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11)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11)

    无盐氏赌赢了,七国联军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战争持续了七个多月,造成数十万的人死亡。于普通国民而言,战争就是一场灾难。我们反对战争,但战争却时时发生。当我们探讨战争胜利失败原因时,不免又是事后诸葛亮。不过,我们虽然不能变更这段历史,但起码会从分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大概也可以说成反思吧。人类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其中很多已经被我们避免,但还有不少血的教训依然在重复。人性亘古如斯,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这也许就是人类存在的法则吧。

    联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军事指挥人才没有得到重用。

    吴国难道没有军事人才吗?显然不是。按照当初计划,指挥军队的大将军应该是田禄伯,田禄伯非等闲之辈。他就曾建议刘濞,不出奇兵难以成功,愿率领五万士卒沿长江、淮水而上,收聚淮南、长沙的军队,攻入武关,与吴王会师。其实这并没有分去主力多少力量,而开辟第二战场的胜算非常大。这些地区实力都很弱,可以一路进军一路吸引新部队加盟。但此提议遭到了吴太子反对。吴太子首先承认这是造反,名不正、言不顺,军队委托他人不能保证他们不造反。对任命的领军大将都如此怀疑,不能让人家自我运筹,军事上的被动显而易见。

    吴国一位年轻的将军也曾提议,吴国大多是步兵,步兵适宜在险地作战;中央军多战车骑兵,战车骑兵适宜在平地作战。他建议刘濞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对途经的城邑不必攻下,径直放弃离开,迅速西进占领洛阳兵器库,守敖仓这个大粮仓,依靠山河的险要命令诸侯,即便不能入关,天下大局已定。假如吴军行进迟缓,滞留攻城,中央军的战车骑兵一到,冲入梁国、楚国的郊野,那么败局一定。这个提议是最佳方案。吴王征询老将们的意见,这些老家伙没有好的意见,只会说年轻人哪里知道谋略。刘濞也老糊涂了,没有采纳年轻人的提议。

    刘濞不需要任何提议了,也不需要大将军了,老头子亲自率领军队,他相信只要他给大家足够的财富与地位,作战就能胜利。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便实力强大,没有好的指挥也必然一塌糊涂。吴国的优秀人才并缺乏,缺的只是伯乐而已。还没渡过淮河,他就大封宾客,多数人都被授予军职。

    有个叫周丘的下邳人没有被授予任何职务,此人因罪逃亡到吴国。他酗酒又行为不检点,搞得连刘濞都鄙视他。周丘也不想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