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买个教训(求推荐收藏)(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不过科里斯可不会傻到说出来。

    “算了,你出去吧,以后多注意一下自己的部门。”

    科里斯舒了一口气,放轻脚步,缓缓离开了这间办公室。

    哈维-韦恩斯坦的视线落在了面前办公桌上的一份报表,脸上的肥肉微微抖动了两下。

    他毕竟是哈维-韦恩斯坦,又怎么可能完全把这一系列的错误硬压到下属的头上。

    只是看到报表上面最新统计的一周北美票房排行榜,他怎么都感觉心里窝火,明明第一个合作的是他们,转头来,不仅这份缔结下来的合作关系没打理好,反而,还成为了敌人。这上哪说理去!

    哈维-韦恩斯坦的眼睛往下移动,又扫了眼最新的榜单。

    排在第一名的依旧是那个让人感觉刺眼的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367532万美金。

    这部制作成本也就600万左右的影片,在这陆续的三周里,在整个的北美市场卷走了732462万美元,还蝉联了两周的周票房冠军。

    这个数字实在惊人,想当初自己内心对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评估也就是5千万左右,还是策划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的属于独一份的大奖运作体系。

    事实证明,他哈维-韦恩斯坦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不,是根本没得看,毕竟人家连商谈的机会都不愿意给。

    他忽然有些胸闷,不管相信就因为去年的那个举动,导致了这么一大笔的利润,好端端的从自己手中滑落。

    就算是自己预估的5千万,那也是惊人的回报比啊。

    而且,这还不是最终的票房数字,《三傻大闹宝莱坞》才堪堪扩映两周而已,后面还要算进去的海外票房收益、录像带收益以及周边版权的运作,这样一加起来,最终的利润会是多少呢?

    即使这些年运作过不少出色的影片,奥斯卡大奖更是拿到手软,但这粗略估算出来的数值,还是让哈维-韦恩斯坦感到无比的心痛!

    尤其是因为这本来是自己的公司亲手葬送的一场好局,这个事实更像是在撕扯他的心肺,嘲笑他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可谁又知道当年的那个拍摄技巧中规中矩,没有灵气的新人导演,会演变成如今这样。

    不然他也就不会那般的不留情面了,因为在当时的他看来,这种导演,电影界一抓一大把,根本不值得下注投资,坑了也就坑了。

    莱曼-拉斯特!

    想到这个名字,哈维-韦恩斯坦的心里就很不舒服,这个小导演让他以及科里斯被玩的团团转,表面上看似放下了过去,可以合作,但实则内心强硬,一丝机会都不愿给。

    还说什么人微言轻,说不上话,真当他傻子吗?

    胸中的闷气,让哈维-韦恩斯坦非常的别扭,他站起来,走了两圈。

    转而来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长长吐出一口气,才终于觉得好受了一些。

    他会是下一个昆汀-塔伦蒂诺吗?

    哈维-韦恩斯坦双手抱胸,眺望起了远方,脑海里犹不自觉涌现出了这个念头。

    发掘出昆汀这个导演怪才,让米拉麦克斯迎来了快速发展,是他平时最为得意的一件事。但有一点他也无法否认,那就是昆汀拍的电影虽然是影评人和小部分影迷的狂欢盛宴,却不是更为大众的影迷们的佳肴。似乎他缺少了莱曼赋予影片那般的通俗性?

    对的,莱曼的作品在他看来,更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却也没抛弃电影中的一股子人文思考。

    无论是《活埋》,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都是如此。

    这可惜,自己错过了他。

    不过,这一切都还没有盖棺定论,自己倒要看看,这位年轻的导演,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哈维-韦恩斯坦能带领米拉麦克斯走到今天这种程度,或许公司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他却从不会轻易的放弃,不然也不会让昆汀老老实实的服务了这么久,他的脾气更为古怪,自己都能降服,凭什么不能收服莱曼?

    作为一家企业的舵手,哈维-韦恩斯坦或许有着各种怪癖和广为人知的毛病,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却是最基本的素质。他绝不是一个只知道后悔的庸才,反而更加明白出色的导演对于电影这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回到办公桌前,哈维-韦恩斯坦收起那张报表,拿起自己的钢笔,在一张空白的纸张上,重重写下一行字母——莱曼-拉斯特。

    他把这张纸压在了办公桌的透明玻璃层下面,这既是提醒,也是一次教训。

    还没有完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