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第121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西山也不能轻敌。防守在西山的是清军第二师,统制是鲍春霆。”

    马鼎南在听到东山守将为马复震后,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明白左宗棠与马复震的关系。看来左宗棠的十一师没有拿下东山,与左宗棠有心障是分不开的。而左宗棠正是因为如此,才将自己这跟马复震没关系的第五军调了上来。可没关系是没关系,马鼎南必须想到如果杀了马复震,左宗棠会有什么反应。最好,当然是能活捉马复震,并且让他投降了,只是这好象很难。

    还没想到如何对付马复震,左宗棠后面说的话,更让马鼎南眉头皱成一团。

    这个鲍春霆岂是那么好对付的?

    说鲍春霆很多人不清楚,可要是说鲍超,大家都知道他是谁。

    鲍超,字春霆,他是四川奉节人。与马复震一样,鲍春霆也是属于曾国藩湘勇系统。

    咸丰初,鲍超追随向荣到广西镇压起义,后加入湖南协标,一八五六年(咸丰六年),鲍超创立“霆字营”五营,一八六零年,因为与多隆阿不和,乞假回故乡,曾国藩见他是个人才,奏准清廷,将鲍超改为归他曾国藩指挥,同时,赐号博通额巴图鲁。

    一八六二年,鲍超与北上救援当时天京的温州解放军在皖南、浙西狠狠打了几仗,不光将解放军赶出皖南,还占领了徽州。为此,鲍超被清廷赐黄马褂、授浙江提督、予云骑尉世职。

    一八六三年,鲍超统率他的霆字营自徽州朝杭州进攻,想全力援救当时还在清廷方面的左宗棠部,结果在杭州与当时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的部队打的难解难分,李世贤没消灭“清妖”鲍超,鲍超也无法将左宗棠救出来。

    绍兴战役结束后,鲍超放弃杭州,逃回皖南,后一路撤退,一直撤到湖南。当解放军发起湖南战役后,鲍超虽然全力应战,却因实力相差悬殊,部队被歼灭,他率领部分败兵逃过长江。

    马鼎南在徽州与鲍超交过手,鲍超过了长江后,战场上一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他原本以为鲍超因为战败,让清廷给处决了,没想到自己却在太原府这里又跟这个“老朋友”见了面。

    马复震有多大本事,马鼎南不知道,可鲍超的本事马鼎南却是领教过的。连杨首长当时在徽州都因为不想与鲍超打下去,带领部队打到江西去了,马鼎南不相信自己比杨首长还要厉害。

    还真是遇到硬仗就想起我们这支主力部队!这两块骨头可真难啃……马鼎南肚子里暗暗叫苦。要是让他一个军负责一个,不管是马复震,还是鲍春霆,马鼎南都不会如此头痛,一下子对付两个,马鼎南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是好了。

    可他是解放军百战名将,怎么能面对屡战屡败的清军,表现出一丝犹豫?

    “请司令员放心,五军坚决保证鲍春霆他就是一兵一卒也别想从西山跑出来!”

    虽然心里暗暗叫苦,马鼎南还是挺起被雨水浇湿的胸膛,很是珍重对左宗棠保证。

    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既然如此,干嘛不把自己体现的更英雄一点?

    “太原府系我军必破之城,不能绕过去。晋定公十五年,晋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修筑晋阳,唐朝,晋阳与长安、洛阳并称三京,宋太平兴国四年,因战事,宋不得不将晋阳付之一炬。后潘美于汾河东岸唐明镇重新修筑太原城,明洪武九年,晋王朱扩建太原城,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此城太行山雄居于东,吕梁山巍峙于西,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北,汾水自北而南纵贯全境。攻占太原,西安与京师之间联络被切断,天下大势将定矣。”

    马鼎南听的极为佩服,他只知道太原府很出名,也很重要,至于如何出名,为什么重要,这不是他所了解的。今天听左宗棠如此一说,他才明白过来,合辙这太原府自古就有名了。

    晋定公、赵简子、董安什么的,马鼎南听都没听过,他只知道这些人肯定是唐朝之前的,三国是让魏国一个叫司马懿的家伙篡了位,建立的就是晋朝(很显然,马鼎南在这方面搞错了,建立晋朝的是司马炎。而左宗棠所说晋定公那是春秋时期的事,不过马鼎南显然不知道春秋是怎么回事情,他只知道秦始皇。),而晋朝亡后,又有什么五胡乱华,接着才是隋、唐。掰掰手指头,好象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要是这么说,这个太原建城就有千多年历史。

    对左宗棠如此博闻强记,马鼎南这个加入解放军后才基本上脱盲的大老粗,自然只有五体投地,点头称赞的份了。

    “既然如此,司令员为何不集中主力,全力拿下太原府?”

    左宗棠看了眼马鼎南,还没说话,他的警卫员已经不满了,又督促左宗棠赶紧回去避雨。

    这次左宗棠不再固执了,拍了拍蓑衣上雨水,淡然道:“走吧,先回去收拾收拾再说。”

    王家大院坐落在小店堡西南角,门外没走两步就是汾水与涧河交汇处。左宗棠还没到小店堡,打前站的集团军部人员已经相中了王家大院,把这里设置成集团军攻太原指挥部。

    还没接近王家大院,远远的就能看到宏伟的挑角门楼,马鼎南跟着左宗棠沿着墙角走到大门处,门楼上挂着一块“福*乡缳”的木匾(第二个字太草,马鼎南不认识),门楼下铺置着八仙石砖,两扇大门是木雕垂花门,一进院门,由西向东是条近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甬道南边是车马大院——现在成了警卫连驻地,甬道北面是两座楼院,左宗棠的佣人从两座楼院里进进出出。

    跟着左宗棠一路前行,过了一个长方形门洞,眼前豁然开朗,一个花园出现在马鼎南面前,只是现在是秋天,百花早已凋零,枯黄的叶子显得有些败落。

    门洞北面是一座两层楼房,左宗棠就朝那座楼房信步走了过去,马鼎南紧随在后,一边走还一边打量着。这座楼房前有出檐设廊,砖砌窗户外圆内方,七架木结构的房顶,木头上都雕着各种吉祥的花纹。

    跨过房门进了楼里,马鼎南还以为自己会在里面看到什么稀罕的,没想到刚进房门,眼前一切让他大失所望,里面除了一张八仙桌,几把南方竹靠椅,别无二物。

    如此漂亮的楼房,里面却什么也没有,这也显得反差太大了点。

    “怎么?你在看什么?”警卫员将一盆热水端了上来,拿起毛巾,在热水里拧了拧,随意擦了把脸,左宗棠侧脸见马鼎南打量着屋里摆设,不由得笑了起来。

    放下毛巾,左宗棠解下身上穿着的蓑衣,递给警卫员,由警卫员将蓑衣拿了出去,走到正对房门的竹靠椅,坐下后左宗棠笑道:“这里原来住着商人王源浈,我军还没到,这个王源浈就带着一家老少跑到太原城里去了,连值点银子的东西都搬个干干净净。听没走的小店堡人说,这个王源浈家有百万两银子,可是这里首富啊!”

    知道马鼎南是个大老粗,左宗棠也没跟他文绉绉说话,不然,左宗棠要是说几个典故,这个马军长多半听不明白。那样左宗棠累,马鼎南也听的不是味道。

    “乖乖!……百万两银子啊……”马鼎南匝舌不已。将戴着的斗笠摘了下来,递给走到他面前的警卫员,也不管身上衣服还滴着水珠,摇着脑袋,就那么走到左宗棠旁边,自己拉了把椅子,大大咧咧坐了下去。

    “这人要富了,还真有钱!我现在全部身家也不过折合几十两银子,这还是省吃减用积攥下来。百万两银子?我看这辈子是没指望喽!就是华尔那个守财奴,他也不过有十来万两银子,跟这个王源浈相比,还差得老鼻子远了!”

    左宗棠见马鼎南又是羡慕又是遗憾,不由开玩笑说:“想要有钱也很简单,你只要跟那些商人说一声,保管银子把你家床都能压塌。”

    “啊?你让我索贿?”马鼎南看着左宗棠,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那可不成!咱这人胆子小,开口要钱的事情是万万不敢做的,何况我只要这里一开口,那边倪阎王立马就能知道!……老天!杨首长打骂咱都不怕,就怕倪阎王惦记上。只要这口子一开,到时候你不死也要脱层皮。”

    左宗棠看了看马鼎南,捋着他的胡子笑得更开心了。

    这个马鼎南说得倒是很坦白,并不是他不想受贿,实在是倪峰手太长,眼睛太毒,他那些手段又让人害怕。这样的后果是,你就是有贼心,也没那个贼胆。

    连杨沪生与史秉誉的岳父都敢开刀,这倪峰也没法不让人家害怕。

    左宗棠知道解放军中对倪峰狠的咬牙切齿的大有人在,可人家倪峰在军队中有杨沪生保着,地方上史秉誉与容闳、洪仁痔乇鹦郎退又饽叻宄痛x韵蠖际侵ぞ萑吩洌媚阆敕床刀颊也蛔沤杩冢傩战氚嗵旎说群牛隳谜庋娜艘裁话旆ā?br />

    没办法,只能背地里骂上两句“杨首长养的疯狗”、“倪阎王”等等,另外自己在小心谨慎些,别让杨首长养的这条疯狗把你给咬了。

    左宗棠从小家境并不太好,虽说他不是穷的没裤子穿的佃农,可家里揭不开锅的日子,他也是时不时尝到的。对贪官污吏,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左宗棠也是深恶痛绝,虽然自己后来当了清廷大官,性格没法改变,对那些草菅人命,一心捞钱的家伙,左宗棠还是照样痛恨不已,不然他也不会如此轻易让杨沪生做思想工作给从清廷那边“拐骗”到解放军中来了。要知道,作为一个儒者,左宗棠对气节也是十分看重的。

    能搞出一个让官员害怕的人来,左宗棠不能不佩服杨沪生。清廷喊清廉,这从进了北京就开始喊起,可每个皇帝手下,又有多少个是清官?

    清廷官场如市场,如一个大贿赂场,官场上很多东西可以买卖,许多事情非贿不办。买卖和贿赂时,或公开交易,明码标价,明目张胆行贿索贿。或偷偷摸摸,暗地成交,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管是行贿还是受贿,大家都儒雅含蓄。“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有钱能使鬼推磨”,既然风气是如此,你不行贿受贿,只能受到排挤。

    清廷有大量的官是捐官出身,“捐官做,买马骑。”只要你有钱,并且不是奴隶、唱戏的,你就可以买到官职。

    “千里为官只为钱”。捐了大笔的钱才换来一个官,本钱自然是需要问小民要回来的。不光本钱,投入那么大家当,怎么说利息也要有一点。于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顺理成章了。当官的以发财为目的,一旦当了官,如贪婪没有跟虎狼一样,那真是异数。这世界异数又有多少?于是盘剥的狠了,农民起事也是顺理成章的。

    就左宗棠所知,太平天国对官员索贿、纳贿同样没什么办法,连天国柱石忠王李秀成都在受贿,不受贿的洪仁质艿礁鞲鐾跻偶罚慊鼓芤笫裁茨兀?br />

    倒是杨沪生这里,就因为有一个倪峰,一个监察院,加上全民监管,结果索贿、纳贿之事在这里几乎绝迹——完全绝迹当然不现实,能几乎绝迹已经很了不得了。而那些胆敢抗拒,逆流而上的,一个个也没个好下场。

    左宗棠将思路收了回来,看着转悠脑袋,好象在寻找倪峰是否隐藏在这里的马鼎南,笑道:“王源浈并不算最富的。听说从平遥跑到太原去的日升昌雷鸿翙带了千万两银子,蔚泰厚的毛履泰携带进太原的家产也差不多是这个数,还有祁县的乔家、渠家,太谷的曹家,榆次的常家,灵石的王家……哪家没有近千万家产?这些家产现在都让他们带进了太原府。”

    马鼎南瞪着眼睛,张大了嘴,看着左宗棠好久说不出话来。

    “乖乖……这个多,怕是有万万之数吧?……***!司令员您还是快点下命令,打下太原,咱们财政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了?……万万之数啊!让我数,就是数一辈子俺也数不过来。”

    马鼎南咧着嘴,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上海已经是马鼎南所知最富裕的城市,一个月可以有六十万两银子进帐,上海之富可想而知,可这山沟沟里居然藏着一个不亚于上海的金窝窝,这是马鼎南在到小店堡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一想到白花花的银子让运输队朝南京、南昌、赣州运,马鼎南的想法是:今夜做梦也在笑。

    左宗棠看马鼎南想银子想疯的样子就觉得好笑。笑了这么长时间,左宗棠觉得自己脸上肌肉都有些僵化了,忍住笑,摇摇头道:“这些银子固然可观,只是我们就是打下来太原,也一分一毫不能动。”

    “不能动?……哦,对了,这些家伙是商人,不是地主,我们不能将他们银子当田地给没收了。”马鼎南这才想起,太原城里躲着的是商人,不是土地主,他的战士不能把这些家伙当土豪劣绅给打了,不然倪阎王还是要找他麻烦。

    一想到万万两银子摆在眼前,自己居然无法自作主张支配一下,马鼎南就觉得太郁闷。

    想银子想疯的马鼎南很快又给自己找到了借口。

    “这些人不是离开家,跑到太原去了么?那么他们就是带着银子资敌,就是咱们的敌人,俺没收这些混蛋家产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左宗棠终于忍不住笑了,自己手下这军长还真可爱。“这个就要倪峰说了算了。他若是认为这些人只是受清廷蒙蔽,马军长你只要动一根手指,恐怕连我也保不住你。”

    一提到倪峰,马鼎南的歪脑筋马上收了回去。失望写在他的脸上。

    “报告!……司令员,十三师师长到了。”集团军部参谋从外面走到门口,大声说道。

    自从马鼎南跟进来,一直微笑着的左宗棠,脸上笑容收拢起来,立刻,一股威容自然从他脸上表露出来。

    左宗棠的气势让坐在他身边的马鼎南看了心跳不已,不由得将座位悄悄朝旁边挪了挪,离左宗棠稍微远一点,人也不再嘻嘻哈哈。

    左宗棠大刺坐在竹靠椅上,没动位置,淡然道:“让刘师长进来吧。”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第四章(五)

    更新时间:2007…12…1722:31:12本章字数:6537

    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外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刘松山与他侄子刘锦棠一脸失落出现在门口。

    刘松山走到门口,见左宗棠坐在里面,冷眼看着站在门外的自己跟侄子,不由得垂下头,一抱拳,有些无力道:“司令员。”

    左宗棠冷哼一声:“……进来吧。”

    刘松山刚进来,左宗棠厉声问道:“刘师长,郑村清军不过五千之数,你师一万五千之众,为何三天未下?”

    刘松山脑袋垂得更低了,惶恐小声回道:“司令员,都怪卑职无能,给司令员丢脸了。”

    刘松山在接到命令回小店堡时,就知道今天不可能讨个好。

    重炮掩护下,他的十三师打了三天,居然攻不下五千清军防守的郑村,自己还损失了千把人。左宗棠要是不找自己麻烦,他也不是左宗棠了。

    以前左宗棠见了刘松山,大家都是湖南人,左宗棠总是要称呼他为“寿卿”,显得亲热一些。今天一见面,左宗棠连凳子也没给他刘松山预备,“寿卿”是不叫了,直接称呼他为“刘师长”,彼此生分了许多。

    诚惶诚恐的刘松山光想着如何不要触怒左宗棠了,倒是他比他小了十一岁的侄子刘锦棠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硬着脖子道:“司令员,郑村三日未下,非战之罪。”

    刘松山吓了一跳,他素知左宗棠气量不是很大。在军队中,左宗棠历来是惟我独尊的,第三集团军连杨首长都插不上手,只能任左宗棠折腾。若是顺着左宗棠的意思去说,让他舒服了,他也不会太难为你,可自己侄子非要分辨几下,要是惹恼了左宗棠,到时候叔侄俩非一起倒霉不可!

    坐在左宗棠下手的马鼎南同样对年少气盛的刘锦棠担心。这倒不是说马鼎南很熟悉左宗棠,马鼎南虽然被分配到第三集团军,可左宗棠习惯跟着十二、十三师跑在前面,让他的第五军跟在后面吃灰尘,马鼎南知道的左宗棠基本上都是听别人说的。

    马鼎南替刘锦棠担心,这是因为他自己就是高级将领,平常与其他高级将领接触多了,对军队还是很了解的。一支军队中,历来强调下级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上级,上级怎么说,你就怎么做,顶撞上级是万万不允许的。

    例外也有,邱明就敢顶撞杨沪生,可这邱明何许人也?人家是杨沪生的爱将,不管邱明说什么,杨沪生只有包容的份,自然不能拿邱明这特殊例子来形容整个军队。

    不知为何,马鼎南看着刘锦棠毫无来由就喜欢这年轻人。也许是因为作为军长,马鼎南自己年龄也不大,看年轻的刘锦棠更顺眼一些。

    马鼎南正想训斥刘锦棠两句,好打个马虎眼,给左宗棠台阶下。可他马鼎南还没开口,左宗棠倒是先说话了。

    “哦?一万五千之众打不足五千的敌人,三日未下郑村,还非战之罪。不知毅斋有何话说?”

    刘锦棠一抱拳,也不理会站在前面的叔叔一再用背在身后的手朝他打手势,自顾自说道:“司令员,我军自离开江南,大军千里北进,未有一日休息。我二十五旅挥师过江,拥兵九千,至襄樊一役,部队只剩四千,虽有补充,入晋时,全旅不过七千。过黄河,翻越王屋山,后方粮草不继,只能就地征集。南方喜食大米,北方多为小麦、高粱,江南之士,多不习北方水土,沿途水土不服,士兵多有病倒。加之沿途团练众多,冷枪不断,到郑村将士精疲力竭,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郑村守敌虽少,然敌蓄势以待多日,粮弹充裕,兵虽少却为精兵,又处守势,我军众有万五之数,也暂时无法攻下郑村,还望司令员明察!”

    说完刘锦棠抬起头,毫不示弱看着毫无表情坐在椅子上的左宗棠。

    刘松山冷汗直流,如此顶撞左宗棠,目无尊长的刘锦棠这下算是闯了弥天大祸了。

    马鼎南目瞪口呆看着站在门口的刘锦棠,居然能说的如此头头是道,这刘锦棠也算是一个人才,可惜就马鼎南所听说的,左宗棠并非可以容人之辈,顶撞这么厉害,小鞋是穿定了。马鼎南在心里对这个年轻的后生摇头叹息。

    “毅斋,你所说这些只是借口,纵大军北上,兵士多有水土不服,然军械充裕,兵虽少,也能破敌,况乎万余虎贲?”

    “司令员,沿途多有战斗,枪械即使完好,弹药损耗也多。江南、江北地势完全不同,新至晋地,将士人生地不熟。纵有十分力气,能发挥三分已属难得。”

    左宗棠默然半晌,挥挥手:“看座。”

    警卫员从外面进来,将两把椅子搬好,让刘松山与刘锦棠坐下。

    刘松山有些懵懂了,侄子顶撞左宗棠不可谓不厉害,按照左宗棠以前表现,他要不当场翻脸,那可真是奇闻了,可今天左宗棠不光没翻脸,还让他们坐下……

    猜不透左宗棠到底想什么的刘松山在警卫员将椅子放在身后后,迷迷糊糊坐了下来。

    想不透的不光刘松山,只是左宗棠在刘松山和刘锦棠叔侄坐下后,并没有询问前线打的如何,而是与他们谈古论今,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能扯到洋人最近又新制造出来什么新鲜玩意儿。

    刘松山和刘锦棠想说下前面战斗,马鼎南想询问太原之敌防卫情况都不可得——左宗棠总是很轻巧两句话就给带了过去。

    阴雨天,还没到太阳落山,天已经黑了下来。十二师的王德榜,十一师的程学启先后进了屋。

    王德榜跟程学启进来时候都有些灰溜溜——打了三天还没将东山与西山拿下来,这让他们有些很丢面子。对这俩人,左宗棠没像对刘松山那样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只是很冷淡让警卫员给他们搬把椅子,供他们坐下,俩人跟刘松山一样,坐在椅子上如坐针毡,不知道左宗棠到底想给他们什么颜色看看。

    屋里光线很暗,警卫员在屋里点上蜡烛,屋里亮堂了一些。只是听着外面沥沥雨声,凉风从缝隙中钻了进来,将蜡烛燃烧的火苗吹的左右摇摆,人脸忽明忽暗。偌大的大堂就坐了五个人,显得有些空旷,左宗棠一个人说,几个人坐在下面洗耳恭听,总有些阴森的感觉。

    刘松山听左宗棠一下午东拉西扯,终于忍不住了,是福是祸早揭开早了结,现在这样拖着算什么一回事?

    见左宗棠再次扯到他与樊燮的事件,官文利用樊燮,差点砍了他左宗棠脑袋,刘松山忍不住问道:“司令员,既然马军长的第五军已到太原府,官文现在太原,我等是否会集各路兵马,直取太原府,活捉官文?”

    “是啊,马军长既然来了,只要给我增加一个旅,我就能把东山拿下来!”

    左宗棠说着各种趣事,马鼎南听的昏昏欲睡,现在听刘松山与程学启先后询问到战争事宜,马鼎南又来了精神,急忙道:“司令员,您还是说说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吧。”

    左宗棠见几个人伸长了脖子,望着自己。手指轻叩靠椅扶手,看了眼刘锦棠,道:“毅斋,你先说说我们下步该如何做。”

    刘锦棠一愣,还没开口,刘松山倒先说话了。

    “毅斋还是孩子,他懂得什么?还是司令员您先说说吧。”

    左宗棠摆摆手,微微向刘锦棠坐的方向倾了倾身子。“不忙,先听听毅斋是如何说的。”

    马鼎南刚才已经听过左宗棠是如何安排自己军任务,心中有了一些底。看样子,左宗棠并没有将自己的部署告诉这三个师长,也许他还没下定最后决心——听左宗棠所言,城里的官文对他可是有很大吸引力,如能一战而下太原府,活捉官文,左宗棠决不会拖延时间。

    马鼎南毕竟没有到前面去过,表态很容易,只要拍着胸脯说两句狠话就是了,可万一出现意外,自己表态不成了笑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杨沪生说的,马鼎南没有到前面去,他也不想轻易开口。

    而刘松山、王德榜、程学启与太原府守军打了三天三夜,他们对敌人应该是很了解的。至于让刘锦棠先说,马鼎南认为,这可能跟刚才刘锦棠顶撞左宗棠有关。当然,如果刘锦棠答的好了,他在左宗棠心目中的位置,很有可能变成邱明和杨沪生之间的关系那样。

    毕竟是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刘锦棠略显拘谨,手指在衣服上蹭了蹭,略思半晌,抬头道:“司令员,我以为在扫清外围团练之前,我军不宜迅速攻城。”

    左宗棠挪了挪身子,饶有兴致问道:“何以见得?”

    刘锦棠娓娓道来:“襄樊一役后,我军不过略示休整,马上全军北上。襄樊至太原府千里之遥,沿途大仗虽没有,小仗却不断。进入山西后,部队已极为疲惫,而太原之敌养精蓄锐多日,士气正旺。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此不宜迅速攻城其一。其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然我军迅速北上,沿途民众多不了解,对我有敌视,暗中骚扰使我粮草多有损耗,令我不胜其烦。孙子又曰: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暂时休整,改变民心,以消除后顾之忧,此变被动为主动。”

    左宗棠听了微微点头,见刘锦棠停了下来,问道:“还有吗?”

    刘锦棠想了下,看了眼刘松山,见刘松山并没有阻止自己,继续道:“孙子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又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孙子还说过兵贵胜,不贵久。毅斋怎么没考虑到我军停在太原城外,时间越长对我愈不利。”王德榜见左宗棠让一个后生小子滔滔不决,说个不停,在旁边不大乐意了,非要跟刘锦棠抬下杠。

    刘锦棠毫不客气道:“君之所以患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敌而变,只为争先,岂能抱残守缺,食古不化?”

    王德榜给刘锦棠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刘松山帮自己侄子道:“朗青,不是我帮自己侄子,只是我们攻打太原外围已经三日,虽然火器犀利,却寸步难行。东山、西山我不知道,我们师数次攻打郑村,付出惨重代价,却无法攻进村内。别以为我们十三师都是孬种,实在是守敌占了地利之便,阵地坚固,弹药充裕,我军日夜不处,倍道兼行,以成疲军又如何能速胜?”

    王德榜与程学启都没话说。

    刘松山说的是大实话,不光十三师现在攻击受阻,十一师、十二师同样拿敌人没办法。这是他们离开江南后,从来没发生的事情。

    也许刚开始大家还有些轻敌,可攻了两回没拿下来后,那些轻敌之心早就收了起来,就是不再轻敌,东山、西山也没拿下来。三处一处未下,还能说这支部队战斗力不强,要是三处都没下,那就不是哪支部队问题了。

    “攻城者,必先使谍者求知城中之粮数。计人为费粮多而人少,则?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