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灭楚前夕(第一更)(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在重大利益面前,丝毫不讲诚信。可现在即将夺取了天下,反而要讲诚信,讲道德,这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秦国名声太臭了,现在要当天子,要经营名声……哪怕是内心坏的冒烟,也要伪装成正人君子。

    若是水淹了大梁,明君人设立刻崩溃!

    王翦道:“若是不水淹大梁,难以短期破开大梁城!”

    刘秀淡淡道:“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三年,五年,拖也拖死魏国。楚国不会救援,齐国也不会救援,魏国必死无疑,何必急功近利,水淹大梁,坏了名声!”

    以秦国的本钱拖得起,可魏国拖不起。

    至于援军,根本不会来。

    若是齐国,楚国援军来了,正好围点打援。

    接又是派臣子进入城内,劝说保存魏国宗庙祭祀,魏王是当不成了,只能是降临为侯,只能迁移西北,封三千户。

    在围困大梁的第二年,魏王投降。

    接下来,只剩下了齐国、楚国,还有代国。

    三国当中,楚国又是重点。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23年。召集群臣,刘秀商议灭楚大计,王翦道:“若是破楚军,只需要二十万足以;可想要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李信说:“破楚,只需要二十万足以!”

    刘秀沉默了,反而问道:“楚国顷国之兵,不过是三十万,为何灭楚需要六十万!”

    王翦道:“当年长平大战,武安君白起对峙赵括,六十万秦军对抗四十五万赵军,最后四十五万赵军覆灭,秦军也是伤亡过半。楚军不如赵军,可臣也不如武安君,故而需要六十万大军!”

    刘秀沉默了。

    王翦答案有些打脸。

    秦军战斗力没有传说中,那样强大,比起李牧代郡大军、项燕楚军,还是逊色了一些。

    战斗力,只是与魏军相差不大。

    秦军能击败敌人,靠的不是奇谋,不是算计,而是靠着军队数量辗压,国力辗压。然后就是对峙,对峙的敌人粮食不足,兵力不足,最后敌人不得不冒险出击,然后崩溃了。

    长平之战,就是对峙中,赵军吃不消了,赵括只能冒险出击,结果被围歼了。

    对峙楚国,也是消耗战中,项燕吃不消了,只能冒险出击,也是被围歼了。

    秦**队,没有传说中那样牛逼,东汉军队,元朝军队等,靠军队质量取胜;可秦国就是靠军队数量取胜,靠着总体战取胜。

    秦末巨鹿之战,项羽率领五万楚军,打崩了二十万秦军,不是秦军战斗力下滑,而是这就是秦军真实的战斗力。

    “你们退下吧!”

    刘秀说道,对于覆灭楚国,产生了一丝犹豫。

    灭掉楚国很难,可付出一定代价,还是可以的。

    只是付出代价太大了!

    攻灭楚国,要死亡诸多将士,这是其一。

    其二,若是攻灭楚国,必然与楚系外戚决裂。首先要清洗后宫,将王后芈柔废掉,接着要废掉太子扶苏,又是要废掉昌平君,昌文君。

    他大权在握,废掉楚系外戚,也无法动摇他的王位。

    只是废掉了外戚,他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商鞅变法之下,秦国公族没落,影响力几乎不存在;现在又是废掉了楚系外戚,他只能彻底依靠秦吏了,那时很危险。

    外戚很重要,能平衡官僚,压制官僚。

    后世,总是说东汉政治黑暗,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政;可事实上,外戚、宦官本质皆是保皇党,皆是制约、压制官僚。外戚、宦官、官僚三者相互制约,政治平衡,东汉才能维持二百年。

    不然,东汉早就亡了。

    后世总是说,吕后如何**,如何黑暗,可没有吕后,说不得汉朝也是二世而亡。

    “王后芈柔不能废,太子扶苏不能废掉,昌平君,昌文君也不能废掉,不然秦朝不稳,社稷不稳!”刘秀思索道,“外戚不论如何专权,可还是大秦的江山,还是赢姓赵氏的天下!”

    “若是未来的秦王,没有外戚相助,没有公族相助,只能依靠秦吏,那必死无疑!”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