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渊源与来人(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是一项历史正名工程,自少让中国流传出去的文明成就,都有史据可考,也不至于后世某些领导人头脑一发热,老祖宗就变成别人的东西。

    反正老子现在有钱有人,养了一的帮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现在没战可以打了,与其老被人说养士图谋不轨,不如出钱赞助他们去做一些扬名立万功垂后世的事情,做这事情也不是一年数载的,甚至是好几代人的事情,这样也好让某些人彻底放心。

    “谴唐使所赠的倭珠和土产,已经作价出来了。首批拿了官府文凭的二十四名生员,已经出发往登州,估计三天后就可以登船去岛国。”

    这年头正是岛国人疯狂崇拜大唐一切的所谓中日友好的黄金时代,因此日本国土似乎是对唐人无条件敞开的,随便去一个唐人都有相当规格的专门接待,因此,甚至某些棒子的祖先也开始冒充唐人,以获得日本方面的便利。

    藤源清河回去两天后,也如约派下人头目佐伯送来新的礼物,足足装了好几十车,据说为了凑集足够丰富而详尽的种类,甚至搜齐了在京师附近能找到的岛国人馆。只求能让我满意。

    也就是阿波绢、越前绵、常陆续、但马纸、淡路墨、播磨针、备中刀、武藏铠、能登釜、河内锅、备后铁、越后漆等日常货物,以及长门牛、陆奥驹、信浓犁、丹波栗、越后鲑、周防醋、山城茄子、飞弹饼、镇西米等土产……

    虽然从品质和数量上未必及的上中土的物产,但是由于岛国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出产的作物和产品,都有其相应的特色,再加上外藩文化的工艺特色,在中土也颇有市场,比如作为工艺品的日本刀,杜甫也写诗赞扬过的。

    还有就是一张相当粗糙的地理图志,虽然模糊的很,但用来对照后世的地图册还是勉强可以的。

    当然,作为这么爽快卖国的回礼,就是一些琉璃、饴糖、烧酒、罐头之类,世面常见又相对紧俏的剑南特色产品。

    “韦郎中那里已经确认,朝廷新近向剑南购置了三百辆,双马控加铁板的大板车,据说将由房相在九原编练战车军,另定制铁臂弓和梢枪头各三千件,还有马甲,轮刺等。,首付河源马一千匹,已发到了萧关。”

    一听到这么消息我楞了,朝廷编练战车军我不希奇,要知道就算不用朝廷推介,郭子仪的朔方军和李光弼的河东军里都有类似的编制,连李嗣业新练的关内军架构里,也有了一个车营雏形。

    但是由房倌来负责就有点莫名其妙近乎儿戏了,房倌是什么人啊,纸上谈兵的赵括再世,我捏了捏额头,难道朝廷集体发生脑残,历史要重演了,

    “等等,有没有说,这只车军是如何编制。”

    “据说是按照古法,一车备射、御、盾三士,掩七十五徒兵。”

    负责西北通信往来的钱起,开口解释道。

    现在韦应物在西北代理我这个,因为兼职太多变得有名无实的户部侍郎,负责驾部事务,同时也兼有相当于驻京办事处性质的行在奏进院,借助普及的多级快递网络,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最新的情形。

    “我靠,还真是古法,春秋战争晚期淘汰的战法。”

    历史上这位文人清流出身的宰相,心高气盛自以为文武兼略不下郭李,被政治对头设套自请领军出战,据说连中军都是用一群文人来参谋军务,在长安附近拿这种自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一出来,就彻底进了历史垃圾堆的古式战车,排成一字长蛇阵去对阵崔佑乾的胡汉叛军。

    结果人家叛军根本不和你讲什么克己复礼的古法和堂堂正正之师,派胡骑两翼迂回一包抄,在上风大肆放火烧联营,十几万大军就顷刻崩溃了,朝廷重金打造数以千计的战车也变成了上好的燃料,这位宰相在第一时间就发挥出长跑运动员的潜力,身先士卒逃回后方,然后罗列了一对将士如何轻视统帅,如何不肯用命的理由,为自己脱罪。

    总算西北那位陛下还不算昏庸,直接把他被贬黜了以谢将士,而好不容易当上左拾遗,却缺少政治敏感性的杜甫,就是因为在着当口上联名上书求情,也一起被迁怒倒霉的。

    至于

    龙武军推行的战车战术,看起来类似古法,但其实内容大相径庭,龙武军配备可以按照需要拆装铁板的军用大车,从来不直接用于冲锋的,而是作为运输人员物资,以及移动车弩和石炮的载具,一匹马可以载一个人,但是两匹连起来拉一重车,就可以拉上6-10 人(视展开或防护状态下)或者一个火的十天口粮,而且因为不要求冲锋的速度,平时大车对驼、驴、骡、牛等通用畜力也不挑剔。

    就算直接使用在推进的战斗中,也有枪盾弓多兵种保护,还有骑兵为侧应和前哨,却是进可攻退可守,行军的时候不但可以通过轮换来节约体力,还为士兵提供相当的防护,而架在车上的三联弩机、四联弩机以旋风炮等军械,也可以有效的压制来自侧翼的袭击,为士兵结阵防御争取时间,停下来的时候就是天然的联营防护工事。但就是对道路状况有一定的要求,比较实用于对平原的北方大地和相对平坦无际的塞外草原。

    河北战争中龙武军一直保持的相对优势,可并不是偶然的。

    但是房倌的战车军,三百辆车九百士加每车七十五徒步兵,就是二万四千五百多人了。足顶的上两个正编军的人员和装备,打战打的要拆东墙补西墙一向拮据的很,最近才有些宽余的西北朝廷,怎么就肯花这本钱去由他练着玩呢。

    我摇了摇头。

    不过,现在也没有多少敌人给他去糟蹋,既然朝廷肯买这个单,他爱怎么折腾就由他去把。可以预见西北朝廷如果指望用这只古典式军队做点什么,最后结果肯定会惨不忍睹的。

    “剑南来的起居舍人秦国浈,左谏议秦国模,昨天午后刚刚拜见太白先生。”

    最近常在李酒鬼身边行走的少年韦皋,开口道。

    “秦国浈、秦国模么”

    我听到这两个名字,不由嘴角露出一点笑,我显然小看了这位李大神的能量,回到长安的他就象一快超强的磁石一般,在短时间内就很快在居所附近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许多人根本就是冲着他挂名在两学的客座教授名头,而纷纷要求加入京师大学堂的。

    据说现在每天来自个方面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当年的老友綦毋潜、储光善、薛据、孟云卿、崔颢等名士云集叙说旧谊,甚至远在河北的郭子仪,都特地派了唯一一个没出仕的小儿子郭瑷过来问候,听说是因为李酒鬼曾经对他有援手之恩。

    这个渊源一直可以朔到天宝年间,当年的郭子仪还是一个小小的边将,在哥舒翰身边将星云集的部下中,根本毫不出奇,却因为打了败战在京师以白身待罪,结果不知道怎么遇到了身为翰林第一学士的李酒鬼,当时正当最意气风发的李酒鬼很看好这位年轻的将领,特地破例直接走内宫路线在游宴上为他求情,是以恩准待罪立功,可以说才有了现在的功名和前程。

    因此按照军队的资历辈分,如果能够坐实哥舒元帅接班人这个身份,也意味着我可以与郭子仪一起平起平坐,平时不怎么鸟我的李光弼,也要低我一头叫前辈的。

    话说回来。

    秦国浈、秦国模兄弟是老皇帝天宝时期的旧臣,不过相比刚刚被处理掉的前宠臣张均、张自兄弟,并没有什么特别张扬和出彩的地方,但是他们祖上却大有来历,他们的曾曾祖父就是大唐凌烟阁头几号功臣之一,后世门神的原形,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秦琼秦叔宝同志,传到两兄弟这一代,算是自武周归政以后,硕果仅存的贞观勋臣之后,早年作为文学侍从之臣,也颇得老皇帝看重。

    和二张兄弟一样,这哥两也倒霉的被老皇帝丢在长安作了叛军俘虏,不过显然因为他们的级别不够高,没有得到叛军的重视被留在了长安,因此也逃过二张兄弟式的下场,尽管如此在长安光复后,他们还是不得不跑去投奔老皇帝,以躲避被仇家举告事敌,要知道除了祥理使外,察事厅的人也特别喜欢抓这样的人来拷问勒索,这已经成为许多旧臣,逃避西北行朝清算的一个惯例。

    现在他们也和天宝宫廷旧人的张果、叶法善等人一起,在老皇帝身边侍奉,虽然这两人的级别不高,但也算是那位太上老爷子的近臣。

    重要的是他们的来访,也隐隐代表了成都那位陛下的态度,李酒鬼在政治上的放逐,算是彻底结束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