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屁股决定脑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271章

    屁股决定脑袋

    王学平和洪杨的关系也算是不错。不管是他在经济开发区,还是当县长助理,两人一直配合得不错。

    为了安老赵的心,王学平嘱咐何子江:“你把老赵找来吧,让他陪我说说话!”

    势易时移,今夕是何年,王学平已是堂堂一县之长,而赵洪杨依然还是县财政局的局长,变化不可谓不大。

    接了电话后,赵洪杨迅速赶到了王学平的办公室,他一进门就嚷嚷开了,“姓杨的欺人太甚,竟然当众说他想干财政局长,这不是成心打我的脸么?”

    王学平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指着对面的沙发,说:“只要我当县长一天,就没人可以动了你的宝座。”

    赵洪杨等的就是这句话,这几天,他一直提心调胆,此时此刻。一颗心终于可以安稳落地了。

    “县长,姓杨的知道我是你的人,却仗着那头的势,成天净干一些没**的事情,想想就觉得窝火。”赵洪杨心有不忿地扇动起鹅毛扇,成心给杨正华上眼药。

    王学平扔了支烟给赵洪杨,笑道:“人家毕竟当过县里一把手的秘书,咱们也该体谅一下孟书记的难处嘛!”

    赵洪杨张了张嘴巴,正想继续上眼药,发觉王学平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模样,自己个倒先泄了气,重重地吐了口粗气,叹道:“谁不知道他是孟书记的前任秘书,可场面上的规矩,多少也得讲一点吧?”

    王学平心里早有定见,现在多说无益,他索性岔开话题,问赵洪杨:“老赵,帐上还有多少钱?”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局里的预算科和国库科,在每天下班前都要把统计报表交到我这里来。截止到昨天下午,帐上还有一亿五千万元。”赵洪杨也不是傻蛋,很明显,王学平是故意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

    从现实来讲,离开了王学平的支持,赵洪杨自问,以他的实力。不见得斗得过杨正华。

    虽然孟秋兰当县长的时候,赵洪杨一向都听招呼,可是,当时县里掌权的是严明高,老赵不可避免地被夹在了当中,必须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来玩走钢丝的游戏。

    骨子里听严明高的指挥,大面上还得把孟秋兰敷衍好了,也确实难为赵洪杨了!

    对于这一点,王学平是心中有数的。现在和当初的形势,又有了惊人的变化:严明高调到市里去当了常务副市长,孟秋兰成了县委一号,而王学平也被提拔成了正处级的代县长。

    赵洪杨依然处于夹心层,只不过从感情上,比较靠近王学平这一边而已。毕竟,孟秋兰只是个外来户,和王学平这种土生土长的县长比起来,少了一份乡土情。

    王学平对于赵洪杨的政治立场,把握得相当的精准,他对老赵的态度很明确,可用,但不可长期重用。

    之所以要给赵洪杨吃一颗定心丸。王学平是考虑到了当前的现实。在没有彻底摆平孟秋兰之前,让老赵继续留在县财政局长的位置上,既方便王学平的掌管钱袋子,也兼顾了孟秋兰的感受,一举双得。

    类似于财政局长这种特别敏感的岗位,还就需要赵洪杨这样的润滑剂似的干部,换个缺心眼的干部上来,很可能就要坏事!

    赵洪杨的心里也明白,他这种脚踩两只船的行为,必然会带来两面都不讨好的危险。

    都说不怕干错事,就怕站错队,赵洪杨实在是看不清楚县里混沌的政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很自然地就成了自保的不二法宝。

    一亿五千万,对于中西部小县来说,极其惊人,王学平其实知道这个数目字,之所以故意要问赵洪杨,就是想堵住他那张发牢骚的嘴。

    对于下级的牢骚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牢记祸从口出的道理。

    世上本无事,只缘人自找!王学平还没傻到落人话柄的程度,有些闲话,听一听,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在机关大院里。因为近亲繁殖的原因,干部们的关系盘根错节,经常流传出一些捕风捉影的谣言,不可不防!

    安抚了一番赵洪杨,王学平借口有事,把他给打发走了。

    送走了赵洪杨,王学平仰面靠在皮转椅上,心想,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亿五千万,看起来很多,其实如果用在“新三座大山”上面,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入不敷出是肯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