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第1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斩行军参谋以上军官,将领不得擅行,须交监军使押送回京送军法处审问定罪。监军使记录战争情况,如实上报,可处斩临阵脱逃、叛乱等人。监军使监阵脱逃,第一副监军使、主将皆可立斩以闻,每监军使设三副使,三副使与监军使并不相统属,各自记录报闻。若监军使死,则第一副使接任,依次如此,互相监视。

    国家军机,决于枢密院与兵部。

    枢密院有枢密使、副数名,下有作训司、军法司(管军法官、监军使)、侍卫司、枢密会议(使、副、高级将领、元老大臣参加,向皇帝提供决策建议,讨论战争方针)、审官司、细作司。

    兵部辖考功司、军器监、群牧司、兵籍司、屯田司(在工部还在兵部未定)、武学监

    以上,必有不够周详之处,请大家赐教。

    作品相关关于忌讳

    更新时间:2007…1…816:02:00本章字数:975

    王安石在赵顼面说石越当为子孙相,有谓大不敬者。实不然,当年仁宗得苏轼谓子孙相,难道说是在自咒其死?历来皇帝之寿不长,大抵中主以上,皆能自明。宋代君臣说话,殊少忌讳。例如《清波杂志》记:神宗问萧注:“文彦博跛履,韩琦嘶声,如何皆贵?”萧注答道:“若不跛履嘶声,陛下不得而臣。”这种话说出来,若在满清,则是欲置大臣于死地了,而在宋朝,皇帝不过一笑了之,而士林亦不过以为高论,谁曾以为是大不敬?另外韩琦之子(或孙)曾作书,谓皇帝非韩琦不得立,语涉悖狂,满清不论,便是在汉朝,非族诛不可,但在宋代,亦不过轻轻挨批评而已。宋人风范,实非他朝所能比,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时代。若以他朝之精神来揣宋人之实,未免差之千里。

    若想揣见宋人风貌,阿越为写《新宋》一书,颇涉故典,略有一得之愚。《宋史》、《续通鉴》、《宋史纪事本末》等史书可以为纲,知其大事节要;而细微的精神,还得向笔记小说中寻。笔记小说中所记人物,一个个面貌生动,真正能让人感觉到那是一个可爱的时代。若司马温公,在下学史,素所景仰,平素与友论及,皆称温公而不名。此公给人感觉,不过是一个满腹学问,为人方正的迂君子,至少也是一面严肃相。而读笔记小说,所记一事,则让人觉其另有一种可爱处。笔记记载:司马君实有一老仆,一向称呼温公为“君实”,苏轼异之,对仆说,你应当叫“君实相公”才对,老仆此后便如苏轼所说呼之,司马君实叹道:“吾家有一良仆,却被苏子瞻教坏了。”小小一则笔记,司马光、苏轼、老仆三人的风貌,便跃然纸上,让人不觉莞尔。

    其他如范纯仁在陈,以俸金作布被三千,以济寒士,门下亦常多有食客。若在某朝,或谓其收买人心,易为奸人所诬害。而在宋朝,范纯仁虽在贬中,亦无人以此为口实。故小说之中,桑充国能行仁义而无后患。

    如此种种,请诸君明鉴。小说所叙,是天水之朝事,而非满清事,今世中国,所传之传统,实满清之传统,天水一朝精神绝断千年之久,凡论及当时之事,若以想当然,不免难得其实。在下学问疏浅,又不过是讲一个故事,其中自然疏落谬误之处不少,但是下笔用心,从未敢轻率。小说之中,种种不经意的细节,一般读者或者轻易跳过,但其实却往往多有出处,并非平空构建之物。比如第二卷第一章,谓曹后吃江西金橘,此事若是常读宋人笔记之读者见之,当可会然一笑矣。

    《·十字》简体版评论集创作手记(阿越)

    更新时间:2007…1…816:02:00本章字数:2938

    从动手写《新宋》的最初版本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这部小说终于有希望出版,而且几乎是同时在两岸分别出简、繁体版。只在网络上得到认可的“历史幻想小说”,终于有了一次在传统出版领域冒头的机会,这既可看作公众对一种文学类别的承认,也是对我这一年半来所付出努力的接纳。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已经修改了《新宋》两次。头一次是顶住许许多多读者的压力,废掉了十五万字左右的初稿,从头再来。事实证明这一次的修改是成功的,虽然很多读者还在怀念旧版的简明轻快,但正是因为这次修改,造就了《新宋》被广泛地赞扬与批评。在完成这次修改之后,我心里曾经认为《新宋》已经做得够好了。

    但是在出版之前进行的第二次修订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年少轻狂。我费了极大的心思,逐字逐句地修改——从文法、用词到史事的准确,力求呈献于读者的,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所能创造的完美作品。但是在修改完成之后,我突然有了极大的挫折感。因此我非常客观地将自己这部小说剔出“文学”范畴,只作为一个故事呈献给大家。仅仅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才要请读者原谅我僭用“小说”这个名词来形容《新宋》。

    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有不同的初衷。写通俗小说的人当中,如张恨水就曾经说,他之所以写《金粉世家》,开始是希望能于世人有益,后来则不过是希望能供大家消遣,又无害于世道人心便可;而古龙虽然对于自己是为稿费而写小说的目的直言不讳,但是却也鼓吹着“写人性”。《新宋》是我的第一部作品,但我写这部小说的初因,却只是我考研时有一道关于宋史的题目没有答出来,深以为耻,所以借着写一部关于宋朝的小说,来敦促自己学习,这也是我对小说的历史细节特别较真的缘故。但是待到后来,这个初衷却发生了一点变化,除了学习之外,稿费与创作的快感,成为了支持我写作的主要动力。稿费一物,自然不必多言;至于所谓“创作的快感”,在我这里,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创造历史的快意,二是与读者互动的快乐。

    我年岁不大,自然写不了所谓的“人性”。而如张恨水一般,但求消遣,常常自命为儒家弟子的我虽然不介意别人去做,但是自己却绝不可能这样做。我写这部小说,原是希望可以对读者有益的。所以,我尽我的能力,在一部历史幻想小说中,向读者介绍一个自己所读到、所理解的宋朝,去与读者共同探讨小说中华夏文明的发展方向……

    对于将自己的理念加于他人,我并无兴趣。我所期盼的,是激起读者的一点思考。小说中一个现代人改变历史的方向,不过是一场虚拟历史游戏。但是对他所采用的方法的赞同或批评——或者说,如果主人公是你,你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却能折射出你本人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宋》其实也是一面镜子。

    网络上,许多的读者用书评、qq群来与我“战斗”,试图影响《新宋》中历史的走向。《新宋》可能是在网络幻想小说得到读者书评最多的作品,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地方,也是我创作的快乐源泉。我更希望它带来的思考,不止于网络。想一想,如果你是石越,你会怎么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石越。

    最后,要向初次见到这部书的读者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新宋》系列共有三部:《十字》《权柄》和《燕云》。第一部《十字》,讲述的是主人公石越回到王安石变法的时代,播下思想启蒙与工业革命的种子,并且在政治上渐渐站稳脚跟的故事;第二部《权柄》,则是记叙石越如何同时实现富国强兵的短期政治目标,击败西夏,并且在权力斗争中登上权力高峰的过程;第三部《燕云》,则主要描述石越如何一面巧妙地与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斗争,保护着新兴的思想与社会阶层,一面与辽国进行艰难的战争的历程。在《权柄》与《燕云》中,场景除了神州诸国之外,还会有东北面的高丽和日本,南方的交趾(越南)、蒲甘(缅甸)和凌牙门(建于新加坡岛的古城)等国,位居西南方的在历史上曾称霸印度洋七十余年的海上大国注辇国……西元十一世纪末叶的东部亚洲将在小说中有一个全景式的展示,当然历史的过程与结果,都会完全不同。

    三部曲的三个卷名都有其字面之外的含义,第一部《十字》这个卷名,尤其被许多读者所疑惑,因此也特别在此作一个解释。

    用“十字”作为标题,在我的心中,是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石越所回到的时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在我对历史的理解中,是华夏文明近一千年来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借用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应对”理论,我认为历史上华夏文明在走向近现代文明曾经有两个关口,这是第一个紧要关口,遗憾的是,中国人最终输掉了这场挑战。另一个关口则是明朝,很不幸,我们最终也没能扳回这一局。

    第二层意思:石越回到了宋朝,但是对于华夏文明的走向,他也是不确定的,西方近现代文明真的是人类文明演化的必然道路吗?我和石越都不这么认为,我并不相信有什么“大历史”,“大历史”的组件是存在的,但是“大历史”的必然走向并不存在。所以,石越与他最终所主导的大宋,面临的也将是一个十字路口。他们会何去何从?是否会赢得历史的挑战?没有人知道结果。

    第三层意思:“十字”也有宗教上的寓义。耶稣基督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是一个开创者。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无论是石越,还是赵顼、王安石,甚至于我们一向认为守旧的司马光,这些人都是改革者,也都是开创者。他们背负着什么?他们的命运如何?惟有“十字”可以形容。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大大小小,实际上都是背负着十字架站在十字路口间,作出自己最终的选择。

    以前,我一直不愿意解释“十字”的含义,因为《新宋》在形式上,应当是一本轻松的小说,一场虚拟真实历史的角色扮演游戏。它也许会让我们思考,但那也是轻松之余的事情,我不希望因为一个过于沉重的主题而影响读者阅读的心情。直到现在,我依然如此期望着。

    ※※※

    搁笔之前,还想借此一角之地,感谢我的编辑刘维佳先生,以及朋友包子、依柠、阿几、中华杨、田鼠、海王星……对我与《新宋》的帮助,也要谢谢袁景文、叶其雨、飞天陈庆之、noritsu、苏1、即现眼前、小刀2001、wrzjj、不定代词、虚子、嬉嬉、璐璐、清清等许许多多的读者朋友一年半来对我和《新宋》的支持,我一直很珍惜因为《新宋》而结识的朋友,这也是我创作过程中的宝贵收获,非只“快乐”二字可形容。

    孔历二五五六年(旃蒙作鄂)于未飞斋

    ※※※

    详情请见:http://。xhbs。/qikan/20051101xinshong/index。htbr />

    《新宋!十字》上下册简体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46元。邮购地址:610041四川成都人民南路四段十一号科幻世界杂志社邮购部(到款两日内发书);网上经销地址:。sfw…cd。;发行部咨询电话:028-85245133邮购部咨询电话:028-85246750[详情请参阅《科幻世界》十一期封底广告]

    。99。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梦想原创!

    《·十字》简体版评论集历史的真实与创作的虚构

    更新时间:2007…1…816:02:00本章字数:3835

    看网络小说,对擅用网络的识字阶层来说,是比较方便而且廉价的娱乐。我个人认为,从一个时代的小说的种类和内容,可以窥见当时识字阶层的某些心理状态。就网络使用者而言,一个普遍的假设是,多数网络使用者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因为处于这个时期却饱受苦恼的年轻人,看网络小说是可选择的排遣郁闷的重要方式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现实中不敢追求异性或是追求异性有困难的人,在浩瀚如海的网络小说里,却有大量的漂亮女孩都在倒追男主角。这是对现实的补偿,一种低层次的心理满足。

    通俗小说是在满足读者大众的心理,让他们感到一时的愉快,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痛苦,多数网络小说就属于此类。然而随着网络识字阶层的逐渐扩展,开始出现一些小说,其作者是为更高层次的识字阶层而写的。这类的小说是要让人感到“不愉快”的,它比较注重实际生活的困难,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即便距离所谓传统文学批评当中的“文学小说”还有一段差距,然而却足以将这类小说与通俗小说区分出来。当然有部分后现代型的文学研究者认为区分文学小说与通俗小说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区分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偏见。这样的看法或许有道理,但我们可以思索一个问题:小说反映作者的思想(我个人不喜欢将思想一词学术神圣化,所以只要是作者想传达的意思都可以称为思想),当一种小说一直在单纯地宣扬一种思想,譬如一个人只要得到一本秘笈,武功立刻变成天下第一……从广义的伦理价值来看,这种“思想”是不好的、低下的,宣扬这种“思想”的小说不可能是好小说。同样的,全书充斥着一群女孩倒追一个男孩的大男人主义倾向的小说,恐怕也很难是好小说。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确定《新宋》至少不是一本“不好”的通俗小说,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种马型男主角,也没有看到一步登天的天马行空;而就它的主题来说,一个飞越千年的现代人到宋朝搅乱了历史的进程,这样的题材,我们通常称之为架空历史小说,是现今网络文学当中颇为热门的主题——一个新颖却具有高度写作困难的小说主题。

    架空历史小说的定位,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但一个基本的条件是,此类小说的创作者应当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驰骋想像。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架空历史小说与历史有亲缘关系,否则就不必在小说前面加上“历史”的标签;但他们的“本质”是文学,有别于历史纪实、历史人物传记。如何拿捏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分野,有赖创作者涉猎历史的深度、历史知识的广度、历史识见和尊重历史的诚信,更需要创作者虚构艺术情节、人物形象的技巧。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架空历史小说有两大元素:历史的真实与创作的虚构。如果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没有历史根据,那就不成为架空历史小说;但架空历史小说的“本质”却还是文学,自有艺术创作范围内“适当的虚构”。因此,架空历史小说之不同于一般小说,是其既有艺术创作的虚拟空间,又受史实的约束;这是一体的两面,两者交错、汇合,而重新呈现历史风貌。

    架空历史小说更鲜明的特色是,它的“历史的真实”是一种断裂式的真实。由于主角不期然地出现于历史之中,他给既定的历史进程带来不确定的发展影响,而最终让历史走向一个完全虚构的方向。如是,创作者首先要建构一个符合特定历史背景的架构,与主题有关的历史名人的个性和历史事件、社会制度、执政者的政策取向、经济大环境、宫廷礼制、社会习俗、器物、服饰和人物语言要贴近历史,去创造出相当的历史氛围;然后创作者要透过他的想像力,将主角所带来的意外变化虚构出一段历史,用他的生花妙笔去演绎这段虚构的历史变化。这段历史变化自有其宽松的艺术虚构空间,不必完全受史实约束。架空历史之所以深受喜爱,便在于这段虚构历史的不确定性,在于左右历史进程的发展方向,而由创作者自由虚构如何建立理想的乌托邦,充分满足创作者与读者的私密想像欲望。

    架空历史小说写作上最大的困难,在于怎样合理铺陈实际历史进程受到外力干扰而改变的过程。现今各网络平台当中众多架空历史小说,最常见的迷思便是试图透过片面的科技进步来建立创作者心目中的乌托邦。换言之,颇似民国初年的全盘西化论的移植投射。更有甚者,不但过度渲染技术片面的影响力,更忽略了铺陈的合理性,往往推出一项发明便有立竿见影之效,譬如讲炼钢,则马上钢铁产量翻数番,工业勃兴;谈绿化,则一两年之内,蔚然成林……完全忽略现实可能遭遇的困难与自然的限制。这些创作者所营造的乌托邦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的后殖民主义阴影;因为昔日中国的受辱,乌托邦里的中国总是扭转科学技术劣势而转变成为天朝上国,威加海内而四夷宾服。至于建立乌托邦的手段却往往流为昔日我们所严厉批判的霸权殖民主义,乃至于以战争、屠杀、种族偏见等等民粹情节来迎合部分读者。换言之,这些所谓架空历史,不过是一种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很难称得上是好小说。等而下之者,甚至连文字表达都有问题。

    从《新宋》的创作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由低层次心理满足的通俗小说转变成为具有浓郁历史氛围的架空历史的过程。旧版当中,唯物质技术取向的写作模式让《新宋》平凡,和其他架空历史并无本质不同,顶多就是人家明清,石越北宋而已;而在新版当中,作者全然抛弃既定的成见与模式,透过对时代背景的纤细描绘,成功地烘托出历史氛围,在“历史的真实”这部分有相当的突破。这无疑是相当令人欣喜的。作者若没有在涉猎历史的深度与广度当中有长足的进步,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转变的。然而过犹不及,当作者沉湎于烘托历史氛围同时,也过分拘泥于史实,以至于让作者无法大开大阖地虚构艺术情节和细细雕琢人物的形象。

    可以这样说,作者在原则与架构的建立上相当成功。情节的铺陈上面,扬弃直白的说法,透过侧面描绘的方式来提醒与暗示读者——石越这个主角所给宋朝带来的剧烈变化。同时,作者也很清楚地藉由主人翁政治事业与人际关系的起伏来阐述改革的艰困,承认实际的困难,而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性,让这篇小说仿佛引领读者跨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的宋朝,亦步亦趋地感受到主人翁的顺逆。就写作技巧而言,我认为起承转合的层层叠叠,让《新宋》的可读性大增。然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作者过分拘泥于史实,让情节脉动趋缓,而在人物雕琢上面的不够细致,又使得人物的丰满性不够。举例言之,作为跨越千年回到宋朝的现代人石越,能够彰显他特殊身世的描写,多半局限于他惊人的知识和所带来的变化,却未能深入刻画应当会发生在他身上的古今价值观差异与文化冲击。简言之,石越太像古人而少了现代气息,会给读者一种错觉,抽离现代知识贡献后,主人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宋代青年才俊,这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

    好的小说要隽永,要能够让人反复再读。要到这样的境界,除了情节铺陈设计外,细细雕琢文字,在用字遣词下工夫,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在这个部分还有进步的空间。譬如说,作者常常在行文间犯重,最常用“冷笑”一词修饰语气。过多使用这样的字眼,不但无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试图传达的意思,反而显得累赘。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运用文字的能力是会随着写作量增加而渐次成长的,我相信在未来,这些略嫌青涩的小毛病都会随着作者的成长而消去。

    而一篇隽永的小说,更在乎于创作者于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思想,而这一点正是吸引我反复捧读《新宋》的原因。本书当中所描绘的政治乌托邦,是奠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透过糅合西方实证主义精神,循着渐进改革的步骤来改变中国固有的历史进程,企图为传统皇权政治找出一条新的道路,摆脱兴衰治乱的宿命循环。作者高度赞扬实证主义精神,却注意到在中国这块土壤上面贸然全盘移植西方文化的不可行性,而承认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作者也对儒学的发展提出自身的看法,如同二十世纪末所兴盛的新儒家学派一般,对儒学的再认识,有助于厘清过去激进学者对儒学的误解。而主人翁对改革道路艰辛的体验,隐晦地暗示作者排斥过分激进的政治主张,而宁愿采取迂回前进的方式来达到稳健的改革,以百姓幸福为依归。作者更明确否定“哲君”思想,因为作者笔下的主人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为何。不以自身知识超群而鄙视他人智慧,这使得平等的概念在书中发酵。凡此种种,都反映出作者对政治所抱持的态度,以及体认现实与理想应当调和的道理。这样的立论,足以让每一位《新宋》的读者去思考。当一本书能够启发你的智慧,导引你去思考,那我认为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就足以称为隽永。《新宋》正是这样一本的隽永的小说。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还请诸位有识之士不吝雅正。

    包正豪(英国赫尔大学政治学博士)

    写于台北蜗居

    二零零五年十月五日

    ※※※

    详情请见:http://。xhbs。/qikan/20051101xinshong/index。htbr />

    ※※※

    《新宋!十字》上下册简体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46元。邮购地址:610041四川成都人民南路四段十一号科幻世界杂志社邮购部(到款两日内发书);网上经销地址:。sfw…cd。;发行部咨询电话:028-85245133邮购部咨询电话:028-85246750[详情请参阅《科幻世界》十一期封底广告]

    。99。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梦想原创!

    《·十字》简体版评论集架空历史小说的新尝试

    更新时间:2007…1…816:02:00本章字数:2948

    ——评《新宋》(苏湛)

    一个现代的小人物,由于种种离奇的原因的回到古代,摇身一变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角色——这本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题材,既有马克!吐温的《亚瑟王圆桌上的康涅狄格佬》金玉在前,又有《寻xx》拔了此类题材中文作品的头筹。原以为这样一部作品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惊喜了,却没想到读过三四章之后,竟然手不能释卷,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了。

    如果把三部作品做一个对比,会发现,《新宋》在气质上也许更接近于《亚瑟王圆桌上的康涅狄格佬》。它不是要在与正史不相矛盾的前提下为自己的虚构寻找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而是要在时间之河的某个分叉点上将历史引向另一条路径,去创造另一部历史。因此准确地说,只有《新宋》和《亚瑟王圆桌上的康涅狄格佬》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架空历史小说。

    而从立意上看,这三者间的差别也是泾渭分明的。类似于《寻xx》这种题材的作品一不留神,常常就写成了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环境里如何向上爬,如何金子女子一屋子的故事,因此纵有江淹梦笔,写来写去也写不尽一个“小”字。类似的例子还有日本的《龙狼传》。而《新宋》和《亚瑟王圆桌上的康涅狄格佬》所讲的却是一个人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的故事,笔触的核心在于历史,在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立意无疑要高远的多,而同时它还有一个十分功利的好处: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命运远比某个野心家的个人命运更容易牵动读者的心。

    而《新宋》与《亚瑟王圆桌上的康涅狄格佬》的区别则在于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马克!吐温的主人公是个典型的美国佬,野心勃勃,跃跃欲试,迷信科学和武力,妄图凭借科学和技术使古代世界实现社会发展上的大跃进。而这一传统作为一种经典套路,后来又被几乎所有类似题材的作品所沿用,包括前边提到的《寻xx》。

    而《新宋》中石越的性格中则充满了中国文人特有的矛盾与无奈:时而有患得患失的优柔,时而又表现出赴汤蹈火的果决,时而是委曲求全的苟且,时而又是疾恶如仇的书生意气。他最初流落到宋朝时,没有任何个人野心,只有一片惘然,正所谓“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苟全性命于乱世”。即使在宋朝立足已稳,他唯一的奢望也只是谋个生路,就此在宋朝碌碌而终。然而在亲眼见到了这个民族精英阶层的消沉与堕落之后,他终于无法忍受,在连他自己都对成功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毅然踏上了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征程。

    另一方面,尽管《新宋》的作者也不能免俗的让石越为宋朝带去了“《物理初步》”和“《算数初步》”……但总的来说,石越借以影响历史的并不是某一项或几项科学技术和知识,而是先进的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这种构思在此类题材的作品中绝对是一个创举,显示出了作者对历史的更为深刻的认识——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决不是有限的某几项知识和技术,而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他带给宋朝人的技术和知识只不过是这些哲学理念的副产品罢了——即便是这些副产品,准确地说也?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