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春秋第16部分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伍封接过了箫,见箫上尚带着妙公主的体温,叹道:“也好,我便吹一曲《歧别》吧!”当下拿起了玉箫,呜呜地吹了起来。才吹一会儿,忽听远处一人大声道:“不知是何人吹箫?请到在下帐中一聚。”

    众人看去,只见柳下跖远远地站在月光之下,夜风将他的须发吹得直飞而起。

    伍封叹了口气,道:“在下胡乱吹箫,有辱尊听之处,请勿见怪。”跳下了车,向柳下跖走去。

    楚月儿急忙跟上,妙公主也要跟上去,却被赵鞅拉住,这老人知道楚月儿的身手极好,就算有什么凶险,也可助伍封一臂之力。

    伍封握着玉箫,带着楚月儿走到柳下跖面前。

    柳下跖叹了口气,道:“请入在下大帐。”

    三人进了大帐坐下来,柳下跖叹道:“封大夫的箫声悲戚,令在下想起了诸多往事,不能入眠。”

    伍封道:“此曲是当年周文王的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后所作,乐带悲戚,打搅了大将军是好梦,在下甚是过意不去。”

    柳下跖摇了摇头,若有所思,低头良久,才抬起头来,问道:“吾兄柳下惠现在可好?”

    伍封这才醒悟过来,这柳下跖本是义兄柳下惠的亲弟,只是一个是臭名昭著的大盗,一个是坐怀不乱的君子,任人怎么想,也很难将二人想到一起去,就如见了柳下惠也难以想到柳下跖一样。

    伍封道:“柳大哥颇好,在下上月还见过他。”

    柳下跖道:“吾兄与你结拜成了兄弟?”

    伍封奇道:“大将军如何知道?在下的确是令兄的义弟,月儿见了令兄还要叫一声师叔哩!”

    柳下跖看了楚月儿一眼,点了点头,叹道:“其实在下一听封大夫的箫声,便知道这是‘龙吟’玉箫。这支箫是在下从秦地得来,托人送给吾兄。若非吾兄特别喜欢的人,吾兄断不会将此箫送给他。何况,在下今日一见封大夫,便觉封大夫与在下少年时的身形样貌颇为相似,是以封大夫虽然以言语冲撞,在下也未曾在意。”

    伍封与楚月儿对望了一眼,原来柳下跖日间放过了他们,还有这样的一个原因。伍封心道:“怪不得我与柳大哥第一次见面,柳大哥便与我结为兄弟,想是在心中当了我是其亲弟!”

    柳下跖道:“吾兄年长过在下十二岁,在下三岁之时,父母便亡故了,是吾兄将在下一手养大。本来吾兄要将在下送到孔子门下,可惜在下那时认识了任公子,被他带到代北来,他本想带在下拜董悟为师,谁知在下被师父支离益一眼便看中,收为弟子,成了董悟的师弟。从此之后,在下的命运便改变了,最后成了人人惧怕的大盗。”

    伍封奇道:“就算大将军在屠龙子门下学艺,也不必非当大盗不可,为何会如此?”

    柳下跖道:“在下最初当这大盗,是因师命难为。做大盗日久了,便觉自由自在,乐在其中了。”

    伍封更是奇怪了,道:“令师为何会让你当大盗?”

    柳下跖点头道:“也难怪封大夫不知道,既然吾兄能与你结拜,想来你也是个诚信之人,在下将其中的原由告诉你,封大夫和月儿姑娘也不会透露出去。”

    伍封与楚月儿都点了点头。

    柳下跖缓缓道:“世人对家师支离益和董悟师兄之间的关系诸多揣测,甚至连本门中人也弄不清楚,是因他们都不知道这中间的原因。其实,家师支离益就是现在的代国大王。”

    伍封和楚月儿都大吃了一惊,支离益竟然就是代王,这是谁也料不到的事。

    柳下跖续道:“家师以剑术闻名天下之时,便是代国的王子,只是谁也不知道而已,后来,先代王亡故后,家师便继位为代王,是以将门中之事,全部交给了师兄董悟打理,门中之事,家师不再过问,其他弟子连见也不能见到。”

    伍封道:“人都说任公子是代王之子,莫非就是令师之子?”

    柳下跖摇了摇头,道:“任公子是家师的侄子,是以在门中身份尊崇,连董悟也让他几分。”

    伍封吁了口气,道:“董门刺客,踪迹布满天下,也是令师故意而为了?”

    柳下跖点头道:“代国地小民少,国入贫乏,董悟这么做,一来是为代国增入金货,二来列国越乱,也越不会有人打代国的主意。周室未有天下之时,代国便以有了,如今列国越来越强,要真是想灭代国,也未必做不到。”

    伍封点头道:“大将军的骑兵纵横天下,想来也是为了搅乱列国,或者牵制列国之兵吧?”

    柳下跖叹道:“正是如此。其初在下并不愿意,但家师有恩于我,只好为之。现在若不让我做了,在下反会难以罢手。当初在下初入家师门下,曾三次逃走,想去见吾兄。第一次被抓了回去,本要被门规处置,家师却放过了在下。第二次逃走时,被董悟刺伤后抓了回去,董悟本想杀我,又被家师阻止。第三次时,在下逃至大漠,遇到狼群,家师亲自赶来,为了救我,反被狼咬伤,家师身经百战,身上有伤六十四处,其中有七处,却是那一次抱着在下从狼群硬生生闯出去时被狼所伤。从此之后,在下便以父事之,不再有逃走之念。”

    伍封叹道:“令师既是代王,怪不得你们要追杀赵老将军。”

    柳下跖道:“赵鞅为人宽厚,诸事从简,其实代国之人素来敬重于他,但他有灭代之念,只好要杀他了。这次董门中人大举出动,便是想一击成功,谁知天不我予,竟有你封大夫这么一个人搅了进来,弄得我们甚难措手。适才在下看过颜不疑的伤,命人将他送走,封大夫果然厉害。颜不疑是家师最爱的徒孙,连‘蜕龙术’也只传了他一人,剑术之高,连在下也不敢轻易与他比试,谁知竟会伤于封大夫之手。”

    伍封摇头道:“其实在下并无把握胜得了颜不疑,若非在下与月儿联手,恐怕也伤不了他。”

    柳下跖道:“家师如果不是代王,恐怕会亲自来动手。封大夫剑术再高,也难逃家师的神剑。”

    伍封好奇地道:“令师人称剑中圣人,剑术究竟高到何种地步?”

    柳下跖长叹了一声,道:“只能说是深不可测了。封大夫曾与朱平漫交手,还杀了他,你可知朱平漫在家师面前,连一招也接不下来?”

    伍封和楚月儿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伍封心道:“颜不疑高来低去,兔起鹘落的剑法,十分可怖。今日全靠有大铜戟手,以奇招相敌,否则定是敌不过他。下次若与他交手,他仍用这种剑术,我的‘刑天剑法’威力难以施展。今日若非月儿,恐怕反会伤在他手里。支离益的剑术自是高他百倍,若也与他交手,只怕五六招也难过。”

    柳下跖叹道:“朱平漫这人残暴不仁,封大夫杀了他,除了任公子与他交好外,我门中之其他人并不会如何在意。只是明日一战,在所难免,封大夫最好是今晚便走,在下佯作不知,放你回去,月儿姑娘明日可大大方方与众女离开。”

    伍封愕然,不料柳下跖竟作此议。

    柳下跖道:“吾兄的心思,在下如何不明白?吾兄与封大夫结拜,心目中其实早当了封大夫是在下了。在下离他日久,在他心中,在下恐怕永远是封大夫这样年少不羁的模样。其实在下曾偷到鲁国探访吾兄,当年吾兄出使周室,在下还悄悄地一路跟随,每日在窗外偷看,来回三月,却始终不敢见他。”

    楚月儿忍不住问道:“你与师叔兄弟情深,为何不敢见他?”

    柳下跖苦笑道:“他是天下闻名的正直之人,在下是个大盗,若见了他,恐怕会有损他的名誉。”

    伍封长叹道:“在下与赵氏父子交好,绝不会弃之不理,大将军的一番好意,在下只好心领了。”

    柳下跖道:“莫非封大夫非要逼我杀你?明日在下若杀了封大夫,恐怕吾兄便如有亲弟之丧般心痛,在下怎忍为之?”

    伍封道:“难道大将军真要杀了赵氏一族?”

    柳下跖道:“若是在下不杀了赵鞅,他必会挥军北上,灭了代国。”

    伍封心念一动,道:“若是赵老将军答应不攻代国,大将军会否放过他呢?”

    柳下跖面露喜色,道:“如此最好不过。本来我们想暗中设伏杀了他们,但又被封大夫识破,如今弄得连令兄鲍息、田恒恐怕都知道了,就算杀了他们,赵氏还有伯鲁之子赵周继为赵氏之长,虽然他年仅三岁,赵家却有一个用兵如神的赵飞羽还在。若是赵飞羽起兵攻代,后果也大是堪虞。只要赵氏答应不攻代国,在下自然会放过他们。”

    伍封点头道:“大将军这么说,那是最好不过。在下这便回去,问问赵老将军又何想法。”

    回营后向赵鞅一说,赵鞅点头道:“其实攻代之事,可缓可急。只因智氏日益势大,智瑶为长之后,行事更是霸道之极。这人剑术奇高,在晋国排名第一,手下又有智开智国等忠心耿耿的家臣,还有豫让这种天下少见的勇士,封地之大更在赵、韩、魏三家之上,这人狂妄自大,早晚会与赵家兵戎相见。代国地域不小,又最宜养马,老夫想攻下代国壮我赵氏之势。如今我赵氏面临生死存亡,代国之事又算得了什么?老夫答应他便是了。哼,代国不知花了多少金货骏马,才会请来董门中人和大盗柳下跖来暗算老夫,杀我三子和姬妾,此仇便留给无恤来报罢!”

    伍封和楚月儿未将支离益就是代王之事说出来。只看颜不疑身在吴国为官,便可知董门势力遍于列国,若说了出来,不仅代国有麻烦,天下恐怕也会因此大乱。

    既然赵鞅和柳下跖均答应下来,事情就好办了。次日一早,赵鞅便驱车在两方阵前,手举铜剑,大声道:“老夫今日在此设誓:老夫有生之年,赵氏绝不加片刃于代国,若是有违此誓,如同此剑!”“呛”一声将剑折断。

    他当着这么多人设誓,柳下跖自不会担心他食言悔约,派人送上了清水、食物等多般之物后,大军如潮水般退走。

    柳下跖策马到了伍封的铜车之前,小声道:“封大夫,若能见吾兄,就说在下极是记挂他,只不过在下声名狼籍,不敢见他。”从马后取了一个长形的包袱,道:“此琴名叫‘雁嘤’,是在下从成周得来,烦代送给吾兄。”

    伍封点了点头。

    柳下跖又小声道:“这批阚止的死士,在下会收入麾下,但还有五六百人在任公子手里。听说封大夫离开临淄的第二天,他便已带着这些人赶来。这人与朱平漫交好,恐怕会找你报仇,你要小心!在下会派人知会他赵鞅之誓,但未知能否赶得及,是以叫赵鞅仍要小心提防。若是任公子三日之内不来,那便是接到在下之报,再不会来了。”

    伍封点头答应。

    柳下跖叹了口气,策马向大队追去,只见他一人一骑,随着马蹄下扬起的一溜尘土,飞一般与大队人马消失在天际。

    待柳下跖一众退走,众人脸上都露出轻松之色。

    伍封将任公子已赶来的事说出来,赵鞅父子的脸色又凝重起来。赵无恤叹了口气,道:“此事当真是没完没了,令人好生烦恼。”

    伍封道:“总算已过了今日之危,只好赶到易关之中,静候三日,以防不测。”众人一头。

    此地离易关不到十里,不多时,众人便到了关下。

    这易关建在两座小山丘之间,左右山壁耸立,关城便如一堵厚墙般夹在中间。众人看时,却见关门紧闭,关城上并无一人,大是奇怪。

    田力到了关下,大声道:“陈将军!陈将军!在下田力,是……”,话音未落,忽地从关上射下了一箭,幸好田力身手不弱,闪身急躲,便听“嗤”的一声,大腿上中了一箭,连滚带爬地回来。

    众人大骇,便见关城上站出一人,大笑道:“赵鞅、鲍封,这易关之下便是你们的葬身之所!”那人脸上无肉,头戴高高的铁冠,正是人称“剑钓江山”的任公子。

    从他身后,忽地站出了一百多人,张弓搭箭对着众人,再看看四周,不知从何处冒出了数百人,人人都将手中的弓箭对准了他们。

    想不到这人来得如此之快,柳下跖刚走,他便在易关上等着了。

    赵无恤忙道:“任公子,我赵氏适才与柳下跖已立下盟约,家父有生之年,绝不攻代国,任公子莫非还未接到柳下跖的消息?”

    任公子愣了愣,冷笑道:“胡说,你想用缓兵之计么?在下怎会上你的当?”手中的剑高高举起,眼见只要他手中的剑一落下,数百枝箭便会如雨般射了过来。

    伍封叹了口气,眼见危局已解,却被任公子这么一搞,全是白费了心机,他伸手将妙公主和楚月儿轻轻按下,道:“你们伏身车内,千万不要探头出来,待他一阵箭射完时,我们便冲上去。”

    任公子手中的剑刚要落下,忽听左右山丘之上,号角连连,便听轰声隆隆,似有千军万马正从山丘上冲下来。

    任公子脸色大变,忽听“嗖”的一声,一枝箭从山丘上直向任公子射了下来。这一箭凌厉之极,格外地与众不同。任公子急往右闪,便听“卟”一声,这一箭直贯入他的左肩,箭头从肩后冒了出来。显是射箭之人料到他会闪身,故将箭略射偏了一些,刚好射中了他。任公子身手虽然高明,但这一箭来得委实突然,猝不及防之下,也不免着了手脚。

    任公子大叫一声,向后便倒。他后倒之时,一条人影已从山丘上闪了出来,只见他白衣似雪,跃在关城之上,手中长剑霍霍,一剑向任公子头上劈去。

    白衣人身法奇快,剑势如虹,眼见一剑要将任公子的头劈下来,忽然从任公子身后转出一个高大的身影,抱着任公子滚到一边。白衣人愣了愣,手起一剑向任公子二人刺去,那人竟然合身滚在任公子的身上,以身蔽剑。

    白衣人不料那人竟然奋不顾身,连性命也似不要了,手中的剑停了下来,叹了口气。那人得此余暇,抱着任公子滚下了关城。

    白衣人追之不及,只好冲入了那一众箭手中间,长剑如飞,那些箭手纷纷落下了城头。

    任公子如何逃脱,伍封等人在关下自是看不到,眼见众箭手一片混乱,伍封知道良机不可失,飞身从车上跃下,急忙冲上左手边上,手中重剑毫不留情,向箭手狠狠劈下。

    这时,众人都冲了上去。

    这些箭手本来手握弓箭,出其不意,连腰中的剑也来不及拔出,就纷纷倒下,不知是谁发一声喊:“任公子死了!快走!”

    众箭手更吓得魂不俯体,四散而逃。

    片刻间这一战便结束了,从赵氏一族被追杀以来,唯此一战是最为痛快顺利,众人兴高采烈地回来时,关门大开,先前冲到关上的那白衣人站在门口。

    伍封看那人脸上蒙着一幅白纱,身材纤细,袅袅婷婷地站在那里,竟是一个女子。此女脸上蒙着白纱,看不清面目,但单看那一双如同秋水般的大眼睛,便可知此女必是貌美如花。

    赵鞅一见此女,大笑道:“飞羽,怎么是你?”

    伍封心中又惊又喜,原来此女便是范蠡所说的天下三大奇女子之一的赵飞羽!一时间怔住,看着赵飞羽发愣。

    赵飞羽眼光扫过伍封,见他死死盯着自己,不悦地哼了一声。

    赵鞅将赵飞羽带了过来,大声道:“飞羽,快来见过我赵氏一族的大恩人封大夫!”

    赵飞羽向伍封施了一礼,伍封刚还了一礼,还未及说话时,赵飞羽便走了开去,与赵无恤等人打招呼。

    伍封见此女对自己显是毫不在意,心中也觉没趣之极,对赵鞅笑了笑,将妙公主和楚月儿从车上抱了下来。

    赵鞅苦笑摇头,对伍封道:“小女便是这脾气,天下间的男人没一个能看上眼的,是以老夫多方设法,终是未能将她嫁出去,哈哈!”

    众人纷纷进关,便听赵鞅问赵飞羽道:“飞羽,是何处来的援军,竟能预先在关两旁山上设伏?”

    赵飞羽摇头道:“哪来的援军?只不过是张孟谈等七八个随我来的家将罢了。”

    众人都吃惊道:“七八个人?怎弄得如千军万马似的?”

    赵飞羽淡淡地道:“我让他们斩了几株大树,先吹号角,然后将大树从山上推下来,便有这些声响了。”

    赵无恤道:“姊姊,那一箭是你射的吧?想不到任公子名满天下,被你一箭便射死了。”

    赵飞羽摇头道:“任公子中了一箭倒下,我想杀他时,他居然有个部属以身蔽剑,我见那人十分忠义,一时手软未能下手,任公子便被那人抱着滚下了关城。适才有人大叫‘任公子死了’是我先就安排好的,难道你听不出来是张孟谈的声音?”

    伍封忍不住赞道:“大小姐那一箭劲力如众不同,非常人能射得出来,手劲如此,令人意想不到。”他听赵府家人都这么叫赵飞羽,是以如此称呼。

    赵飞羽淡淡地道:“那也没有什么。”

    众人一边说,一边进了易关的衙署之中。

    众人坐定,赵无恤先将众人分别引见,赵飞羽等人才知道伍封身边如小鸟依人般的美女之中,有一个竟是齐国的公主。

    赵无恤又带了一个人过来,道:“封大夫,此人是我赵府的智士张孟谈,极有学问。”

    伍封知道赵无恤从无虚言,他说的极有学问,这人必是饱学之士无疑,忙客客气气与张孟谈见礼。这张孟谈生得清隽脱俗,眼光之中极有精神,须发齐整,一看便知是足智多谋之士。

    旁边一个生得极其粗壮结实的武将,是易关的守将陈音。

    这时听赵鞅问道:“飞羽,你们怎会在关旁埋伏?”

    赵飞羽道:“其实我今早才到了关上,后来听说你们昨日派人来知会陈将军,但一直未到,是以一早我带着张孟谈等人,由陈将军领着去找你们。谁知才出了关,任公子便带了一大班人冲进来抢关,陈将军关上本有二三百人,昨晚却被桓魋派人调走了,这只是座空关而已,遂被任公子夺了去,幸好我们出了关,否则,定会被任公子所害。我见他们周围设伏,便知是想对赵家不利,才定下计来。”

    伍封心想,桓魋极会用兵,既能用大军助住鲍息的援军,自然也想得到他们会到这关城来,是以先将兵卒调走,免得他们多了数百援手。

    赵鞅又问:“你又怎知我们会到易关来?”

    赵飞羽道:“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叫乌荼的人,这人与张孟谈相识,聊起来才知此中详情,后来我们见了另一个田恒府的家将,便知你们会到易关来。”

    这时,关中佣仆已收始好房间,请伍封等人休息。伍封知道赵鞅父女见面,少不得有许多家事要谈,便借机告辞,带着二女回房休息。便听赵飞羽的声音隐隐传了过来:“我已安排妥当,智瑶绝不敢……”。

    妙公主和楚月儿同在一间房,伍封的房却在其旁边。伍封本想溜到二女的房中,又怕别人见到后误会,这些天他劳心劳力,委实辛苦,是以倒头大睡,少年人本就贪睡,他这一睡,直到午后方醒。有关中佣仆侍侯他盥洗后,用了些酒饭。

    这时他精神极佳,先去看过鲍宁、鲍兴、赵悦、蒙猎、田力和六剑姬等人,见他们大多受了伤,尤其是蒙猎和田力二人伤得最重,心道:“看来,非得在这易关休息好些天才可赶路回去。”

    再去找妙公主和楚月儿,却见二女坐在院中,正喁喁细语。

    伍封轻手蹑脚走过去,便听妙公主道:“飞羽姊姊便是用这张弓射倒了任公子,我找她要了来看,可惜拉不开,看来她的手劲不小。”

    楚月儿试了试,将弓拉开,妙公主愕然道:“原来月儿的力气不次于飞羽姊姊!”

    伍封躲在树后看去,只见二女正把玩着一把大弓。此弓是桑木所制,比寻常军中所用的弓略大,虽军中力士也难使用,不料赵飞羽竟能以此弓伤人。

    妙公主接过弓来,笑嘻嘻道:“我有办法。”她将弓搂在怀中,用两只纤纤细足蹬在弓上,然后双手抓住弓弦,用力将弓拉得满满的,得意地道:“我这不是也拉开了么?”

    楚月儿格格娇笑道:“哪有公主这样拉弓的?那箭怎么射出去呢?”

    伍封忍不住大笑,从树后转了出来,道:“公主这种绝妙的搂弓之法,倒是少见。”

    二女见他过来,立时笑嘻嘻地道:“贪睡鬼,你可终于醒了?”

    伍封走上前,道:“这一阵睡得少了,非得好好的补一补。”顺手拿起了那张弓,试拉了拉,果然比寻常的强弓的力气更也大些,忽想起一事,怔怔地发起愣来。

    二女见他盯着这张弓发愣,正要问他,这时那易关守将陈音走了过来,大声地道:“封大夫,适才赵老将军将你近日的事说了,人人都对你十分佩服哩!”见伍封拿着弓发愣,道:“封大夫,这张弓是赵大小姐所用,劲力……”,伍封沉吟道:“陈兄,楚、吴、越人善用弩,在下想将那强弩略略改制,不知是否可行?”

    陈音愣了愣,笑道:“如何改制?小将关上有良匠三十余人,每日所做的正是铸剑、造弓之事哩。”

    伍封奇道:“你关上怎会有这么多匠人?”

    陈音道:“实不相瞒,小将是楚国风胡子的徒弟,自小学过铸造之术,可惜才随了师父三年,师父便亡故了。小将任这易关守将,终日无所事事,便请了许多良匠来关上,研制新的兵器,如今已制出了数种。”

    伍封大感兴趣,道:“是否可带在下去看一看?”

    陈音研制兵器,卫国上下其实也有不少人知道,只是他是个小官,无人重视,是以从来无人理会,陈音不免常有怀才不遇之感,此刻见伍封极有兴趣,也大是高兴,兴冲冲带了他去。

    妙公主与楚月儿对望了一眼,不知伍封打什么主意,连与她们说话也顾不上,妙公主将弓交给身旁的侍婢,命她交还赵飞羽,自己与楚月儿也跟了上来。

    转过了衙署不远,见有一小小的鱼池,陈音的兵器房便在鱼池之后。三人随陈音走了进去,只见满屋中墙上挂的、壁上立的、地上摆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兵器,三人大是惊奇。

    伍封顺手拿起一件,见这件兵器长约三尺,柄长一尺,形如剑柄,但无刃口,只是一段方方正正近三尺长的铜条,四边有棱,挥动了一下,问道:“陈将军,这件东西叫什么?”

    陈音道:“这是‘锏’,乃是鉴于铜剑轻薄易折,若用此物,便不怕折断了。”

    伍封点头道:“若是铸得重些,力大者使用,恐怕一般剑手要大为头痛哩!”

    陈音满脸笑容,道:“封大夫说得是,小将也是这么想。”

    伍封细看这铜锏,见尾上刻着一个小小的“风”字,奇道:“这‘风’字是何意思?”陈音笑道:“这是小将亲手打造的。小将的的手艺是由风胡子处学来,是以每打造一物,都会刻上一个‘风’字来纪念先师。”

    伍封点了点头,放下铜锏,又拿起一物,见与锏大致相若,只是前面铜条如竹节之状,挥动起来,微有韧性,问道:“这件东西又是什么?”

    陈音道:“这是‘鞭’,用法与‘锏’差不多。”

    伍封赞道:“这鞭其实与锏相比,又有另一种妙处。若是敌手身上穿着衣甲,这一鞭击上去,即使革甲未破,恐怕也免不了有些内伤。”

    陈音登有知音之感,大喜道:“封大夫正是说出了这‘鞭’的妙处,赵大小姐见过这‘鞭’后,也是这么说。”

    伍封笑道:“赵大小姐也见过你这里的宝贝?”

    陈音道:“其实小将与赵大小姐早就相识,这里的兵器她看过好几次了。”

    伍封点了点头,道:“在下总觉得这‘鞭’上的韧力还有些不够,若有铜铁之坚,又能如竹般有弹力,这‘鞭’上的威力就极为可怕了。”

    陈音叹道:“小将也是这么想,是以用了不少铁在其中,只是天下少铁,且能冶铁者不多,所用‘块冶’之法而成铁,铁质虽硬,但质地有些脆,称为‘白口铁’,只是不知该如何加铁柔化,加重其中的韧力。”

    伍封笑道:“这种冶铁之技在下便不知道了。”

    陈音道:“天下利器,无出楚国之堂溪,冶铁之法,以吴、楚、越三国为首。堂溪氏是吴王阖闾之弟夫概,他趁吴军入楚之时自立为吴王,兵败而逃,后来投楚,被封于堂溪。听说其剑是用‘块冶’之铁置于木炭之中,黑灰渗透铁中,反复锻打成片,折片再打,乃成天下间一等一的利器。这种方法小将也会,不过铜多铁少,在宋国难觅良铁之山,是以不曾使用此法。”

    伍封道:“月儿,将你的‘映月’剑给陈将军瞧瞧。”

    楚月儿笑嘻嘻地将剑拔出来,递给陈音。

    陈音将剑拿在手中,挥动了几下,面露惊异之色,道:“这口剑坚韧异常,不仅用了铁精,还用了金英,以至不同于其余的精铁之器,‘干将’、‘莫邪’、‘太阿’等天下至宝只怕也不过如此。小将见识过堂溪所出之剑,无一能胜此剑,只是金铁共练,难以相濡,不知此剑是如何练出来的?”

    伍封惊异道:“陈将军果然是行家,此剑是欧冶子所练,比‘太阿’同出一炉,听说是断发剪爪投入炉中之后,金铁才能相濡。”

    陈音沉吟道:“发爪之中多有骨粉等物,以之入炉,原来有催化铁金之妙,真不知干将、莫邪、欧冶子是如何想出来的。”

    伍封道:“在下看陈将军是少见的奇才,在卫国未必如意,在下若将陈将军请到齐国,我们齐人喜用重兵,又固执之极,新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