山坡下移动。即便是隔得那么远,石越等人也可以清晰的看见,来的是大宋禁军!

    石越的亲兵们欢呼起来。

    援军终于来了!

    李十五勒束着部众,缓缓的向山坡下移动。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冒险。以劣势之兵挑战强势之敌,而且是以步对骑,却并无半点屏障。

    此时再感叹未带盾牌已经迟了,士兵们的勇敢程度,决定着这个阵型的成败。

    但是他别无选择。好在敌人的箭,似乎是不多了。

    他已经尽可能的虚张声势,若能吓跑敌人,自然更好;若不能,也希望尽可能把敌人引到自己这一面来。

    果然,叛蕃们似乎没有想到援兵来得这么“快”。进攻石越的骑兵被撤了回来,叛蕃们把骑兵聚集在一起,观察着李十五的前进。他们也在判断:这是不是一支大部队的前锋?

    凭着叛蕃首领对宋军的了解,实在无法想象宋军会具有如此勇气!

    “未得命令,不可放箭。”李十五再次重申着命令。“临敌不过三发”,若是敌人未入射程便放箭,对于面对强敌的己方,绝对是灾难性的错误。

    圆阵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动着。

    夕阳映射在宋军平端着的弩机上面,似鲜血流动。两个山坡之间,一片死一般的寂寥。

    忽然,怪叫声再次响起。一队叛蕃高举马刀、骨朵,吼叫着冲向李十五的圆阵。

    李十五瞪圆了双眼,心里估算着距离:七百步……六百五十步……六百步……

    “嗖!”弩箭划过空气的声音,李十五心里顿时一沉——有几个士兵因为紧张,竟然没有等待命令,就扣动了弩机。紧跟着,其余的士兵下意识地也扣动了弩机。

    数十支箭无力的摔落在离敌人二三百步远的地方,叛蕃们哈哈大笑,策动胯下的战马,加速冲锋起来。

    没有时间训斥了,李十五的念头一闪而过,高举佩刀,厉声吼道:“停!”

    圆阵整齐地停了下来。士兵们又是紧张,又是羞愧,三个军法官的脸绷得如铁板一样,死死的盯着每一个战士的后背。

    “第二队!”李十五的吼声再次响起。

    第二大什士兵与第一大什士兵整齐的换位,这次没有出差错。

    “发射!”

    数十支弩箭如一小群飞蝗,射向冲入射程的叛蕃。叛蕃中间有人发出凄厉地惨叫之声,有人咕咚一声,摔下马来。但是冲击并没有停止。虽然只有百余骑的冲锋,李十五也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地表的震动。

    但是他已经没有时间惧怕。他的瞳孔缩得极小,手上的青筋几乎要爆裂。

    “弓箭!”

    第二大什的弩箭射出之后,所有的士兵都整齐的蹲了下来,后面第一大什的士兵们,换上了双曲复合弓,用射速更快的弓箭来打击敌人。

    第一波、第二波……不断的有敌人中箭,但是却阻止不了敌人的冲击,很快,李十五的圆阵便被叛蕃们团团围住了。这些叛蕃绝对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他们懂得技巧的伏在马上,躲避射来的弓箭;他们冲击时相互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没有蒺藜,没有霍锥,没有杵棒,也没有狼牙棒,甚至连长枪都没有!只能用朴刀来对抗敌人的骑兵。幸好叛蕃的武器与装甲,远远比不上宋军禁军。

    李十五的士兵们,可以清晰的看见髡顶披发的敌人。但这绝对不是契丹人,也不是党项人。这些叛蕃构成的包围圈把宋军的圆阵不住的压缩,似乎一条毒蛇缠住老虎的身躯一般。叛蕃乱七八糟的武器与宋军的朴刀在空中互斫,发出刺耳的声音。战士们的吼叫声与惨叫声交相混织,李十五的部下们如同树林一般,被纷纷斫倒。此时每一个宋军战士,都已经变成了为生存而战。

    望着对面山坡上急转直下的战况,石越的亲兵们都沉默了。

    虽然来的援兵替他们减轻了一会儿压力,但是毕竟一只普通的禁军都,无法与精挑细选的安抚使亲兵卫队相提并论。而且人数也太少……

    惟一让众人心里感到安慰的,是既然来了援军,那么己方被袭击的消息,必然会传了出去。那么只要支撑到大队人马的到来,就一定可以得救。

    但是很显然,叛蕃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山下的蕃军,又开始聚集,而且这一次,是余下三百人左右的全军聚集。

    这也许是最后的一战了。

    而己方绝无胜算。

    哪怕石越再不懂兵,也知道余下不到百人的亲兵队,绝对打不过三百骑兵。

    幸好出发之前李丁文一念心动,临时将亲兵卫队增加到二百人,否则绝对不可能支持到现在。但即便如此,即便等到了可怜的援军,一切却依然没有改变。

    石越并没有闭上眼睛。

    他希望睁着眼睛等待最后的结果。

    难道大志未酬,居然死在渭州这不知名的山坡之上?

    老天爷把我带到这个时代,却这样让我死掉,死在一群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蕃人手中?石越无论如何,都有几分的不甘心。

    在这个时刻,十分奇怪的是,石越并没有特别的想什么。

    他只是望着渐晚的苍穹,背立双手。

    叛蕃们肆无忌惮的弹起了一种石越不知名的二弦乐器。随后,在胡琴声中,号角“呜呜”吹响——三百蕃骑向石越的亲兵卫队,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对面的山坡上,李十五的圆阵,已经只余下四十来人,两个什将都已阵亡,都兵使李十五与副都兵使马康都受了伤;连将虞侯邱布也亲自操刀上阵。

    石越的亲兵们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瞪视着逼近的叛蕃。他们靠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将石越护在中央。侍剑则紧紧的贴在石越身边。

    约此前三个时辰。

    原州知州府衙之内。知州李德泽把玩着手中的腰牌,这是一面虎头青铜腰脾,上面用隶书刻着“枢密院职方馆”六个大字。站在李德泽对面的中年男子神色委琐,只是眸子中不时流露出精明的光芒。

    “请大人速速发兵!”

    李德泽依旧沉吟,略带狐疑的问道:“你的告身呢?”

    “大人,职方馆的差人不可能把告身带在身上。”那个中年男子有点急了,又道:“这是十万火急之事!石帅性命危在旦夕!请大人速速出兵相救。”

    “慕家一向忠于朝廷,其族酋长有两任死于王事。你说慕家投降西夏,实让人难以置信。而且本官之责,是守卫原州,发兵入渭州境内,若高帅怪罪起来,我却担当不起。”

    “李大人若见死不救,只怕皇上也容不得你!”中年男子见李德泽推三阻四,说话便不客气起来。

    李德泽脸色微愠,道:“本官让人护送你去渭州求救,如何?”

    “大人!慕家潜入渭州最起码也有三日了。他们是经过你的原州去的渭州。一旦事发,大人绝不可能置身事外。以石帅的声望,恕在下直言,无论大人有多大的后台,大人也难逃一死!”那中年男子一面说,一面欺身近了几步。

    李德泽却始终无法信任中年男子,退了两步,道:“若是调虎离山之计……”

    “不要兵多,只要几百骑兵便够了。”

    “这……”

    中年男子怒道:“李大人!你如此支唔,难道你与慕家串通好了?”

    李德泽愠道:“你一个细作,怎敢如此无礼?”

    “李大人,我受上官派遣来此传讯,已冒大险。且我代表的是枢密院职方馆,大人却百般推迟,放任石帅被叛蕃袭击而不肯相救。究竟是大人无礼还是在下无礼?!”

    。99。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梦想原创!

    第二卷《权柄》第五集《安抚陕西》第七章上

    更新时间:2007…1…816:04:00本章字数:5394

    李德泽被一个细作如此针锋相对,几乎是恼羞成怒,喝道:“本官自有决断!不用你来啰嗦!”

    中年男子垂下头来,微微叹了口气。李德泽奇怪的望着他,却见中年男子竟然好整以暇的整了整衣服,用一种异常平淡的语气说道:“李大人可能不知道,在下为了将这个消息带到大宋,有两个同伴在青岗峡殉国。在下直隶职方馆陕西房,环庆二州没有人知道在下的身份,一路昼夜兼程,赶到原州,来求救兵。李大人可知道在下是为了什么?”

    李德泽愣了一下。但是中年男子显然没有兴趣等待他的回答,继续似自言自语地说道:“在下与死去的同伴,都不认识石帅。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石学士是大宋中兴之望。没有人希望陕西没完没了的被西夏人劫掠,百姓们疲于奔命……皇上与学士,带给了我们解决西夏的希望。”

    中年男子停顿了一下,方说道:“所以,在下也望大人能明白在下的苦衷!”他的话音刚落,李德泽便只见白光一闪,一把明晃晃的匕首便抵在了他的喉结之下。

    “你……你要做什么?”变起瘁然,李德泽几乎是惊若若木鸡,完全只是下意识的质问道。

    “威胁朝廷命官,其罪不小。在下只请大人给在下虎符令牌,送在下前往新城镇便可!”

    “去新城镇有何用?”李德泽被他一向所鄙视的细作脸上的决然所震憾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细作。边境守臣,无不有自己的细作,但是大部分细作,贪图的都是厚赏高爵。

    “在下听说新城镇驻扎一指挥骑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