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深谋远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305章

    深谋远虑

    敲开叶不时的房门。王学平欣慰地发现,老叶原本苍白的脸庞,有了一丝血色。

    “叶总,我这两天一直很忙,没空和您详谈,对不住了!”王学平握住了叶不时的手,用力地摇了摇。

    叶不时摇了摇头,说:“一天两餐都是茅台酒,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这次来京城,主要是为了高速公路的问题。这项目嘛,必须得跑啊!”王学平察觉到,叶不时的情绪有些低落,就笑着摸出了包里的中华烟,递了一支给他。

    “王县长,我这两天也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搞大飞机可不是一般的小项目,那可是用钱堆出来的啊!一般的企业家压根就承受不起!”叶不时盯着王学平的双眼,索性把心中的疑虑,给抖了出来。

    王学平早知道叶不时会有此问,他笑道:“其实呢,别的都还好说。我觉得呢,主要还是要解决掉心脏病的问题。”

    叶不时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住了王学平的双眼,好半晌,才叹了口气,说:“难啊!”

    身为运十的副总设计师,叶不时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说机身以及电子设备算是自主研发,那么发动机“涡扇8”其实是美制jt3d发动机的仿制型,只能用于国内,却没办法出口,因为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呵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年,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您和马总带领着一班技术人员都可以顺利地把涡扇8搞了出来,照我看啊,成就非凡呢!”王学平由衷地为国家有马凤山以及叶不时这样的专家感到骄傲。

    运十上马的时候,正是文革的后期,研制的内外部环境都极其恶劣,能够在83年成功试飞,确实来之不易啊!

    如果王学平没有记错的话,截止到80年,涡扇8的总投资不过1。84亿元而已,共生产三批12台发动机,已基本具备设计定型的条件和小批量生产的能力。

    在研制中,新建主机厂。改建叶片生产厂,形成有3000余人的航空发动机研制队伍,基本走完发动机研制工作的全过程。

    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成品附件、轴承。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毛坯均立足于国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只可惜,后来由于民航局坚定地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使国家的航空事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叶总,说句老实话,如果一次性投资过大,我们县里的财力确实有限,恐怕无法承受。我想的话,就从发动机的问题入手,您看呢?”王学平虚心地请教叶不时。

    叶不时吸了口闷烟,叹道:“想法是没错,只可惜,当年三千多人的研究队伍,已经全部打散了。甚至连马总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了!”

    “确实可惜了啊!不过,我们现在重新开始的话。还来得及!”王学平在吸引住了叶不时的注意力之后,笑着说,“现在,首要的任务不是研制,而是要安置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技术人员。”

    这话恰好说到了叶不时的心坎之上,他激动地望着王学平,颤声问道:“王……王县长,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我暂时不太了解大家具体的困难情况,初步的想法是,先解决好相关人员的生活困难,包括:生活费、住房问题、医药费的报销,家属的工作问题……”王学平一口气把最令叶不时头疼的问题,一股脑地说了个干净。

    叶不时有些不自信地问道:“王县长,我们的技术人员很多都是重病缠身,而且绝大部分都一直住在筒子间里,你知道这需要多少资金么?

    王学平竖起两根手指头,笑道:“新的研究中心,我打算就设在沪东市,首期的投入资金嘛,暂定一个亿吧!”

    “一个亿?!”叶不时的一双老眼瞪得溜圆,他压根就不信,一个小小的中西部穷县,能够一口气拿出一个亿这么庞大的资金出来。

    “嗯,没错,就是一个亿。钱的问题,您就不需要操心了。只是,搞发动机我还真是个门外汉,咱们需要办那些手续?”王学平心想,资金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又不是一次性投入几十个亿的资金,几个亿人民币的资金,他还是拿得出来的。

    叶不时凝神想了很久,叹道:“如果以发动机公司的名义去办手续,我敢断言,绝对不可能获得批准。”

    王学平点了点头,心想,看样子,老叶已经让民航局的那些官僚们给整怕了!

    叶不时猛吸了口烟,说:“如果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