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没人拍马屁?朕自己来(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亏。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能让百姓过得好,就会收到百姓的拥戴。

        累了一个上午的侯玄演,带着两个大学士来到文渊阁,正当壮年的他,精神奕奕,一路行来,也未生疲惫之感。呷了口茶,侯玄演淡淡问道:“春季是草原的游牧民族最弱的时候,准噶尔的战事也陷入了胶着,靖南等地的大量的粮食也都运抵金陵,关于准噶尔运粮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粮食的事是陈明遇心头的一件大事,听到皇帝主动问询稍感诧异,沉思一会说道:“陛下,南洋的粮食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往准噶尔运粮的道路,也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侯玄演吓得赶紧放下茶杯,追问道:“这么快?”

        马士英见皇帝如此上心,赶紧抢过话头说道:“回陛下,我们将修路的工程分为几千个路段,当地经过的州县自行招标,负责其治内的路段,多地一起施工,故有如此进度。”

        侯玄演心中大为满意,赞道:“做事就是要这样,多动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脑子,总能想出办法来。这件事你们两个都辛苦了,各赐莽袍玉带一身。”

        马士英眼角含笑,低头谢恩。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重臣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大华延续了这一传统,所以这两位大学士饶是为百官之首,获赐莽服也非常开心。

        西北修路,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事,好在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北方天灾不断,百姓能够有些活干,也算是以工代赈。让百姓通过修路换口饭吃,远比让他们坐着等待救济来得好,对朝廷和大部分百姓都是这样。

        将来这些道路还有很大的用处,因为漠北再往北就是后世的西伯利亚,这些地方天寒地冻,只能打一打几百人的小规模战斗。

        和沙俄之间的一战,迟早会来,估计是在准噶尔或者越过准噶尔而打,到时候这些道路就是补给线,十分重要。

        而且只有修好了道路,加强内地和大漠的联系,靖北才能真正的融入华朝来。民族融合不是靠满清的剃头易服,也不是靠万里长城,而是要靠切实地便利交通。

        只要修好了路,让草原上的人和长城以南的汉人互通有无,共同受靖北管辖,遵守同样的《华律》,说汉话、识汉字、学习汉人历史,将来想要把漠北分割出去都难。

        侯玄演想到这里不无得意,看到两个大学士都沉浸在喜悦中,完全没有恭维自己的意思。心中痒痒的侯玄演没抓没落的,只好自己出马,轻笑道:“秦皇汉武前朝大明太祖,都以北伐草原,豪取胜利,屠杀鞑虏而流传百世。但是朕的手里,却有近二十万蒙古人,为朕披坚执锐,攻伐厮杀,千古以来谁有这等功业呵呵呵呵。”

        马士英赶紧正色道:“此等功劳,非但前无古人,恐怕将来几千年的人也望尘莫及。”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