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章 恭迎郑玄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二百十一章恭迎郑玄

    郑里,南距高密城五里,西邻遵水,山清水秀,七十岁的郑玄和儿子益恩一家人种田维持生计,教授门徒,过着清贫而安谧的生活。

    中平元年,十四年的禁锢解除后,郑玄已五十八岁,仍然不受征召,领着学生们隐居在东莱郡不其城南山里,进行注经和讲学活动,后来,青州黄巾起义,地方大乱,粮食断绝,隐居生活无法继续维持,郑玄只好与学生们痛哭一场,各奔前程。

    徐州牧陶谦上任后,境内相对平静,对郑玄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待。郑玄在当地隐居下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北海相孔融上任后,对郑玄特别尊崇,听说他和家人在徐州避乱,派人修缮了郑玄的故居庭院,举荐益恩为孝廉,请郑玄一家人回到了高密。

    刘辩、刘靖先后恭请郑玄出任太傅,但他以年事已高,一概拒绝。

    八月上,秋高气爽,田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父亲大人,蔡祭酒的弟子卫仲道求见”益恩赤着脚走了进来,裤腿上沾着泥土,他和妻子正在田里收割庄稼。

    “恩儿,快快有请客人”郑玄连忙放下手中的竹简,起身喊道,中气十足。

    蔡邕通晓经史、天文、音律,擅长辞赋,被称为旷世逸才,灵帝时召拜郎中,和马日磾、卢植等人校书于东观,迁议郎,成为刘宏的琴师,为人正直,曾因弹劾宦官流放朔方数年,为天下士人所敬仰。前几年,不顾年事已高,为朝廷安置了四十多万冀州、兖州和青州的难民,天下黎民百姓争相称颂。

    郑玄和蔡邕是老友,虽然多年不见,但听说他的弟子前来拜见,心中大喜。

    “弟子卫仲道叩见郑老先生”

    “仲道,快快请起”

    “多谢郑老先生”

    双方分宾主坐下,益恩端来一杯茶水。

    “谢谢”

    “这是我家先生的书信,请郑老先生过目”卫仲道双手捧上一卷白绢。

    郑玄上前接过,拆开蜡封,展开起来,眼睛里浮现一丝欣喜,但瞬间黯淡下来。

    蔡邕在信中把刘靖成立东京大学和西京大学以及招生的事宜告诉郑玄,他出任东京大学博士祭酒(校长),请郑玄出任西京大学博士祭酒,再挑选二十名弟子出任博士,益恩出任长安令。

    “尊师的好意老夫心领了,但老夫年事已高,恐不能上任”郑玄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弟子有一些事不明,想请郑老先生解答?”

    “仲道但说无妨”

    “请问郑老先生,弟子们跟随先生学习经书是为了什么?”

    “学习治国安邦的本领,帮助皇上,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

    “恕弟子不敬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天下一分为三,各方厉兵秣马,战事一触即,黎民百姓必将遭受战乱,流离失所。先生学识五斗,待在家里享受天乐之福,如弟子们效仿先生,隐居深山,那天下太平何时能到来?黎民百姓何时过上安乐的日子。”

    “问得好不愧是蔡伯喈的弟子老夫惭愧”

    “郑老先生对天下大事洞察秋毫,弟子请问郑老先生,洛阳、彭城和襄平,哪一方能夺取天下?”

    “洛阳朝廷”郑玄不假思索的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