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第181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口吐了出来。

    “白上校,你听见没有!?”

    看到了眼前这一幕,又听到了章骞变得严厉的质问声,白嗣阌忽然发出一阵狂笑,歇斯底里喊道:“姓章的,上次开会我说了你几句你就给我小鞋穿!让我到后面?让我死你倒是明说啊,哈哈哈哈,你个假洋鬼子,我要不死,一定要告你,告你公报私仇……”

    白嗣阌没说两句话嘴巴就让陆战队战士给捂住了,章骞怎幺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无奈地向海军陆战队战士挥了挥手,“还是把他带回禁闭室吧,那里对他更安全!”

    这时,天逐渐黑了下来,落日的余晖下,“欧根亲王”号高大的舰影,这个舰影已经熊熊地升腾起明亮的火焰,这个火焰在夜空中格外明朗,而中国舰队虽然相对航行在夜色里,不过“迪化”号上也在到处有着火舌,这些火舌也给敌舰提供了攻击的目标。只是过不多久周围的炮弹开始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库伦”舰成功地抢占了另一侧阵位,升任正舰长不久的沈鸿烈指挥“库伦”舰飞速前进,在极近的距离,凌厉的炮火简直是弹无虚发,虽然十英寸的舰炮威力不如敌舰,但是50倍口径的长身管主炮具有极大的穿透力,“欧根亲王”号怎幺也没有想到从艉部的夜幕中也会射来重型炮弹,她唯一还残留的一盏探照灯胡乱地向后面炮口喷射出火焰的地方照射,在青白的光柱里依稀照出了“库伦”号的身影,她不得不将两个后主炮塔转向了这个新的对手。

    “反照射!”沉鸿烈舰长大吼一声,“库伦”号上四盏探照灯一同射出利剑一般的光柱,直指敌方探照灯,这些光柱照得敌舰的瞭望兵眼花缭乱,敌人的光柱开始颤抖起来。随着这四条光柱,炮弹也倾泄在敌舰的艉部,不一会儿,敌人唯一那盏探照灯也被击中,那条颤抖的光柱骤然消失了踪迹。

    “关灯!”沈舰长马上命令,“欧根亲王”号上的火光在夜色中又一次被醒目地勾画出来,而且这个火光里,又不断地发出新的更艳丽的火光。由于双方距离非常近,“库伦”号也被击中数弹,但是这并没有丝毫没有减弱她的锐气,每隔45秒,还是可以看到她的炮口里吐出的火焰。

    另一边,“迪化”号虽然丧失了一个炮塔,但由于受到的压力有所减轻。在舰内的指挥线路修复以前,从后部指挥所发出的传令都通过人链,口口相传,这个人链一直信道了下舵机舱,由于现在基本上是独立战斗,章骞又干起了舰长的差事:“向右20度!”王林斌将命令传给小吴,再由小吴传给下甲板的人,然后通过人链,沿着50多米的甲板,越过后甲板,向下到升降口,一直通过三层甲板,最后命令传到舵机舱,那里有七八条壮汉光着膀子,用力扳动直接连在主舵叶上的舵轮,这可是一件令人生畏的力气活。虽然他们听到这个命令时,下一个命令已经在传递途中了,但是,命令还是被贯彻下去,军舰又恢复了生气。虽然后部小小的露天指挥所不断被自己的炮烟气浪熏灼,不断地被水花浇湿,但是他们依旧在战斗,命令还是不间隙地通过人链传递着。

    忽然,王林斌大喊起来:“首长,您看后面!”

    大家回头看见后面漆黑的海上闪起了信号灯的光芒,“是肇庆号!欧阳舰长赶回来了!”

    “这小子!”章骞不由得用拳头猛击自己的手掌,“看来敌人的驱逐舰被解决了。”他看了看王林斌,突然问道:“小王,你怎幺没有戴帽子?”

    ※※※

    同样是驱逐舰,中国的要比奥匈帝国的大出好些,这是因为奥匈海军的任务是在狭窄的地中海作战,而中国海军的任务是巡弋整个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不用说必须建造大型的远洋型驱逐舰,海字号可以说就是这个造舰战略的产物。当欧阳镡发出各自为战的命令之后,两艘驱逐舰宛如听到突击号的军马,劈开白浪向前冲去。看到此景,欧阳镡不禁对身边的号兵说:“来,给他们吹起军号!”

    在嘹亮的军号声下,水兵们的士气达到了高潮,三艘军舰拖着长长的白浪突向敌舰。

    而“黄岛”号的火炮也不断地激起一阵水墙,阻击逼来的敌舰,敌人的驱逐舰由于要进入鱼雷发射阵位,这就要求他们开到“黄岛”的侧面,因此他们开始转舵,准备包抄过来,陈策命令“黄岛”号的舰艏保持面对敌方,然而,笨重的船体无法进行有效的运动,而此时,一个更加令他揪心的情况发生了,敌人的驱逐舰也分成两队,开始实施两翼包抄了!

    “加速射击,务必坚持到援军的到来!”这与其说是下命令,倒不如说是给自己壮胆,“右转20度,前主炮对准先头敌舰,后主炮以及侧舷副炮准备,包抄而来敌舰一旦进入射角,一齐自由开炮。堵漏队,随时待命,做好最坏打算。”

    奥匈驱逐舰只有两门100毫米炮,火力并不很强,所以除了四条450毫米鱼雷,他们对于中国军舰构不成什幺危害,看到中国军舰凶猛地炮火,他们决定由“里卡”号包抄另一侧。一来分散火力,一来搅乱中国舰艇的航路。

    眼看着“里卡”号开始出现在自己的左舷,陈策下令将几挺机枪也搬到了左舷,左舷的三个100毫米副炮手,76毫米以及37毫米高射手炮都紧张地盯着逼来的敌舰。

    “开炮!”左舷最前面的100毫米副炮首先开火,接着,以后几门也相继开火,这一组副炮炮弹如同一面火墙向“里卡”号压去,猛然,只见红光一闪,“里卡”号的四个烟囱之间迸发起一阵爆炸,高速冲来的舰体猛地死在了水上。

    “打得好!”陈策挥着拳头,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落下了一大半,他回头又看了一眼前方的“塔特拉”号,猛地看见其后面的夜幕里也依稀看到有火光在闪耀,“塔特拉”周围的水柱更多了!“援兵到了,大家加油,来,打星弹,给友舰照亮目标!”

    将要变黑的夜空中忽然亮起了耀眼的白光,随后,这白光慢慢地下落,将一片海水照得通亮,这批海水里,“塔特拉”号正在一边躲避炮弹,一边还在突进。当然,这种突进也长不了多久,在两面射来的炮弹中,“塔特拉”号终于中弹爆炸。而刚才中弹的“里卡”号一旦失去了动力,马上也被猛烈射来的炮火打得体无完肤。正在这时,一个水兵大声喊道:“小心,敌舰发了鱼雷!”

    “里卡”号在沉没以前,放出了它的鱼雷。

    陈策放到了一半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里:“加速,开灯!”

    舰上射出了几条光柱,在海上扫巡,“在那儿!”那个水兵指着前方,看到海面上飞沫疾驶的鱼雷,陈策忽然放声大笑了起来,“这个王八蛋一定是连瞄准都来不及啦!”

    雷迹在“黄岛”号左舷大概十米左右的地方疾驶而过,消失在背后的夜色里。

    欧阳镡留下了“海天”号护送“黄岛”拖着战利品回家,自己再一次返回依然回荡着隆隆炮声的北方。

    ※※※

    “向肇庆号发信号,告诉欧阳镡,我这里晚饭还给他留着一口,再不快来就没有了!”章骞对远方的小吴下了命令。小吴将左手抱在胸前,右手的肘部支在左臂,拿起一盏小型信号灯向后面疾驶而来的“肇庆”号发信。这时,包扎完毕的陈舰长也拄着手杖来到了指挥塔。

    “季良,你还是休息一下好。”

    “不,我已经休息了很久了。最后一幕我哪里能够错过?”

    此时,威风一时的“欧根亲王”号已经到处燃烧着熊熊烈火,火势无法控制,主炮也已经有一座被打哑了,边上炮郭里的150毫米副炮则基本上全部被打坏,稀稀落落的炮击再也成不了多少气候。船体侧倾15度,航速也已经降到了8节,她慢慢地开始转舵,准备退出战斗返航。风尘仆仆的“肇庆”号赶上前去,对着这个大火盆接连射出了四发鱼雷,敌舰的侧舷激起了猛烈的水柱。还未等水柱消尽,“欧根亲王”号开始露出了她绿色的舰底,舰上的水兵纷纷跳水逃生。

    ※※※

    章骞长吁一口气,喃喃说道:“赶紧准备搜救幸存者,我要下去休息了,发出信号给所有舰艇,发酒,人人有份。”

    一个水兵敬礼报告说,“首长,您的住舱被炮弹打烂了。”

    一旁的陈世英很是同情叹了口气,关切地说:“司令员,您的住舱可够倒霉的,还是委屈下,先到我那狗窝委屈一下吧。”

    章骞还没说话,那个水兵尖声尖气,根本谈不上尊重,懒洋洋让人讨厌的报告再次响起:“舰长,您的住舱也被打烂了。

    章骞刚才黑着脸,听到陈世英同样没了住舱,不由开怀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道:“好了,我的英雄们,大家都是好样的,没有住舱这不过是小小的难题,远谈不上有多严重,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第三部风云第三十六章成功计划(三)

    更新时间:2007…12…1722:34:17本章字数:11482

    开春后,绵绵春雨下个不停,连着几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斜风吹着丝丝雨滴浸湿江南大地,乌云低得触手可及,烟雾笼罩着大地,一池湖水荡起万千涟漪,半坡杜鹃在风雨中摇曳。

    都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坐在大厅太师椅,听着雨水落在屋顶,沿着屋檐落下来,滴落在水缸中那清脆的声音,王磊同样有种“愁煞人”的感觉。

    自从王林斌“考上”(王磊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想不明白自己那成绩糟糕,四肢不勤,只要不闯祸,别给人卖了,他就放心的宝贝儿子怎么会考进德智体全部要求出类拔萃的海军学校,这跟太阳打西边出来没什么两样)海军军官学校后,王磊的日子就开始难熬了。

    开始中国还没参加战争,王磊还抱着儿子在海军混上两年,部队那清教徒般的生活,加上对身体的严格要求,让被年轻冲昏了头脑的儿子清醒清醒,完后自己想办法做做工作,利用各种关系,看看是否能给儿子的上级塞点黄白之物(金银),让宝贝儿子能早日脱下那身军装,回来享享清福,王磊是这么想的,并且也是这么做的,从王林斌进入军校那一天起,他就没少过为儿子离开军队努力奔波。可惜,他家祖上就没一个当过兵,除了做点小生意,和军队从来没什么关系,而军校那些头头脑脑又属于特别死脑筋,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根本油盐不进,王磊的一番努力,钱倒是花掉不少,却做了无用功。对军校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治部主任,王磊是恨得咬牙切齿。

    王磊还期盼着儿子离开军校后,分配单位的首长没那么死脑筋——这年头,不喜欢黄白之物的傻瓜,真的是凤毛麟角——自己再托托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想办法把儿子搞出来。可他的念头才维持了几个月,就好象吹出来漂亮的肥皂泡,在阳光下破灭了:欧洲大战爆发还没多少时间,远东没受到战争威胁的中国就迫不及待投身到战火中去。

    参战了的中国再保持百万军队,自然远远不够了,欧洲几个大国,哪个没有几百万军队?拥有六亿人口的中国“只有”一百万军队,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于是扩军就成了国家唯一的选择,一扩还扩大五倍,将百万大军扩大到五百万大军。

    其他国家是全民动员,打总体战,将所有能上战场的都动员起来,送到战场,中国就是扩充到五百万,国内穿军装的看起来也没比平常多多少。可王磊却真真实实感受到战争对他的影响。扩了那么多兵,没人带领自然不成,于是军校里面的学生兵一个个提前毕了业,充实到基层部队中,而他的宝贝儿子也是这里面一员,不光充实到海军中,还跟着舰队离开了中国,跑到海外“维护世界和平”去了。

    王磊在浔阳还算得上一个跺跺脚,地皮也要抖三抖的人物,可他的那点影响,放到军队中又算得了什么?就是军校那巴掌大的地方,王磊从人家一个秘书眼中,也看到他们把自己当成“乡下土财主”了。现在王林斌一出国,王磊更是大有鞭长莫及的感觉,连请人家吃饭这种最起码的小事,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请了。

    战争就有伤亡,这世界从来不存在只有你死,没有我亡的事情。一场战斗下来,就是胜利方,伤亡数字也是很可怕的,欧洲德国厉害不?几个月就将法国彻底打趴下,可德国不也付出了几十万伤亡?现在俄国战线,德国伤亡更是惨重,虽然报纸上经常刊登俄国一场战役就损失了几十万,一年下来统计下全年俄国伤亡了好几百万,可德国的伤亡那也是按照百万来计算了。中国是厉害,可谁能相信中国军人一个个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只要有损失,死谁可就难说的紧,堂堂将军都免不了阵前亡,普通军人就更难说了!

    一想到前面炮火连天,硝烟遮日,那些没长眼的子弹、炮弹到处乱窜,老爷子每天如坐针毡,即希望邮递员过来,把儿子的家信送过来,又害怕邮递员过来,拿封黑信封(通知战士阵亡的信件都是装在黑信封里)给自己。这种煎熬根本无法对外人言。

    儿子参了军,当了军官,除了知道一只军用水壶多少钱,利润有多少,钨钢能给自己带来多少“钱”途,从不关心军事的王磊,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开始钻研起战争。他是老板,有着别人所没有的财力,只要自己看上的书,岂有买不来道理?《孙子兵法》是必看的,老祖宗的传家宝,世界第一强国军人入门必修课,要是不看看,那是一点发言权也没有。可看了《孙子兵法》,再联系下报纸上所说的战事,王磊发现自己脑子里还是一团糨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这话是人都明白,可既然已经开打了,报纸上说的那些地方对中国军队来说,是死地,还是生地,是存还是亡,总之他王磊看不明白。

    王林斌在海军,王磊自然也要关心马汉的有关海权著作——对海军来说,马汉的著作与《圣经》可以划上等号了。看《制海权对1660年~1783年历史的影响》这本书,不喜欢枯燥乏味堆砌文字的王磊看得是昏昏欲睡——只要晚上失眠,坚持连续看上五分钟这本书,保证王磊进入最深的睡眠中——好不容易看完了,给王磊留下唯一的印象,海军就是进攻性力量,要进攻进攻再进攻,通过主力会战,将敌人海军消灭,夺取制海权,彻底封锁敌人一切运输企图。这些理解是好理解,可一支进攻性海军,不是要跟敌人作战?王林斌就在巡洋舰上,这种军舰可没有用来主力决战的战列舰皮糙肉厚,还要担任前哨,遇到敌人主力,不第一个有麻烦?

    看这样的书,等于给王磊心里添堵。

    紧张是紧张,不过也有开心的时候。王林斌到了前线后,作为军方派出代表,在美索不达米亚上演了一出“群英会”的好戏,既羞辱了自高自大、惟我独尊的老牌帝国——英国,又将阿拉伯起义军拉拢到中国方面,在土耳其投降后,作为有功之臣,王林斌的传奇事迹在国内大肆宣扬,所有的报纸都用了众多版面来描绘这个“当代武侯”,谁要是不刊登有关“今亮”(地下的左宗棠会很生气,他才是今亮的正牌拥有者,商标持有人)舌战群儒,面对英国殖民者,大义凛然痛斥其非,将误入歧途的羔羊带到狼外婆……哦,不,应该是比天使还纯洁,比母亲还慈祥的中国解放者怀抱中,那么就说明这家报馆不爱国,报馆老板别有用心,居心叵测,至少也是对出生入死的前线将士麻木不仁……不管什么样的报纸,只要给人留下这种印象,他的前途就算完蛋了。

    那段时间,每天一翻开报纸,王磊都能看到有关宝贝儿子的事迹。报纸刊登的内容千奇百怪:《他从小就是个调皮蛋——父亲眼中的王林斌》(王磊很奇怪,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儿子从小就羞于和人打交道,常常被比他年纪大的孩子欺负,老师也没看出儿子有什么过人之处,不帮自己宝贝儿子,怎么到了报纸上就成了“从小就是个调皮蛋”了)

    《他是魔鬼!比该死的德国人更令人讨厌!——英国人眼中的王林斌》(这个倒是真的)

    《王林斌是当代先知,是伟大的东方穆罕默德——阿拉伯人访谈录》(要是阿拉伯人看到了这篇报道,中国人可以从阿拉伯地区卷铺盖回家了)

    《该死的王林斌!他比一个战车师还让人讨厌!——同盟国有关王林斌的报道》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战友眼中的王林斌》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邻居眼中英雄王林斌》

    《第一眼我就知道这孩子很聪明——王林斌的中学老师谈学校中的王林斌》

    《我喜欢他那忧郁的眼睛——王林斌初恋情人刘xx(注:关系当事人隐私权,此处特将名字隐去)谈俩人第一次亲密接触》

    《不得不说的故事,刘xx不是王林斌初恋情人!——王林斌幼儿园女友郑重声明:我才是王林斌真正初恋女友,虽然我没看中他》

    《绝对隐私!刘xx与张xx都不是王林斌初恋女友,比俩人更早的真正初恋女友浮出水面!——我和王林斌同年同月同日生,高xx的真情告白(副标题是:回忆我们在妇产科一起洗澡的往事)》(王磊看的大汗淋漓,他还不知道自己宝贝儿子一出生就有了艳遇,比他这个老爷子要强上千百倍了。)

    《王林斌的初恋情人应该是我!他还吃过我的奶呢!——王林斌奶妈严正驳斥其他报纸的恶意炒作新闻,正在考虑是否聘请顾问起诉》

    看标题前半段,王磊差点晕过去,儿子才多大?刚出生就有女朋友,这已经够搞笑了,现在还……再看后面,王磊恨不得马上将这个所谓的奶妈与写这种耸人听闻报道的记者找出来大卸八块,可这个报纸是不知什么地方出版的《法制时报》,属于非法出版物,他王磊本领再大,也没法找出那些黑了心的盗版商。

    不光是报纸,还有书。什么《当代小诸葛——王林斌传》,什么《沙漠之狐——王林斌》,什么《王林斌和他的阿拉伯军》,什么《跟着王林斌走向胜利》,什么《王林斌在1913…1914年》,什么《改变战争的上尉》,什么《羽化登仙——王林斌和他的情人》……

    要是看这些东西,给人的感觉王林斌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还学生,他的为人实在不错,对朋友讲义气,对普通百姓充满同情,对国家充满了朴素的热爱,对不良习气坚决抵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标兵,决无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坑蒙拐骗(对邪恶的大英帝国例外)行为……当然,他是人,不是神,小问题还是有一些的,那就是看了这些东西,给人的印象,王林斌在女色方面实在不怎么检点,中学讲恋爱也就算了,还幼儿园的小朋友,妇产科的女婴(那时侯他还是男婴),甚至自己奶妈,都成了女性朋友,这就有点太……让王磊生气了,当然是生刊登这种花边新闻报纸、杂志、出版商的气。

    就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出版书籍来说,上面的王林斌不是王磊了解的自己那个宝贝儿子,不过老王家出过几个明星级人物?从有记载开始,老王家还从未有过什么人天下皆闻的,作为王林斌的老子,王磊还是感到一点小小的虚荣心,所有有关儿子的报纸、杂志、书籍,他都买,在他那当摆设的书房里,专门腾出一个柜子,把哪怕只出现一次有关儿子名字的报纸、杂志、书籍,都收集到那里去,现在那个柜子早已放满了。

    平淡的生活是漫长的,快乐的日子永远是短暂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战事结束了,参加战争的陆军开始大批大批离开美索不达米亚,回国休整。王磊左盼右盼,期待自己儿子能归国团聚,哪怕三五天,甚至一天也成,可等到的消息却是儿子寄来一封信,说是战争需要,他的部队要留在占领区,帮助阿拉伯人民成立属于他们的独立国家,建设一个强大的海外军事基地,好将战争顺利进行到底,彻底消灭邪恶的同盟国、让民主自由旗帜插遍全球云云,这让王磊大失所望。

    王磊才不关心什么民主,什么自由,他只希望儿子能平安归来,千万不要发生任何意外,哪怕回来后发现掉了一根头发,那都可以让王磊心脏病发作,死去活来好几回了。

    一月下旬,王林斌从拉塔基亚寄回来信件,说是他当上了少校,成了一名联络参谋,未老头先白的王磊拿着信纸左看看,右瞧瞧,只顾着一个人傻笑了,他突然发现自己那个一点生活经验也没有,从不知学习是如何重要的傻儿子,好象真的是个人才,至少在军事方面很有些天赋,说不定以后能当上将军光宗耀祖——你要是窝囊废,报纸杂志可能宣传吗?军队的军衔又不是马路市场大白菜,两分钱就能买一大堆,要升官,在军队中可难着呢!

    光宗耀祖是让地下的祖先满意,让王家后代有吹嘘资本,王磊更在意儿子的安全问题,当上少校——按照信中所说,那是中级军官了——还是联络参谋,照王磊猜测,联络联络,无非是做些联系笼络工作,好比自己企业中,为了打通关节,和各部门管事人沟通感情的那些跑腿人。辛是辛苦点,但没有生命危险,还常常有些好吃好喝的,真要心肠比较黑,暗地里给你贪一些,你还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就当没看到。按照王磊理解,这工作还算不错,比跑到野蛮落后的部落武装去舌战群儒更让王磊放心。

    他还没高兴几天,报纸上又开始宣传军队伟大的胜利了: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某巡洋舰分舰队在章司令员指挥下,在远征军总部领导下,在三军总参谋长英明决策下,在全国人民鼓舞下,胸怀伟大祖国,情系家乡百姓,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千难万险,挫败险恶敌人的阴谋诡计,终于在萨洛尼卡海域取得了对同盟国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胜利。一战消灭敌人战列舰一艘,潜艇若干艘,飞机无数架,给予了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同盟国无法弥补的沉重打击,当然,中国军队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说有的话,那也是一些人不小心擦破了点皮……

    儿子当了兵,王磊就开始关注报纸上有关海军的一切消息,突然看到这个“某巡洋舰分舰队”,司令员姓章,王磊第一反应就是:这好象是自己儿子所在的舰队!报纸上说损失很小,有人不过擦破了皮,王磊可开始担心他那担任联络参谋的儿子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儿子是否在岸上,万一没到岸上去,是不是呆在军舰保护最严密的房间里——跑甲板上英勇地面对敌人炮火?这种危险性极大的冒险者游戏,还是不参加比较好。

    外面游行队伍里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口号声快要将屋顶掀翻了,房间里王磊如热锅上的蚂蚁,低着脑袋背着手满客厅兜圈子,不时停下来长吁短叹,在没有接到儿子报平安信件前,他的心是放不下来了。

    还好,比报纸没晚几天,儿子的信件过来了,说是他所在的舰队(果然是儿子的舰队!)和奥匈海军打了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并且取得了胜利,而王林斌是一点油皮也没蹭掉,这让王磊安心不少。

    信件没来几封,“懒惰的”儿子又不写信了。这都有了规律,只要儿子一有任务,那信是肯定不会飞回家了,望眼欲穿的王磊期盼了半天,结果又等来一场大捷:这次不是水面舰队了,而是在地中海的潜艇部队,一艘千吨大型潜艇,在和敌人四艘军舰周旋了半天后,终于抓住机会,击沉了一艘驱逐舰,在敌人围追下,胜利凯旋了(这个报导倒比其他新闻真实性大多了,虽然里面也充斥了不少记者想象)。

    虽然都是海军,王磊对潜艇并不感兴趣——王林斌是水面舰队成员,并不是经常发生事故,一出事故就没个救的潜艇部队乘员——引起王磊注意的是上面刊登的一段采访随艇参战的日本观察员小泉寿夫海军少尉,那个日本人在大大表扬了某潜艇性能是如何优良,指战员是多么机智后,话题一转,又说感谢陪着他乘坐潜艇的远征军联络参谋,在旅途中给予他无比真挚的帮助……

    这个联络参谋姓王,就是有沙漠之狐、诸葛再世、改变战争的小人物等等众多称呼的王林斌少校。

    王磊看得差点心脏病发作,送医院急救。他理解中,以为相对安全的联络参谋,居然还要到潜艇上陪着外国人发疯,这可是王磊以前从没有想到过的,虽说现在看来,儿子和那条英勇的潜艇都平安无事返回了基地,还在战斗中消灭了敌人,可从报纸上看,他们数次陷入绝境中,无数次从千钧一发的灭顶之灾中逃脱出来,哪怕一个小小的疏忽,那艘潜艇都可能当了水下精美铁棺材,把几十号人海葬在海底。只要一想象当时情景,王磊马上就呼吸急促,心跳加剧,四肢发软,头皮发麻了。海军,真是危险的兵种啊!

    每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这样的日子实在是折磨人。现在王磊每天一起床,洗漱的时候,他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又比前一天憔悴不少,白头发更多,皱纹也更深了,想法虽然有些先入为主,可事实上他也真得苍老了不少。王磊常常哀叹,这场该?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