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部分阅读(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崔郁曼想起当年事就心有余悸。不过跟家里说起来又轻描淡写了一番,毕竟当初是她自己坚持要回海州当中学教师的,她也怕家里以此为借口从此约束她的自由。

    “还提当年的事情做什么?”崔郁恒头疼的皱着眉头,当时他一起跟小曼瞒着家里,事情暴露后给骂得狗血喷头。他鼻梁那段脸裹着一圈纱布,无奈的表情看不出来,只得站在房门口问小曼,“那个叫张恪的还是大一的学生吧,他怎么会知道建邺晨报派记者到章州采访的?我发现他们在采访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到章州暗访的危险性,采访的消息不应该随随便便就外泄的。”

    仔细推敲下来。疑点很多。最大的疑点就是蔡云飞以及江南省的方当局竟然对这些疑点视而不见。崔郁恒就想来找妹妹多了解一些情况。他可不习惯将疑问藏在肚子里。

    “我也说不好。感觉上很乱。”崔郁曼想要从接触不多的印象将张恪给她的感觉完整的描述出来很难。“你也清楚一中的那四名学生。杜飞跟张恪是很特殊的两个人。杜飞刚进大学就创办公司了。张恪这个学生给人的感觉更特殊一些。你都不知道我们夜里是坐什么车过来的。就是上次在北京车展中你指给我看的那款最昂贵的奔驰车。还有他联系建邺晨报派往章州的记者可没有通过其他人转达。而是直接通的电话。凌晨你们给救出来时。他好像是跟梁省长通过电话……我感觉爸他似乎知道些什么。他总是拿国家机密当借口。什么都不跟我说。这里面又能有什么国家机密?你有什么疑问。还不如直接给爸打电话。”

    崔郁恒想想也是。回临时工作室给他爸崔文毅通电话了。

    □□□□□□□□□□□□□□□□□□□□□□□□□□□□□□

    老伴跑到金山看郁恒去了。崔文毅无法随便就离开北京。深夜还坐在书房里。办公桌放着一叠资料。接到郁恒的电话。忍不住要埋怨:“工作的事情可以缓一缓。你这不是给你妈心里添堵吗?”

    “妈能理解我。再说这时候将材料抓紧整理出来。也是要为了自己讨回个公道啊。”崔郁恒在电话里笑着说。只是唇角裂了。抹着药水。笑的时候会有刺痛。“小曼说你手里可能已经有她那个学生的资料。我很好奇。能不能跟我透个底?”

    “……”崔文毅的目光落在眼前的那份档案材料上。将电话筒夹在肩颈间。将材料从档案袋里抽出来。材料最上面的一页赫然贴着张恪的照片。他稍沉吟一会儿。才说道。“天赋这东西。还真是很难估量。小曼的这个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你之前不是跟我辩论说中国的土壤成长不出比尔·盖兹、成长不出孙正义……”

    锦湖在建邺启动橡树园计划,利用金暴风暴摧残东亚经济之际,大规模的引进华裔科学家及高级技术人员返回国内加入到橡树园计划中来,崔文毅从那里就开始关注这家近年来崛起于海州的民营企业。随后锦湖通过越秀控股联合马来西亚的郭氏云源集团、新加坡国家投资管理局从台积电迂回请到以柳志成为首的大批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建邺启动中晶微芯的项目,崔文毅甚至还亲自过问过中晶微芯项目评估的情况,并在最终决策时给予了肯定的意见。昨天夜里通电话时,崔文毅就清楚张恪的身份,才如此信任的听从他的意见对郁恒以及其他两名新华社记者实施抢救方案。

    “呃、呃、呃……”崔郁恒在电话里最多发出的就是这个感叹音,很难将上午站在病床前的青年跟锦湖的缔造者等同起来,这样的事实也难令人消化了,倒是符合小曼对某些细节的困惑。梁伟法与江南省地方当局的态度自然也不难理解了,崔郁恒今天也从新华社江南分社的同事那里得知锦湖收购晨曦纸业的计划,那就意味着锦湖与梁伟法一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锦湖那些热切的介入章州有什么意图?所谓建邺晨报社的记者多半也是受锦湖的指派才到章州进行调查,而且调查的规模绝对不至两名记者。

    崔郁恒他们只接触到马海龙与简志康,晚上还只是简志康一人前来;不过崔文毅通过昨夜一起行动的武警很清楚的知道锦湖往章州派出大批的人手暗中进行调查。崔文毅不难想象郁恒知道详情之后会有怎样的惊诧表情,只是在电话里说道:“蔡云飞刚刚跟我通过电话,告诉我锦湖借建邺晨报社的名义非常详细的调查了章州稀土矿资源的现状,你从你的立场帮我分析分析看,他们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我手里又没有详细的材料可供分析,哪里知道他们有什么意图?”崔郁恒一时还真搞不懂锦湖派人到章州有什么目的,俄尔又想到一个关键性问题,“按照你这么说,三年前小曼刚到海州时,锦湖已经有些规模了吧?张恪那时候可不单纯是学校里一名纨绔学生……”

    “他这时候还不是在拿学生身份做掩护?”崔文毅微微一叹,“之前也有人怕他太高调,也有人不喜欢跟他正面接触,毕竟他的经历似乎已经不能以学生创业奇迹的噱头来形容,也不适合让公众知道锦湖幕后的故事。”

    □□□□□□□□□□□□□□□□□□□□□□□□□□□□□□

    “大公无私的崇高意图从来都是令人费解的,”张恪并没有在晚饭后并没有匆忙离开金山回建邺去,决定在沁园留宿一夜,这一夜也是与许鸿伯、叶建斌秉烛夜谈,“稀土以及其他国内工业储量占垄断地位的稀有金属资源的地位,应该得到更认真、更严格的重视,应该做为大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与海外资源控制者制衡的经济利器来对待。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中央重新以更谨慎的态度审视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只能通过多家公司来实现背后的战略意图。或许中央更多的会希望由国有企业能控制这一战略资源,但是也不会完全对民营资本关上大门,这也是民营资本能参与国家战略的不多途径之一。如何去参与,还要看中央这次对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不过翟丹青根据已有的产业政策初步列了一个方案,包括如何在国内外注册一系列的贸易公司,很有参考价值的,你们可以先看看。”

    第828章 在外不在内

    叶建斌拿起翟丹青所拟的方案认真看起来,什么地方有疑问,可以直接问翟丹青,边看还边感慨:“这小子哪这么好命能找你给他当助手,既养眼又能干?”

    “就算我愿意给你当助手,也要丁姐批准才行,我可不想整天给丁姐当贼防着。”翟丹青倒是不留情的直接戳到叶建斌的痛处。

    看着叶建斌脸上无奈的苦笑,张恪轻笑起来,说道:“看到没有,这样的助手在身边未必是件幸事。”又想到叶建斌说的“既养眼又能干”这话好像有歧义,忍不住笑了起来。

    翟丹青横了张恪一眼,恰看到与张恪站在窗台边聊天的许鸿伯看过来,心虚的转过头去继续跟叶建斌解释方案的细节,也怕许鸿伯那能将人搜肠刮肚的目光太犀利。

    看到这一幕,许鸿伯微微叹息,倒也不会说什么。他对具体的商业运作不感兴趣,锦湖在这方面能找到足够的专业人才来根据法律条文设计合适的商业路线,他更多协助张恪考虑的是在法律条文背后的因素。

    虽说有翟丹青在旁边解释,将方案粗略的看完,叶建斌揉着太阳穴站起来都觉得有些头疼。

    “要下了很大的工夫啊……”叶建斌揉着脑袋走到窗前,夜里从饮马河传来的气味没有减轻分毫,让他感觉更加的头昏脑胀。

    张恪笑着说道:“国内的市场虽然足够庞大,但是中央政府不会纵容锦湖依赖国内的市场成长为不受控制的庞然大物,锦湖仅仅立足于国内的市场,在产业政策面上受到的钳制会越来越多,或许有一天,他们会依赖锦湖,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放弃控制锦湖的努力……”

    “这是由国内现阶段的体制所决定的,”许鸿伯轻轻一叹,说道,“锦湖未来的出路在外不在内啊!”

    所谓的出路在外不在内。并不是说要将锦湖的资产转移到国外或者说张恪换个海外的身份,这么做毫无意义,张恪当然能明白许鸿伯说这话的意思,他说道:“即使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但我们的目标应该始终是争取在全球性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即使我们能一直坚持朝着这个目标发展,还不足以稳固锦湖在国内的的位。以现在的经济体制。我们在国内市场与海外公司竞争,也要支付额外的代价,更不要说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得国家的支持了。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提前做好布局,要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国家对外经济战略中去……只有利益一致的关系才是最稳健的,如此也才有可能稳固我们在国内的的位。”

    未来十年,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价格都在暴涨,唯有国内出口的稀土精矿在完全垄断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却在暴跌,这本身就暴露出国内在稀土产业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希望中央政府更加谨慎的审视稀土产业政策。并不是说要彻底限制稀土产品的出口,而是要尽可能的获得应当得到的利益,并在未来国与国之间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争夺战中起到应有的制衡作用。

    锦湖若能在这种级别的国家战略制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国内的地位就绝不是一两个跳梁小丑能够撼动的。

    按照国内现有的体制。国内的私有资本是根本无法进入这个层次。但是稀土产业是个特例。此时又正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张恪无需要在叶建斌面前掩饰自己的意图。当然也是要将叶建斌他们拉进来一起去实现这个意图。

    翟丹青拟定的方案要在包括在稀土及有色金属资源的主要消费国、转口贸易国及的区以及国内的主要稀土及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注册成立一系列的公司。组成一个完整的、密集的并且受控的流通渠道。

    海外公司可以由越秀控股注资成立。国内公司想要直接介入稀土产业政策。公司的资本性质会非常的敏感。张恪考虑联合海州市商业银行、建邺市商业银行共同出资组建公司。下属的子公司甚至可以跟各个国有矿区的企业联合组建。即使最终让海州商业银行与建邺商业银行联合起来的国有股权占多数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保证这个渠道能始终控制在锦湖的手里就可以了。

    “当然了。这个方案还不是很完备。匆匆忙忙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考虑。执行起来会相当的复杂。”张恪抿着嘴。锁着眉头。似乎在想象执行中巨大的困难。“要尽可能调动一切的的关系……”

    “锦湖现在能调用的资源也是相当恐怖的。你不用妄自菲薄。”叶建斌笑着说。

    张恪微微一笑,说道:“在稀土贸易上,我们可以只成为其中一环,但是执行这个方案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的垄断性控制国内铟碇及含铟矿石的出口贸易。铟是锌、锡、铜等矿产的伴生矿,国内诸多的锌矿、锡矿都有少量的开采,产量很少,也极为分散,全球的铟金属工业储量极微,而主要集中在我国。因为铟金属目前在民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不明朗。而且冶炼的成本很高。很多矿企都直接将含铟的矿石当垃圾一样卖给海外矿商。”

    “这种金属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应用?”叶建斌问道。

    “这份方案书会拿出去征求各部门的意见,为了保密的需求。有些内容没有写进方案书去里,”张恪点点头,说道,“橡树园在实验室里已经能还原当前的薄膜液晶显示技术,铟的一种化合物在这种液晶屏里有着关键性的应用,若薄膜液晶技术在未来的显示播放器市场占据主导的位,仅液晶产业对铟锭的需求量就能有十倍的增涨。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全球的液晶技术及产业都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控制住铟碇贸易,差不多就等同于扼住日、韩液晶产业的咽喉。锦湖现在从头开始介入薄膜液晶领域的研究已经来不及了,也根本不可能轻易的从日、韩电子厂商那里获得技术,我们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拿铟碇贸易卡住他们的咽喉谈条件……”

    “这么说。这次一定要将三井拖下水才行……”许鸿伯说道。

    叶建斌说道:“日、韩电子厂商应该很清楚铟碇贸易对未来液晶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是三井财团旗下的松下、索尼、夏普等电子厂商更是掌握着当前最主要的液晶技术,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看着铟碇贸易垄断到一家公司的手里……不过这次将三井特种金属在中国的内幕运作捅破,就能让那些日韩企业暂时都老老实实的闭上嘴巴。现在有几分把握能肯定三井特种金属试图在背后影响国内的稀土产业政策调整?”

    “不仅仅是试图影响,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诱使各个关节上的官员、学者背叛国家在稀土产业上的战略利益,性质严重到足以让国安部门出面调查。”张恪从不怀疑这点,**并不只存在于地方政府机构,即使**了,在这些人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国家利益的存在,说道,“这次要揪住他们的小辫子,铟碇贸易是一方面,我们甚至能够趁机接手三井特种金属在国内的部分业务……”

    “时机很短暂,抓住了。就能为将来赢得主动权……”叶建斌轻叹道。

    “方案可以先从国内部分开始执行,”张恪说道,“我这些天一直在考虑给这些的公司取什么名字好。难得许老师跟叶哥都在这里,一起讨论讨论。”

    “这种事情还需要我们费尽心思在这里讨论?”叶建斌奇怪的问,“都这么晚了,这里味道这么冲,我还是回市区的酒店去睡觉,公司取什么名字,你们自己讨论就行。”

    “你说叫盛鑫矿业如何?不管海外公司还是国内公司都冠上盛鑫的名号……”张恪看着叶建斌作势要走,抬头问他。

    “啊?”叶建斌愣在那里,问张恪。“你什么意思?”

    “这个方案执行起来非常的复杂,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关系,我不以为还有谁比叶哥您更能胜任了。”张恪这才图穷匕首现,笑眯眯的看着叶建斌,说道,“组建矿业集团的目标并不仅仅只局限参与到国内的稀有金属资源的开发,就像刚才许老师所说,未来的出路在外不在内。外面到底有多广阔的天空,此时还无法预知……现在国内每年的铟锭贸易出口总额不足两千万。先凑四个亿的启动资金出来,应该够第一阶段用了,叶哥你以为呢。”

    叶建斌愣愣的站在那里,没想到张恪将主意打到他头上来了。

    张恪没有理会叶建斌,侧过身对许鸿伯说道:“这次还要许老师您勉强其难……”

    许鸿伯笑着说道:“叶总会不会嫌弃我?”

    叶建斌还有些犹豫不定。

    张恪说道:“你不觉得过度插手盛鑫电器的管理会妨碍到邵心文吗?再说国内的家电连锁对你还有什么挑战可言,我可是整天听你抱怨才想着这个位置留给你。”

    “赶情你是为我着想啊!”叶建斌才不信张恪的鬼话,问道,“我知道你跟我二叔谈论过这个,除了我二叔之外。目前还获得谁的支持?”

    “我跟李远湖谈过。”张恪说道,“国内的部分要让地方上的国有资本参与进来。获得李远湖的支持很关键。当然了,李远湖也不会仅仅只满足在地方事务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有就是等着要接触的,稀有金属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出发,也绝不能允许如此疯狂的无序开采,军方怎能不发出声音?崔文毅将军还要等着你亲自去接触。”

    叶建斌现在有些后悔了,后悔晚上站在河堤上将张奕硬塞给世纪锦湖,他沉吟了片刻,说道:“不管怎么说,公司要获得成功,离不开锦湖的资金支持,我看还是叫锦湖矿业好了,我倒想看看我这一生过去,中国能不能出一个能倾人国的财阀出来。”

    “野心不要那么大,”张恪笑着说。好像锦湖跟他没有关系似的,“当然,只有要有可能,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翟丹青心里疑惑:在这片土壤上,能容许在多个产业占据领导地位的超强势力财阀出现吗?或许正如许鸿伯所说,锦湖未来的出路在外不在内。

    □□□□□□□□□□□□□□□□□□□□□□□□□□□□□□

    在临涯湖北岸市委大院靠湖的一栋别墅里。灯光还没有熄去,直到深夜,葛建德与葛荫均、林雪、王海粟等人才告辞离去。他们坐车离开时,可没有注意到赵有伦站在另一栋别墅二楼的窗前注视着他们离开。

    周瑾瑜担任金山市委书记以来,虽然说给建邺的数字长廊构想遮住光芒,还是做出一些不错的成绩,正泰集团与嘉信电子联合投资建设金山电子园,一期工程的厂房、办公楼都已经竖立在新区,如今金山软件产业园项目也正式启动。华夏电子又开始在金山计划投入十亿的资金筹建生产基的。比起赵有伦,周瑾瑜无疑更受到省里的肯定,更何况周瑾瑜毕竟是金山的一把手。

    很少看到周瑾瑜夫妇会留客到深夜了。周瑾瑜她还是害怕锦湖的触手伸到金山来吧?赵有伦心里这么想着,看着几部轿车已经拐过东山墙,离开窗子,坐回到书桌上,要在金山站稳脚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出市委大院,林雪换坐上葛建德的车子。

    华夏电子集团旗下电子企业计划在金山总共投资十亿建造生产基的,葛建德因为这事,这段时间经常到金山来。当上华夏电子的老总,比当初担任计委副主任时自由多了。

    林雪则发现借软件产业园的名义圈的很简单,她现在也开始关注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