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批评教育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批评教育

    史静是一个三十左右的花信**,姿容秀丽,相貌说不上出众,但是有一股子性感妩媚的气质。

    进了周小北的办公室,她四处打量了一下:“没想到周书记的办公室这么简单。”

    周小北端坐不动,史静这种不速之客,他从心底里有些排斥。特别是史静大摇大摆的进来,没有一点儿尊重他的意思,周小北已经对她生出反感。

    至于张伟祥这种仰仗着父辈的权势,飞扬跳脱之人,周小北在心里给他划了个大叉。

    孟彩萍却是另一种反应,项冰让她负责安排采访事宜,她不能搞砸了。尽管心里对史静不以为然,但是场面上需要她来维护,于是笑着给周小北介绍:“周书记,这位就是电视台的史记者。”

    “周书记你好,我是史静。”史静走到周小北的办公桌前,对周小北伸出手:“以前就听说周书记很年轻,可是一见面,才发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周书记简直像学生一样啊,真难想象,你已经是团市委副书记了。”

    史静这种无所顾忌的随意,让周小北很是不喜,不过毕竟是客人,周小北也不好给她脸色。

    周小北缓缓的站起身,脸上挤出笑容,跟史静握了握手:“史记者你好。”

    “周书记,史记者是电视台的当红记者,很受领导的看重,她采访过组织部张部长呢。”张伟祥插话道。

    孟彩萍看不下去了:“小张,你还有事?回去忙工作吧。”

    张伟祥一窒,脸色涨红,感觉大失颜面。他带史静过来,倒不是抢功,只是想表现一下自己。

    有一个组织部长叔叔,却不好明着给别人说,张伟祥有一种锦衣夜行的感觉。张大富过来给他造势之后,张伟祥心中变得非常躁动,有意无意的宣泄曾经的憋闷。

    可惜,他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便孟彩萍的父亲是张大富提起来的,孟彩萍也对他生出了反感。

    孟彩萍这样一句话,让张伟祥非常尴尬,他恨恨的看了孟彩萍一眼,扭身就走,而且把办公室的门摔的砰一声响。

    史静本想帮张伟祥说句话,见状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

    周小北像没看到一样,对史静示意:“请坐。”

    史静坐在周小北的对面,毫无顾忌的打量着周小北,她实在好奇,这样一个读过少年班的年轻人,为什么走上了政途。从她所了解过的情况来看,周小北这样出身少年班的,绝大多数都会进一步深造,之后一般会选择科研或者从商。周小北,可算是一个例外。

    史静看过周小北的简历,科大博士,这点倒是不足为奇,只是周小北的年龄实在太小了。小到他坐在副处级干部的位置上,没有人不会产生疑惑。史静想要探究一下,推动周小北走到这一步的,到底是什么因素。

    “史记者,等下我还有个会,只有十五分钟时间,咱们长话短说,从哪方面开始?”周小北给史静限定了时间,防止她没完没了。

    史静闻听,就有些不痛快,自己无论到哪里采访,都会得到热情的接待。即便是市长,对自己也很有耐心,无冕之王的影响力,可是做不得假的。怎么这个年纪轻轻的团市委副书记,好像比市长还忙?

    史静摆弄着话筒,身后一个摄像师扛起了摄像机,她自顾自的对着摄像机念叨了一通,然后问周小北:“周书记,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有些不解,像你这样读过少年班的高材生,为什么会选择从政这条道路?”

    “少年班也是大学,我只不过是早上学了几年。无论选择什么道路,都是一种职业规划的选择。像我的同学、师兄、师姐们,她们都在以各种途径实现自我的价值。进机关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为人民服务,对我来说,可以更好实现我的价值吧。”周小北小心的应付着史静。

    “周书记早上学几年,进入少年班,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周书记的智商要比一般人高?”史静抓住了这点。

    “这是史记者你认为的,你的想法有些出入。”周小北微微皱眉。

    “读少年班的不都是天才吗?”史静追着不放。

    “我只能这样说,请你不要忽视这些人自身的努力。”周小北摆摆手,“史记者,我们今天的话题不是工作方面的么?”

    史静有些不甘,顿了顿,换了一个方向问道:“周书记,据我所知,你在乡镇工作时,一手建立了杨柳公司这家企业。现如今,杨柳公司的资产已经过亿。我想知道,作为这样一家公司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你在公司里是否占有股份。亿万资产,不是任何人都能抵抗这种诱惑的吧?”

    孟彩萍站在史静的另一边,她有些担心,史静总是问这么尖锐的问题,周书记能不能应付的来?看史静这样子,好像是找茬一样,周书记可不要被她弄的恼羞成怒啊。如果周书记翻脸,得罪了记者,恐怕会有些麻烦。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云台县三河乡,不再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不过你提到杨柳公司,那我就说一下。杨柳公司是一家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企业,当初是杨柳村以部分集体资产入股、村民一家一户凑钱参股成立起来的。那时我兼任杨柳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作为领导干部,我带头出资入了一部分股份。”

    听到这里,史静的眼睛亮了起来:“周书记,这么说,你在杨柳公司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孟彩萍却是埋怨起来,周书记太不小心了,这样的话怎么能说呢

    结果周小北说又:“不过,在杨柳公司发展起来之后,这部分股份我全部无偿捐献给了杨柳村。我在杨柳公司,没有得到过一分钱。当时身为三河乡干部,带领三河乡人致富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不是去赚钱的。这点,我向组织上申报过,是有文件可查的,史记者可以去云台县了解一下。”

    周小北的话,让史静非常失望,虽然她是电视台记者,但也会给丽山日报写一些特约稿件。如果从周小北这里挖出一些什么,那再好不过了。可惜周小北很滑溜,说话滴水不漏。

    史静的脸上仍然挂着笑容:“周书记可以说是年轻干部的榜样了。”

    “比我优秀的年轻干部比比皆是,史记者这话我可不敢当。”

    史静的嘴角微微一翘,又问道:“周书记,众所周知,你的父亲是市委常委、丽北区委书记周正钧,你的母亲是国有资产管理局代局长赵舒卿。”

    周小北的目光一凝,史静这是什么意思,自己爸妈怎么众所周知了,这是什么话?

    史静却像没注意到周小北的反应一样,接着道:“周书记,你能在这么年轻的情况下出任副处级领导干部,是不是有你父母的因素在内?”

    “父母对我的教育,让我从小竖立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这是我走到现在这个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周小北换了个概念应付史静。

    “我是说,周正钧书记和赵舒卿局长,有没有在你升迁的过程中施加影响?你在参加工作三年不到的时间升到副处级......”

    周小北打断了史静:“具体说是在去年的12月,这点我要感谢云台县委的信任。不过,史记者,我也有点疑惑,你应该是在电视台工作而不是市纪委吧。”

    史静的笑容就有些勉强,没等她开口,周小北又加重了语气:“史静同志,恶意揣测不是一个媒体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媒体工作应该立足实际,而不是捕风捉影。你到团市委来采访,我们敞开门欢迎,不过你更应该关注的是团市委工作的开展情况,而不是我的私人问题。团市委近期对贫困山区学生的扶助你看到了么?团市委在大中专院校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你看到了么?可以报道的焦点很多嘛,我的私人问题,组织上都很清楚,这点我没什么可说的。如果史记者真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组织部门查看我的档案。”

    史静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周小北则是站起身:“对不起,史记者,我还有个会要开,今天就到这里吧。”

    “孟部长,如果史记者还有其他采访要求,你负责安排一下。”

    “是,周书记。“孟彩萍赶紧说道。

    周小北说着准备离开,他径直走向房门,挡在他前面的摄像师见状赶紧让开了,只是镜头一直追踪者周小北。

    周小北一顿批评教育,孟彩萍听在耳中很解气,她也觉得这个史静有些过分,问的都是什么啊?孟彩萍自己也是领导干部子女,她不希望别人怀疑自己是靠关系才得到今天的职位的,想必周小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且不说周小北本就能力出众,就算他的父母真的在他的升迁上出力了,那也是应有之意,心照不宣就好了,你史记者干嘛问出来,而且一副打破砂锅追究到底的架势,你谁啊?

    何况,周书记的升迁跟周正钧和赵舒卿没有多大关系吧,周小北去年明确副处级的时候,周正钧和赵舒卿还不在现在的位置上,恐怕出不上多大的力。而且,根据孟彩萍的了解,当时周小北进副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