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雨师1.0(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个月内,我们将以楼博士的晴雨模拟器为基础,做进一步的开发,要求是让其能够充分利用z14的计算能力,以及机器学习功能。”

    苏享袤问:“这个进一步开发计划,是不是该有个名字?”

    林寒微笑道:“名字已经想好了,就是「雨师10计划」,最终开发出来的预测程序便以「雨师10」命名。”

    “楼秉诚为雨师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开发的总进度以及ruǎn jiàn内容,苏享袤、龚翰为开发小组副组长,苏享袤负责硬件,龚翰负责气象数据的对接……”

    龚翰是省气象局派来的气象技术人员之一,三十多岁,毕业于汉东大学大气物理学,性格沉默。

    楼秉诚这时说道:“林总,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拿到更详细地气象数据?”

    “一个月之后吧……五十到一百组的超详细的气象数据,就会发到这里的计算中心。”

    顿了顿,林寒接着说道:“所以在一个月之内,晴雨模拟器的进一步开发,就必须取得一定成果,至少可以完整适应z14的硬件ruǎn jiàn。”

    “雨师10,今天正式进入开发过程!”

    一众技术人员各就各位,开始忙碌起来,计算巨兽z14也随之启动,机房的空调冷气喷薄……

    作为天气fú wù最重要的一环,「雨师10」可以说是万象的核心科技。

    促成雨师的,除了工程师们的努力以及z14强大的计算能力,自然也少不了林寒的中级气象权限。

    所以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林寒几乎再没露面,一个人闷在家里,拿着省气象局tí gòng的气象数据,借助ruǎn jiàn以及自己感知中的汉东省气象信息,对气象图展开不断地细化。

    省气象局tí gòng的气象数据,是由各气象监测站点发出的。

    由于气象监测站点分布较为稀疏,所以相应地,气象数据也较为粗糙。存在明显差异的大片区域,在数据中往往没有得到提现。

    而在林寒的感知中,整个汉东省的风雨冷热情况都是分毫毕现,几乎可以说是要多精确就有多精确。

    只不过由于对气象信息没有直观的概念,所以他才需要有气象监测站的准确数据进行对照。

    举个栗子,在林寒的感知中,各地的冷热情况可以说是十分明了,吕州比京州热,京州比云州热……

    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地方的冷热程度,换算成数字会是多少。

    但是如果有某个地方的冷热程度和某气象监测站处的冷热程度完全一致,根据气象监测站tí gòng的准确数据,他就可以知道另一个地方的气温了。

    比如青林县县政府气象监测站的气温是250c,然后林寒就可以借助ruǎn jiàn,将他感知中所有与县政府所在地冷热程度相同的区域,标注为250c,不异于凭空多了好几倍的气象监测站。

    一张省气象局tí gòng的气象图,经过林寒成千上万次的标注,几小时之后便成为了全新的超详细版气象图,数据的密集程度随之暴增!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