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峨冠的士人学子,或年少,或老成,皇甫增、戴叔伦,元节、常建、钱起。除了刚外放商州司马的韦应物,所谓的长安十三友基本都在这里了,(十三友,就他们是共同逃出长安一路所结成的交情)。见了我不由一楞,面色各异,打了个招呼了进去。

    一股热力迎面而来,铁皮炉子紫泥小壶,水气蒸腾,浑然一色拙古沉香,木根雕几上,磨臼,木勺,简筒、滤盏、小筛,陶覆、茶罐,各色的器具铺陈开来,居然是时下最流行的陆羽煮茶一道(因为这种方法不免连茶叶末都要入口,故也是成为后世“吃茶”的来由),倒似个后世的茶话会。

    似乎因为相处下来,他们也知道我不是个喜欢拘于礼数拿捏作势的人缘故。对我的出现也没有特别的表示。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

    “青林何森然,沈沈独曙前。出墙同淅沥,开户满婵娟

    竹影含云密,池纹带雨斜。重惜林亭晚,长路满烟霞。”。正在吟念的正是独孤齐,他也是小白那位新太子妃是近宗同支,被称做小国舅。

    “青沥、然娟,好”

    例行见礼过后,却看见其中最年轻的戴叔伦,却一脸幸福温厚,笑的那个灿烂,不由好奇,凑了过去。

    “什么好事,这么高兴啊”

    “小戴堂下有喜了啊”他旁边素来以恬淡飘逸的常建,把盏轻玩笑笑而语。

    我倒,戴叔伦这号年轻不擅长做官,但不愧为文学大师萧颖士的得意弟子,文章饶是做的出色,经他修啭润色的《大唐英烈传》,直白入情,朗朗上口,虽市井而简通,传唱各大茶肆酒馆,现接替薛景仙任我的记室,平日混迹于我家海量的藏书典籍中,偶尔给文抄写写稿,发表下最新心得见解,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为了褒奖他的尽心,我托人给他说了门不错的亲事,只是没想到戴叔伦多好的淳朴青年,看起来也正太的很,这么快就开花结果,连孩子都要有了,真是万恶的旧社会啊。

    “那诸位这又是行的那出啊”道贺之后我又问

    “我等为他出世的孩儿,正在为起名传句呢,拼诗呢”最年长的刘长卿,转首把须呵呵笑然“老夫负责行茶代酒监令呢”

    果然好兴致啊,我顿做无语

    “旭日消寒翠,晴烟点净容,就叫翠容罢”

    “那是闺名,万一是小公子呢”

    “那便叫旭容罢”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

    我说,就叫雨浓如何”那是元结声音

    我晕,戴雨浓,让我想起蒋关头时代某大特务头子的字号。听了一阵,我不由偷偷抹起了冷汗,马上得出一个结论,这群家伙玩文字的家伙也太穷极无聊了,给还在娘胎里小孩起个名字,还要兴师动众的对诗,讲究什么写意、压韵、应景、精仗,纯粹是吃饱的撑的。

    负责监茶行令的刘长卿老先生,似乎是撇见我的表情,似乎有心示好,突然道

    “既然大人来的正巧,素以上者为尊,还请大人也题留如何”

    怎么又扯上我了“那个,我武夫一个,诗文不行”

    “莫要过谦了,”刘老头时常亲近老皇帝,似乎知道一些尚不肯放过“太上有言,容若诗词独到,颇有见地”其他人更乘势起哄,眼见不依不饶的。

    实在推脱不过。

    “那个,令夫人何时会有佳音啊”

    “李大医官那儿看过了”小戴同学腼腆的笑笑

    “推那时是惊蛰谷雨了”。

    “那不是,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时节”

    诸人闻言眼中一亮“敢请示下”

    我不得不硬着头皮,想了半响,才背起这首陆游名句

    “世味年来薄似沙,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好个小楼一夜听春雨”刘长卿老头首当拍案称好,转头“叔伦,难得总府大人题赠,你家小儿就叫小楼,千金就换春雨如何”

    戴叔伦倒是个实在人,温文而笑一辑而拜,“多谢大人赐字”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戴。戴。戴小楼,

    这下轮到我呆若木鸡,小楼一夜听春雨之说,这不过是古龙小说《圆月弯刀》看多的后遗症,没想到却成就他未出世的儿名,传说中起点穿越众影响,还真是无所不在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