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国第28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佛听到了他那无忧无虑的声音:“父亲,我们胜了。”

    我一手扶着桌子,悲不可抑,那青春战斗的身影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在内部的争斗中被卑鄙的杀害……

    用颤抖的手端起酒杯,我艰难地。缓缓把酒洒在地上,“孩子,你在天之灵可以感觉到吗?今天过节了,你下来和父亲喝杯酒,一别多年,父亲想你,想的心痛。”

    白色的月光凄冷的洒在海面,我侧耳倾听,阵阵波涛轻轻的拍打在船舷,仿佛是声声哀叹——这一刻,我是个有神论者,我宁愿相信灵魂不死,人死而有知。

    “孩子,你一去不回,丢下老父在这乱世煎熬,日日思夜夜想,今夜,你回来吧,与老父喝杯酒,我们全家人一起过节。”

    我顺手斟满酒,端起来一饮而尽,乘着酒意,拍打着刘浑的肩膀说:“六子,回来给我好好教训一下你这不成器的弟弟,一天到晚总想着害别人,谋算别人,那有你半点仁爱之心,那有你半点勇猛之胆,那有你半点无畏之气。”

    说着说着,我火不打一处来,伸手提起了刘浑,冲黄莺说:“夫人,忘了给你介绍,这是我刘备最不成器的义子刘浑。”

    说完,我顺手把刘浑掷到椅子上,看着哭泣的他,冷冷的呵斥说:“把眼泪鼻子擦干净,男儿流血不流泪,看看你这付窝囊样。今天家宴,我不惩罚你,明天,你在甲板上接受鞭刑,让大家知道,即使你年纪幼小,犯了错误,照样敢承担责任。”

    刘浑泪汪汪的点头答应。黄莺担心的问:“相公,他是个小孩子,能受得了几下皮鞭。”

    高顺插话说:“出云律法,挞不过十,小孩子,减半吧。”

    “也好”,我点头答应:“刘宣,你来行刑,看看你在高远亭大人身边学的怎样,记住,可别让人笑话我们徇私。”

    接着,我挨个把几个义子介绍给黄莺。当然,也介绍了师兄高顺。

    在阵阵海涛声中,我们尽兴的吃完了这顿家宴。

    第二天,高山等人登船,我们继续开会。中午时分,在众目睽睽之下,刘浑接受了鞭行,等示刑完毕,尹东亲自为刘浑敷伤。

    “逆子顽劣,为各位带来麻烦,今后,备要把他带在身边,亲自管教。”对着高堂隆、沮授,我郑重保证。

    高堂隆拱手连称不敢,沮授皱着眉头,深深的叹了口气,不再坚持。

    “正午了,各位,吃了饭再走,如何?”我建议。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高山打着圆场:“回舱吃饭,主公,正好,我有东西送给你。”

    “什么?”我疑问着。

    高山冲尹东一挤眼,尹东立刻会意,拉着高堂隆等人走到了船边,向船外观刑的百姓打招呼,示意他们散去。

    旋即,高山像变魔术般,从口袋里掏出许多樱桃大小的圆球形小果递给我。那小果,绿的翠绿、紫的嫣紫、黄的金黄、红的鲜红,举到鼻尖,好冲的辣味。

    高山卖弄的问:“你猜猜,这是什么?”

    “五彩樱桃椒”我惊讶的连连发问:“你从那弄来的?有种子吗?出云种了吗?”

    五彩樱桃椒是日本特产,果实圆球形,成熟时鲜红似樱桃,果实无空腔,辣味强烈,香味浓郁。五彩樱桃椒株高仅50到80厘米,其果实辣椒素含量比普通辣椒高近10倍。嫩果鲜绿,供菜用。老果为加工辣椒干、辣椒粉、是调味品的佳品。同时,五彩樱桃椒除果实供食用外,植株也有观赏价值,因其转色期不同,同一植株上的果实分绿、紫、黄、鲜红等颜色,并且花果同株,极为美观。

    另外,五彩樱桃椒再生力强,适应性广,耐热耐涝抗低温;对土壤无选择,庭院、阳台盆栽均可,且管理技术比一般辣椒简便,也没有无病虫害。亩产可达1500公斤。如果我们现在广种这种植物,在这调味品匮乏的汉代,无疑是最好的经济作物,能为我们农民带来丰厚的效益。

    “这些是从韩国进来的,韩王听说我们四处收集植物种子,就把这些拿来送给我,今天来你这议事,我就知道要吃午饭,顺便带这些给你。”随即,高山凑近我耳边,低低的说:“老大,多久没有吃到好菜了,我们为你看好出云城诸官,你亲自下厨,做顿好饭招待一下我们,如何?”

    我低声回答:“老高,这可是种子啊,吃到肚子里,多可惜?”

    “放心”,高山安慰我说:“这东西已经种到苗圃中了,还有,我把你府上的花都锄了,空地上全种了这个东西,你一定喜欢吧。”

    “你去死”我恶狠狠的夺过樱桃椒,叮嘱到:“别人无所谓,你看好了沮授和高堂隆,别让他们到厨房。”

    “放心”高山转头招呼尹东:“大教宗,请派你一名弟子随主公到舱里,察看一下刘浑的伤势。”

    尹东装模做样的派出弟子随我入舱,我一头扎进了厨房。

    啊,为吃到花生我奋斗了两年,如今,正好又是个两年,我吃到了辣味,亲爱的辣椒,久违了。

    饭做好后,众人鱼贯入舱。闻到那特别的香味,高堂隆皱了皱眉头,直接走到我身边,伸出鼻子使劲嗅了嗅我的衣服。

    坏事,我瞪着尹东、高山,焦急的频频使着眼色。高山立刻会意,故作惊讶的大叫:“哎呀,主公,这个东西你研究出来怎么用了,恭喜恭喜,百姓之福啊。”

    沮授恰到好处的询问:“什么百姓之福?”

    不等高堂隆发话,高山急急解释说:“这个东西是韩王送与我的,据说是一种植物,我送给主公,希望主公能研究出使用方法来。如果主公研究出来了,我们先尝尝,如果好吃,出云普及种植,进而向中原出售,其不为百姓造福了。”

    尹东也急忙帮腔:“让我来尝尝,若是真好吃,主公写出加工方法来,我替百姓多谢主公赐福。”

    接连两人帮腔,高堂隆不好再说什么“君子远庖厨”之类的话,阴沉着脸回到了座椅上。

    沮授听到这,马上赞叹道:“京师洛阳都在夸奖主公的‘敬师雁’做的好吃,今日我有福,吃到主公亲自动手煮的饭菜,也算是与卢公同列了。”

    高堂隆讶然的问:“什么‘敬师雁’?”

    沮授一边伸手拿筷子,一边解释说:“卢植公奉命剿匪,在广平包围了匪首张角,可惜,卢植公拒绝了中官索贿,被太监诬陷拿入槛车,主公一路护送卢公进京,路上,战乱之地无以为粮,主公射雁为老师烤制进食。这雁么,洛阳人都说是‘敬师雁’。据说,吃过的卢公和押送的禁军,提起这雁都赞不绝口,称这是人间美味。”

    高堂隆默然半晌,突然向我鞠一躬,称:“隆迂腐,食古不化,君子进庖厨又怎么了,若为尊师,若为爱民,此诚大仁之所为。隆,腐儒也,不敢再以浅见误导主公。”

    我伸手搀起高堂隆,恭敬的还礼:“升平兄,我走后,你为我在出云支撑大局,如今,出云兴旺全靠你劳心,为你做一顿美食也算是回报你,还望升平兄今后多多操劳。”

    去了心病,这顿饭吃得格外开心。自此以后,每到中午,参加军事会议的官员自然不愿意走开,连出云文官,有事没事都要来船上,吃一顿午饭。好在,张飞关羽两个大肚汉护卫着黄莺四处巡视,否则,多少饭都不够吃。

    当然了,其后的午餐不再由我动手,培训好的厨子已经驾轻就熟,众官也因此吃的格外心安理得。

    在这种久别重逢的欢乐中,我流连忘返。等到九月中旬,我不得不回青州了。田丰传来消息,泰山郡的黄巾突然像疯了似的,攻向了齐国郡,前锋已进入了乐安。幸亏赴援的马韩士兵挡住了黄巾的疯狂攻击,据称,马韩士兵伤亡惨重。

    我知道,这个时间,大贤良师张角即将去世。庄稼都收割之后,黄巾军尝到了不种田的苦果,地里无粮无草,黄巾士兵饥饿难忍,不得不收缩防线,聚拢兵力,想在入冬前攻下一个县城,度过严寒的冬天。

    带着1000雷骑,1000狼骑,我迅速回航,在青州登陆后,马不停蹄的赶往乐安,同时,传令广饶的6000步卒西进,在博昌县境,正面迎击黄巾。

    第三章乱世降临第六十一节博昌会战

    更新时间:2006…8…616:18:00本章字数:6227

    第三章乱世降临第六十一节博昌会战

    光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我带领雷骑与狼骑进入博昌县城,与黄巾军正面对峙,开始了博昌会战。

    会战一开始,局势似乎就对我们很不利。阴历九月的天气,已经进入了初冬,天空中飞舞着细碎的雪花,初雪的天气,雪花刚飘落到地上,就立即融化开来。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使我们骑兵突击的能力大大下降。空气变得如此湿润,以至于我们的弓兵无法发挥威力。

    进入博昌城中,见到守军的惨状,我直庆幸及时召集了广绕守军——目前,参战的马韩士卒已伤亡过半,乐安本地公民队由于没来得及重新武装,手持简单武器,身无防护铠甲的他们,伤亡达到七成。而所有的残军收拢起来,不足5000人。来犯的黄巾军却不下20万人。

    尤其值得忧虑的是,由于我们不能听任这股盗匪进入乐安。所以,守军们不能消极防守,甚至等敌军过后抄敌人后路的战术都不能用。每次敌军攻城,守军们不得不出城战斗。风雨过大,导致虽然守军们依托城墙,却得不到城上的远程火力支援,就这样,守军士兵们一点点苦熬时间,顽强的一直坚持到我们援军的到来。

    见到雷骑狼骑进城,早听说过他们威名的马韩士卒欢声雷动,受到他们的感染,沮丧的乐安本地士卒稍稍振作了低落的士气。不过,不等我安抚这些苦战的士兵,田畴已领着城内的官员急急出迎。

    我迎着欢迎的人群而上,动情的搂住田畴的臂膀连声赞叹:“子泰,辛苦你了,以2万士兵挡住20万大军,而且还能等到我援军的到来,这样的功绩,唯子泰可为——真是‘谁如磐石挡道,唯我将军子泰’”

    田畴苦笑着回答:“主公再别笑话我了,2万人马,现在四去其三,主公再晚到一日,畴就与城俱亡了。”

    我张开双臂,紧紧的拥抱着田畴:“子泰,快别这样说,我怎么会让你殒命在这小城中呢?道路泥泞,我心急如焚啊,士兵们紧赶慢赶,终于才在这时间赶到。不过,我既然来了,就绝不会让战死的勇士的鲜血白白流撒。好了,快告诉我城外的情况。”

    田畴皱着眉头,疑虑的说:“主公,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一般都要休兵整甲,据我所知,冀州、汝南的黄巾都已经歇兵,此前,中郎将皇甫嵩在冀州广宗与张角的弟弟张宝决战,夜袭敌军,击破敌阵,斩首3万余人,目前正与张角陷入相持阶段。现在,冬季无法兴兵,看情形,双方都在等待春季的来临。

    可就在这时,突然之间,青州的黄巾就像疯了一样,空群而出,向冀州急进。畴就在疑惑,外面天寒无食,张角招集这么多的人马去冀州,到哪里寻找养活他们的粮食?”

    按照我以前的计划,青州现在应该是歇兵整伍,做好度过严冬的准备。黄巾军的突然行动出乎我的意料,对此我也很是疑惑,听到田畴的话,仿佛一缕阳光透过了迷雾:“你可能说对了,张角是疯了,在冬季到来前召集部下离开根据地,在野外行军、攻城,这确实违反了军事常识。但是对于这样的疯子,不能以常情衡量。创始神曾经说过:欲想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我看,张角既然疯了,他离死也不远了。”

    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士卒,我吩咐:“子泰,目前只有马韩士卒的士气可用,再说,他们装备也最完好,我命令:立即整编乐安剩余士卒,把他们打散编入马韩士兵队伍。授予马韩幸存士兵出云公民待遇以及青州公民待遇,告诉他们,他们为出云、青州流过血,从今往后就是我们一家人,出云青州两地任他们置产安居。至于阵亡的士兵,荫及妻子儿女,使他们妻子儿女也因此功获得功民待遇,欢迎他们来此地安居。

    对于乐安本地的伤亡士兵,该授勋的授勋,该升迁的升迁,传令乐安百姓,下达紧急征召令,征召所有适龄男子参加博昌会战。告诉他们,后面是他们的家园,是他们的土地、是他们的妻子儿女,我们退无可退,必须在此战斗。我宣布:战后,所有参战人员,无论平民与罪民,都授予功民身份。”

    转头看着身边的人员,看到畏缩的刘浑躲在队伍里,我心中一动——看来,这次死亡的威胁真正吓着他了,那就给他找点事干,转移一下注意力:“浑儿,发布征召令的事你去做,要让传警的号角响遍乐安大地,所有能拿枪的人,无论功民、平民与慧民,全部拿起枪来,到博昌参战,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

    说到这里,我在马上俯身询问田畴:“广绕守军到了吗?”

    田畴马上回答:“他们离此城尚有40里,预计,还需半日或者一日时间。”

    “好,子泰,云长、翼德两人陪夫人巡视出云,我接到消息急急赶来,只来得及通知他们随后而行。两军会战,必须等他们到来,我们才能正式展开。现在,我俩先去城头观察一下,你顺路给我介绍一下敌情。”

    田畴边走边说:“此次黄巾突然来袭,我方之前对敌袭毫无准备

    ,对敌情毫不了解。不过,似乎起事以来,经过几个月连续战斗,黄巾已经有了战斗经验,再不是漫无边际的一哄而上。我们在激战中发现,黄巾也似乎分成了几个队列,一波波向我们发动攻击,我们兵少,这种攻击方式让我们毫无喘息之机。但是,经过我们多方打听,也找不到丝毫黄巾军统军将领的消息。”

    站在城头上,我举着望远镜远远的端详着黄巾的营寨,那些营帐东一个西一个散落在营内,营内的炊火也毫无章法的散落在营中。哼哼,离进退有据差的太远,看来,黄巾军虽然学会了一些战法,但这短短的时间里,这些不识字的农民只有靠自己的体会,了解一点兵阵的常识——能有多大进步,难说?

    “子泰,派一名能说会道的机灵鬼,前往敌军营寨走一躺,向他们下战书,约期决战。”

    田畴闻言,立刻安排人手,搜寻这样的人才。

    放下望远镜,我思索着说:“虽然我军初来,疲惫不堪,但是,子泰,若是我军乘夜袭击,你看有几成把握破营。”

    田畴摇头反对:“不妥,雷骑狼骑的马匹,才下船就长途跋涉,恐怕适应不了青州气候。现在道路泥泞,不利突击,最重要的是,雪还继续下着,不利纵火。万一突击不成,陷入酣战,以雷骑狼骑兵力,恐怕讨不到便宜。在这泥泞的道路上战斗,雷骑狼骑两军,不知能发挥几成战力?”

    我略一思索,点头同意了田畴的判断:“不错,既然不能夜袭敌军,那我们就把夜袭计划告诉敌军,让他从此日夜不得安宁。告诉守军,我们既然有了雷骑狼骑,敌军再攻时,我们不再需要出城迎击——一雷骑狼骑的突击能力,即使放他们越城而过,他们也跑不了多远。命令:军队整编立即开始。”

    等三日,我需要三日时间整编队伍,我需要三日时间等待援军,等待天晴。黄巾军能否给我三日时间,这全看说客的功力了。

    我们选出的说客在日暮时分到达了敌营,经过自报名号后,黄巾士兵通报:“大汉宗室,中山靖王之后、辽西出云属国城主、青州别驾,兼领齐国相、涿县野人刘备刘玄德遣使,特向大贤良师手下诸将下达战书。”

    在营中的正中心,一座大军帐内,几名黄巾将领正在争执着什么,听到黄巾士卒的通报,帐内诸将停止了争论,商量了一下后,其中一名黄巾将领扬声传令:“传青州别驾,刘备刘玄德使者进帐。”

    不一会,一名矮小的汉子昂然步进了黄巾大帐,扬声宣布:“青州别驾刘公玄德使者谷山军前下书,营中诸将,请报名接书。”

    帐中的黄巾将领相互看了一眼,用眼色打着商量。旋即,一名气宇轩昂的大汉迈前几步,伸出手来大声回答:“青州牧左髭丈八接书”

    青州牧,这个官衔一报,明显的吓了谷山一跳,心中暗呼:“乖乖,这官衔比主公还大,是该按平等礼节递交战书,还是以下位者的身份呈示战书?”

    谷山心头犹豫,但显然,黄巾将领没有这份顾虑,左髭丈八一捋他那著名的大胡子,伸出粗壮的手,大大咧咧的向谷山吆喝:“把那玩艺交给俺。”

    “且慢”,不等谷山伸手交递战书,暗影中,一个面色姜黄的男子窜了出来,止住了左髭丈八的行动。

    只见他俯身在左髭丈八的耳边,低低的说了几句,随即,左髭丈八脸上浮现出尴尬的表情,很勉强的点点头:“谷使者,我军诸将都在帐中,就请你在此宣读战书吧。”

    谷山面色很为难的答复:“左将军,这样做似乎不合体制。”

    左髭丈八显然有点恼羞成怒,低沉的嗓门,咆哮着:“兀这汉子,哪么多事,让你读,你就读给俺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俺的话就是新规矩,快读。”

    谷山眼珠一转,赶紧回了一句:“将军既让我宣读战书,请帐中诸将各自报名,以便谷某回去能够转告主公,战书都已传达到何人耳中。”

    左髭丈八缩回身子,颇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帐中诸将见状,一个个上前一步,报出名号:“平汉将军”、“泰山(郡)太守雷公”、“乐安(郡)太守白雀”、“齐国相”等等。

    谷山目视着那个脸色姜黄的人,郑重的询问:“将军,帐中所有人员都已报名,将军的名姓可否让谷某知道。”

    那名脸色姜黄的汉子颇有点意味深长的回答:“我乃故地公将军张梁属下左骑校尉,现任济南相杨凤是也,你可回去通报你家主公。”

    谷山点点头,顺势展开了信件,大声宣读:“辽西出云属国城主、青州别驾,兼领齐国相刘备刘玄德致黄巾诸将:

    诸位自泰山而来,军卒队列蔓延数里,破齐国,入乐安,欲过境乎?欲劫掠乎?

    如今,博昌难下,复天降薄雪,诸位宿于野地,五食无衣,想来,必饥寒难忍,与进乎?欲退乎?

    备起于行伍,平生凡大小百余战。每战,军旗指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诸位来齐国时,备受皇命所遣,恰好不在齐国境内,未能扫塌以迎诸位,备之过也。

    博昌,小城也,(城)壕不过尺,城(墙)不过丈,军不过万,全赖备手下人努力,导致诸位屡攻不下,前行不得。如今,备亲提援军来到博昌,四方赴援者日众,每过一日,博昌力量增长一份,而诸位在野地煎熬一日,边损一份力量。以诸位之力,恐怕再也难入乐安。

    前方,是诸位的大营,备不知诸位入乐安欲行何事。然,后方,是备所治下的乐安,乐安百姓希望看到备的勇猛,为他们挡住战祸。也因此,备退无可退。诸位欲入乐安,必须先击败我刘备。

    诸位在野地安营,我观大营军伍不整,若能乘夜色挥军进袭,诸位必然混乱,一战可定青州。然,备与黄巾将领张勇(张牛角)战于渤海时,曾赐给他一份荣耀,准许他与我战斗而死。我看各位也都是勇者,敢于挥弱军来犯青州,敢于同每战必克的刘备对阵沙场。我就赐于你们堂堂正正与我战斗而死的荣誉。

    勇者之间的战斗,没有失败者。但是,战争与妇孺无关,我今日止住夜袭的兵马,希望你们整顿行伍,把营中虚耗粮草的妇孺交给我,由我安置,我们双方挑选精壮勇士,三日后,战于博昌城外。”

    约战书宣读完毕,帐内一片静寂。

    左髭丈八清咳一声,打破了沉默:“刘备好大的口气。俺们黄巾军善战之士,不下20万。刘备既然来到博昌,我等正好为张牛角报仇。要我们交出妇孺,没门,他要夜袭,来吧。”

    杨凤从鼻子中发出一声响亮的哼声,冷静的建议说:“刘公玄德,勇士也,其与我军战于冀州,每战过后,不杀降俘,不辱降将。我等战于博昌,屡攻不下,士卒伤亡过大。天气渐渐寒冷,我军冻毙冻伤者不计其数,这些人不能战斗,反而需要人来照顾,刘公愿意为我军照顾妇孺伤者,此诚仁人之风也。拒之,怕有损我们名声。

    况且,刘公百人敢攻击鲜卑千人大营,而我军现在毫无防范,一旦拒绝刘公的约战,恐怕日日夜夜要担心其乘夜来袭。如此一来,士卒们白日如何战斗?”

    “平汉将军”不悦的发话:“杨凤,你怎么这样说话,居然称呼那个狗官为刘公,难道,你怕了他不成?”

    杨凤勃然大怒,厉声言道:“刘公来信,虽然傲慢,但言辞之间却没有侮辱我们,若我们反而辱骂刘公,岂不自取其辱。”

    说着,杨凤站起身来,郑重的宣告:“不管诸位如何想法,我杨凤已经决定:与刘公来一场勇士之战。此战,无论胜败,千秋万代之后,世人谈起这场战斗,都要提及我杨凤——这确实是刘公赐予我们最大的荣耀。”

    随即,杨凤高声发令:“来人,把使者送到我营中安置,明日一早,我们把营中伤病妇孺交给使者,请刘公妥善安置。”

    回过头来,看着帐中诸将,杨凤讥笑的说:“此战,我们若能击退刘公玄德,乐安郡就是我们的了,那些刘公安置的妇孺,岂不回到我们身边。如果此战败北,人既身死,还贪恋妇孺什么?诸公行事,实在令我齿寒。”

    杨凤的话立即在帐内引起共鸣,黄巾诸将开始低头沉思。

    正在此时,一名黄巾士卒连滚带爬的冲进账内,喘息良久,报告说:“博昌西门来了股士兵,正在等待进城。”

    左髭丈八腾的站起来,急急的喊道:“敌人援军来了,快点,俺们出去看看。”

    黄巾诸将一哄而出,涌出大营,在一个高坡上远远眺望博昌西门的动静。

    不知是黄巾诸将的疏忽,还是他们不了解军伍之事。在他们商量军情时,居然没有让我军的使者谷山回避。如今,他们乱糟糟的涌出大营,在明白的人故意不说,不明白人懵懵懂懂的情况下,谷山也借机大摇大摆的随行。

    风雪交加中,静寂的大地上,只听见风的呼号声。远处的情景似乎是一幅水墨画。朦胧之间,一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色队列,静静停留在西门。在白色的大地上,那支队伍一身黑色的铁甲,林立的长枪笔直的伸向空中。黑白搭配,画面格外生动。

    风大雪大,一团团雪花飞舞在队伍之间,那支队伍静静的站在西门前,士兵们各个站的笔直,听任风雪在脸上飘落——没有喧哗,没有骚动,整齐的队列没有发出一点声息。

    良久,博昌的城门打开,这支队伍静静的站在城外,毫无动静。不一会,一名查验的军官走出的城门,与援军中一名军官模样的人交谈。隔的太远,黄巾诸将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只见他们经过三言两语后,双方开始相互敬礼。随着一名军官的挥手,方才像是死物般的队列一瞬间活了过来,开始缓缓的移动,这中间,没有一丝杂音。

    观看的黄巾将领见到这情景,不禁发出一阵阵吸气声。严整的军纪、严明的号令,钢铁般的战士——与这样一支军队正面相逢,厮杀,这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使者大人”,杨凤的话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今夜请宿于我营中,老弱妇幼,我明日全部交给大人,希望刘公能够妥善安置他们。”

    谷山孤零零的话语在寒风中飘荡:“杨将军放心,我家大人决不会坑杀降俘。”

    黄巾将领的目光都转向了左髭丈八,在众人的目视下,左髭丈八深深吸了一口气,决然的说:“使者大人,左某今日就开始清点老弱妇幼,明日一早,他们就会交到大人手中。三日后,左某整顿队伍,与刘公战于博昌。”

    黄巾诸将狠狠的一跺脚,参差不齐的说:“与这样一支队伍战于博昌,确实不能留下老弱,既然左将军愿意一战,我军岂甘于后,战。”

    与此同时,城头,我与田畴手扶着城墙,看着广饶援军缓缓的进入城内。

    田畴搓着手,哈着气,沉稳的说:“主公,广饶军队已到,博昌无忧矣。下一步,我们需要开始筹划两军会战的事宜了。”

    伏身看着我的广饶本军进城,我头也不抬的回答:“博昌会战,已经开始了。

    孙子兵法说:匹夫不可夺志,三军不可沮气。我们送战书给黄巾,就是一场夺志沮气的攻心之战。以我过去的百战之名,威胁敌军,逼迫敌军向我们低头。以我过去宽待降俘之名,让敌军心头软弱。

    如果,敌军愿意交出老弱妇孺,这说明,敌军心中已隐隐的认为我们是不可战胜的。那么,一旦开战,若战事不顺,敌军就愿意投降,愿意和他们的老弱妇孺待在一起。

    博昌会战,已经开始了。”

    第三章乱世降临第六十二节博昌会战(中)

    更新时间:2006…8…616:18:00本章字数:7367

    第三章乱世降临第六十二节博昌会战(中)

    光和七年九月二十二日,雪停了。

    初雪过后,大地上蒸腾着淡淡的雾气,昨日落在地上的雪已不见踪影,只换来了一片泥泞。

    在这湿漉漉的土地上,我们还需要抛洒多少鲜血,我不?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