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郎多才俊兼年少(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朝尚未全部普及学校,而国子监等官学,是只要官身子弟,地方上的士子们,除了字闭门读书,还有依靠长辈和族人的推荐,追随一些名士到处游学的传统,既可以做学问,也可以增长见识,他从学的,就是江夏姜使君的学馆。

    当初,为了满足我的名人收藏癖好,却忽视了年龄的问题,没少闹出许多笑话,这位就是其中一例,当然作为事后补救的措施,对于那些将来可能出现的潜在名人,既然找到了也没有放弃的理由,在暗中适当给予一定的扶助和引导,哪怕从小培养一个可能会感恩的存在,也是有益无害的。

    现在种下的种子,终于有一些收获。

    据说,听说他一得到族兄的传口信“愿为国家效否”,就当夜留书拜别师长出走了,倒十分符合他敢做敢为的性子。

    但是其中还破有些波折,因为他是孤身上路,也没有引见和相应身份证明,想要打听一只军队,特别是象龙武军这样行动飘忽而迅速的行踪,显然是个大问题,全凭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让他走了不少弯路,龙武军入河南,稚阳保卫战打完,他才赶到查点被当作奸细抓起来,凭贴身的一封介绍信才得以脱身,然后一路追寻着过来,却始终不得其道,登州伏击战,到汴州之围,他一直就在河南境内追随龙武军的行踪打转,甚至因为战乱,屡屡被滞留在一些地方,没少吃苦头。

    当然,韦韬也终是明白,费了老大的工夫找上门来,叫他这么回去显然是不现实的。

    象他这么一个世家的小少爷,突然跑来投军,在龙武军中,也算是一个大新闻。

    在一片被唤过来观礼兼品评,兼看热闹发扬八卦精神的龙武军诸将,各种议论和目光中,稳静的不象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待人接物举首投足,十足的世家子弟的风度,让人挑不出一丝的毛病来,而且傲然和自信中,有一种超出同龄人的深沉,显然是韦老二爱惜这个天才族弟,怕莫名其妙得罪了,对我的一些习性早打过预防针,但是看到我的年轻,还是难以压抑的惊讶匪夷所思等内容。要知道,我的部下普遍的年轻,连那个四十才过半的高适,在我军中都变成了老将。

    我笑道“不用拘束,不要看我现在如何的风光,半载前,还不过是哥舒元帅帐下一小卒尔,主官皆殉国后,侥幸得上位,又有幸遭遇了天家,种种遭遇,才得到了赏识,不过三旬,就有了现下的地位。人生际遇,却是不胜唏嘘的。希望你能好好掌握的,虽然只是个卒头,但是不想做大将军的兵,也未必是个好兵。”

    “不过,我军中可不留闲人”我话锋一转,冷下脸来。

    “你能吃苦么,你能放弃过去优遇的家世和出身,从一个小卒头做起么”

    终是少年人的心性,不然也不会因为一份手书,就大老远跑过来,丝毫不掩饰的喜欢冒险和渴望上进的渴望,燃起火热的光芒,却收敛了的傲气和锋芒,恭敬的“但听军上吩咐”。

    还是年轻人好,并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藏的住。

    “很好,从今天开始世上,就没有高门韦十四这人了,只有一个小卒头韦氏”

    我让他先在参军挂个身份学点东西,然后平日就到童子营里领一个百人队,反正最近又收了许多战争孤儿,相比小杨的野兽派作风,不知道他能带出什么样的风貌来。

    说到这里,我转头。

    “小杨回来没有”

    外头应了声,推帐近来。

    他看见回来领命的小杨,相仿的年纪,同样的身份,同样的锋芒毕露,不由眼光中顿时碰撞出些许火花的,让我觉得日后的生活定会精彩许多。毕竟,作为龙武军第三代来培养的五小尉,小杨、向允、卓奕、全承泰都是一些好狠斗勇之辈,放一个另类进去,也许还能起点鲇鱼效应。

    李萼笑笑上前分开他们,引了下去。

    重新坐定下来,看起相关的文书。

    而根据江夏来人的密报,韦皋的留书出走,在江夏那里闹出了不小的风波,但让我很有感叹的,这家伙还真是个风流小色鬼啊,居然喜欢年纪比他大的女子,据说在江夏一代的行院里,他年纪虽小,却似乎很受欢迎。难道他有恋姐情节。

    历史上他就敢犯天下之大不帏,朝廷的例行保举中,为蜀中名伎薛涛,请授校书郎,虽然无果,却也成就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唐女校书之名,被传为一代佳话。如今薛涛已经在我家了,他也找上门来了,让直感叹历史的巧合。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